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的故事,看似窄小窗口,探出头看竟是全新视野。
鲜活的比喻,彷彿闲话家常,笑谈之间流露深刻启发。
简单的寓言,恰如明灯一盏,照朗内心中的幽晦积郁。
人生的境遇总有高低起伏,对于挑战与困境该怎样看待、如何自处、怎么行动,隐喻有很好的提示效果,却没有如说教和告诫容易引起嫌恶和防卫的缺点。禅门善巧,妙喻具有活泼生动的感动性,在适当的时机提出,常能给人带来豁然开朗的领会。
瞋心如火,能烧功德之林;恨心如毒,可毁幸福人生。
宽恕是良药,能解敌意沉?;慈悲是春阳,普照生涯美景。
珍惜自己,必能展露长才;沃壮心志,亨通就在未来。
贬抑自己,只会自讨苦吃;放下较量,别有一番自在。
本书以《百喻经》中的隐喻故事为主要题材,加以引申,做为现代人参契内省的资粮。透过四十八个小隐喻,不但能给谘商及教育工作者,带来专业上的新知,更能给一般读者,带来扭转人生的反省和创意。
作者简介
心理学家 郑石岩
宜兰县员山乡人,政治大学教育学硕士,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研究,当过中学老师,也在大学任教多年,并担任教育部训育委员会常务委员,负责学校辅导及训导工作,现已退休。从事心理谘询与教学研究三十余年,曾获颁教育部辅导工作优良贡献奖;七岁即接触佛法,对佛学与禅学素有修持;半工半读完成学业,务农做工经商,人生阅历丰富,是融合心理学、教育学与禅佛学于日常生活应用的倡言人。他理论与实务并具,着作超过四十本,曾获行政院新闻局优良图书金鼎奖,是积极入世,以书文度人的最佳见证。每年有两百场以上的演讲,其着作在海内外广受欢迎,自诩为踏实悦乐的生活者。目前研究与旅行是他的学习方式,写作与演讲是他的工作,助人与讲经则是他的行持。
总序∕我的创作历程4
自序∕妙喻的启发作用14
壹 隐喻的启发性21
1隐喻晤谈24
2隐喻的效用28
3象征式语言32
4禅机妙喻38
5公案与隐喻44
6诗歌咏唱50
7隐喻的要领54
贰 涵养生活态度61
1杀了领路人64
2两鬼争物68
3溺死一船人72
4五人使唤一奴76
5一捧水多80
6烧衣求美服84
7沉香烧成炭88
8砍树取果92
9黄金在岸上96
10愿为王剃须100
11看窑工做瓶104
12二子分财108
参 精进踏实人生113
1只造第三层楼116
2炒熟芝麻当种子120
3牛腹储乳124
4缩短路程128
5莽夫治病132
6刻船寻盃136
7偿还割肉140
8本末颠倒144
9为夫人换鼻子148
10驴子本事大152
11矿师的眼睛156
12愚夫讨债160
肆 陶冶安定心境163
1守门人166
2拿谷粉刷墙170
3为甘蔗施肥174
4丢掉一群牛178
5偷牛贼182
6迷恋吃药186
7受骗的牧羊人190
8我没有鲁莽194
9炉上糖浆198
10警觉的乌龟202
11傻子受苦206
12烈火盆水210
伍 启迪颖悟智慧213
1愚人吃盐216
2名医採药220
3白吃六个饼224
4老师受害228
5磨制玩具232
6秃头求医236
7泉水不停240
8宝箧里有人244
9学国王眨眼248
10上楼磨刀252
11喝不完的河水256
12索讨无物260
自序
妙喻的启发作用
隐喻的故事具有丰富的意义和启发性,无论阅读、听闻和欣赏,对于个人性灵、心境和情绪,都可能造成深度的感动,透过领会带来崭新的生活态度。在教导、沟通和谘商的过程中,若能加入恰到好处的隐喻,常能诱发当事人或学生反省、领悟和创意思考的能力,进而产生主动、负责的态度,去面对他所面临的问题。
多年来,我从佛学的研究以及禅的体验中,发现佛经所记述的内容,都是佛陀和弟子的谈话(有时是个别晤谈,有时是团体会谈,有时是对大众开示或教诫),而在这样的师徒谈话中,使用了相当多的隐喻或譬喻,这种启发方式不但影响了往后的宗教传承方式,其对于心灵的启发,更是引人入胜。因此我发现,隐喻具有活泼生动的感动性,只要在适当的时机提出,尤其是认知及意识活动到了相契的时候,隐喻常给人带来豁然开朗的领会。
隐喻不会让人死守着定义,不致停留在知性化(cerebration)里,导致虽然明白其道理,却陷在无法引发行动和共鸣的消极态度中。隐喻能有举一反三的作用,以及清醒面对真理的效果,它不但能引发创意,更能产生主动性,让人积极面对自己当下的际遇。
于是从一九七五年起,我便引用禅宗的启发方式,将公案禅诗运用在教学、沟通和谘商晤谈上,渐渐归纳出有效的隐喻谘商技巧。在累积多年的谘商经验后,我发现其运用有几个重要原则:
●契机应缘:隐喻要与个案谈话时的心理状况相衔接,更要和他的文化及生活经验相契合。
●把握时机:当个案的认知基模铺陈到某个隐喻正好可以启发他时,适时提出,效果最好。
●了解和追踪:从隐喻中引申、互相交谈和解释,巧妙地引导投射到眼前的困扰里,使个案引发共鸣、省发和主动回应问题的动机,进而产生行动计画,并追踪其执行状况。
隐喻的素材很多,包括寓言、故事、轶事、诗歌、公案及譬喻等等。它们通常具有丰富的意义,透过隐喻进行交谈,投射在当事人的困扰情境中,能引发创意式的思考,对自己该怎么看待、怎么做、怎么自处、怎么行动等等,产生清醒的反省。隐喻晤谈有很好的提示效果,却没有说教和告诫那样容易引起嫌恶和防卫性的缺点。此外,由于它的类比特质,在晤谈及事后个案的参契中,容易产生更多的自我省发,因此它对个案的启发作用具有长期的效果。
