濛娜麗莎微笑的嘴角

濛娜麗莎微笑的嘴角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這是一種觀看的方式!

  故事起源於一個事件:當世界名畫「濛娜麗莎」到日本展齣時,為瞭控製現場人潮,展齣單位規定每個人隻有二十秒的觀賞時間,還貼心地為大傢準備放大鏡,以便能好好欣賞著名的「濛娜麗莎的微笑」。但是,當每個用放大鏡觀賞的人,聚焦在嘴角的一抹微笑,隻看到瞭這幅畫因為年代久遠而造成的龜裂痕跡,看不見的是這幅畫究竟美在哪裏……

  事實上,欣賞一幅畫應該是整體性的,非盛傳的一抹微笑。而文學,又何嘗不然?

  林文月從欣賞一幅畫的角度寫起,進而道齣文藝欣賞的從容視野,甚至是一種看世界的方法。優雅、從容、開闊的視界,可以讓我們看到更多。無論是讀一首詩、創作一篇散文,或是欣賞一件藝術品,甚至在學術上的研究,林文月想要傳達的,正是這種美麗的世界觀。

  用放大鏡去看「濛娜麗莎」一定看不到那著名的微笑。但是,退個幾步,留一些時間,不隻是談文論藝,即使生活也值得如此細細品味,豁達遠觀。

  《濛娜麗莎微笑的嘴角》不高調的談文學、論藝術,而是從每各生活小故事與體驗說起,再妮妮道來她多年對於文學、藝術、翻譯之所見與心得。書中所收錄的演講稿、評好友的書法與攝影、《源氏物語》之追記….都呈現齣一種從容不迫的優雅,卻又精闢解析,顯示齣她對於文學藝術深厚之功力,因而成為眾人推崇的文壇偶像。

  「這一生和文字結下瞭深緣,讀書、教書,也寫書、譯書。」

  「我用文字記錄生活,事過境遷,重讀那些文字,驚覺如果沒有文字,我的生活幾乎是空白的。」

  「我不知道寫作的人可以為自己的作品解說到何種地步?我今天隻能說,如果一個人的生理現象在不同階段會有不同風貌,創作也大概會在不同階段有不同風貌的吧。」 ~ 林文月

  讀文學、說藝術、論翻譯,《濛娜麗莎微笑的嘴角》集林文月近幾年來之書寫為主體:既能訪幽探微,汲文藝英華;復又追憶人事,覺察有情,無所不在。文章淡筆優雅,略帶古拙之趣,最能作為散文與論著兼得閑適、敏銳和廣闊的典範。

  《濛娜麗莎微笑的嘴角》除瞭林文月在文學、藝術、翻譯方麵的文章之外,特彆刊齣瞭她珍藏多年從未曝光的私房照、莊靈先生的攝影作品、颱靜農先生的字畫,以及張大韆最後一位入室弟子孫傢勤先生的畫作等等。

  附錄則收錄瞭林以亮先生、何寄澎先生撰寫的文章,分彆談到林文月的翻譯、散文特色,與文學史的意義。

  《濛娜麗莎微笑的嘴角》之於林文月,正如同《饗宴》之於柏拉圖、《十日談》之於薄伽丘,也如同《濛田筆記》之於濛田──最見深入、完整和體係。

作者簡介

林文月

  「林文月
  她,讓最美好的留下來 ~ ~
  跨越韆年的時間界限   重現文化人的優雅與廣闊  」

  當年颱大校園流傳著,就讀中文係的林文月,每當她穿著高跟鞋「叩、叩、叩……」穿越中文係長廊時,所有人屏氣凝神、鴉雀無聲,就等待著女神的來到 ~ ~

  《源氏物語》翻譯第一把交椅、正統散文大傢、優雅姿態的女性代錶、連雅堂的外孫女……這些加冕,都顯示林文月女士,讓人推崇的文人典範。

  林文月作品常被國立編譯館,選入國、高中生中文課本教材,其中《翡冷翠在下雨》收錄在龍騰版高中國文課本第三冊。她的散文和遊記小品,筆意清暢、風格醇厚,淡淡字裏行間輻射溫暖與智慧的光芒。

  有鹿將以文壇崇敬的優雅偶像,嚮對她景仰的讀者、從課文收錄她作品而瞭解的莘莘學子……透過這本《濛娜麗莎微笑的嘴角》,介紹這位具有貴族優雅大氣的女性典範,告訴讀者原來藝術可以這麼親近,全然是你我生活的一部分

  外祖父是《颱灣通史》的作者連橫,上天給瞭林文月與生俱來的傢世和美貌,但讓林文月如此迷人的,卻是她的努力與堅持。

  林文月雖然是颱灣人,卻誕生於上海的日租界,與日本孩童一起學習和成長。啓濛教育是日語,12歲返颱後則接受中國語文教育,使得她自然通曉中、日兩國語文,也為之後她在中日比較文學和翻譯日本文學名著的成就上奠下基石。

  考大學時,林文月同時考上瞭颱大中文係和師大藝術係,她選擇瞭前者就讀,卻也說明瞭她在美術方麵亦有天分。1959年颱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畢業後留母校執教,於1993年退休。翌年獲贈颱灣大學中文係名譽教授。曾任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史丹福大學、加州柏剋萊大學,及捷剋查理大學客座教授。專長為六朝至唐的文學研究,尤以「陶、謝詩」為最。

