【老师没教的中国史系列】——气势磅礡的中华文化历史专着!!
1.始说上古春秋
2.直击秦汉风云
3.清谈风雅魏晋
4.遨游隋唐盛世
5.透析纷扰宋辽
6.细数元明繁华
7.剖视大清王朝
全套图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史以编年体的形式再现出来,是一部图解中华文化史,一部图解五千年中国通史。
老师没教的中国史【始说上古春秋】
西元前300万年至西元前222年.中国文化的起源
一部图文并茂记录中国文明历史的百科全书——《老师没教的中国史》开始授课了!
不用举手发问,就让你连连称奇!!
《老师没教的中国史》将课本背后 一段段文化创造的精采故事,统统大放送。
首部曲【始说上古春秋】娓娓告诉您,关于中国文化源头的小秘密。
能想像这时候就记载了哈雷扫把星的造访,和天地精灵打交道而产生鬼文化,还发明壁画、帛画、漆画、刺绣、围棋、酿酒、气功吗?瞧瞧老师没教的中国史,见识古代人创造力有多强!!
作者简介
李默
李亚平,笔名李默。海南万宁人。1980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汉语言专业。1973年赴海南国营英州林场插队务农,后历任广东省旅游局干部,广东旅游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副编审。
学术顾问简介
李学勤
着名青铜器专家、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
罗哲文
中国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中国长城学会名誉会长
俞伟超
中国着名考古学家、曾任北京大学考古学教授,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
曾宪通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从事汉语文字学教学和研究工作,主攻战国秦汉文字
彭卿云
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曾任中国国家文物局副局长
序
史前(约300万B.C~2000B.C.)
中国文明产生的地理背景
中国人是哪种人?
猿人时代
智人时代
晚期智人(现代人)的出现
中石器时代
进入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文化形成
世上最早植粟养家畜的磁山文化
原始文化的主干-仰绍文化形成
仰绍文化早期代表-西安半坡遗址
马家滨人食用粳稻
新乐人使用煤精
中国音乐产生
中国稻作农业起源-河姆渡文化
新石器时代的丝绸工艺
新石器时代最大聚落姜寨遗址形成
岩画的出现
新石器时代的纺织技术
新石器时期的农牧技术
中国原始农业的兴起
开始使用金属
渔猎技术的提高
大汶口文化
红山文化出现于北方
大河村人观测天象
仰绍文化进入繁荣期
马家窑文化鼎盛
新石器时代南方文化主流-良渚文化兴起
江南新石器文化繁荣
北阴阳营文化形成
中国陶器文化达到顶峰
龙山文化出现于山东
出现阶级和军事体制的齐家文化
王城岗遗址和平粮台古城遗址文化出现
二头文化开启商朝二岗文化
夏朝(约2033B.C~1551B.C.)
夏禹治水
传说中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
羿、浞生乱与少康中兴
商朝(约1551B.C~1067B.C.)
商王修建二头宫室宗庙
贝币成为货币形式
商人用甲骨占卜
殷人问病
商代纺织业兴盛
祖甲始创周祭之法
原始青瓷出现
中国金银器工艺产生
商人崇信上帝和祖先
商代服装上衣下裳
商代学校教育出现
商朝开始在青铜器上铸造文字
青铜技术勃兴
车战代替步战成为主要作战方式
三星堆青铜人像代表最早蜀文化
天文历法学迅速发展
八卦出现于甲骨、金文、陶文
西周(约1066B.C~771B.C.)
雅乐成为官方礼乐
冠冕服装成熟
六艺教育的形成
周人始用陶瓦
《周易》本经形成
西周新型土地制度井田制普及
后宫制度和宦官制度全面建立
周人划分月相
最早的法律判决书-□匜
西周青铜器及金文鼎盛
刺绣工艺产生
商周青铜生产工具发达
钟发源
西周人食用饴糖
螺钿漆器工艺产生
春秋(约770B.C~480B.C.)
