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梅的爸爸是缅甸华侨,敬梅的妈妈是大陆新娘,他们一起在台湾建立了一个家庭!
这个家庭快乐又美满,平时靠着爸爸跟妈妈的「轮流工作」,一点一滴的累积起专属于这个家的幸福!
不过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却破坏了这个圆满,让敬梅姊弟跟妈妈不得不独立、坚强共同面对未来!
想知道更多敬梅一家人的故事吗?请往下看,故事就要开始了......
本书特色
1.新移民生活为议题,以现代家庭以及校园生活吸引小朋友的兴趣。
2.透过一个问题家庭中的孩子的生活,引发读者关怀与同理心。
3.期待读者能以同理心去看待与对待身边的人,并且尊重弱势的族群。
作者简介
李光福
现任职国小老师,喜欢编故事、写故事,擅长童话故事、儿歌、儿童小说及儿童散文创作,作品曾获教育厅儿童文学奖、民生报儿童文学奖等,着有多本儿童文学书籍,获选为行政院新闻局优良图书推荐;从事语文教学研究,编有数十本阅读补充教材。
着作:《英雌好汉在一班》、《阿妈的油罐子》、《山上的女孩》、《我也是台湾人》、《面条西施》、《我不是白痴》等,共三十余册。
作者序
一个令人感佩的妈妈。
「老师,祝你新年快乐!」
每年过年,总会接到这样一通固定的电话,电话那端,操的是浓浓福州腔调的国语。听完这通电话,我总会想起那一家的母子三人,一张张熟悉脸孔、一幅幅彷彿昨日的画面,开始在脑海中浮现......。
翻开家庭联络簿,眼前出现一段简体字,我很好奇,仔细察看了这个孩子的资料,发现她家遭变故,为此,我做了一趟家庭访问,发现:她家的电视只能听,不能看;沙发摇摇欲坠、一个月只有六千元可支配,孩子的妈妈是「大陆新娘」,男主人已过世......,基于同情,于是,我和这家人产生了「互动」......。
在互动的过程中,我深深的被这位「大陆妈妈」的精神感动。在台湾,他们只有母子三人相依为命。问她想不想再嫁?她说不想。建议她带孩子回大陆,她说:「在这种情形下回大陆,会很丢脸;再苦也要独力把孩子拉拔长大。」
《对岸来的妈妈》写的就是这位妈妈的故事。虽然有许多「台湾妈妈」有着和这位「大陆妈妈」相同的不幸境遇,但不一样的是,「大陆妈妈」来自彼岸,对她来说,台湾是异乡,一个来自不同国度、家逢变故,且没有亲人当后盾的女子,要带着孩子在异乡生存,这种坚毅的精神,是不是很值得赞扬?
近年来,台湾加入了许多「新住民」,由于他们的加入,不论在社会结构、家庭组成份子,或是文化、饮食、习俗,都变得更多元。在我们欣赏多元、享受多元同时,也应该给予绝对的尊重与适度的协助、关怀,如此,台湾才会更合谐、更有人情味!
这本书啊,读起来真叫一个“揪心”。我平常不太爱看这种写家庭情感的,觉得容易太煽情,或者情节过于狗血。但这本书不一样,它没有刻意地制造冲突,而是用一种平淡而真实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家庭的日常琐事。故事的主角是一个从大陆来台的妈妈,她要适应新的环境,学习新的语言,还要面对来自婆婆和丈夫的压力。作者并没有把她塑造成一个完美的“圣母”,而是展现了她作为一个普通女性的脆弱和挣扎。有时候,她也会抱怨,也会发脾气,也会感到迷茫。正是这些不完美的地方,才让这个角色更加真实,更加贴近生活。我尤其喜欢作者对台湾社会风俗的描写,那些小小的细节,比如夜市文化、庙宇信仰、人情味浓厚的邻里关系,都让我感到非常亲切。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好像也经历了一段异国他乡的生活,体会到了那种孤独和无助。它让我更加理解了那些为了家庭而默默奉献的女性,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评分这本书读完之后,我一直在想,它到底想表达什么?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家庭伦理剧,它更像是一部关于文化差异和身份认同的社会观察报告。作者通过讲述一个两岸家庭的故事,展现了台湾社会对大陆移民的接纳和排斥,以及大陆移民在台湾社会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书中的一些情节,比如语言障碍、文化冲突、价值观差异,都让我感到非常真实。我曾经在大陆生活过一段时间,也经历过类似的困境。所以,我能够理解书中的人物所面临的挑战。作者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将问题抛给读者,让读者自己去思考。这是一种非常高明的叙事手法。它能够激发读者的思考,让读者对社会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这本书的结构比较松散,情节发展比较缓慢。但正是这种缓慢的节奏,才让读者有时间去思考,去感受,去体会。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叙事方式有点特别,不是那种一气呵成的故事,而是像一幅幅拼图,慢慢地将整个故事拼凑起来。作者采用了多视角叙事,从不同人物的视角来讲述同一个故事,这让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每个角色的内心世界。我最喜欢的是作者对人物心理的描写,那种细腻入微的笔触,能够将人物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对“妈妈”这个角色的心理描写,作者抓住了她内心深处的矛盾和挣扎,展现了一个复杂而立体的形象。她既想融入台湾社会,又不想忘记自己的根,她既想得到丈夫的爱,又害怕失去自己的独立。这种矛盾和挣扎,让这个角色更加真实,更加有血有肉。这本书的文笔很美,语言流畅,富有诗意。作者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将抽象的情感表达得具体而生动。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好像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吸引了我,简洁而富有质感。翻开书页,文字像一股清流,缓缓地流淌在我的心间。故事讲述了一个台湾男人与大陆女人的爱情故事,以及他们婚后在台湾的生活。作者并没有刻意地渲染浪漫爱情,而是着重于展现生活中的琐碎和无奈。书中的“妈妈”是一个非常坚强的女性,她为了家庭,放弃了在大陆的一切,来到台湾,适应新的环境,学习新的语言,还要面对来自婆婆和丈夫的压力。她默默地承受着一切,用自己的爱和智慧,维系着这个家庭。我特别欣赏作者对台湾社会现实的描写,那些小人物的故事,那些平凡的生活,都让我感到非常亲切。这本书让我重新思考了“家”的意义,以及“爱”的真谛。它让我明白,真正的爱不是轰轰烈烈,而是平淡而长久。它让我更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也让我更加感恩那些为我付出的人。这本书值得一读,它会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温暖和感动。
评分读完这本书,心里像是被轻轻地揉了揉,那种滋味,说不上来是酸是甜,更多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故事背景设定在两岸,讲述了一个家庭因为婚姻而产生的联结,以及随之而来的文化差异和情感碰撞。作者的笔触细腻,对人物的刻画入木三分,尤其是对“妈妈”这个角色的塑造,既有传统中国女性的温婉和坚韧,又有在异国他乡的孤独和无助。我特别欣赏作者没有落入俗套,没有简单地将两岸关系标签化,而是着重于展现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和选择。书中的一些细节描写,比如方言的使用、饮食习惯的差异、生活方式的不同,都让我感到非常亲切和真实,仿佛看到了自己家里的影子。读到后来,我甚至开始反思自己对“家”的定义,以及对亲情的理解。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家庭的故事,更是一部关于身份认同、文化融合和人性的深刻探讨。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与大陆的连接,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强烈推荐给所有对两岸关系、家庭伦理和女性成长感兴趣的读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