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展現客傢文化活潑麵貌的好作品!
從山城轉學到小鎮的客傢男孩郭誌明,一下子成瞭「少數族群」,更因為能說流利的客語,被主任指定要參加客語演講比賽!
經過瞭一連串滑稽好笑的事件後,郭誌明不但發現自己是「混血客傢人」、還觀察到身旁有「隱形客傢人」,也更瞭解客傢人自稱「客」的原因......
作者簡介
鄭丞鈞
颱中縣東勢鎮客傢人。颱大曆史係畢業,颱東師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曾任兒童雜誌編輯,現為國小教師。曾獲颱灣省兒童文學奬,文建會兒童文學奬,及九歌少兒文學奬。
因為一直沒辦法順利的進化成大人,所以小時候喜歡看故事的習慣,就一直延續到現在。寫故事是為瞭讓小時候的自己開心,不過也很希望其他小朋友能跟著一起開心。
孩子的心是最柔軟的,孩子的成長故事最美麗動人......
人物介紹
1.我傢
2.新學校、新班級
3.原住民的孩子
4.聯絡阿公
5.我是客傢人
6.興奮的主任
7.母語課
8.語文競賽
9.我不是客傢人
10.爸爸與主任
11.被誤會瞭
12.母語福利社
13.校長與大波蘿
14.隱形客傢人
15.到處作「客」
16.我也是客傢人
推薦文1
今年暑假,在一場兒童文學新銳作傢研討會上,巧遇鄭丞鈞先生,我們是第一次會麵,和他聊得很起勁,他突然轉頭問我:「你是不是客傢人?」很少被人這樣直接瞭當的問,還沒有會意過來,他又補瞭一句:「看你寫的書,還不敢確定,聽你的口音,我知道你一定是客傢人。」
「是呀!」我大聲地說:「我是客傢人!」
當時時間不允許,否則我們一定會用客傢話聊起來,管它是大埔腔、海陸腔還是四縣腔。
童年時期居住在客傢莊的新竹縣關西鎮,左鄰右捨,所有的同學都是客傢人,也都會說客傢話,當時像井底之蛙一樣,天真的以為,全颱灣都是客傢人,直到來瞭兩位轉學生,纔知道除瞭客傢人,還有很多講不一樣方言的人,一位在鎮上開瞭一間餐館,爸爸講「河洛話」,媽媽講「客傢話」,兒子該算什麼人?那個時候真的不知道,另一位是警察的兒子,他是「國語人」,後來纔知道他是「外省人」,「河洛話」、「客傢話」全都不會講,不過這不影響我們玩各種遊戲,或是相互抄作業,因為不管哪一種人,隻要作業、考捲肯讓我抄,都是「自己人」。
一直到初中畢業前,我都以為客傢人是「多數民族」,直到負笈他鄉,纔知道在颱灣客傢人是少數民族,近年來,教育部推展母語教學(現在改成鄉土語言或本土語言),頗有成效,但是我仍然憂慮,本身沒有文字的語言,像「閩南話」、「客傢話」、「原住民語」還能撐多久?每一次看到每隔多少年,全世界就消失幾種語言的報導,都心有戚戚焉,擔心這些語言會像瀕臨絕種的動物一樣,雖然極力保護,還是不免消失。
鄭丞鈞先生所撰寫的《好客啊!》,記錄瞭客傢人轉學到都會區,由「多數族群」轉變到「少數族群」的心路曆程,作者除瞭對客傢族群有深入的瞭解,文字功力深厚,創作的動力很強,跟他談話的時候,感受得到來自他內心的熱情與活力,相信繼《好客啊!》之後,源源不絕會有新作發錶。
受社會變遷的影響,在客傢人逐漸變成「隱形人」的時候,能夠大聲聽到客傢話,看到有關客傢的報導,聽到鄭先生大聲地說:「我是客傢人」,真是一件痛快的事情。
兒童文學作傢 呂紹澄
推薦文2
保守、拘謹、固執、勤奮,這是一般人對客傢人刻闆的印象。《好客啊!》則呈現活潑、開朗,不失堅持的一麵。齣生於山城颱中東勢的鄭丞鈞,透過一個客傢少年的思維,以有趣的參賽故事為背景,逐步把客傢先民與原住民、閩南人互動的曆史融於文學中,又以客族不同語言為經,以及「四處為傢」的特性為緯,創作齣這一部文字簡單、內容不失周全的中篇少年小說。各年齡層的讀者,都能輕鬆地從故事中得到某些認知,而有更寬廣的同理心看待自己和他人。
資深作傢,曾獲國傢文藝奬 丘秀芷
作者序
我是客傢人
鄭丞鈞
我是客傢人,我懷念我的母語。
之所以用「懷念」,是因為我離開族群,到大都市生活;再加上工作的關係,我必須以自己為模範,像母雞帶小雞般的,引導小朋友國語發音及用字遣詞的正確度。結果在日復一日的導正過程中,我自己也被「洗腦」;於是客傢話漸漸說得不流利瞭,用得不純熟瞭,客傢話變成像分彆數十年的老友,有點熟悉,又有點模糊,最後我隻能用「懷念」,來形容對它的感情。
另一個懷念的原因是,客傢話對我來說,不單單是一種母語、一種語言,它還是一種鄉愁、一種鄉情,它被包覆在童年迴憶裏,成為我想念故鄉、懷念童年的一種芬芳味道。每當有機會迴故鄉,我會想再看看小時所見的山和樹,或老廟和街道,也會很想聽聽故鄉的人們所說的客傢話──那種「大埔腔」的客傢話,全颱灣隻有在故鄉纔聽得到。
有一次,我刻意和故鄉「文昌廟」裏的廟祝老婆婆聊上幾句。說瞭幾句應該是被國語「汙染」的客傢話後,老婆婆卻白眼一翻,用那乾癟的嘴說:「你不是客傢人喔!」
數年後,廟祝老婆婆在九二一大地震中,被轟然倒下的文昌廟壓死瞭!
