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说水浒人物

画说水浒人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水浒传
  • 人物
  • 古典文学
  • 历史故事
  • 连环画
  • 传统文化
  • 英雄故事
  • 名著
  • 绘画
  • 故事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水浒传》的木刻插图是在明万历年间正式登场的,当时三大刻印流派之一的建安派,因投注较多心力于《水浒》的木刻插图,建立了独具一格的插图风格——上图下文。此种图文并茂方式,古朴易懂,深受市井小民喜爱,不仅成为建安版的特色,也带动《水浒》插图的风气。其中最富盛名的就是明末清初画家陈洪绶所绘制的《水浒叶子》。

  所谓「叶子」,乃是一种博戏或行酒令用的纸牌。天启五年(1625),陈洪绶以四个月的时间绘出《水浒叶子》,供友人周孔嘉市售,以解燃眉之急。没想到竟成市井小民的最爱。《水浒叶子》广为流传后,崇祯六年(1633)及崇祯十四年(1641),分别由新安派木刻名手黄君倩和黄一中镌成木刻版画。

  《水浒叶子》虽仅绘出四十位人物,离梁山泊一百零八条好汉相去甚远,但陈洪绶所选四十人,是根据宋代画家李嵩所绘的《宋江三十六人像》以及《大宋宣和遗事》中的三十六将姓名,酌予增减,剔除性格与事蹟的重复。本书即依循陈洪绶的舖排,将具有代表性的众家《水浒》人物,依序请出与读者见面。

作者简介

吴桃源

  1955年生于桃园,祖籍北京,先祖为满洲正黄旗乌苏哈拉氏。1977年东海大学中文系毕,同年考入师大国语教学中心,从事对外华语教学至今。1993年入辅仁大学神学院进修天主教神学(至2000年),1994年入天主教胚芽团体进修女性神学(至2004年),2001年入辅仁大学翻译研究所短期进修英翻中笔译课程。曾为《管理杂志》「企业与艺术」专栏主笔(1996-2005)、《人间福报》(2004-  )专栏作家。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代序——水浒人物图谱 i
一、史进 1
二、鲁智深 9
三、林沖 17
四、柴进 25
五、杨志 31
六、索超 37
七、雷横 43
八、刘唐 49
九、吴用 55
十、阮小七 61
十一、公孙胜 67
十二、孙二娘 75
十三、宋江 81
十四、朱仝 89
十五、武松 95
十六、施恩 103
十七、花荣 111
十八、秦明 119
十九、李俊 125
二十、穆弘 133
二十一、张顺 141
二十二、戴宗 149
二十三、李逵 157
二十四、萧让 165
二十五、石秀 175
二十六、时迁 183
二十七、李应 149
二十八、扈三娘 157
二十九、解珍 165
三 十、顾大嫂 175
三十一、唿延灼 183
三十二、徐宁 149
三十三、朱武 157
三十四、樊瑞 165
三十五、卢俊义 175
三十六、燕青 183
三十七、关胜 175
三十八、安道全 183
三十九、董平 175
四 十、张清 183
后 记 191

图书序言

代序

  《水浒》人物图谱

吴桃源

  中国木刻版画,从最早见于文献的唐懿宗咸通八年(西元八六八年)的《金刚般若经》卷首图,至今已有一千余年历史(一九四四年四川出土的《陀罗尼经咒图》则更早,约在西元七五七年)。而由唐发展至明,其镌刻目的也逐渐由宗教供养转向世俗生活,这使得明朝万历至天启年间的五十多年里,因刻书盛行、书肆竞争,成为中国木刻版画的黄金年代。其中更因市民文学(戏曲小说)的兴起,使木刻插图蔚为风潮,也造就了史上有名的三大刻印流派——金陵派(江苏)、建安派(福建)与新安派(安徽)。

  作为明朝四大奇书之一的《水浒传》,由于成书年代约在弘治、正德时期(十五世纪末至十六世纪初,马幼垣先生推论),当时已有最早的文字刻本——《京本忠义传》(一九五七年上海发现,明正德、嘉靖年间所刻)以及《忠义水浒传》(郑振铎藏,明嘉靖年间所刊),但均无附图。直到万历十七年(西元一五八九年),《水浒传》的木刻插图才正式登场,显然是拜万历的木刻黄金年代所赐。

  当时三大刻印流派之一的建安派,因投注较多心力于《水浒》的木刻插图,也为自己建立了独具一格的插图风格——上图下文。此种图文并茂方式,古朴易懂,深受市井小民喜爱,不仅成为建安版的特色,也从此带动《水浒》插图的风气。其中最富盛名的就是明末清初画家陈洪绶所绘制的《水浒叶子》。

  陈洪绶(西元一五九八—一六五二年),字章侯,号老莲,浙江诸暨人,擅山水、花鸟、草虫、人物。所绘人物清奇古怪、夸张独特,颇受唐代周昉仕女画、宋代李公麟人物画影响,从纤细工整到简笔疏放,时而具高古游丝(铁线描)的遒劲有力(曹衣出水),时而表现兰叶描的柔媚飘逸(吴带当风)。白描的《水浒叶子》即是兼具此两种风格的作品。

