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颱灣最具魅力的國寶級歐吉桑吳念真監製,深受感動專文推薦!
◎隻想跟你一起走,不管等多久......2009年最瞭解你心情的一部電影!
◎獨傢收錄:紙上電影+經典劇照+直擊工作照+導演筆記......一次全收藏!
如果有人問我說為什麼要在這樣的時機投資這個導演拍攝這樣的一部電影,我想三年前和三年後的現在,我的答案都是一樣的:因為期待一種可能。電影我看過瞭,《帶我去遠方》這個小孩栽培得挺有它自己的樣子,至於這個過程,就讓導演自己說吧,因為我和你一樣充滿好奇。──吳念真
你敢不敢放下一切,啓程到遠方尋找那個久違的自己......
阿桂眼中的世界,跟其他人的不一樣。她分不清紅色跟綠色,衣服顔色亂搭,看不懂紅綠燈。阿桂最崇拜堂哥阿賢,他有一張世界地圖跟滿書櫃的旅行指南,總是帶領阿桂去想像外麵那個無奇不有的廣大世界。有天阿賢告訴她,在遙遠的南太平洋有一座小島,島上的每個人都是色盲,就像她一樣。
他們是彼此秘密的守護者,互相計畫有一天要離開這裏,到一個不會感到寂寞,也不會被人當作異類的自由天堂。未來就像一個未曾旅行過的遠方......夢想的島嶼,很近又彷彿很遙遠,他們真的能抵達嗎?
颱灣國民戲劇天王吳念真,被這個真誠又好看的故事打動,暌違多年後決定重拾電影夢,親自擔任監製,由金鍾編劇傅天餘執導,打造一部最溫暖動人的國片。
作者簡介
傅天餘
政大日文係畢,從小熱愛文學與電影,畢業後毛遂自薦在吳念真導演的電影中擔任場記,開始接觸電影實務。之後赴紐約大學就讀電影研究所。
對於當導演這件事的觀念受到恩師吳念真的影響,認為當一個好導演之前,必須先是一個好編劇,因此潛心磨練劇本功力,以兼具文學厚度及商業賣點的路綫獨具風格。曾為公視編導《箱子》《為什麼要對你掉眼淚》《自然捲》《偵探物語》等電視電影,並以《你在看我嗎》獲得金鍾奬最佳編劇。
《帶我去遠方》是她兼任導演編劇的首部長片。劇本真摯動人,深獲吳導喜愛,決定親自擔任監製,並獲得國片輔導金,電影完成後已入圍香港電影節、捷剋卡洛維瓦利影展、颱北電影節競賽片。
推薦序
準備好瞭......就齣發吧 吳念真
PART 1 Story紙上電影
PART 2 Journey導演筆記
附錄一 演員的話
附錄二 演職員名單
推薦序
準備好瞭......就齣發吧
吳念真
這是一本有關一部電影的開始和完成過程的影像和文字記錄。不過寫這篇文字的時候我和所有即將開始翻閱的讀者們一樣,對內容充滿好奇。
因為我也還沒有看到全貌,即便是這部電影的監製以及被要求替這本書寫一篇序文的我也沒有什麼先睹為快的特權。
不要誤會我是在抱怨什麼,不是;相反地,充滿期待地等待對我來說有時候是平淡無趣的生活裏一種必要的起伏,一種到瞭這種年紀難得的興奮。
何況等待這位處女座導演「滿意」地完成一部電影的麯摺、漫長過程都已經捱過瞭,等待這本書的完成又算得瞭什麼?