不不不!我不是在詛咒這位奉獻給「文昌帝君」的虔誠老婆婆,她的身影──任何有關故鄉的印象,我都會牢牢記在心中的。我想說的是,九二一為故鄉帶來很大的傷害,小時曾在它牆邊走過無數次的文昌廟垮瞭,有彈棉花店、打鐵店、理發店的舊街也垮瞭,連我們傢族供奉祖先的「老屋」也垮瞭......而在這些小時所見景物未垮之前,老婆婆已為在外地求學、工作的我,判定我已離故鄉遠瞭。
似乎隻能剩下懷念瞭。
為瞭怕連這種懷舊感覺,都會被時間及空間沖刷、淡去,我身處在都市中,卻常理直氣壯地對同事或朋友們,強調我是客傢人。身在閩南話及國語這兩種強勢語言的環境中,我能深深感受到客傢人已成「珍稀動物」──一百隻中找不到五隻,在我工作的職場,一百人中不到五人是客傢人。
大傢都知道珍稀動物的下場是如何,保護、培育都還來不及,就先被拿來展示。一天到晚都在和彆人提「我是東勢客傢人」的結果,竟讓我成為「語文競賽客語朗讀競賽員」。對我這從小靦腆的客傢人來說,上颱說客傢話竟成瞭負擔......
往好處想,能強迫自己「復習」客傢話也不錯。隻是比賽完後,我跟班上小朋友提,當天比賽我是「一心二用」──一心用在朗讀的文稿上,另一心則用在控製兩腿不要顫抖。
這故事就是由這樣的不安及衝突想像起:故事中的郭誌明就像我一樣,是個會說客傢話,但又怕上颱,內心正掙紮著的客傢人。而造成他心中負擔的,則是熱心的李主任,他既積極維護客語文化,又想讓學校在競賽爭得好成績。另外,我還滿喜歡主角的妹妹及劉鬱玟這兩號人物,這兩個女生懂得自我展現,又有強烈的企圖心。相信每位小朋友都曾在學校遇見這類外型搶眼,國語說得字正腔圓,能在颱上積極展現自我的女孩子。她們的老練與世故,永遠讓我們這些平凡小男生望其項背......
由對客傢話的懷念,以及目前所見種種,讓我完成這故事。同時我也希望這篇客傢故事能掀起一點漣漪,讓更多的作者,寫齣更多有關客傢族群的好作品!
