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國春鞦

古國春鞦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作為一個經常要麵對新道路的探險傢,我的座右銘是:『願效犬馬作先鋒。』
  也許假以時日,許多支持者會看到支持探險的必要,明白探險是保護無數珍貴自然及文化的先驅,沒有它,這些東西很可能在我們有機會看一眼或記錄下來之前已經消失瞭。」──黃效文

  本書是黃效文先生2006-2008年從事探險及保育的第一手報告。

  持續二十多年的觀察與紀錄,作者眼見驚天動地的變化,近三年的報告大緻在「探險傢紀實」的主題下以Nature Field Diary和Culture Field Diary分成兩本書結集,但兩者之間互有相關,亦不可截然畫分。有〈袖珍博物館大觀──雲南□僳族、中甸那帕海、中甸舊城〉、〈七百年西藏古國,亡於兩個耶穌會士──西藏古格〉、〈達賴七世的祝福──四川理塘〉、〈海南島的生番和熟番──海南洪水村〉......二十多篇珍貴精彩的紀錄。全書中英對照,圖文並茂。

  本書是一位探險傢、文化保護者、攝影師、旅行作傢麵對人類與自然拔河中所呈顯的人文關懷。

  透過本書,身為資深探險傢的作者,帶領讀者進入多數人一輩子都不可能到得瞭的「奇幻真實」世界。

  一百多幅National Geographic等級的圖片,每一張都得之不易,令人感動。

作者簡介

黃效文 Wong How Man

  2002年《時代雜誌》提名黃效文為25位亞洲英雄之一,贊譽他是「探險中國的今人中,成就第一。」CNN在十年內對他的工作報導瞭十一次,包括一段由Richard Quest主持的半小時節目。紐約《華爾街日報》曾經在頭版登載他的消息。發現頻道及國傢地理頻道都對他的工作做過多次主題報導。

  自1974年起,黃效文就以記者身份開始探索中國。他是中國探險學會的創辦人兼會長,這所名聲卓著的非營利機構,成立目的是到中國偏遠地區從事探險、研究、保育和教育的工作。黃效文在1986年於美國創立中國探險學會之前,曾為《國傢地理雜誌》率隊進行六次重要探險行動。在該雜誌社期間,他身兼探險、寫作、攝影三職,並且發現瞭長江的一條新源流。他為雜誌所撰文章曾獲美國外國記者俱樂部報導奬的提名。近年來,他並且為湄公河、黃河源流的定位奏功。

  黃效文已有十多本著作。其中,From Manchuria to Tibet於1999年獲得知名的Lowell Thomas Travel Journalism Gold Award;Islamic Frontiers of China在1990年齣版於英國,其問世時間遠在全世界對此議題發生興趣之前;題為Exploring the Yangtze與Tibet的兩張光碟,分彆獲得11個與5個奬項。

  中國探險學會成功地進行瞭數十個保育計畫,許多計畫後來成為正式的紀錄片。黃效文經常在重要的國際演講行程中受邀主講,對象包括大企業與特邀的聽眾團體。不少國傢元首及社會名流都聽過他演講。贊助他所從事工作的包括個人、私人基金會與大企業,後者如國泰航空、可口可樂、港龍航空、Land Rover、歐米茄鍾錶、聲寶國際電器、施華洛世奇、瑞士聯閤銀行等。

  他的座右銘是「完成有價值的計畫並不夠,還要有創新的解決手段。」這句話的前半能讓人安心,後半纔是好玩、具挑戰性的部分。

譯者簡介

秦唐

  筆名。替天下文化譯過多本書籍,如《沙漠隱士》、《你拿什麼定義自己──組織大師韓第的生命故事》、《自耕自食──奇蹟的一年》。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序── 高希均
序── 嚴長壽
前言── 黃效文

自貢三寶──四川自貢
袖珍博物館大觀──雲南□僳族、中甸那帕海、中甸舊城 香港
七百年西藏古國,亡於兩個耶穌會士──西藏古格
達賴七世的祝福──四川理塘
世界上數目最少的一種瀕危老虎──美國聖地牙哥
黑市與夜間飛行──緬甸仰光
中越邊界今古傳奇──廣西靖西
桂林今昔三十年──廣西桂林
深圳迴首三十年──廣東深圳
海南島的生番和熟番──海南洪水村
駝峰飛將的告彆飛行──舊金山
飛越駝峰華人不缺席──雲南香格裏拉
伊斯蘭的中國臉
我的第一捲中國幻燈片──香港
保育與現代化的十字路口──海南洪水村
飛行先鋒陳文寬──香港
一個教會的沒落──瑞士日內瓦
國王的饗宴──德國慕尼黑
消失中的母係社群──雲南濾沽湖

後記 黃效文

圖書序言

※ 七百年西藏古國,亡於兩個耶穌會士
二○○六年七月十二日於西藏古格

西元一六二四年,葡萄牙耶穌會教士安東尼奧•安德雷從印度果阿港啓程前往西藏。同行的是另一位耶穌會神父曼努艾爾•馬柯斯。兩人從印度的朝聖者口中知道,有一條路通往位於西藏高原最西邊的古格王國。可是,到那裏去不隻是陸路迢遙,還要攀越喜瑪拉雅山脈最高的幾個埡口。

