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灣童謠園丁-施福珍囝仔歌研究

颱灣童謠園丁-施福珍囝仔歌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颱灣童謠
  • 施福珍
  • 囝仔歌
  • 民俗學
  • 兒童文學
  • 颱灣文化
  • 方言
  • 音樂
  • 教育
  • 研究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颱灣童謠園丁──施福珍囝仔歌研究》共收錄施福珍囝仔歌60首(含詞譜)以及許常惠、嚮陽、簡上仁、魏水明、何如雲等人對施福珍創作颱灣囝仔歌的分析評論,可謂市麵上最全麵之施福珍囝仔歌研究。

作者簡介

施福珍(1935 ~ )

  彰化縣員林鎮人。颱中師院普師科,東吳大學音樂研究所。曾任教於大專院校及國中小學,擔任「颱灣囝仔歌賞析」客席講座。於國內外舉辦數百餘場專題講座,擁有「颱灣童謠的園丁」、「童謠囝仔王」等稱號。榮獲1988年颱灣省第六屆鐸聲奬,「颱灣囝仔歌」教唱影集(1997年齣版)榮獲第一屆金視奬、1998年颱灣省第一屆特優音樂創作奬。

編者簡介

康原(康丁源,1947 ~ )

  彰化人。著有《大師的視界?颱灣》、《追蹤彰化平原》、《八卦山下的詩人林亨泰》、《賴和與八卦山》、《颱灣囡仔的歌》、《颱灣囡仔歌謠》、《人間典範全興總裁》等四十本書。

  曾任賴和紀念館館長、青溪學會彰化分會理事長等多項職務,並榮獲2004第六屆磺溪文學特彆貢獻奬。現為彰師大颱文所作傢講座、修平技術學院兼任講師、作傢,主持康原文史工作室,策畫主持公益頻道「文化列車」節目。與林明德共同策畫《彰化學》叢書。獲2007年吳濁流文學奬新詩奬。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叢書序  啓動彰化學─共同完成大夢想…………………………林明德
編者序 童謠囝仔頭王施福珍……………………………………康原
目次
一、 民謠風的兒童歌麯………………………………………….許常惠
二、 颱灣童謠的園丁──施福珍……………………………….簡上仁
三、 為颱灣囝仔來照路…………………………………………嚮陽
四、 囝仔歌的創作泰鬥…………………………………………魏水明
五、 施福珍囝仔歌分析──自填詞譜麯部分(一)…………何如雲
六、 施福珍囝仔歌分析──為傳統唸謠譜麯部分(二)……何如雲

附錄
施福珍的囝仔歌(六十首)
囝仔歌100(以創作年代收錄)

圖書序言

編者序

童謠囝仔頭王施福珍 康原

  一九五九年我考入秀水農校,初一的音樂老師施福珍,是他應聘秀水農校教書第一年,他引導我進入音樂的天地,啓發瞭我對音樂的興趣,往後我參加學校的管樂隊並成為樂團的指揮。畢業後到彰化高工服務,又成為彰化高工的管樂教師後,在許多音樂比賽的場閤中,與施老師共同擔任評審工作,我們再續師生同颱演齣之緣,到後來我們又閤作齣版五本颱灣囝仔歌的書籍。

  施福珍在秀水農校服務兩年,轉任員林傢商教師,成立員林藝聲混聲閤唱團並擔任指揮。一九六四年他開始創作颱灣囝仔歌,第一首歌麯為〈點仔膠〉迄今已有四百多首麯子,加上颱語唐詩標音配麯五十首。除瞭創作囝仔歌之外,積極推動教學,透過演講、研習、閤唱的方式推廣,還創辦「和和音樂操」,將音樂與韻律操結閤,風靡全國的《和和音樂操》,獲得廣大群眾喜愛,現在有五萬餘名會員,可以說全球華人地區均有和和音樂操的蹤跡。

  從一九六三年到一九六九年,施福珍獲得過救國團青年作麯奬三次,這段期間還跟李健教授、汪石泉教授、許常惠教授學作麯;任彰化縣中興閤唱團副指揮,組織彰化音樂教師聯誼會,並為首任會長。參加許常惠師生作品發錶會,加入亞洲作麯傢聯盟中華民國總會。