  天启五年(西元一六二五年),陈洪绶为解周孔嘉八口之家的燃眉之急,特以四个月的时间绘出《水浒叶子》,供其市售以度难关(据张岱《陶庵梦忆》,张岱兄弟向与陈洪绶交厚,周孔嘉乃张岱友)。没想到此图绘出后,竟成市井小民的最爱。所谓﹁叶子﹂,乃是一种博戏或行酒令用的纸牌。《水浒叶子》广为流传后,崇祯六年(西元一六三三年)及崇祯十四年(西元一六四一年),分别由新安派木刻名手黄君倩和黄一中为其镌刻出历久不衰的木刻版画。

  黄君倩,即黄一彬,生于万历九年(西元一五八一年)。黄一中,字肇初(一作肇福),生于万历三十九年(西元一六一一年),二人均为安徽歙县□川剞劂世家黄氏之后。据郑振铎《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记载,黄氏家族还有另一位黄子立,即黄建中,乃黄君倩之子,亦为陈洪绶制作了《九歌图》、《博古叶子》等传世名作。

从建安派带动了《水浒》插图风气开始,到大画家陈洪绶以及新安派(亦称徽派)木刻名家黄君倩与黄一中绘制出《水浒叶子》,可以想像对《水浒传》的阅读所起的推波助澜的作用。《水浒叶子》虽仅绘出四十人物,离梁山泊一百零八条好汉相去甚远,但陈洪绶所选四十人,是根据宋代画家李嵩所绘的《宋江三十六人像》、宋末元初画家龚圣与为李嵩所作《宋江三十六人赞‧序》,以及《大宋宣和遗事》中的三十六将姓名,酌予增减。陈洪绶删除的是梁山泊天罡星三十六员中的阮小二、阮小五、张横、解宝、杨雄,增加的是地煞星七十二员中的朱武、萧让、安道全、扈三娘、樊瑞、施恩、顾大嫂、孙二娘、时迁。若稍微核对一下《水浒传》七十回以前的情节与人物出场顺序,似乎亦有助于理解陈洪绶所选四十人的理由。

  史进(二回)、鲁智深(三回)、林沖(七回)、柴进(九回)、杨志(十二回)、索超(十三回上)、雷横(十三回下)、刘唐(十四回)、吴用和阮小七(十五回上)、公孙胜(十五回下)、孙二娘(十七回)、宋江(十八回)、朱仝(二十二回)、武松(二十三回)、施恩(二十八回)、花荣(三十三回)、秦明(三十四回)、李俊(三十六回)、穆弘(三十七回上)、张顺(三十七回下)、戴宗(三十八回上)、李逵(三十八回下)、萧让(三十九回)、石秀(四十四回)、时迁(四十六回)、李应(四十七回上)、扈三娘(四十七回下)、解珍(四十九回上)、顾大嫂(四十九回下)、唿延灼(五十五回)、徐宁(五十六回)、朱武(五十八回)、樊瑞(五十九回)、卢俊义(六十一回)、燕青(六十二回)、关胜(六十三回)、安道全(六十五回)、董平(六十九回)、张清(七十回)。

  以上仅为笔者稍加排列,不过还是可以看出大画家对于七十一回以后的招安、征辽、田虎、王庆、方腊这几段故事兴趣缺缺,所以干脆只画到具代表性的董平与张清两人入伙,就告一段落了。若和金圣叹于崇祯末年腰斩《水浒传》为七十回本相较,似有前后唿应之妙。

  《水浒传》的木刻插图发展到了清光绪年间,又有一套《水浒全图》的出现,而且託名为明初画家杜堇所绘,刻工精美,共五十四幅图,一百零八人。惜所绘人物神态韵味显然不及杜堇的《九歌图卷》。再者,杜堇为明初画家,若当时《水浒全图》已绘出,为何不选在木刻黄金时代的万历年间镌出,反而拖延至清光绪朝?仅以《水浒全图》中的鲁智深为例,其衣袂线条与陈洪绶《水浒叶子》中之鲁智深相仿,难道是明末的陈洪绶仿明初的杜堇?

  其实《水浒》作者笔下的梁山好汉,并非个个出色,是否有必要将每人绘出,见仁见智。最怕的是不同人物的代表性事蹟重复性高,反而斲伤了此一文学名着的可读性。这也是笔者选用陈洪绶《水浒叶子》四十人为代表的理由。

  《水浒叶子》以白描线条展现的黑白美学,对现代人而言,虽有意犹未尽之感,其实却是陈洪绶始终如一的最爱。他从十九岁时绘出一套《白描水浒叶子册》,然后于二十八岁时再绘出《水浒叶子》,至五十五岁离世前又坚持以白描手法绘出《罗汉图卷》,以此回顾其一生山水、花鸟、草虫、人物等的创作,至晚年均逐渐抽离画中的色系,以平淡展现内心世界的宁静。明朝覆亡后,他剃发为僧,改号﹁悔僧﹂、﹁秃翁﹂、﹁云门僧﹂、﹁迟和尚﹂,应是他心境上的转变期。因此《水浒叶子》虽是陈洪绶早期的白描作品,其实已投射出他晚年的心境。而四十位《水浒》人物亦在他简笔勾勒中带出各人的不同气质。穿越四百年的时空再看《水浒叶子》,不仅接近了画家的内心世界,也直接感受到他对每一人物的欣赏与宽容。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