隐喻是一种象征性语言,这种语言不但在古老文化中普遍用来传承生活智慧,更是心灵生活的涵养素才。它也常用在宗教弘佈和民间习俗及仪式上,如婚丧喜庆的活动中,便有颇多具隐喻性的故事与意含。
我将隐喻使用在心理晤谈上,是很自然的尝试,三十余年的经验累积,对于使用的技巧,可说已经相当活泼娴熟、得心应手。比如说,在二○○八年这一波金融海啸的灾难中,对于财富严重受损的个案来说,就像是从天堂掉落地狱一般的创痛,容易引发沮丧、无助和焦虑的症状。一位中年男子与我谈到他的失落和悲伤,表现出严重的忧郁和沮丧。他说:「我快要活不下去了!真想一了百了。」我意识到他正陷入负面的思考模式,有可能自杀或自暴自弃,因此尝试引导他往正面的方向思考。以下是我们隐喻性的谈话:
「你说你遭遇到金融海啸的大海难?」这时,海啸已经成为隐喻了。
「我的生涯之船,在这一场海难中,完全翻覆,支离破碎。我就是在大海中等着被大海吞没的船长。我的末日就在眼前。」我说:
「船长!发生海难时,要找救生设备!」
「我连救生设备都没有了。」
「那么一定有浮木或飘流的浮物,请抓住浮木,寻求生机。」
「那又有什么用?」
「漂浮上岸,或等待救援;保住生命,再创奇蹟。」
「有奇蹟吗?」他问。
「在最大痛苦中能撑得下去的,就像在海难中抓住一块浮木,让生命存活下来一样,是人生庄严的壮举。它比你过去的事业更加辉煌庄严。事业有生灭,精神力却能永远长存,会不断创造下去。你能在沉重的打击和失落中坚毅下去,便是在创造生命世界的奇蹟,实现生命力的光采。」
他开始有了反应,一种崭新的神采绽露在他的眼里。我们讨论了生命的意义和信仰,谈到要珍惜自己的慧命,庄严佛净土。我把握时机说:
「你应该在这场海啸中,去表现庄严佛净土的生命力。」他点点头表示同意。我接着又说:
「你身边有什么漂浮物?例如找个维生的小差事。」
「有的。我在朋友那儿找个临时工作。」
「那个差事就是你的浮木。另一段庄严精采的人生,就从这里开始。」于是,我给了他一张纸和一只笔说:
「把你这位海啸受难的船长,抓着一块浮木求生的画面绘在纸上。每天看着它,并告诉自己,这是精采人生的起点,将来要接着表现更动人的英雄故事。」
他用简单的线条画出波涛起伏的海面,并绘出一个人抱着浮木,在大海中漂着。我告诉他:
「参看这幅画,去表现炫烂的生命力。」
晤谈结束,他带着那张简单的画离开,神情轻松许多,眼神里增添了毅力和勇气,肢体也挺了起来。我知道,一个新的生命奋斗史,将会从这个隐喻开始。
这是一个能近取譬的隐喻。当然,我们还有许多现成的隐喻可用,然而为了让读者更加了解隐喻的技巧,因此本书主要引用《百喻经》为材料,并加以解释,以便大家参考。
隐喻在品格教育、一般教学演讲以及沟通的场合中,都具有活泼的启发性。在家庭教育上,父母若能善用寓言、故事、传记、譬喻故事、禅宗公案等作为闲聊的材料,对孩子的品格和生活态度等,必有正面的引导功效。
隐喻谘商、教导和沟通,是一种活泼、有启发性的心灵开悟方法,不仅可以用来帮助个案或学生,也可以用在自助式的自我谘商上,进行自我反省和启发,让我们踏上自我实现的人生大道。
本书从隐喻和启发的学理出发,以《百喻经》中的隐喻故事为主要题材,加以引申,做为现代人参契内省的资粮。透过四十八个小隐喻,不但能给谘商及教育工作者,带来专业上的新知,更能给广大的一般读者
最近我读了一本让我耳目一新的书,它的名字本身就充满了诗意和力量。这本书给我带来的,远不止是阅读的乐趣,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重塑。 我被作者独特的写作风格深深吸引。他没有使用枯燥的理论,而是用一系列引人入胜的隐喻,将复杂的哲学和人生道理巧妙地融入其中。例如,他将“抓住机遇”比喻成“在奔腾的河流中捕捉稍纵即逝的鱼”,这种生动的描绘,让我们能够深刻地体会到机遇的珍贵和把握它的重要性。这种“借物喻人,借事喻理”的手法,让整个阅读过程充满了惊喜和乐趣。 我最受益匪浅的是书中关于“人生目标”的探讨。作者将追求人生目标的过程,比作“在茫茫大海中寻找灯塔”。他没有简单地告诉你应该设定怎样的目标,而是引导你如何去识别内心的“灯塔”,如何克服途中的风浪,如何坚定地驶向彼岸。这种循循善诱的方式,让我对人生目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找到了坚持下去的动力。 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发人深省的小故事,这些故事都非常有画面感,而且寓意深刻。例如,一个关于“种子埋在土里”的故事,就深刻地阐释了“等待时机”和“厚积薄发”的道理。听完这些故事,我感觉自己内心的某种急躁和焦虑得到了缓解,学会了更加耐心和从容地面对生活。 这本书的语言非常优美,富有哲理,却又不失亲切感。它就像一位温柔的导师,用最贴切的比喻,引领我去看清自己的内心,去发现生活的意义。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拨云见日”,看到了更清晰的未来,也充满了迎接“新机”的勇气。 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本能够深刻影响人生的书。它不仅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更教会了我如何用一种更加积极、开放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我强烈推荐给每一个渴望在人生中找到更多智慧和力量的朋友。