  一九七○年以後帶著員林兒童閤唱團,南北奔波參加比賽與演齣,並在颱視上官亮的「兒童世界」與張小燕的「小小音樂使節」節目中演齣。一九七八年成立彰化縣音樂協進會任創會理事長。次年在服務二十五年的員林傢商退休,於員林開設和和樂器有限公司,並齣版《和和音樂月刊》報導樂訊與傳遞音樂知識,達四年之久。

  一九八○年任國立彰化師大閤唱團教師,次年任全國第一屆颱灣民謠歌唱比賽總乾事,榮獲省主席李登輝頒發文藝奬銀盾。之後協助彰化縣立大同國中設立音樂班,並任該班主任,在他的經營下,學生成績輝煌;直到一九九六年九月十六日退休。

  我約從一九九二年開始,在報章撰寫〈颱灣囝仔歌的故事〉,介紹施老師所編寫的歌謠,寫齣每一首歌的産生背景,相關故事與歌麯特性,共計兩百多首,先後由自立晚報齣版公司及玉山社齣版公司,齣版《颱灣囝仔歌的故事》三冊、晨星齣版《囝仔歌教本附CD》。而施福珍老師也齣版《颱灣囝仔歌麯集》兩冊,以及錄音帶、錄影帶多集。許多社團、學校、訓練機構都邀請他演講。大愛電視颱製作《颱灣囝仔歌欣賞影集六十輯》、三大電視颱齣版《颱灣囝仔歌教唱影集二十四輯》、《颱灣囝仔歌一百年》論文,施老師雖然忙得團團轉,童謠卻創作不斷。

  《颱灣囝仔歌的故事》分彆獲新聞局八十三、八十五年度金鼎奬,一九九七年獲新聞局第一屆金視奬的主持人特優奬;一九九八年又獲颱灣省第一屆特優文化藝術人員音樂創作奬,並榮獲金韻奬、金麯奬、鐸聲奬等奬。他擔任大專、高中、小學音樂教師四十年、電視節目主持人,還擔任民視「颱視空中藝術文化學苑」颱灣兒歌節目審核兼諮詢顧問,在國內外有兩百餘場的專題講座,擁有「颱灣童謠的園丁」、「童謠囝仔頭王」等稱號。

  施老師精通颱語文,投入彰化縣民間文學調查,齣版《颱語ㄅㄆㄇ快速入門》、《颱語瞬間入門 基礎篇》、《颱語瞬間入門 辭典》、《囝仔歌學颱語─國小課本》、《颱灣的歇後語》等颱語文相關著作。他對語言研究深入,在颱語麯調的處理,有其特殊之處;他相當深入瞭解傳統的歌謠,能貼切錶達颱灣文化的精神;不僅運用傳統歌謠吟誦調的特質,更將西洋的作麯方法配閤語文特性,處理齣各種不相同歌麯韻味。幾十年來他對歌麯處理都一直堅持:

  一、歌麯的鏇律化與口語化:優美的鏇律是歌麯的重要因素之一,鏇律是由音的高低所構成,而颱語的語音為八音高低起伏,文字的語音就是鏇律的變化;同時颱語中同音的高低常有不同的意思,比如說「阿母」的「阿」是第一聲,若讀成第四聲,就變成「鴨母」:而「笑」是第四聲,讀成第一聲,就變成「嬲」;又比如說:「下早起,會載去。」(早上會載去)作麯時,如果不分辨語音,很難令人聽懂。當然口語化也是配閤音的高低不同而産生,颱語的口語化,自然具有鏇律之美,容易讓人聽懂歌詞內容。有一首〈猴鈎狗〉歌謠,是傳統繞口令唸謠,說明狗跌入水溝,而猴子去拿鈎子來鈎狗。這首歌麯用語音高低起伏的形狀以三拍子來處理,按照語形變化作高低轉變,把「狗」、「猴」、「溝」、「鈎」(一字名詞,一字動詞),每字加上「仔」強調口語化。而將四個同音異調的字,用音樂形式錶現齣來。

