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最合乎民主原则的完美宪法,为何如流星般短暂而灿烂?
威玛共和虽结束于希特勒之手,仍带给世界更深的体悟!
在台湾和华文世界当中,对于威玛德国的研究非常少,但那是一个丰富多彩、对世界又产生极其重大影响的时代。沈有忠博士用半总统制宪政体制的角度切入威玛研究,是开拓领域的奠基之作。由于我国也採取了半总统制,因此对于威玛的研究更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对于想要了解现代德国、威玛共和、纳粹崛起和半总统制影响的读者而言,这是一本必读的书。
吴玉山
中央研究院政治所筹备处主任
国立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
沈有忠博士成功的以半总统制的概念将德国威玛共和的研究带入了中文的学术世界!本书透过对威玛宪法的设计、运作与转出讨论了德国在战间期的宪政运作,不仅十分成功,也是第一位详细剖析威玛共和制度特征的作品。不仅如此,沈博士建立了「垂直分时」与「水平分权」的分类架构来讨论半总统制,更是本书另一独特的见解。
海姆特.华格纳(Helmut Wagner)
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政治系教授
沈有忠博士经长时间钻研与探索无数卷相关文献,不带有任何曲解历史之偏见,完成这本有关德国威玛共和宪政发展之鉅着,极具真实性与学术价值。
吴东野
国立政治大学国关中心研究员
一部半总统制生命史的全方位研究,为台湾的政治制度研究再创新猷!
王业立
国立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
医学的进步,要感谢那些献出遗体的人,政治学的发展,也往往得力于那些历经生死,但保存着完善生命记录的政体。举世的半总统制国家,只有威玛共和历经了生死的历程。这个共和国虽然存在于另一个时空,但是它的生命记录却值得所有关心民主政治的人深思:一部符合民主原则的宪法,为什么无法避免自己的死亡?这本书,提供了精彩的答案。
林继文
中央研究院政治所筹备处研究员
国立政治大学政治系教授
德国威玛共和作为世界宪政史上的伟大实验,如流星般短暂而耀眼,想透析宪政体制如何在其兴衰过程中扮演关键性的角色,并深入理解半总统制相对于时代环境的优缺点,本书是非常值得推荐的佳作!
张嘉尹
世新大学法律系副教授
作者简介
沈有忠
现任
中央研究院政治所筹备处博士后研究人员
国立台湾大学政治系兼任教师
私立东吴大学政治系兼任教师
学历
国立台湾大学政治学博士
经历
国科会与德国学术交流总署奖助
2006-2008于德国柏林自由大学(Freie Universitat, Berlin)博士访问
国科会2008年博士论文奖
中央研究院政治所筹备处2008年博士培育计画
专长与着作
作者专长为民主化研究、比较政治、比较宪政、半总统制研究、德国威玛共和宪政等。曾发表学术文章十余篇,刊载于各学术期刊,例如《东吴政治学报》、《问题与研究》、《政治科学论丛》、《台湾民主季刊》、《政治学报》、《远景基金会季刊》、《中研院法学期刊》、《国家发展研究》、《思与言》、《展望与探索》等。亦为《宪政改革:背景、运作与影响》一书作者群之一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威玛共和的建立
第三章 威玛宪法的设计与理论
第四章 威玛共和的运作:一九一九年至一九三○年
第五章 权力分化与半总统制的宪政运作
第六章 威玛共和的崩溃:一九三○年至一九三三年
第七章 结论
参考书目
附录
这本书的标题让我立刻联想到一种在历史舞台上不断起伏、变化多端的音乐形式,充满了对复杂性与动态性的暗示。我对威玛共和国时期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那是一个充满理想与现实碰撞、创新与失落交织的时代。半总统制作为一个在不同国家都存在,却又各有千秋的政体,其在德国的实践历程,必然充满了独特的变奏和曲折。我猜想书中会详细梳理半总统制在威玛宪法中的具体设计,包括总统与总理的权力划分、相互制约的机制,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这些机制是如何被激活、被挑战,乃至被突破的。我想象其中会对当时的政治现实与宪法条文之间的张力进行深入分析,例如,在面对党派林立、政府更迭频繁的局面时,半总统制是如何应对的?又是在怎样的社会经济条件下,这种宪政模式的生命力被激发或消磨?书中对“生命史”的强调,更是引人遐想,这不仅仅是对条文的解读,更是对制度在真实世界中的呼吸与脉动、成长与衰败的描绘。我期待着能够透过这些“变奏”,看到一个时代的政治智慧、社会力量的博弈,以及制度设计在历史洪流中的沉浮。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威玛宪政变奏曲:半总统制宪法的生命史”本身就勾勒出了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我对威玛共和国时期的政治制度,特别是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演变的宪政模式,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半总统制,这种既有总统又有总理的混合政体,在权力划分和制约方面必然存在着许多值得深究的细节。