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水岭上

分水岭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现实主义
  • 文学
  • 社会
  • 历史
  • 战争
  • 人性
  • 命运
  • 抉择
  • 抗战
  • 乡村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这是余光中教授第一本评论集。书名《分水岭上》也表示从此阴阳一割,昏晓两分之意,抒情与评论不再收在一起。这是民国六十六年到七十年之间的评论集,评析内容包含新诗、古典诗、英美诗、白话文、小说、综论等。

本书特色

  ★马英九总统在「2009台北国际书展」中指定购买的书籍,特别指出〈从西而不化到西而化之〉这篇文章,是对他公务生涯影响甚深的一篇文章,早年甚至曾自行影印该篇文章分送部属、同僚阅读。

作者简介

余光中

  自一九四九年开始发表文章,诗风与文风的多变、多产、多样,盱衡同辈晚辈,几乎少有匹敌者。一生从事诗、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写作的四度空间。对现代文学影响既深且远,遍及两岸三地的华人世界。曾在美国教书四年,并在台、港各大学担任外文系或中文系教授暨文学院长,退休后受聘为国立中山大学讲座教授。着有诗集《莲的联想》、《白玉苦瓜》等;散文《逍遥游》、《听听那冷雨》等;评论集《掌上雨》、《分水岭上》等,翻译《梵谷传》等七十种以上。

  主要获奖记录:国家文艺奖、吴三连散文奖、吴鲁芹散文奖、霍英东成就奖、第二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之散文家奖等。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003  新版前言

新 诗
011  徐志摩诗小论
023  用伤口唱歌的诗人
──从〈午夜削梨〉看洛夫诗风之变
035  青青桂冠
──香港第七届青年文学奖诗组评判的感想
044  谈新诗的三个问题

古典诗
061  连环妙计
──略论中国古典诗的时空结构
069  星垂月涌之夜
074  重登鹳雀楼
080  三登鹳雀楼

英美诗
091  另一首致萧干的诗
095  马蹄鸿爪雪中寻
105  苦涩的穷乡诗人
──R. S.汤默斯诗简述

白话文
115  论中文之西化
134  早期作家笔下的西化中文
146  从西而不化到西而化之

小 说
171  断雁南飞迷指爪
──从张爱玲到红卫兵带来的噩讯
190  红旗下的耳语
──评析金兆的小说
221  从逃避到肯定
──〈毕业典礼〉的赏析

综 论
227  分水岭上
229  选 灾
232  给抓到小辫子
236  横岭侧峰面面观
──论作品中词性之变换
241  诗的三种读者
244  亦秀亦豪的健笔
──我看张晓风的散文
255  缪思的左右手
──诗和散文的比较 

277  后 记

图书序言

新版前言

  《分水岭上》是我中年的评论杂集,?面的二十四篇文章都在一九七七年至一九八一年间写成;一九八一年四月由《纯文学》出版社初版,后来曾经三版,但是《纯文学》歇业后,迄未再印。二十多年后改由《九歌》接手重印,我这做母亲的总算把流落江湖的浪子又召回了一位。他如《焚鹤人》、《青青边愁》、《在冷战的年代》等等,也将一一召回。

  书以《分水岭上》为名,表示在那之前,我的文集常将抒情文与议论文合在一起,但从此泾渭分明,就要各别出书了。在那以后我又出版了五本评论文集,其中的文章有的是自己要写的,不吐不快,有的是应邀而写的,包括编者邀稿,会议命题,或是作者索序。回顾这本《分水岭上》,也有这种现象。例如检讨白话文西化的三篇文章,就是有感于当日中文的时弊,不吐不快,而一吐再吐的杞忧。二十年后,此弊变本加厉,变成了积弊,足见这些文章仍然不失讽时的价值,值得仓颉的子孙参考。另一方面,像〈亦秀亦豪的健笔〉一篇,原为张晓风女士的新书《你还没有爱过》作序,这些年来竟成了学者与记者经常引述的「定论」,足见吾言不虚。这本文集九歌最近重印,作者在感言中竟说,重读我的旧序,仍然十分感动。作品要传后,评论同样也要经得起时光的浪淘。她的书,我的序,显然都没有被文学史淘走。这是多么可贵的缘份。