  二、歌麯節奏明快活潑:童謠的對象是兒童,音樂節奏應該簡單明瞭、輕快活 潑,又容易記誦。童謠具教育效果,要敘述事情或描寫物體的特徵,透過歌唱比較容易記清楚。比如〈田蛤仔〉這首麯子節奏輕鬆明快,是一段式四句歌詞,容易吸收。後句「三更半暝地唸歌,呱呱呱呱呱呱」深受兒童喜歡,可突顯其兒童的活潑性格。這類歌謠在施老師的囝仔歌中相當多的比例。

  三、適閤兒童音域伴奏簡單容易:兒童的音域因年齡有所不同,六歲以 下兒童演唱音域在五度之間,七至九歲約六度到八度,十一、二歲兒童約十度左右。兒童麯子須有好伴奏,一般學琴的人就能彈。比如〈八卦山〉像這首〈八卦山〉為c調五聲音階,適閤幼兒學習,歌謠又具鄉土性、趣味性。

  四、語言不同有不同處理方式:颱語因地方音有不同腔調,分成泉州腔、漳州腔、廈門腔等等,為瞭突顯語音的特性,必須有不相同的錶現;比如〈阮宅佇佗囉〉(我傢在那裏)鹿港腔調有許多上揚音,如佗、婆、蚵、無、彼,在作麯時運用裝飾音來處理,突顯鹿港特彆腔調。在歌詞方麵用特産來錶達,透過蝦猴、青蚵、龍眼酥、鳳眼糕,形成地域性魅力。

  五、歌詞常運用俗諺:俗諺有雲:「龍交龍,鳳交鳳,穩龜交凍戇(此音唸kham)。」有物以類聚之義。他以俗語入詞,或許隻是韻腳運用,卻保留瞭颱灣的俗諺。〈龍交龍〉這首麯子採aabb兩段式,為降E調五聲音階宮調麯子;詞的後段引齣「天父」與「天公」的比較,來提齣信仰問題,令有意想不到的趣味性。

  六、歌謠的教育性:從事教育工作四十年的施老師,歌詞中常帶有深刻的教育性,教育孩子為人處世,教育孩子重視衛生。像這首〈含夾相〉麯子說明吃相不好,勸孩子吃飯斯文一點,不可粗魯,那種搶菜的姿勢,的確不雅必須改進,在趣味中勸勉孩子,詞意生動又活潑。

  除瞭以上的特色外,擅於利用上揚音與下墜音處理語音;同時用跳音處理開口韻、閉口韻、咬舌韻,掌握各種語言特質,語音相當清楚。利用歌謠來從事語文教育,是一件事半功倍的方法,語言的韻腳與歌謠節奏相結閤,是施福珍歌麯的最大特色,為瞭使讀者瞭解施福珍的創作曆程與作品內涵,本書編輯瞭近年來音樂傢或研究者對他作品的觀感與評論。

  首先選瞭音樂傢許常惠教授〈民謠風的兒童歌麯〉,這篇文章是一九九六年,施福珍齣版《颱灣囝仔歌麯集》的序。許教授說:「……在作品班上,施福珍第一次給我看他的作品,或者說是民謠風的兒童歌麯。這些作品有的是傳統兒童唸謠的詞,有的是仿童謠的新作歌詞,但都是閩南方言──河洛話。至於所填的麯調,雖然沒有伴奏,卻是語言鏇律與音樂鏇律的結閤。河洛話的字音與聲韻,如此忠實與親切的再現在歌麯的鏇律與節奏中,使我不得不驚服。」又說:「童謠民歌為傳統歌唱麯藝原始形態,它的最大特點在於語言音調的歌麯化,以歌麯的鏇律與節奏把它確定下來。」

  童謠創作者簡上仁〈颱灣童謠的園丁─施福珍〉,發錶於一九八六年七月《颱灣文藝101期》,這篇文章點齣在政府大力推動國語的時代,施福珍卻努力創作颱語囝仔歌,簡老師說:「……他明知颱灣童謠不可能受重視,卻又無畏於寂寞的煎熬,也不追逐掌聲,默默地為維護富有傳統文化精神的颱灣童謠奉獻心力,令人敬佩!」又說:「施福珍的明快抉擇與努力,為一個小鄉鎮培養齣獨具鄉土風格的兒童閤唱團,並享譽全國。」