中国文学作品现存最早的实物-石鼓文
阳燧使用
春秋车战兴极而衰
春秋爱情生活
民本思想之滥殇
楚国称王,南方文化融入中原
中国开始使用算筹
布币产生
鲁国测量日影长度以定冬至
三分损益法提出
《管子》中的地理学
镶嵌工艺广泛流行
中国首次记载哈雷彗星
错金工艺
弩的出现
鲁国实行初税亩
左传首次记载星岁纪年法
医和谈疾
楚人鬼文化
玻璃工艺发展
老子着书出关‧《道德经》代表中国纯粹哲学
子产铸刑鼎‧中国第一部成文法诞生
师旷辨亡国之音
分野观念形成
周铸大钱
晏婴论乐
中国音乐十二律体系完成
单人骑马开始出现
孙武治吴军‧《孙子兵法》着成
围棋广泛普及
五谷命名定型
已知最早的辘轳出现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编成
春秋盛行上巳日之会
战国(约479B.C~222B.C.)
《春秋》纪事结束,战国时代开始
文学-《国语》
战国青铜工具普及到生活各方面
子夏传授孔学
曾侯乙墓的文化宝藏
秦作上下畴,分祭黄帝炎帝
秦初租禾
楚国帛画达到鼎盛期
思想家子思着中庸
中国首创生铁铸造技术
楚国漆画成就辉煌
墨子创建墨子学派
颛顼历成形
战国蚕桑业发展
战国木俑
魏开运河
《甘石星经》书成
战国普遍使用铁制农具
深衣出现并流行
最高贵的丝绸品种-织锦成为商品
江陵楚国漆器
战国刺绣工艺
《尚书》编成
战国铜塑
战国制衡器
《禹贡》:地理学产生
组合数学:河图与洛书
战国金银器皿
《孙膑兵法》成
玺印产生并流行
战国正名之风兴起
鸿沟水利工程动工
惠施提出十命题
秦初行钱、齐国刀币、楚国使用金币
楚国流行简策
战国文字异形局面形成
楚声兴起
邹衍创五德终始说
儒法之争
战国酿酒
战国时代楚国的卜筮祭祷活动
楚国的行政司法制度
屈原作《九歌》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中国产生气功
易传形成
战国金银带钩
中国现存最早的大豆
庄子作《逍遥游》
燕下都水道管口
中山国兆域图
楚辞兴盛
秦国的错金艺术
《竹书纪年》记事终结
战国铜镜
中国最早的教育专着《学记》成
司南开始使用
战国玉器
战国节符
《日书》完成
《乐记》-世界第一部音乐理论
《吕氏春秋》编成
睡虎地素间文书‧秦国政法制度的纪录
《诗经》这本书,在我看来,就像是一幅幅生动的古代生活画卷。它不像一些历史著作那样严肃,而是充满了诗意和情感。那些描绘田园风光、男女情爱的诗歌,读起来非常亲切,仿佛穿越了时空,看到了古代人们真实的生活场景。我喜欢其中那些质朴的语言,虽然简单,但却能准确地表达出丰富的情感。例如《关雎》这首诗,虽然只是描写了男子对女子的思慕,但却将那种爱慕之情写得婉转动人,让人回味无穷。还有那些描绘农耕生活、宴饮习俗的诗篇,让我对古代人民的日常生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看到了他们辛勤劳作的场景,也看到了他们欢聚一堂、载歌载舞的欢乐时光。这些诗歌不仅仅是文字,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一种跨越千年的共鸣。它让我感受到,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们内心最真挚的情感,例如爱、思念、喜悦、忧伤,都是共通的。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古代中国人民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也让我对中国古代的民俗风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我最近读了《周易》,这本书实在是太烧脑了,但又充满了无穷的魅力。一开始,我只是被它那些奇特的卦象和符号所吸引,觉得它们神秘莫测。但随着深入阅读,我逐渐开始理解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它并非简单地预测吉凶,而是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观察,提炼出阴阳转化的规律,以及事物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书中关于“变”的深刻洞见,让我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很多时候,我们面对困境,总想着如何去“抗拒”或者“固定”,但《周易》却告诉我们,变化是永恒的,关键在于如何顺应变化,并在变化中找到最佳的生存和发展之道。那些关于卦辞和爻辞的解读,虽然有些晦涩难懂,但背后却蕴含着古代先贤们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谦卦”的论述,它让我明白了,真正的智慧往往藏于低调和谦逊之中,越是虚怀若谷,越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也越能稳步前行。这本书需要反复品读,每一次阅读都会有不同的领悟,仿佛打开了一扇又一扇智慧的大门。它让我开始反思自己对待事物的方式,思考如何才能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清醒。
