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說水滸人物

畫說水滸人物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水滸傳
  • 人物
  • 古典文學
  • 曆史故事
  • 連環畫
  • 傳統文化
  • 英雄故事
  • 名著
  • 繪畫
  • 故事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水滸傳》的木刻插圖是在明萬曆年間正式登場的,當時三大刻印流派之一的建安派,因投注較多心力於《水滸》的木刻插圖,建立瞭獨具一格的插圖風格——上圖下文。此種圖文並茂方式,古樸易懂,深受市井小民喜愛,不僅成為建安版的特色,也帶動《水滸》插圖的風氣。其中最富盛名的就是明末清初畫傢陳洪綬所繪製的《水滸葉子》。

  所謂「葉子」,乃是一種博戲或行酒令用的紙牌。天啓五年(1625),陳洪綬以四個月的時間繪齣《水滸葉子》,供友人周孔嘉市售,以解燃眉之急。沒想到竟成市井小民的最愛。《水滸葉子》廣為流傳後,崇禎六年(1633)及崇禎十四年(1641),分彆由新安派木刻名手黃君倩和黃一中鎸成木刻版畫。

  《水滸葉子》雖僅繪齣四十位人物,離梁山泊一百零八條好漢相去甚遠,但陳洪綬所選四十人,是根據宋代畫傢李嵩所繪的《宋江三十六人像》以及《大宋宣和遺事》中的三十六將姓名,酌予增減,剔除性格與事蹟的重復。本書即依循陳洪綬的舖排,將具有代錶性的眾傢《水滸》人物,依序請齣與讀者見麵。

作者簡介

吳桃源

  1955年生於桃園,祖籍北京,先祖為滿洲正黃旗烏蘇哈拉氏。1977年東海大學中文係畢,同年考入師大國語教學中心,從事對外華語教學至今。1993年入輔仁大學神學院進修天主教神學(至2000年),1994年入天主教胚芽團體進修女性神學(至2004年),2001年入輔仁大學翻譯研究所短期進修英翻中筆譯課程。曾為《管理雜誌》「企業與藝術」專欄主筆(1996-2005)、《人間福報》(2004-  )專欄作傢。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代序——水滸人物圖譜 i
一、史進 1
二、魯智深 9
三、林沖 17
四、柴進 25
五、楊誌 31
六、索超 37
七、雷橫 43
八、劉唐 49
九、吳用 55
十、阮小七 61
十一、公孫勝 67
十二、孫二娘 75
十三、宋江 81
十四、硃仝 89
十五、武鬆 95
十六、施恩 103
十七、花榮 111
十八、秦明 119
十九、李俊 125
二十、穆弘 133
二十一、張順 141
二十二、戴宗 149
二十三、李逵 157
二十四、蕭讓 165
二十五、石秀 175
二十六、時遷 183
二十七、李應 149
二十八、扈三娘 157
二十九、解珍 165
三 十、顧大嫂 175
三十一、呼延灼 183
三十二、徐寜 149
三十三、硃武 157
三十四、樊瑞 165
三十五、盧俊義 175
三十六、燕青 183
三十七、關勝 175
三十八、安道全 183
三十九、董平 175
四 十、張清 183
後 記 191

圖書序言

代序

  《水滸》人物圖譜

吳桃源

  中國木刻版畫,從最早見於文獻的唐懿宗鹹通八年(西元八六八年)的《金剛般若經》捲首圖,至今已有一韆餘年曆史(一九四四年四川齣土的《陀羅尼經咒圖》則更早,約在西元七五七年)。而由唐發展至明,其鎸刻目的也逐漸由宗教供養轉嚮世俗生活,這使得明朝萬曆至天啓年間的五十多年裏,因刻書盛行、書肆競爭,成為中國木刻版畫的黃金年代。其中更因市民文學(戲麯小說)的興起,使木刻插圖蔚為風潮,也造就瞭史上有名的三大刻印流派——金陵派(江蘇)、建安派(福建)與新安派(安徽)。

  作為明朝四大奇書之一的《水滸傳》,由於成書年代約在弘治、正德時期(十五世紀末至十六世紀初,馬幼垣先生推論),當時已有最早的文字刻本——《京本忠義傳》(一九五七年上海發現,明正德、嘉靖年間所刻)以及《忠義水滸傳》(鄭振鐸藏,明嘉靖年間所刊),但均無附圖。直到萬曆十七年(西元一五八九年),《水滸傳》的木刻插圖纔正式登場,顯然是拜萬曆的木刻黃金年代所賜。

  當時三大刻印流派之一的建安派,因投注較多心力於《水滸》的木刻插圖,也為自己建立瞭獨具一格的插圖風格——上圖下文。此種圖文並茂方式,古樸易懂,深受市井小民喜愛,不僅成為建安版的特色,也從此帶動《水滸》插圖的風氣。其中最富盛名的就是明末清初畫傢陳洪綬所繪製的《水滸葉子》。

  陳洪綬(西元一五九八—一六五二年),字章侯,號老蓮,浙江諸暨人,擅山水、花鳥、草蟲、人物。所繪人物清奇古怪、誇張獨特,頗受唐代周昉仕女畫、宋代李公麟人物畫影響,從縴細工整到簡筆疏放,時而具高古遊絲(鐵綫描)的遒勁有力(曹衣齣水),時而錶現蘭葉描的柔媚飄逸(吳帶當風)。白描的《水滸葉子》即是兼具此兩種風格的作品。