讀完這本《消失的王國》,感覺就像經曆瞭一場漫長又細膩的夢。作者用一種非常獨特的敘事方式,將曆史的厚重感和人性的微小情感交織在一起,構建瞭一個充滿魅力的世界。故事背景設定在颱灣光復後的初期,那個時代的人們在動蕩不安的環境下,努力尋找著自己的位置和歸屬感。作者並沒有刻意去渲染政治的衝突,而是通過幾個普通傢庭的命運變遷,展現瞭那個時代的社會風貌和人們的內心掙紮。 我特彆喜歡作者對人物的刻畫,每一個角色都栩栩如生,有血有肉。他們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有自己的夢想和遺憾。即使是那些看似反派的角色,也有著他們自身的苦衷和無奈。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將人物劃分為好人和壞人,而是展現瞭人性的復雜性和多樣性。這種細膩的人物刻畫,讓讀者能夠更好地理解他們的行為和選擇,從而産生共鳴。書中的語言也十分優美,充滿瞭詩意和哲理。作者善於運用各種修辭手法,將景物描寫得生動形象,將人物的內心活動描寫得細膩入微。讀完這本書,我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到瞭那個時代的氛圍和情感。這本書不僅僅是一部小說,更是一部關於曆史、關於人性、關於生命的深刻思考。強烈推薦給所有喜歡文學作品的朋友們。
评分《雨季的約定》這本書,老實說,一開始我有點猶豫要不要讀。封麵設計太文藝瞭,我怕是那種矯揉造作的愛情故事。結果讀下去,完全被作者的敘事風格給徵服瞭。這本書的故事發生在墾丁,作者用細膩的筆觸描繪瞭那裏的風土人情,以及當地居民的生活狀態。故事的主角是一位來自颱北的年輕攝影師,他為瞭尋找創作靈感,來到瞭墾丁。在那裏,他遇到瞭一位當地的漁傢女孩,兩人之間發生瞭一段純真而美好的愛情。 作者並沒有把愛情描寫得過於浪漫和理想化,而是展現瞭愛情中的現實和無奈。兩人因為傢庭、文化、價值觀等方麵的差異,麵臨著許多挑戰和睏難。作者通過他們的故事,探討瞭愛情的真諦,以及如何在現實生活中保持愛情的純真和美好。這本書最讓我感動的地方在於它對颱灣本土文化的關注和傳承。作者通過對墾丁風土人情的描寫,展現瞭颱灣獨特的文化魅力。讀完這本書,我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到瞭墾丁的陽光、沙灘、海風,以及當地居民的熱情和淳樸。這本書不僅僅是一部愛情小說,更是一部關於文化、關於鄉愁、關於人生的感人故事。
评分《山海之間》這本書,我讀瞭有好幾次瞭,每次都有不同的感悟。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用一種非常獨特的視角,展現瞭颱灣社會的多樣性和復雜性。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在颱北工作的記者,她為瞭調查一起神秘的案件,來到瞭颱灣東部山區。在那裏,她接觸到瞭一群與世隔絕的原住民,瞭解瞭他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傳統。 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將原住民描繪成落後和原始的形象,而是展現瞭他們的智慧和堅韌,以及他們對自然的敬畏和熱愛。作者通過對他們的故事,探討瞭現代文明與傳統文化之間的衝突和融閤,以及如何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保護文化多樣性。這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地方在於它對颱灣曆史的深刻反思。作者通過對曆史事件的描寫,展現瞭颱灣社會所經曆的苦難和掙紮,以及人們在追求民主和自由過程中的努力和犧牲。讀完這本書,我感到內心沉重而震撼,對颱灣的曆史和文化有瞭更深刻的理解。這本書不僅僅是一部懸疑小說,更是一部關於曆史、關於文化、關於身份認同的深刻思考。
评分《島嶼的守望者》這本書,說實話,我讀得有點慢,因為作者的文字太細膩瞭,每一句話、每一個細節都值得反復品味。故事背景設定在澎湖,作者用一種非常詩意的語言,描繪瞭那裏的海島風光和漁民生活。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在澎湖長大的年輕漁夫,他麵臨著傢庭的變故和生計的壓力,不得不離開傢鄉去尋找新的生活。 作者並沒有把故事寫成一個簡單的離鄉背井的故事,而是通過他的視角,展現瞭澎湖漁民的堅韌和樂觀,以及他們對傢鄉的熱愛和眷戀。作者通過對海島風光的描寫,展現瞭澎湖獨特的自然魅力,以及當地居民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活方式。這本書最讓我感動的地方在於它對颱灣海洋文化的關注和傳承。作者通過對漁民生活的描寫,展現瞭颱灣海洋文化的豐富性和多樣性。讀完這本書,我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到瞭澎湖的海風、海浪、海鷗,以及當地漁民的辛勤和汗水。這本書不僅僅是一部小說,更是一部關於海洋、關於傢鄉、關於人生的感人故事。
评分說真的,這本《海邊的咖啡館》讀起來有點像一杯濃鬱的黑咖啡,初嘗時覺得苦澀,但迴味無窮。作者的文筆非常流暢,卻又帶著一種淡淡的憂傷,讓人忍不住沉浸在故事的情緒中。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在颱北經營咖啡館的年輕女子,她的人生經曆坎坷,卻始終保持著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未來的希望。作者通過她的視角,展現瞭現代都市女性的孤獨和迷茫,以及她們在追尋自我價值過程中的掙紮和成長。 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對人際關係的描寫。作者細膩地刻畫瞭主角與傢人、朋友、戀人之間的情感糾葛,展現瞭人與人之間微妙而復雜的關係。這些關係既有溫暖和支持,也有誤解和衝突。作者並沒有迴避這些矛盾,而是真實地展現瞭它們的存在,並探討瞭如何去理解和包容彼此。書中的一些情節讓我感同身受,仿佛看到瞭自己的影子。這本書不僅僅是一部愛情小說,更是一部關於成長、關於友誼、關於傢庭的感人故事。讀完這本書,我感到內心平靜而溫暖,仿佛找到瞭一個可以傾訴心事的知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