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了有趣故事及精采图画、并设计了「知识大补帖」及「多元智能」BOX,期能寓教于乐的儿童绘本。
作者简介
曾维惠
女,儿童文学作家,现任教于中学。
她在长江边上长大;滔滔长江水,赋予她温柔而执着的品性,赐予她不尽的写作灵感,成就了她让文字展翼翱翔的梦想。
她潜心于儿童文学创作,让纯洁的文字在笔尖静静流淌,为孩子们带来丰富的精神食粮。
培育天真可爱的孩子,品读能陶冶情操的书籍,抒写有灵性的文字,欣赏最典雅的古曲,是她最大的享受。
她在五十余家少儿报刊发表儿童文学作品数百篇,在十余家少儿报刊有作品专栏,并辅导学生在报刊上发表作品(获奖)两百余篇。
她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每一个学生,既是严师又是慈母,也是学生的知心朋友。
自序 曾维惠
宰羊洞里的女巫
你来答、我来送
蔷薇谷的精灵
巧分魔法水
理财高手的妙招
把美丽的秋天留住
作者序
快乐阅读、轻松学习、健康成长
让孩子快乐阅读、轻松学习、健康成长,一直是我的主张和心愿。
读书,应该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当孩子拿起一本喜爱的书,他会身心放松,快乐地投入文字的海洋中,在文字沖激的浪花里,尽情地优游;在书里,他将会阅尽优美隽永的篇章,体验人间至真至纯的情感,感悟人生中透彻深刻的哲理。
捧读书本时,如果孩子哈哈大笑、或是皱着眉头、或是流着眼泪,想必是因为书中的故事揪了他的心、动了他的情。当孩子合上书本的时候,他会快乐地告诉身边的人:我快乐,因为我收获很多。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透过抽象化和逻辑推理的使用,由计数、计算、量度和对物体形状及运动的观察中产生……」从定义看来,数学是一门抽象和逻辑推理较强的学科。有些孩子在学数学的时候,常是咬着笔桿、皱着眉头,一副痛苦的模样。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在他们眼中,觉得好多数学概念都很抽象、好多定义无法理解、好多公式的推理过程就是想不通……
怎么办呢?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想方设法,化抽象定义为具体形象,让推理变得生动有趣,让孩子快乐地学习数学。
我曾教过几年小学数学,那段快乐而美好的日子,一直镌刻在我的记忆中。我用实物图展示推理的过程,编儿歌教孩子们识字公式及计算法则,编故事讲解一些较难的数学问题;孩子们因此能够借助实物亲手演算,一边唱儿歌、一边记公式与法则,一边听故事、一边思考数学问题……
在这本新书中,我在这些数学故事里选择了一部分献给亲爱的孩子们。这是一部数学童话与多元智能相结合的宝典,借由理财高手小酷哥、蔷薇谷里的花精灵、宰羊洞里的女巫等粉墨登场的有趣人物,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个奇妙的数学童话故事。这些故事适当地搭配知识大补帖、以及数理逻辑智能、语言智能、内省智能等游戏,让孩子们快乐阅读、轻松学习、健康成长。
英国哲学家法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热爱阅读吧!阅读能给我们快乐;热爱数学吧!数学能让我们周密;热爱生活吧!美好的生活能让我们健康成长。
曾维惠
我非常喜欢《数学也可以很童话》这本书,它成功地用童话的语言,将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活泼。书中的“数列”部分尤其让我印象深刻。作者没有直接讲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而是创造了一个叫做“数字花园”的地方,里面住着一些特别的小精灵,它们按照特定的规律生长,比如,第一个小精灵有1片叶子,第二个有2片,第三个有3片,以此类推,形成了一个美丽的“1, 2, 3…”的数列。接着,又会出现另一个花园,小精灵们的叶子数量变成了1, 3, 5, 7…,作者将其解释为“奇数花园”。这样的比喻,让孩子们很容易就能理解数列的“规律性”和“递进性”。书中的“分数”讲解也很有创意,它不再是简单的“一部分”,而是化身为美味的披萨、甜蜜的蛋糕,孩子们可以和小主角一起,将这些美味平均分给小伙伴们,在分享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学会了分数的概念。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平实,但又充满童趣,即使是第一次接触这些数学概念的孩子,也能读懂并被深深吸引。