评分我最近读到一本让我眼前一亮的书,感觉它特别适合那些在生活中感到迷茫,或者渴望有所突破的朋友们。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很有诗意,而且内容也确实像它的名字一样,充满了智慧的光芒。 作者在书中并没有使用那种生硬的说教方式,而是巧妙地运用了大量的隐喻和比喻,将一些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非常具象化。比如,他谈到如何认识自己时,用了一个“探险家寻宝”的比喻,让我们明白,认识自己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发现的过程,需要勇气和耐心,而我们每个人内心都藏着珍贵的“宝藏”,等待着我们去发掘。这种讲故事的方式,让我感觉阅读过程非常愉悦,一点也不会感到枯燥。 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关于“信念的力量”的章节。作者将我们的信念比作“心灵的罗盘”,指导我们前行的方向。他深入浅出地分析了消极信念如何像“沉重的枷锁”一样束缚住我们,而积极的信念则能像“腾飞的翅膀”一样,帮助我们实现目标。我仔细地对照了自己的想法,发现确实有些不那么正面的信念一直在阻碍我前进,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开始审视和调整自己的内在信念。 这本书的排版也非常用心,大量的留白让阅读体验更加舒适。而且,书中穿插的一些插图,虽然简单,却能恰到好处地呼应文字内容,增强了视觉上的冲击力和记忆点。每次翻到插图,我都会忍不住停下来,细细品味其中的含义。 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本能够触及灵魂的书。它不仅仅是一本读物,更像是一位良师益友,陪伴我一起探索生命的奥秘,寻找内心的力量。我强烈推荐给任何想要在人生道路上找到更清晰方向,或者希望提升自己生命品质的朋友们。
评分我最近入手了一本名为《妙喻扭转人生:隐喻启发易开悟,拨云见日展新机》的书,拿到手的时候,就被它简洁而富有深意的书名所吸引。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这本书确实不负所望,它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穿越人生的迷雾,看到更广阔的天地。 作者在书中的表达方式非常有特点,他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善于运用各种巧妙的比喻来引发读者的思考。他将抽象的概念,比如“思维的局限性”比喻成“被困在狭窄洞穴中的眼睛”,让我们深刻体会到视野受限的痛苦,也暗示了打破局限的重要性。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我觉得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不知不觉地获得了深刻的启发。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收获之一,就是关于“情绪管理”的章节。作者将负面情绪比作“失控的野马”,而积极的情绪则是“温顺的骏马”。他详细阐述了如何驯服这些“野马”,让它们为我们所用,而不是被它们所驾驭。我从中学习到了许多实用的方法,用来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自己的情绪,不再轻易被负面情绪所困扰。 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小故事和案例,这些都极大地增强了内容的可读性和说服力。例如,作者讲述了一个关于“种子发芽”的故事,来比喻坚持不懈的重要性。听完这个故事,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内心的潜能,也更加坚定了追求梦想的决心。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平实,却又不失深度,读起来一点也不费力,却能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的智慧和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它不追求华丽的辞藻,而是用最朴实、最贴切的比喻,触动人心最柔软的部分。 总的来说,这本书就像一股清泉,滋润了我干渴的心灵。它让我看到了人生的更多可能性,也赋予了我改变的勇气和智慧。我相信,任何一位读者,只要用心去体会,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拨云见日”的时刻。
