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国春秋

古国春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作为一个经常要面对新道路的探险家,我的座右铭是:『愿效犬马作先锋。』
  也许假以时日,许多支持者会看到支持探险的必要,明白探险是保护无数珍贵自然及文化的先驱,没有它,这些东西很可能在我们有机会看一眼或记录下来之前已经消失了。」──黄效文

  本书是黄效文先生2006-2008年从事探险及保育的第一手报告。

  持续二十多年的观察与纪录,作者眼见惊天动地的变化,近三年的报告大致在「探险家纪实」的主题下以Nature Field Diary和Culture Field Diary分成两本书结集,但两者之间互有相关,亦不可截然画分。有〈袖珍博物馆大观──云南□僳族、中甸那帕海、中甸旧城〉、〈七百年西藏古国,亡于两个耶稣会士──西藏古格〉、〈达赖七世的祝福──四川理塘〉、〈海南岛的生番和熟番──海南洪水村〉......二十多篇珍贵精彩的纪录。全书中英对照,图文并茂。

  本书是一位探险家、文化保护者、摄影师、旅行作家面对人类与自然拔河中所呈显的人文关怀。

  透过本书,身为资深探险家的作者,带领读者进入多数人一辈子都不可能到得了的「奇幻真实」世界。

  一百多幅National Geographic等级的图片,每一张都得之不易,令人感动。

作者简介

黄效文 Wong How Man

  2002年《时代杂志》提名黄效文为25位亚洲英雄之一,赞誉他是「探险中国的今人中,成就第一。」CNN在十年内对他的工作报导了十一次,包括一段由Richard Quest主持的半小时节目。纽约《华尔街日报》曾经在头版登载他的消息。发现频道及国家地理频道都对他的工作做过多次主题报导。

  自1974年起,黄效文就以记者身份开始探索中国。他是中国探险学会的创办人兼会长,这所名声卓着的非营利机构,成立目的是到中国偏远地区从事探险、研究、保育和教育的工作。黄效文在1986年于美国创立中国探险学会之前,曾为《国家地理杂志》率队进行六次重要探险行动。在该杂志社期间,他身兼探险、写作、摄影三职,并且发现了长江的一条新源流。他为杂志所撰文章曾获美国外国记者俱乐部报导奖的提名。近年来,他并且为湄公河、黄河源流的定位奏功。

  黄效文已有十多本着作。其中,From Manchuria to Tibet于1999年获得知名的Lowell Thomas Travel Journalism Gold Award;Islamic Frontiers of China在1990年出版于英国,其问世时间远在全世界对此议题发生兴趣之前;题为Exploring the Yangtze与Tibet的两张光碟,分别获得11个与5个奖项。

  中国探险学会成功地进行了数十个保育计画,许多计画后来成为正式的纪录片。黄效文经常在重要的国际演讲行程中受邀主讲,对象包括大企业与特邀的听众团体。不少国家元首及社会名流都听过他演讲。赞助他所从事工作的包括个人、私人基金会与大企业,后者如国泰航空、可口可乐、港龙航空、Land Rover、欧米茄钟表、声宝国际电器、施华洛世奇、瑞士联合银行等。

  他的座右铭是「完成有价值的计画并不够,还要有创新的解决手段。」这句话的前半能让人安心,后半才是好玩、具挑战性的部分。

译者简介

秦唐

  笔名。替天下文化译过多本书籍,如《沙漠隐士》、《你拿什么定义自己──组织大师韩第的生命故事》、《自耕自食──奇蹟的一年》。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序── 高希均
序── 严长寿
前言── 黄效文

自贡三宝──四川自贡
袖珍博物馆大观──云南□僳族、中甸那帕海、中甸旧城 香港
七百年西藏古国,亡于两个耶稣会士──西藏古格
达赖七世的祝福──四川理塘
世界上数目最少的一种濒危老虎──美国圣地牙哥
黑市与夜间飞行──缅甸仰光
中越边界今古传奇──广西靖西
桂林今昔三十年──广西桂林
深圳回首三十年──广东深圳
海南岛的生番和熟番──海南洪水村
驼峰飞将的告别飞行──旧金山
飞越驼峰华人不缺席──云南香格里拉
伊斯兰的中国脸
我的第一卷中国幻灯片──香港
保育与现代化的十字路口──海南洪水村
飞行先锋陈文宽──香港
一个教会的没落──瑞士日内瓦
国王的飨宴──德国慕尼黑
消失中的母系社群──云南泸沽湖

后记 黄效文

图书序言

※ 七百年西藏古国,亡于两个耶稣会士
二○○六年七月十二日于西藏古格

西元一六二四年,葡萄牙耶稣会教士安东尼奥•安德雷从印度果阿港启程前往西藏。同行的是另一位耶稣会神父曼努艾尔•马柯斯。两人从印度的朝圣者口中知道,有一条路通往位于西藏高原最西边的古格王国。可是,到那里去不只是陆路迢遥,还要攀越喜玛拉雅山脉最高的几个垭口。