评分这本《数学也可以很童话》真是个惊喜!我原本以为数学只会是枯燥的数字和公式,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作者的笔触如同魔法棒,将原本抽象的数学概念编织成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我最喜欢关于“无穷”的章节,它不再是冰冷的概念,而是化身为一个拥有无数宝藏的神秘国度,孩子们可以在这个国度里探险,发现隐藏在无穷背后的奇妙逻辑。书中对“负数”的解读也让我眼前一亮,它不再是“少”的代名词,而是拥有自己独特个性和规则的“反方向”旅行者,与正数玩着有趣的追逐游戏。还有关于“概率”的讲述,作者巧妙地用抛硬币、抽奖等孩子们熟悉的游戏来解释,让他们在玩乐中理解了未来可能性的微妙变化,这比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要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得多。整本书的插画风格也十分可爱,色彩鲜艳,人物形象各具特色,仿佛一个个小精灵在书页间跳跃,引领着小读者们穿越数学的奇幻森林。我甚至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给孩子看的,作为成年人,我也从中受益匪浅,重新找回了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它让我明白,学习数学不应该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发现世界规律、拓展思维边界的乐趣。
评分《数学也可以很童话》这本书,简直是我见过最棒的数学启蒙读物!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激发孩子对数学兴趣的书,终于在这本书里找到了答案。书中的“集合”概念,作者用了一个神奇的“宝藏箱”来比喻,里面可以装各种各样的东西,但只能装相同种类的宝藏。比如,一个宝藏箱里可以装红色的宝石,另一个宝藏箱里可以装蓝色的星星,但不能把红宝石和蓝星星混在一起,这就形象地解释了集合的“互斥性”和“包含性”。还有关于“排列组合”的部分,作者用一群小动物参加动物园的选拔赛,需要排成不同的队伍来表演,来讲解如何计算不同的排列组合。孩子们在看故事的同时,也在悄悄地学习着数学的逻辑。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吸引人,它不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在“学习”,而是像在听一个精彩的故事,但故事的结局,却是一个个闪耀着智慧光芒的数学结论。
评分《数学也可以很童话》这本书,真的让我刮目相看!我一直认为,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肃、甚至有些枯燥的学科,但这本书却用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有趣的方式,展现了数学的魅力。书中关于“数列”的讲解,我一直觉得很难理解,但作者用“数字士兵”的故事,将数列的规律性完美地展现出来。比如,数字士兵们按照“1, 2, 3, 4…”的顺序向前行进,他们的步伐是均匀的。而另一种数字士兵,则按照“1, 3, 5, 7…”的步伐行进,他们的步伐总是跳跃式的。这种生动的比喻,让孩子们很容易就能理解数列的“项”和“规律”。还有关于“测量”的部分,作者用小熊为了找到回家的路,需要记录沿途的标志物,比如,经过一棵大树,然后是小溪,再是红色的小房子,这样的记录方式,其实就是在进行“有序的测量”和“路径规划”。这本书的叙事方式,就像一位耐心的老师,循循善诱,引导孩子们一步步走近数学的世界。
评分我最近读了《数学也可以很童话》这本书,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个充满智慧的宝箱。这本书不仅仅是给孩子们看的,对于我这样曾经对数学感到头疼的成年人来说,也同样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书中关于“测量”的章节,讲述了一个小王子如何用自己的步长来测量花园的大小,然后又如何用更小的单位来测量花朵的高度,这个过程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单位”和“精度”的重要性。它让我明白,数学不仅仅是抽象的理论,更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图案和规律”的讲述,作者用五彩斑斓的蝴蝶翅膀、错落有致的树叶纹理,以及贝壳上的螺旋线,来展示自然界中隐藏的数学规律。这让我不禁感叹,原来数学的美,就隐藏在我们身边,触手可及。这本书的语言朴实无华,但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哲思,它鼓励孩子们用好奇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聪明的头脑去发现规律。
评分我一直认为,数学教育的关键在于“兴趣”。而《数学也可以很童话》这本书,恰恰抓住了这一点。它没有使用任何生硬的专业术语,而是用孩子们能够理解的语言,将复杂的数学概念进行“童话化”的包装。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空间想象力”的锻炼。作者通过描述小老鼠如何在迷宫里找到奶酪,或者小兔子如何在高低起伏的山丘上跳跃,来引导孩子们思考“方向”、“距离”和“位置”等空间概念。它让孩子们在想象中“行走”,在游戏中“探索”,从而潜移默化地提升他们的空间感知能力。还有关于“逻辑思维”的培养,书中有很多需要推理和判断的小谜题,比如“谁偷吃了苹果?”、“哪只小鸟是骗子?”,孩子们需要根据线索,运用排除法和推理,才能找到答案。这种锻炼,对于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至关重要。这本书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法盒,里面装满了让孩子爱上数学的秘密。
