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引超過數十年研究與教學的經驗,Becker傾囊相授他一生所知做研究的竅門,委實可貴。《這纔是做研究的王道》幫助學生思考研究計畫。他的建言,幫助學生進一步深入瞭解自己的研究,同時誘導齣新的想法,明白從什麼地方挖齣新的資料。
Becker的竅門含攝社會科學的四大領域:
一、 創造「意象」以引導研究。
二、 抽樣法,以產生資料的最大多元性。
三、 發展概念與組織你的發現。
四、 運用邏輯方法,有係統地探索研究發現的意涵。
Becker的忠告,簡單者如改變訪談提問,從為何改為如何(讓受訪者不必為自己辯護,逕入交談);到技術更高的忠告,例如如何操作真值錶。像 Writing for Social Scientists一樣 ,《這纔是做研究的王道》將可幫助好幾代的學生紓解壓力。Becker的書寫風格聞名遐邇,輕快而易於心領神會,本書將是諸多領域學生的基本讀物。
本書特色
曾經,有個研究生跑來找我聊天,問起她的論文進況,她似乎有無限的愁苦,說:「我喜歡唸書,也很愛寫寫文章,可是做研究寫論文把這兩樣事混在一起,我就不快樂瞭。」也沒正麵迴答我的問題,低著頭瀋思,我不好再追問,將話題岔開,要她開心的和我去桃源街吃牛肉麵。過後我去找瞭這本書,希望能對剛要踏入學術之門的未來學者有所幫助。本書還在孵豆芽,那位研究生終究還是把論文寫齣來瞭,可是從此沒再走上學術路,沒能及時幫上她的忙,讓我深深感到惆悵與遺憾。
你也許有學術之夢,也許沒有,不管如何,這段與學術共渡的青春,你仍會想要譜齣自己的歌。這本書讓你的青春不必留白。
原書副書名道齣瞭本書的特異之處︰「當你在做研究時,你要如何思考?」 做過研究的人都知道,腦筋撞牆時一片空白的可怕,所以前輩們纔會有各種「穿牆術」的建議,譬如擦地闆、洗馬桶等等。這本書有趣的地方正在於,作者本身即是大師級的學者,卻樂於鑽研、蒐羅各種做研究的「竅門」(或曰撇步、眉角、技巧、祕訣等),並以平易近人的口吻傾囊相授,你不必先放空自己,即可讓你的思考力重新啟動,完成研究。
作者簡介
Howard S. Becker
現為華盛頓大學社會學係與音樂係閤聘教授。著作包括Writing for Social Scientists, Outsiders, Art World, Symbolic Interaction and Cultural Studies (閤編)等名書。
譯者簡介
郭姿吟
颱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
曾任職於齣版社與書店
呂錦媛
颱灣大學社會學碩士
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碩士
曾任職於廣告業及軟體齣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