我不知道導演將以什麼樣的角度、什麼樣的心情來紀錄一部電影的完成過程(說不定裏頭還有對我這個監製的怨懟或指責,記得當她在創作過程極度焦慮的狀態下曾經在給我的mail裏寫道:你是一個最好的監製,但也是一個最爛的監製!),但如果有人問我說為什麼要在這樣的時機投資這個導演拍攝這樣的一部電影,我想三年前和三年後的現在我的答案都是一樣的:因為期待一種可能。
事情的起源是這樣的,幾年前某屆的高雄電影節要我當主席;那個主席當得極不盡職,也極不負責,大小事都有專業工作人員負責搞定的狀態下,其實我比較像一個隻要在宣傳期以及開閉幕露露臉的「代言人」而已。不過,那年讓我覺得比較有意思的一個program是「劇本創作研習」;影展單位經過篩選之後讓二十幾個對編劇有興趣並且具備相當寫作能力的人在短期的研討課程之後先用文字寫齣他們覺得可以拍攝電影的故事,之後輪流跟侯孝賢先生、張昌彥先生和我呈現講述故事內容(會有這樣的過程,是因為我們三個人都覺得編劇需要具備基本的講故事的能力),之後我們從中選取前三名,影展單位將給予適當的奬勵。
在最後名次評選的會議上,我們三個人決定把所有評審報酬加上我這個主席的車馬費拿齣來當作奬金發給這三個得奬者,因為我們覺得一點實質上的奬勵說不定可以給得奬者帶來一點驚喜,而最重要的是我們都認為編劇難尋,小小的奬勵說不定可以讓我們一起「期待一種可能」。
我記得第一名的是一個叫張文綺的女生,小小的個子卻頂著一個比陳菊還要大上一倍的爆炸頭,她寫的故事很有發展性,是幾個女孩高中三年的點點滴滴,沒有大起大落的情節,卻有隨時讓人驚喜的生活細節。
那時候傅天餘剛好在公司幫忙一些企畫案,我想起她也寫過類似的女校生涯劇本,於是把那個大綱給她看,她也覺得有趣,於是這兩個女生就這樣熟識而且彼此開始有聯係。
文綺跟我少有聯絡,透過傅天餘偶而提起纔知道她真是「不安於室」到瞭一個相當水準,一下子參與某個社運團體,一下子又申請到奬學金到荷蘭唸書,一下子又落跑迴來瞭…有一天傅天餘拿瞭一個故事大綱給我看,說是文綺寫的,她覺得很有意思。我看瞭,內容是一個色盲女孩的故事,和之前寫作手法一樣,沒有大起大落、嘩眾煽情的情節,但有屬於颱灣獨特生活風情的魅力。
傅天餘問我說,如果讓她改編成劇本的話,它會不會有機會變成一部電影?
導演是誰? 我問。
我想試試。她說:但是我會先努力拿到輔導金。
為什麼?
因為那至少可以證明自己的能力以及它的確可以變成電影的可能性。
好吧,如果妳拿到輔導金,我來想辦法找資金。
迴顧自己的生命過程,經常發現許多後來看似重大轉變的關鍵選擇彷彿都是在極短的時間裏所下的決定。
這一迴好像也是如此。
劇本寫好瞭,企畫書完成瞭(記得這位導演說:預估收入?誰知道啊?!如果隨便寫一個數字那不是明明白白在騙人嗎?可不可以寫「我們會盡量努力把電影拍得好看,讓最多的觀眾走進電影院?」),輔導金也拿到瞭。
那就拍吧。我說。
之後,就是導演的事瞭。
我放心地讓一個新導演帶著她自己選擇的新演員以及主要的工作人員去栽培、教養屬於她的孩子。
也許很多人包括導演在內都曾懷疑我對這部電影真正關心的程度,因為除瞭在資金供應上盡責地讓它沒有後顧之憂之外,我幾乎是以旁觀的態度看著它走自己的路;因為我頑固地認為一部電影正如一個孩子,有它獨特的生命、機運和姿態,旁人無法以自己的經驗要導演如何教養她的小孩,而且,我更認為唯有導演自己去麵對所有的狀態之後,她纔會在未來成為一個成熟的、可以栽培、教養齣更多獨特小孩的父親或母親,而這樣的導演正是自己所期待的可能。
電影我看過瞭,《帶我去遠方》這個小孩栽培得挺有它自己的樣子,至於這個過程,就讓導演自己說吧,因為我和你一樣充滿好奇。
作者的話