评分最近我读完一本非常特别的书,它让我对生活有了全新的认识,也给了我很多实用的启发。这本书的名字就很有意境,像是在承诺着一种改变和希望。 作者在书中展现了惊人的叙事能力,他善于将复杂的道理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就像在讲述一个古老的神话故事。他没有直接告诉你应该怎么做,而是用各种比喻,让你自己去领悟。比如,在谈到“固步自封”时,他没有直接批评,而是用“一只停留在舒适区,以为世界只有眼前的这片绿洲的蜗牛”来比喻,这种形象的描绘,让我立刻就意识到了自己可能存在的思维定势。 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如何打破思维定势”的部分。作者将我们受限的思维比喻成“一扇紧锁的门”,而“好奇心”和“勇气”就是打开这扇门的钥匙。他鼓励我们要敢于跳出自己的舒适区,去探索未知,去尝试不同的可能性。这种鼓励性的语言,让我感觉像是得到了强大的支持,充满了前进的动力。 书中还运用了大量的“对比”手法,比如将“接受现状”比作“静止的湖水”,而“拥抱变化”则比作“奔腾的河流”。这种鲜明的对比,让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两种生活态度的差异,从而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我感觉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不是那种看了就忘的书,而是能够真正改变你思维方式的书。它教你如何去观察生活,如何去理解自己,如何去面对挑战。每次读完一章节,我都会花时间去回味,去思考,去将其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这本书就像一位睿智的长者,用温暖而有力的语言,点醒了我内心深处的迷思,让我看到了前进的道路。如果你也渴望在人生中有所突破,找到新的方向,那么这本书绝对值得你一读。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充满了艺术感,一抹淡雅的蓝色调,上面点缀着几片轻盈的羽毛,仿佛在述说着灵感的降临。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被它深深吸引了,感觉它不像一本枯燥的说教类书籍,反而像一位智者,静静地等待着与你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 初读这本书,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的语言非常有感染力。作者并非直接抛出大道理,而是善于用一个个生动形象的隐喻,将那些深奥的哲理变得通俗易懂,甚至可以说是妙趣横生。例如,在谈到如何克服困难时,他没有直接说“要有毅力”,而是用“攀登一座陡峭的山峰”来比喻,让我们体会到攀登过程中的艰辛,但同时也描绘了山顶风光的壮丽,从而激发读者内心的斗志。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引导方式,让我觉得既轻松又受益匪浅。 我尤其喜欢书中有一些关于“思维模式”的探讨。作者通过对比“固化思维”和“成长型思维”的不同,用“被束缚的藤蔓”和“舒展向阳的枝条”来形象地阐释。读到这里,我反思了自己过往的一些经历,确实常常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尝试,将自己困在了舒适区。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内心的局限,也让我看到了打破这些局限的可能性。 更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不仅提供了理论指导,还包含了很多可以实际操作的练习。书中设计了一些引导性的问题,让我停下来思考,去发现自己生活中的“隐喻”。我尝试着去寻找那些能代表我现状的“迷雾”,以及我内心深处渴望的“阳光”。这个过程虽然有时候会触碰到一些不那么愉快的想法,但整体上是积极向上的,让我感觉自己正在一步步地清理内心的障碍。 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全新的视角和看待问题的方式。它让我学会了用更具创造性和更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不再被眼前的困境所迷惑。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内心充满了力量和希望,迫不及待地想要去实践书中所学,去“拨云见日”,迎接属于自己的“新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