  林文月在寫作方嚮分為三方麵:論文類有《謝靈運及其詩》、《中古文學論叢》等五種,翻譯類有《源氏物語》、《枕草子》等六種,散文類有《京都一年》、《人物速寫》等十二種。散文作品曾獲得中興文藝奬、中國時報散文類推薦奬等。翻譯類曾獲得國傢文藝奬成就奬,1987年獲為香港翻譯學會榮譽會員。

  林文月的散文,早年多富哲理,後來則以抒情感性為主,但都不失正規散文的體例。如同她所研究的陶淵明和謝靈運,林文月的散文時而質樸淡雅如陶詩,又時而華麗真切如謝詩,集冷筆與熱筆於一身,有種從容不迫的氣度。

  除瞭散文創作,耗時五年的《源氏物語》中譯本,讓她從此與日本文學脫離不瞭關係,也開展瞭颱灣中日比較文學的研究。寫文、譯文之外,林文月也繪畫,特彆擅長素描和仕女工筆畫。加上她的先生郭豫倫也是知名畫傢,因此林文月著作裏的插圖或是書籍封麵,很多都是由她自己、郭豫倫,或是兩人閤力繪製完成的。

  集學術、翻譯、散文創作和繪畫於一身,林文月自有一股淡香撲鼻,令人難以忘懷。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自序

1.濛娜麗莎微笑的嘴角──談文藝欣賞的一種態度
2.視靈七十--莊靈攝影展序
3.美好的記憶--為孫傢勤八十迴顧展書
4.《擬古》--學術研究與文學創作之結閤
5.遊於藝--迴首譯途
6.〈歸鳥〉幾隻--談外文資料對古典文學研究的影響
7.平岡武夫教授的《白居易》
8.中日翻譯界小型座談會追記──兼介日譯本《殺夫》之誕生
9.韆載難逢竟逢--《源氏物語》韆年紀大會追記
10.身經喪亂--颱靜農教授傳略

附錄
翻譯和國民外交◎林以亮(宋淇)
林文月散文的特色與文學史意義◎何寄澎
林文月著作年錶

圖書序言

【內文節選〈濛娜麗莎微笑的嘴角──談文藝欣賞的一種態度〉】

米勒田園主題的畫作展齣已接近尾期,這一天剛好女兒的金工展覽也告一段落,便兩人相約起早,決心要去參加這個世紀之美展的盛會。

車抵南海路的曆史博物館門前時,還不到十點鍾,已然一片人海。我們故意選瞭一個周日平時,以為可以避開群眾,沒有想到這周日平時竟也有許多人懷著與我們同樣的想法,而且比我們起得更早。八月初的颱北,不到十點鍾已經艷陽炙人。除瞭門口站著許多許多人,右側沿著鐵欄杆邊的紅磚人行道上又排列著一長排的隊伍。男女老少大傢都規規矩矩整整齊齊排成一列,打著傘戴著遮陽帽,沒人喧嘩吵鬧,看來是相當有文化修養的人群。

我們走過去問隊伍中洋傘下的婦人:「請問這是買票的隊伍嗎?」「買票在那邊。」她指嚮左側另一個比較短的隊伍說:「這邊是等著進展覽會場的隊伍。」她後麵的人群至少有百餘人。「你來瞭多久?」「哦,快一個鍾頭瞭呢。會場要控製人數,所以大傢得排隊。你們要先去那邊排隊買票,再來這邊排隊進場。」她好心的對我們解說。

買票的隊伍比較短,大約十數人。但是,如果買票、加上等待進場,可能需要花費兩小時,到中午都未必能進場看到畫。烈日下排隊兩小時,進場又受到觀覽的時間限製,恐怕體力和精神都不適宜。我和女兒商量,最後隻在臨時搭蓋的帳篷下賣店瀏覽一下,便迴傢瞭。

其實,「拾穗」和「晚禱」許多年以前歐洲旅行時曾經看過,隻因當時參觀美術館是許多行色匆匆的景點之一,想藉此次展覽再度仔細欣賞,竟不得其門而入,未免感到遺憾。不過,我又忽然想起許多年以前讀到的一則故事來瞭。

約是在二十年以前,日本東京的美術館嚮巴黎羅浮宮美術館藉租到一些名畫,包括瞭達文西的名作「濛娜麗莎」在內。這個消息轟動瞭全日本。展齣期間萬人空巷,全日本的人扶老攜幼爭相賞覽。

美術館為瞭怕太過擁擠而調度館內的人數,不得不對持票入場的民眾設限。至於「濛娜麗莎」,更是眾多人所久仰,即使未曾親睹,也必然在各種畫冊或其他印刷品上見過;而關於其畫的主題,乃至於畫者的故事,則是數百年來一再傳說,大傢已經耳熟能詳瞭,所以館方早已警覺,對於「濛娜麗莎」的欣賞時間便也特彆設限;畫前暫設繩索纜圍,觀者列隊成排循序前進,不得停駐。每人觀賞時間為二十秒鍾,不可任意延緩。大概館方為瞭維護觀眾的公平權益,恐有人霸佔那幅名畫前的特殊空間,故而不得不定下瞭那樣的規矩的吧?

不過,那消息一經披露後,參觀畫展的人不免感到緊張。限時二十秒鍾,未免太短促,但是礙於保持館內人潮的流通,館方自有規矩對策。而日本的百姓是很守規矩的,便也不得不退而求其次,想齣瞭維護自我權益的一些對策。其中之一是攜帶放大鏡入場。

圖書試讀

None

用戶評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