對我而言成長最大的意義在於辨認自己與其他人不同,然後找到方法接受自己這個獨特性。擁有這個獨特性令我們快樂,也令我們寂寞。我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想要齣走的遠方,年紀越大隻是藏得比較好,或再也不敢說齣來而已。希望這本書也能帶領你看見生命的美麗與遺憾,經曆過憂傷之後,還有往前齣發的勇氣。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真是深得我心,那種懷舊的色調和模糊的遠景,一下子就勾起瞭我對旅行的渴望,仿佛真的有一扇窗戶通往另一個世界。拿在手裏,紙張的質感也很舒服,不是那種過於光滑的反光,而是帶著一點點細膩的磨砂感,翻閱的時候有一種厚重而安心的感覺。我一直都很喜歡那種能夠帶著人“逃離”現實的讀物,而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如此。它不像某些旅行攻略那樣冰冷地列齣景點和路綫,而是似乎在低語著一種邀請,一種關於“遠方”的可能性。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開它,看看它會帶我走嚮何方,是風光旖旎的山川,還是充滿故事的古老城鎮?我猜想,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地理位置的描繪,更可能是一種心靈的旅程,一種對未知世界的好奇與探索。我期待它能用細膩的筆觸,描繪齣那些觸動人心的瞬間,那些可能改變一個人看法的風景。
评分這本書的標題“帶我去遠方”,簡潔卻充滿瞭力量。它像是一個溫柔的呼喚,提醒著我內心深處那個關於“遠方”的夢想。我總覺得,每個人心裏都藏著一個想要逃離當下,去看看世界某個角落的自己。而這本書,似乎就是那個指引我走嚮遠方的路標。我很好奇,它會以怎樣的方式解讀“遠方”?是那些壯麗的自然風光,還是那些充滿人文氣息的城市?亦或是,是那些我們內心深處渴望的寜靜與自由?我期待它能給我帶來一種心靈的慰藉,一種在忙碌生活中得以喘息的港灣。我希望它能讓我暫時忘卻煩惱,沉浸在一種美好的想象中,仿佛真的跟隨書中的指引,踏上瞭屬於自己的那段“遠方”之旅。
评分我喜歡這本書給人的那種“電影感”。盡管我還沒有真正閱讀其中的具體內容,但光是“電影書”這個標簽,就足以讓我腦海中浮現齣一幅幅畫麵。我常常想象,作者是如何將電影中的場景、情感和氛圍,通過文字的方式呈現齣來。是那種充滿鏡頭感的敘述,讓我們仿佛置身於電影的某個片段,感受角色的喜怒哀樂?還是更側重於對電影背後故事的挖掘,揭示創作的靈感和拍攝的幕後?我希望它能讓我重新審視那些我曾經在大銀幕上見過的畫麵,以一種全新的視角去理解它們。或許,它會像一部無聲的電影,用文字為我配上最動人的旁白,讓那些經典的場景煥發齣新的生命力。我甚至開始期待,讀完這本書後,我會不會對某些電影産生新的感悟,甚至想要重溫一遍,去尋找那些我未曾留意過的細節。
评分“帶我去遠方(電影書)”——光是這個名字,就足夠勾起我內心深處的旅行渴望。我最近總是感覺有些疲憊,生活像是被睏在瞭一個固定的模式裏,我需要一些東西來打破這種沉悶。我希望這本書能像一扇窗戶,讓我看到更廣闊的天地,感受到不一樣的風土人情。我非常期待它能夠用文字描繪齣那些令人心馳神往的場景,那些可能存在的、與眾不同的生活方式。我甚至開始想象,讀完這本書,我可能會衝動地收拾行李,去書中描繪的地方看一看。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種精神上的“旅行”,一種對現實的暫時逃離,一種對未知世界的好奇與探索。我希望它能給我帶來新鮮的空氣,給我注入新的活力。
评分這本“電影書”的選材,讓我對它充滿瞭期待。我一直在尋找那種能夠連接不同藝術形式的讀物,而電影和文字的結閤,無疑是最能打動我的方式之一。我猜想,作者一定對電影有著深刻的理解和獨到的見解。它或許會像一位老友,與我分享那些動人的電影故事,那些令人難忘的角色,那些觸動靈魂的畫麵。我希望它能讓我感受到,文字如何能夠賦予視覺以更深層的意義,又如何能夠通過電影的視角,去展現更廣闊的世界。我期待它能夠激發我更多的創作靈感,讓我對電影和文學的理解更加融會貫通。總而言之,這本書在我看來,是一次跨越界限的藝術探索。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