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余光中教授第一本评论集。书名《分水岭上》也表示从此阴阳一割,昏晓两分之意,抒情与评论不再收在一起。这是民国六十六年到七十年之间的评论集,评析内容包含新诗、古典诗、英美诗、白话文、小说、综论等。
本书特色
★马英九总统在「2009台北国际书展」中指定购买的书籍,特别指出〈从西而不化到西而化之〉这篇文章,是对他公务生涯影响甚深的一篇文章,早年甚至曾自行影印该篇文章分送部属、同僚阅读。
作者简介
余光中
自一九四九年开始发表文章,诗风与文风的多变、多产、多样,盱衡同辈晚辈,几乎少有匹敌者。一生从事诗、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写作的四度空间。对现代文学影响既深且远,遍及两岸三地的华人世界。曾在美国教书四年,并在台、港各大学担任外文系或中文系教授暨文学院长,退休后受聘为国立中山大学讲座教授。着有诗集《莲的联想》、《白玉苦瓜》等;散文《逍遥游》、《听听那冷雨》等;评论集《掌上雨》、《分水岭上》等,翻译《梵谷传》等七十种以上。
主要获奖记录:国家文艺奖、吴三连散文奖、吴鲁芹散文奖、霍英东成就奖、第二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之散文家奖等。
003 新版前言
新 诗
011 徐志摩诗小论
023 用伤口唱歌的诗人
──从〈午夜削梨〉看洛夫诗风之变
035 青青桂冠
──香港第七届青年文学奖诗组评判的感想
044 谈新诗的三个问题
古典诗
061 连环妙计
──略论中国古典诗的时空结构
069 星垂月涌之夜
074 重登鹳雀楼
080 三登鹳雀楼
英美诗
091 另一首致萧干的诗
095 马蹄鸿爪雪中寻
105 苦涩的穷乡诗人
──R. S.汤默斯诗简述
白话文
115 论中文之西化
134 早期作家笔下的西化中文
146 从西而不化到西而化之
小 说
171 断雁南飞迷指爪
──从张爱玲到红卫兵带来的噩讯
190 红旗下的耳语
──评析金兆的小说
221 从逃避到肯定
──〈毕业典礼〉的赏析
综 论
227 分水岭上
229 选 灾
232 给抓到小辫子
236 横岭侧峰面面观
──论作品中词性之变换
241 诗的三种读者
244 亦秀亦豪的健笔
──我看张晓风的散文
255 缪思的左右手
──诗和散文的比较
277 后 记
新版前言
《分水岭上》是我中年的评论杂集,?面的二十四篇文章都在一九七七年至一九八一年间写成;一九八一年四月由《纯文学》出版社初版,后来曾经三版,但是《纯文学》歇业后,迄未再印。二十多年后改由《九歌》接手重印,我这做母亲的总算把流落江湖的浪子又召回了一位。他如《焚鹤人》、《青青边愁》、《在冷战的年代》等等,也将一一召回。
书以《分水岭上》为名,表示在那之前,我的文集常将抒情文与议论文合在一起,但从此泾渭分明,就要各别出书了。在那以后我又出版了五本评论文集,其中的文章有的是自己要写的,不吐不快,有的是应邀而写的,包括编者邀稿,会议命题,或是作者索序。回顾这本《分水岭上》,也有这种现象。例如检讨白话文西化的三篇文章,就是有感于当日中文的时弊,不吐不快,而一吐再吐的杞忧。二十年后,此弊变本加厉,变成了积弊,足见这些文章仍然不失讽时的价值,值得仓颉的子孙参考。另一方面,像〈亦秀亦豪的健笔〉一篇,原为张晓风女士的新书《你还没有爱过》作序,这些年来竟成了学者与记者经常引述的「定论」,足见吾言不虚。这本文集九歌最近重印,作者在感言中竟说,重读我的旧序,仍然十分感动。作品要传后,评论同样也要经得起时光的浪淘。她的书,我的序,显然都没有被文学史淘走。这是多么可贵的缘份。
九歌将我的浪子一一接回家来,固然非常温馨,但是相应地我也要重校旧籍。目前我正在自校五百多页的《梵谷传》,不由对吾妻我存叹说:「我就像一个古老的帝国,终将被众多的殖民地拖垮。」
为了抢救帝国,我存常在灯下戴起老花眼镜为我分担校对之劳。这本《分水岭上》有一半是她校的,另有一小半是维樑夜宿我家所接力。容我在此谢谢他们。
二○○九年五月十四日于左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