评分我最近接触了一本关于古代军事思想的著作,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它深入探讨了兵法谋略的起源和发展,以及不同朝代军事思想的演变。书中的内容,例如关于“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战略思想,以及如何通过地形、天时、人心等多种因素来制定战术,都让我大开眼界。我尤其欣赏作者对古代著名战役的详细分析,不仅仅是描述战役的胜败,更着重于剖析其背后的战略决策和战术运用。这让我意识到,古代的军事家们是如何将哲学、心理学、地理学等多种学科融会贯通,运用到战争之中。书中还阐述了不同流派的军事思想,例如强调以柔克刚的道家思想,以及强调刚猛进击的法家思想,这让我看到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它让我开始思考,军事思想并不仅仅是关于战争的技艺,更是一种关于如何运用智慧和策略来解决冲突的思维方式。这本书的分析非常透彻,让我对古代的战争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对如何运用战略思维来应对现代的挑战有了新的思考。
评分这本《山海经》我刚翻了几页就被深深吸引住了。它不仅仅是一本古籍,更像是一扇通往神秘远古世界的窗口。书中所描绘的那些奇禽异兽,有些光怪陆离,有些则带着令人不安的恐怖气息,但都充满了原始的生命力和想象力。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各种神山、大川的记载,仿佛能感受到当时人们对自然万物既敬畏又充满探索精神的态度。那些对于地理方位的描述,虽然现在看来模糊不清,但却勾勒出了一个模糊而又充满魅力的中国古代地理轮廓。它让我想到了我们的祖先是如何观察世界,又是如何用他们的智慧和想象力来解释那些他们无法理解的现象的。书中涉及的许多神话传说,例如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等,都以一种非常质朴的方式呈现,没有后世那些过于华丽的修饰,更显其古老和神秘。阅读过程中,我经常会停下来,想象着那些山川河流的真实模样,想象着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们,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的信仰,以及他们是如何与这些神话中的生物共存的。这本书就像一个巨大的宝藏,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挖掘出新的乐趣和思考。它让我意识到,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所知晓的可能只是冰山一角,而那些被遗忘的角落,却隐藏着无数动人的故事和深刻的智慧。
评分《尚书》给我的感觉非常庄重,它不像小说那样轻松有趣,但却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这本书收录了古代帝王的重要文告、誓言、训诫等等,让我能够直接感受到那个时代最高统治者的声音和思维方式。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些关于治国理政的论述,虽然语言古老,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例如爱民、慎刑、求贤等,对于任何时代的领导者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它让我看到了古代君王是如何思考国家大事,是如何在内忧外患中做出决定的。其中一些篇章,例如《召诰》、《盘庚》等,在描述古代的政治变革和统治者的决心时,充满了力量感和史诗般的叙事风格。虽然篇幅不长,但字里行间都透着一种历史的重量。我开始尝试去理解那些古代政治家们所面临的挑战,以及他们是如何用他们的智慧和勇气去应对的。这本书就像是一本古代的“国家治理教科书”,虽然内容可能已经过时,但其核心的思想和原则,依然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思考。它让我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起源和发展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让我开始思考,那些历史上的重要决策是如何一步步塑造了我们今天的中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