  九歌将我的浪子一一接回家来,固然非常温馨,但是相应地我也要重校旧籍。目前我正在自校五百多页的《梵谷传》,不由对吾妻我存叹说:「我就像一个古老的帝国,终将被众多的殖民地拖垮。」

  为了抢救帝国,我存常在灯下戴起老花眼镜为我分担校对之劳。这本《分水岭上》有一半是她校的,另有一小半是维樑夜宿我家所接力。容我在此谢谢他们。

二○○九年五月十四日于左岸

图书试读

从西而不化到西而化之
新文学迄今已有六十年的历史,白话文在当代的优秀作品中,比起二、三十年代来,显已成熟得多。在这种作品里,文言的简洁浑成,西语的井然条理,口语的亲切自然,都已驯驯然纳入了白话文的新秩序,形成一种富于弹性的多元文体。这当然是指一流作家笔下的气象,但是一般知识份子,包括在校的大专学生在内,却欠缺这种选择和重组的能力,因而所写的白话文,恶性西化的现象正日益严重。究其原因,读英文的直接作用,看翻译的间接默化,都有影响。所谓翻译,并不限于译书与译文;举凡报纸,电视,广播等大众媒介惯用的译文体,也不无污染之嫌。有时候,文言也可以西化的。例如「甘迺迪总统曾就此一举世瞩目之重大问题,与其白宫幕僚作深夜之紧急商讨」一句,便是半弔子文言纳入西文句法后的产品。中文通达的人面对无所不在的译文体,最多感到眼界不清耳根不静,颇为恼人。中文根柢原就薄弱的人,难逃这类译文体的天罗地网,耳濡目染,久而习于其病,才真是无可救药。

我曾另有文章抽样评析成名作家笔下西化的现象,下文我要从目前流行的西化用语和句法之中,举出一些典型的例子来,不但揭其病状,还要约略探其病根。我只能说「约略」,因为目前恶性西化的现象,交茎牵藤,错节盘根,早已纠成了一团,而溯其来源,或为外文,或为劣译,或为译文体的中文,或则三者结为一体,浑沌沌而难分了。
(一)那张唱片买了没有?
   买了(它了)。
  (它)好不好听?
  (它)不太好听。

(二)你这件新衣真漂亮,我真喜欢(它)。
(三)他这三项建议很有道理,我们不妨考虑(它们)。
(四)花莲是台湾东部的小城,(它)以海景壮美闻名。
(五)舅舅的双手已经丧失了(它们的)一部份的灵活性了。

西化病状很多,滥用代名词是一种。前面五句括弧里的代名词或其所有格,都是多余的,代名词做受词时更常省去。文言里的「之」却是例外:李白诗句「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盃一问之」正是如此。第五句整句西而不化,问题还不止于滥用代名词所有格。其实「还原」为自然的中文,无非是「舅舅的双手已经有点不灵了。」

(六)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
(七)李太太的父亲年老和常生病。
(八)我受了他的气,如何能忍受和不追究?
(九)同事们都认为他的设计昂贵和不切实际。

目前的中文里,并列,对立的关系,渐有给「和」字去包办的危机,而表示更婉转更曲折的连接词如「而」,「又」,「且」等,反有良币见逐之虞。这当然是英文的and在作怪。在英文里,名词与名词,形容词与形容词,动词与动词,副词与副词,甚至介系词与介系词,一句话,词性相同的字眼之间,大半可用and来连接,但在中文里,「和」,「及」,「与」等却不可如此揽权。中文说「笑而不答」,「顾而乐之」,「顾左右而言他」,何等顺畅;一旦西化到说成「笑但不答」,「顾与乐之」,「顾左右以及言他」,中文就真完了。此外,中文并列事物,往往无须连接词,例如「生老病死」,「金木水火土」等,都不应动员什么连接词。句六当然应删去「和」字。句七可作「年老而多病」或「年老多病」。句八可以「而」代「和」,句九亦然。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