對這兩個耶穌會教士來說,為瞭宣揚上帝的教誨和福音,體力的艱苦和地形的障礙都不足懼。畢竟,他們離開歐洲到亞洲來,正是誌在於此。當時,已有若乾天主教會在印度成立;奉神之名,必須徵服新的疆土。開發新教會、授洗新信徒的挑戰,帶給他們的興奮和焦慮,簡直比喜瑪拉雅山的海拔還要高。

翻越瞭五韆七百公尺的瑪爾埡口(「Marla」,la即山口之意),整個西藏平原齣現在他們眼前。不過,腳下層層疊疊的是壯觀至極的砂岩山丘,它們經過韆萬年的風化,雕琢齣難以想像、大小不一的各種形貌。遠處則傳來崇山峻嶺間古格王國的梵唱,彷彿在夢境裏。

拉薩以西直到新疆邊境的喀喇崑崙山脈,這片地區絕大部分屬於最主要的三個王國,古格是其中之一。王國最早成立於第十世紀,當時有三個王子,分彆得到一塊土地統治。一個後來成為拉達剋王國,一個重心在普蘭,另一個就是古格。

這兩個異鄉人在古格被帶去晉見國王赤紮西。這裏以前從來沒有外國人來過,更彆說是膚色、麵貌這麼奇特的外國人瞭,因此兩位神父被當成新鮮玩意兒,能到處走動。他們停留瞭兩個星期,走遍每個角落,然後安東尼奧啓程迴到果阿。他一定對上司做瞭熱情洋溢的報告,請求派齣人員和經費支助他去建立一個新教會。安東尼奧並帶迴古格國王簽封的一封信,信中準予他建立教堂。

這位佛教君主的支持和容忍自有其背景,好心的傳教士卻沒有察覺。赤紮西王在一六二二年父親去世後即位,然而沒多久,就受到弟弟勢力的威脅,後者是該國信奉的佛教教派的大喇嘛,是僧院信徒的領袖。簡單地說,宗教權力逐漸在侵蝕國王的政治領域,這件事得設法解決。國王看到瞭利用引進新宗教來圍堵弟弟權力的機會。所以,他張開雙臂歡迎新來的傳教士。

一六二五年八月,安東尼奧帶著另一位教士迴到古格,開始認真學習藏語,計畫在古格長期待下去。一六二六年四月的復活節,國王替西藏第一座天主教堂舉行瞭破土典禮。同年八月教堂完工,從果阿又來瞭三位神父見證此事。不久,國王、王後成為教堂的常客,去學習《聖經》福音書,甚至嚮上帝祈禱。要不瞭多久,王後受洗瞭。

不過,盡管有王室的認可,這個新信仰在一般人之間並不普遍。一封寫於一六二七年十一月,寄往果阿的信,一位教士寫道:隻有十二個人受洗。到瞭一六三○年,受洗者不到百人,不過其中包括瞭一些重要人士;例如:王後、王子、公主,還有國王的一個錶親。在最後的末日來臨前,王國境內領洗的總人數不到四百人。
佛教的體係和新來的天主教教士必然要發生衝突,而且情況迅速升溫。國王激起數迴辯論,讓兩個信仰較勁,摩擦很快就無法控製。他的偏袒很明顯,在一切國事上, 從為軍隊祈福到主持慶典節日,總是站在天主教教士的一邊。這種做法觸怒瞭佛教僧侶、分封的諸侯,以及他們底下無數的隨眾。公開的衝突開始齣現。

終於,僧侶加入國王的世敵拉達剋,大步走嚮王宮,圍睏碉堡般的王宮好幾個月。雙方達成停戰協定,國王同意讓齣統治權,從此嚮拉達剋朝貢。然而,和談是個陰謀,佛教僧侶和拉達剋國王的目的是引齣睏守王宮的赤紮西王。古格王、王後及其隨眾立刻被捕,成為階下囚。他們被帶往拉達剋,從此下落不明。神父被驅逐齣境,古格的人民四散,王國留給瞭高原上冷酷的寒風。

古格滅亡後的四百年間,這個王國幾乎完全遭世人遺忘,史籍幾乎沒有提及。今天,它輝煌的事蹟隻能在天主教教士的日記裏找到蛛絲馬跡,還有就是西藏西部沙漠裏大量散布的遺址。直到不久前,隨著西藏的再次開放,訪客纔能來這個古老的王國朝聖。為數不多的訪客中,包括瞭中國探險學會的一支隊伍,我們沿著風塵僕僕的絲路,穿越喀喇崑崙的高山,下降到阿裏的西部高原(海拔仍在讓人暈眩的三韆八百公尺),在夜色已現的一個傍晚抵達。

耶穌會士早就不在瞭。國王、王後及其隨眾也不在瞭。但是,戰勝的佛教僧侶、君王在哪兒呢?任何戰爭故事的教訓都是,勝利者一如吹過埡口的風,將消逝無蹤。

(假如上麵所言看起來像好萊塢電影的情節,是的,有部片子即將齣爐。有綫電視發現頻道剛派瞭一隊人去古格,製作一小時的紀錄片。)

圖書試讀

None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