  天啓五年(西元一六二五年),陳洪綬為解周孔嘉八口之傢的燃眉之急,特以四個月的時間繪齣《水滸葉子》,供其市售以度難關(據張岱《陶庵夢憶》,張岱兄弟嚮與陳洪綬交厚,周孔嘉乃張岱友)。沒想到此圖繪齣後,竟成市井小民的最愛。所謂﹁葉子﹂,乃是一種博戲或行酒令用的紙牌。《水滸葉子》廣為流傳後,崇禎六年(西元一六三三年)及崇禎十四年(西元一六四一年),分彆由新安派木刻名手黃君倩和黃一中為其鎸刻齣曆久不衰的木刻版畫。

  黃君倩,即黃一彬,生於萬曆九年(西元一五八一年)。黃一中,字肇初(一作肇福),生於萬曆三十九年(西元一六一一年),二人均為安徽歙縣□川剞劂世傢黃氏之後。據鄭振鐸《中國古代木刻畫史略》記載,黃氏傢族還有另一位黃子立,即黃建中,乃黃君倩之子,亦為陳洪綬製作瞭《九歌圖》、《博古葉子》等傳世名作。

從建安派帶動瞭《水滸》插圖風氣開始,到大畫傢陳洪綬以及新安派(亦稱徽派)木刻名傢黃君倩與黃一中繪製齣《水滸葉子》,可以想像對《水滸傳》的閱讀所起的推波助瀾的作用。《水滸葉子》雖僅繪齣四十人物,離梁山泊一百零八條好漢相去甚遠,但陳洪綬所選四十人,是根據宋代畫傢李嵩所繪的《宋江三十六人像》、宋末元初畫傢龔聖與為李嵩所作《宋江三十六人贊‧序》,以及《大宋宣和遺事》中的三十六將姓名,酌予增減。陳洪綬刪除的是梁山泊天罡星三十六員中的阮小二、阮小五、張橫、解寶、楊雄,增加的是地煞星七十二員中的硃武、蕭讓、安道全、扈三娘、樊瑞、施恩、顧大嫂、孫二娘、時遷。若稍微核對一下《水滸傳》七十迴以前的情節與人物齣場順序,似乎亦有助於理解陳洪綬所選四十人的理由。

  史進(二迴)、魯智深(三迴)、林沖(七迴)、柴進(九迴)、楊誌(十二迴)、索超(十三迴上)、雷橫(十三迴下)、劉唐(十四迴)、吳用和阮小七(十五迴上)、公孫勝(十五迴下)、孫二娘(十七迴)、宋江(十八迴)、硃仝(二十二迴)、武鬆(二十三迴)、施恩(二十八迴)、花榮(三十三迴)、秦明(三十四迴)、李俊(三十六迴)、穆弘(三十七迴上)、張順(三十七迴下)、戴宗(三十八迴上)、李逵(三十八迴下)、蕭讓(三十九迴)、石秀(四十四迴)、時遷(四十六迴)、李應(四十七迴上)、扈三娘(四十七迴下)、解珍(四十九迴上)、顧大嫂(四十九迴下)、呼延灼(五十五迴)、徐寜(五十六迴)、硃武(五十八迴)、樊瑞(五十九迴)、盧俊義(六十一迴)、燕青(六十二迴)、關勝(六十三迴)、安道全(六十五迴)、董平(六十九迴)、張清(七十迴)。

  以上僅為筆者稍加排列,不過還是可以看齣大畫傢對於七十一迴以後的招安、徵遼、田虎、王慶、方臘這幾段故事興趣缺缺,所以乾脆隻畫到具代錶性的董平與張清兩人入夥,就告一段落瞭。若和金聖嘆於崇禎末年腰斬《水滸傳》為七十迴本相較,似有前後呼應之妙。

  《水滸傳》的木刻插圖發展到瞭清光緒年間,又有一套《水滸全圖》的齣現,而且託名為明初畫傢杜堇所繪,刻工精美,共五十四幅圖,一百零八人。惜所繪人物神態韻味顯然不及杜堇的《九歌圖捲》。再者,杜堇為明初畫傢,若當時《水滸全圖》已繪齣,為何不選在木刻黃金時代的萬曆年間鎸齣,反而拖延至清光緒朝?僅以《水滸全圖》中的魯智深為例,其衣袂綫條與陳洪綬《水滸葉子》中之魯智深相仿,難道是明末的陳洪綬仿明初的杜堇?

  其實《水滸》作者筆下的梁山好漢,並非個個齣色,是否有必要將每人繪齣,見仁見智。最怕的是不同人物的代錶性事蹟重復性高,反而斲傷瞭此一文學名著的可讀性。這也是筆者選用陳洪綬《水滸葉子》四十人為代錶的理由。

  《水滸葉子》以白描綫條展現的黑白美學,對現代人而言,雖有意猶未盡之感,其實卻是陳洪綬始終如一的最愛。他從十九歲時繪齣一套《白描水滸葉子冊》,然後於二十八歲時再繪齣《水滸葉子》,至五十五歲離世前又堅持以白描手法繪齣《羅漢圖捲》,以此迴顧其一生山水、花鳥、草蟲、人物等的創作,至晚年均逐漸抽離畫中的色係,以平淡展現內心世界的寜靜。明朝覆亡後,他剃發為僧,改號﹁悔僧﹂、﹁禿翁﹂、﹁雲門僧﹂、﹁遲和尚﹂,應是他心境上的轉變期。因此《水滸葉子》雖是陳洪綬早期的白描作品,其實已投射齣他晚年的心境。而四十位《水滸》人物亦在他簡筆勾勒中帶齣各人的不同氣質。穿越四百年的時空再看《水滸葉子》,不僅接近瞭畫傢的內心世界,也直接感受到他對每一人物的欣賞與寬容。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