对这两个耶稣会教士来说,为了宣扬上帝的教诲和福音,体力的艰苦和地形的障碍都不足惧。毕竟,他们离开欧洲到亚洲来,正是志在于此。当时,已有若干天主教会在印度成立;奉神之名,必须征服新的疆土。开发新教会、授洗新信徒的挑战,带给他们的兴奋和焦虑,简直比喜玛拉雅山的海拔还要高。

翻越了五千七百公尺的玛尔垭口(「Marla」,la即山口之意),整个西藏平原出现在他们眼前。不过,脚下层层叠叠的是壮观至极的砂岩山丘,它们经过千万年的风化,雕琢出难以想像、大小不一的各种形貌。远处则传来崇山峻岭间古格王国的梵唱,彷彿在梦境里。

拉萨以西直到新疆边境的喀喇崑崙山脉,这片地区绝大部分属于最主要的三个王国,古格是其中之一。王国最早成立于第十世纪,当时有三个王子,分别得到一块土地统治。一个后来成为拉达克王国,一个重心在普兰,另一个就是古格。

这两个异乡人在古格被带去晋见国王赤扎西。这里以前从来没有外国人来过,更别说是肤色、面貌这么奇特的外国人了,因此两位神父被当成新鲜玩意儿,能到处走动。他们停留了两个星期,走遍每个角落,然后安东尼奥启程回到果阿。他一定对上司做了热情洋溢的报告,请求派出人员和经费支助他去建立一个新教会。安东尼奥并带回古格国王签封的一封信,信中准予他建立教堂。

这位佛教君主的支持和容忍自有其背景,好心的传教士却没有察觉。赤扎西王在一六二二年父亲去世后即位,然而没多久,就受到弟弟势力的威胁,后者是该国信奉的佛教教派的大喇嘛,是僧院信徒的领袖。简单地说,宗教权力逐渐在侵蚀国王的政治领域,这件事得设法解决。国王看到了利用引进新宗教来围堵弟弟权力的机会。所以,他张开双臂欢迎新来的传教士。

一六二五年八月,安东尼奥带着另一位教士回到古格,开始认真学习藏语,计画在古格长期待下去。一六二六年四月的复活节,国王替西藏第一座天主教堂举行了破土典礼。同年八月教堂完工,从果阿又来了三位神父见证此事。不久,国王、王后成为教堂的常客,去学习《圣经》福音书,甚至向上帝祈祷。要不了多久,王后受洗了。

不过,尽管有王室的认可,这个新信仰在一般人之间并不普遍。一封写于一六二七年十一月,寄往果阿的信,一位教士写道:只有十二个人受洗。到了一六三○年,受洗者不到百人,不过其中包括了一些重要人士;例如:王后、王子、公主,还有国王的一个表亲。在最后的末日来临前,王国境内领洗的总人数不到四百人。
佛教的体系和新来的天主教教士必然要发生冲突,而且情况迅速升温。国王激起数回辩论,让两个信仰较劲,摩擦很快就无法控制。他的偏袒很明显,在一切国事上, 从为军队祈福到主持庆典节日,总是站在天主教教士的一边。这种做法触怒了佛教僧侣、分封的诸侯,以及他们底下无数的随众。公开的冲突开始出现。

终于,僧侣加入国王的世敌拉达克,大步走向王宫,围困碉堡般的王宫好几个月。双方达成停战协定,国王同意让出统治权,从此向拉达克朝贡。然而,和谈是个阴谋,佛教僧侣和拉达克国王的目的是引出困守王宫的赤扎西王。古格王、王后及其随众立刻被捕,成为阶下囚。他们被带往拉达克,从此下落不明。神父被驱逐出境,古格的人民四散,王国留给了高原上冷酷的寒风。

古格灭亡后的四百年间,这个王国几乎完全遭世人遗忘,史籍几乎没有提及。今天,它辉煌的事蹟只能在天主教教士的日记里找到蛛丝马迹,还有就是西藏西部沙漠里大量散布的遗址。直到不久前,随着西藏的再次开放,访客才能来这个古老的王国朝圣。为数不多的访客中,包括了中国探险学会的一支队伍,我们沿着风尘仆仆的丝路,穿越喀喇崑崙的高山,下降到阿里的西部高原(海拔仍在让人晕眩的三千八百公尺),在夜色已现的一个傍晚抵达。

耶稣会士早就不在了。国王、王后及其随众也不在了。但是,战胜的佛教僧侣、君王在哪儿呢?任何战争故事的教训都是,胜利者一如吹过垭口的风,将消逝无踪。

(假如上面所言看起来像好莱坞电影的情节,是的,有部片子即将出炉。有线电视发现频道刚派了一队人去古格,制作一小时的纪录片。)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