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风云高信疆

纸上风云高信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高信疆先生追思文集

  ●2009年8月9日 下午于华山艺文特区举办新书发表会
  ●大块文化为此书设立独立帐户,所得净收入将捐给高信疆的家人。

  有「纸上风云第一人」之誉的高信疆先生,在今年五月初去世之后,一些朋友讨论如何用一个合适的方式追念他,因而大家推派季季、郝明义、杨泽、骆绅四人代表编辑一本书,在他百日之内出版。这本书的净收入,则捐给高先生家人。

  高信疆在戒严时期主持《人间》的期间虽然不长,但是步伐先行,对台湾的社会与文化产生极其深远之影响。

  《纸上风云高信疆》主要按高信疆人生几个不同阶段来进行,再找出其中的重要事件,邀请曾经参与其中,或者相关的人士来写作。编者希望这样一篇篇文章,能浮现出高信疆在一件件特定事情,或特定时间点上的身影。因为,高信疆最令人怀念的是他的一些坚持。不论是工作方法,或是与人来往,或是面对抉择的一些坚持。

  如果回忆他的人可以把自己记忆中这些意义深远的时刻写下来,一个个时刻串连起来,就更能让识与不识高信疆的人,更能具体地体会他走过的路。后来的人,也能看到曾经有一个人,如此工作、生活、相信过的精神样貌。

  参与写作的人,包括了社会各界四十七人(详见目录)。各篇精彩而充满感情的记忆与文字,使这本书有了生命。

  高夫人柯元馨女士提供的图像,使书中的文字有了更多的补充与展延。

  霍荣龄的设计,使这本书的文字与图像结合出光彩。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王拓、王汎森、王健壮、尹章义、古蒙仁、白先勇、老村、何怀硕、吴兴文、李 敖、李瑞、李瑞华、李欧梵、杜南发、阮义忠、季季、林崇汉、林清玄、邱立本、阿盛、马家辉、高行健、高信疆、高信谭、张香华、曹景行、许博允、陈再藩、陈 怡真、陈芳明、陈若曦、景翔、焦雄屏、程曜、黄凡、杨照、杨丽娟、叶匡时、董云霞、汉宝德、刘绍铭、郑贞铭、萧依钊、骆绅、应凤凰、罗智成、痖弦,共47 人

图书目录

白云
怀念小弟信疆 高信谭
我的第一个童年玩伴 尹章义
永远的华冈才子 郑贞铭
理想仍在,天地就在 阮义忠

青云
熄灭的诗 陈芳明
长沟流月去无声 刘绍铭
外国人看中国和先读为快 景 翔
一来生机动——当代中国小说大展与人间雅集之怀想 季 季
永远的高先生 林清玄
没有人间,哪来乡土 王健壮
他对文化的贡献值得感谢 王 拓
记一段往事 陈怡真
大气典范说高公 焦雄屏

凌云
八○年代的尘埃 王汎森
高信疆与我 □ 弦
昨夜雨疏风骤 林崇汉
人间战斗 骆 绅
永远的文艺主帅 阿 盛
经典宝库,文化再生 李 瑞
在另一个空间相遇 张香华

飞云
至高无疆,信而有征 古蒙仁
有那么一个人,那么一个时代 罗智成
一代儒士 陈若曦
出版也风云 应凤凰
造型象棋,风云幻变 董云霞

卷云
送高信疆归大陆序文 李 敖
将军一去,满江叹息 杜南发
润物无声的文化传递者 老 村
柔软的心与软实力 邱立本
海内存知己 萧依钊
止于所不可不止 吴兴文
玉树临风的文化巨人 陈再藩
总是带着遗憾离去 曹景行
不断前进的滚石 程 曜

连云
找到了洪通与朱铭 汉宝德
古来才大难为用 白先勇
脑海里总是装满新思路 许博允
彗星飞逝 何怀硕
时代忘却了「纸上风云第一人」 李欧梵
悼念挚友 高行健
花是去年红 黄 凡
怀念一个辉煌的副刊时代 杨 照
终身学习,认真潇洒 李瑞华
人文大师的行销眼界 叶匡时
在永恆里与您亲切的相遇 杨丽娟
大将军的最后一场硬仗 马家辉

行云
挣扎、迷惘与突破─我的徬徨少年时 高信疆
诗作选刊 高上秦
高信疆生平行述 柯元馨

图书序言

高信疆与我
痖弦



我在《联合报》副刊二十一年,编辑生活对我的影响,一直到今天好像还在延续着。风晨雨夕,当年的许多人与事,仍不时在我脑海中回盪。章诒和有本书《往事并不如烟》,也的确是如此,特别是很多一起工作过的伙伴,甚至曾经「过招」的「敌报」友人,如今回想起来,都好像在同一条船上共过患难的亲人一般。因此,温哥华的子夜,当电话那头的高信疆太太柯元馨告诉我信疆去世的噩耗,我再也无法入眠,对着窗外的黑暗,眼泪一直不停地流。我心里说,信疆走了,为了台湾副刊事业跟我一起打拼的人走了,属于我们的时代是真正的结束了。诗人艾略特说,庞德与他相较是「更好的工作者」,而在我们的队伍中,信疆也是一只领头雁。他和我的关系是如此密切,是不打不相识的挚友。提起那一阶段的副刊,人们每每把他与我并提,还说我们两人有所谓「瑜亮情结」,其实也不如外传那么严重,总之后人评说,总难免把我们两个绑在一起。如果信疆成立了,我也就成立了;勿宁说,那段故事是他和我合写的。

我认识高信疆甚早,远在他就读华冈文化学院新闻系时,他就是我主编的《幼狮文艺》专访撰稿者。我们是河南同乡,他是武安,我是南阳,他们高氏昆仲(信郑、信谭、信邓)都是我的好友。虽然我比信疆年长很多,但是我们两人最谈得来,情谊深厚,没有所谓代沟的问题。我一直以这位意气风发、才华洋溢、有守有为的小老弟为荣。

话要从一九七六年的夏天说起。《联合报》总编辑张作锦,当年也写诗,笔名金刀,是我的旧识。有一天他告诉杨牧,他很想请我去主编联副,不过他说有个困难,在大学我比他高一班,怎可让学长当部下呢?杨牧说,「文人副刊」主编向来有客卿的意味,这一点倒不必过虑。不过当杨牧向我转达金刀的这番意思时,我正准备去美国「威斯康辛大学」进修,出国手续都办好了,不宜更改,只好婉谢。对于联副这个具有文学重镇地位的报纸副刊,我是很愿意参与的,可惜时间不凑巧。金刀表示《联合报》愿意等我一年,期间由骆学良(马各)担任主编,等我学成归来。事情就这么敲定了。

一年后我结束进修打道归国。一出松山机场,就看到高信疆赫然出现,二话不说把我的行李提上他的车子。上了车,他开始发话了,说《中国时报》董事长余纪忠要他来接我,有意请我担任「人间」副刊主编,并说余先生现在就在办公室等。由于事出突然,我一时无法应变,就请信疆先载我回家再说。到家不久,门铃响了,余董事长亲自来访,恳切表达邀我去时报的意思,余先生说:「我快七十岁的人了,从来没有像这样请一个人的。早就希望你到时报来,来了以后,你主持国内的工作,信疆主持国外的工作,你们俩是好朋友又是同乡,并肩作战,实在太理想了。」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