评分《数学也可以很童话》这本书,可以说是为那些对数学望而生畏的孩子们量身定做的“心灵鸡汤”。我之前就一直担心我的孩子会对数学失去兴趣,因为他在学校里总是跟不上老师的节奏,每次考试都让他倍感压力。但是,自从读了这本书,我惊喜地发现,他现在竟然主动要求我给他讲书里的数学故事了!书里关于“对称”的讲解,把我家的镜子变成了魔法门,让孩子们明白,只要将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线对折,两边就能完全重合,这就是对称的美。还有关于“时钟”的讲解,作者没有死板地讲解刻度,而是将时钟变成了一个勤劳的小卫士,每天不辞辛苦地记录着时间的流逝,孩子们通过观察小卫士的指针移动,就能学会看时间和理解时间的概念。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没有回避任何一个数学概念,而是用最简单、最有趣的方式将其展现出来,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学习,在故事中成长。
评分《数学也可以很童话》这本书,简直是为孩子们量身打造的“数学启蒙指南”。我一直担心孩子会对数学感到枯燥乏味,但这本书彻底打消了我的顾虑。书中关于“图形”的讲解,作者用“积木王国”来比喻。不同的积木,比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它们可以组合成各种各样的建筑,这就是“图形的组合和变换”。它让孩子们明白,图形不仅仅是课本上的死板图案,更是构成我们生活世界的基本元素。还有关于“逻辑推理”的部分,作者设计了很多烧脑的“侦探游戏”,比如,需要根据动物们的不同特征,找出谁是谁的家人。孩子们需要在故事中扮演小侦探,运用观察和推理,才能找到答案。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能够有效地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亲切自然,就像和朋友聊天一样,很容易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它没有刻意去“教导”,而是通过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爱上数学。
评分不得不说,《数学也可以很童话》的作者在“讲故事”这方面有着惊人的天赋。他/她能够抓住数学核心的精髓,然后用一种极其接地气、充满想象力的方式将其呈现出来。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几何图形”的描绘。以往的几何课本上,我们看到的只是冷冰冰的线段、角度和定理,但在《数学也可以很童话》里,正方形变成了拥有坚固堡垒的小镇,圆形则化身为在宇宙中旋转的美丽星球,而三角形则可能是勇敢的冒险家,用锐利的棱角去探索未知。书中的角色们,有的机智幽默,有的善良勇敢,他们通过解决一个个与数学相关的谜题,将复杂的概念巧妙地融入情节之中。例如,当故事主角需要搭建一座桥梁时,就需要用到“等腰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当他们需要分配宝藏时,则要运用到“平均数”的概念。这些故事不仅有趣,而且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数学知识,而不会感到任何压力。这本书就像一个通往数学世界的“任意门”,轻轻推开,就能进入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的奇妙领域。
评分我必须说,《数学也可以很童话》这本书,是近期读到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图书之一。它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既能感受到童话的乐趣,又能收获数学的知识。书中的“统计”概念,作者用一个“糖果收集大赛”的故事来阐述。孩子们需要记录自己收集了多少种颜色的糖果,然后将这些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最终得出哪种颜色的糖果最多。这个过程,不仅让孩子们明白了“统计”的意义,还让他们学会了如何整理和分析数据。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分数”的讲解,它没有直接给出抽象的定义,而是通过“分披萨”的小故事,让孩子们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当小兔子把披萨分成四等份,然后和小伙伴们一人吃一份,他就吃掉了“四分之一”的披萨。这种具象化的讲解,让孩子们能够轻松地理解分数的概念。这本书就像一座连接童话世界和数学殿堂的桥梁,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成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