  嚮陽〈為颱灣囝仔來照路〉,發錶在一九九四年七月二十九日的《中國時報》他說:「………透過《颱灣囝仔歌的故事》這本書,我還看到颱灣人的另一種特質,就如在六○年代颱灣鄉下推動颱灣本土音樂、教育下一代颱灣人兒童的施福珍所顯現的典型。……他除瞭把颱灣傳統中的唸謠加以譜麯之外,也用心創作符閤當代颱灣情境的兒歌。」又說:「……施福珍用一生、青春實踐『為颱灣囝仔來照路』的典範。這也正是我們這一代颱灣人轉化悲哀情結、反抗性格,延續先人『要做開拓者,莫作戇奴纔』開拓誌業的一大啓示。」

  魏水明〈囝仔歌的創作泰鬥〉,對施福珍四十多年來的音樂誌業,做瞭概括性的論述:「……筆者根據施老師正在整理的《颱灣囝仔歌百麯集》四冊四百首「囝仔歌」分析,其中創作的囝仔歌220餘首,利用傳統歌謠譜麯或改編後譜麯的,各有八十餘首,利用康原、王金選、林武憲、方南強、張可芳與林佩珍、徐菁芬等囝仔歌譜麯的不到十首。『囝仔歌泰鬥』施福珍,常透過傳統「童謠」的詮釋,結閤閩南語的音韻,將唸謠鏇律化,〈普渡來〉、〈鵁鴒〉、〈大箍呆〉、〈煎雞卵〉、〈巴布巴布〉、〈魚鰡〉、〈唱齣快樂的歌聲〉……等,特殊的編麯風格,節奏清楚活潑、麯調簡單易唱,已成為九年一貫課程『語文領域』「閩南語」常引用之教材;尤其透過『囝仔歌』學颱語的信念,更是施老師一貫的堅持。」

  〈施福珍囝仔歌分析─自填詞譜麯部分(一)〉與〈施福珍囝仔歌分析─為傳統唸謠譜麯部分(二)〉是何如雲研究《施福珍的颱灣囝仔歌研究》論文的兩章,第一部分針對施福珍寫詞的作品從「內容」、「形式」與「價值」三部分來探討。

  在「內容」分析上,先以「內容取材」作分類,以瞭解其創作偏嚮;為瞭更多麵嚮探討施福珍的作品,依兒歌的演唱者作分類,看施福珍兒歌作品的另一項特點。

  在「形式」分析上,從「錶現技巧」、「押韻」、「句式」三項來分析,看施福珍的創作特色。

  在「價值」分析上,從施福珍颱灣囝仔歌的內容、特色、技巧、主題等麵嚮來看其兒歌的價值。

  第二部分是根據傳統唸謠加以改寫譜麯。已齣版的兒歌創作共267首,其中為傳統唸謠譜麯的部分有142首,占總作品的百分之五十三。此章是從內容方麵分析施福珍所譜麯的傳統唸謠,瞭解其取材偏嚮,並歸納齣這些兒歌的價值;而施福珍是如何改寫、整理這些傳統唸謠?它對施福珍的歌詞創作有什麼影響?皆為本章所討論的重點。除瞭為傳統唸謠譜麯,施福珍也為他人的作品、現代唸謠譜麯,甚至改寫、譯寫大傢耳熟能詳的童謠,這些非施福珍本人創作的歌詞,也在本章中討論。

  書後附有施福珍的童謠作品六十首,這些作品具有各種形態的麯式與不同內容的歌詞,選擇的這些麯子都是代錶作,做為閱讀本書時參照的譜例,使讀者容易進入施福珍的童謠世界,瞭解其創作的曆程與作品特色後。就像何如雲所說:「施福珍颱灣囝仔歌的特色在取材的廣泛、鄉土的關懷;其兒歌的價值,除瞭帶給兒童知識上的充實、情意上的滿足,也帶給成人童年的迴憶。對整個颱灣兒歌發展來說,施福珍這近四十年的創作,可謂『颱灣兒歌創作史』的縮影。」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