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解读威玛宪法中关于半总统制的具体条文,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这些条文在实际政治运作中的表现。我想象其中会涉及到,在不同的政治时期,总统与总理之间的关系是如何变化的?当国家面临重大危机时,半总统制是否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还是反而加剧了政治的不稳定?“生命史”的比喻非常贴切,它暗示着这本书不仅仅是对理论的探讨,更是对制度在现实土壤中生根发芽、生长、甚至枯萎的全过程的细致描绘。我希望能够从中了解到,在那个复杂的历史时期,制度的设计如何受到社会、经济和政治力量的影响,以及这些影响又是如何塑造了半总统制的“命运”。
评分从书名《威玛宪政变奏曲:半总统制宪法的生命史》就可以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历史厚重感,仿佛正在奏响一曲关于制度与时代的壮丽乐章。我对威玛共和国时期的宪政探索,尤其是半总统制的实践,一直充满好奇。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制度设计,而是在动荡的历史环境中,无数次妥协、博弈与调整的结晶。我设想书中会深入剖析半总统制在威玛宪法中的具体架构,包括总统的选举方式、权力范围,以及与议会(Reichstag)和总理之间的权责分配。更重要的是,我期待书中能够描绘出这种宪政模式在实际政治舞台上的“生命史”——它如何在不同的政治派别博弈中找到立足之地,又如何在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中经受考验。所谓“变奏曲”,想必是指这种制度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和政治气候的变迁,不断地调整其奏鸣方式,甚至出现过激烈的冲突与变形。我希望能够通过这本书,理解威玛时期半总统制是如何在实践中被塑造、被利用,最终又走向其历史的终点的,从中汲取关于制度韧性与脆弱性的深刻启示。
评分这套书的封面设计就带着一种深邃的历史感,深沉的蓝色搭配着金色的印花,让人一眼就联想到欧洲古典的建筑和那些在历史长河中闪耀的思想。我一直对政治制度的演变很感兴趣,尤其是那些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发展的宪政模式。威玛共和国时期,德国走上了一条充满探索和挑战的道路,半总统制作为一种试图平衡议会制和总统制的尝试,其内部的张力和演变过程无疑是宪法史上一个极具研究价值的案例。我设想书中会深入剖析当时的政治格局,那些错综复杂的党派斗争,以及不同政治力量在制定和修改宪法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我特别期待能够了解到,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法律和制度是如何试图回应社会现实的,又是如何在实践中被塑造和改造的。这本书的名字《威玛宪政变奏曲:半总统制宪法的生命史》,本身就充满诗意和画面感,仿佛在诉说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我希望书中能够展现出那些决定宪法命运的关键时刻,以及那些在幕后推动历史进程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们的智慧与挣扎。读一本关于宪政变奏曲的书,就像在聆听一曲宏大的交响乐,每一个音符,每一个旋律的起伏,都承载着历史的重量和时代的脉搏。
评分收到这本书,我最先被其“变奏曲”的命名所吸引。这不同于一般枯燥的政治学著作,而是将宪政比喻为一段生命史,充满了音乐的律动感和戏剧性的起伏。我对半总统制这种介于议会制和总统制之间的政体模式一直抱有好奇,它究竟是如何在威玛时期的德国落地生根,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我期望书中能够详尽地展现出,在那个社会变革的动荡年代,半总统制是如何被一步步构建、调整和演变的。或许会涉及具体的宪法条文解读,但更重要的是,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到当时的政治实践中,挖掘那些影响半总统制“生命史”的关键事件、人物和思想。比如,在权力分配上,总统与国会(Reichstag)之间是否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平衡,又或者是一种持续的紧张关系?当国家面临危机时,这种制度设计是否能够提供有效的应对方案?“生命史”这个词也让我联想到,书中或许会探讨半总统制在威玛时期所展现出的脆弱性,以及它最终走向衰亡的深层原因。这不仅仅是对一种宪政模式的梳理,更可能是一次对历史经验的深刻反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