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7種颱灣海濱植物、25種海漂種實
訴說著颱灣海岸綫綿延700公裏的美麗
能想像颱灣海岸綫居然有257種海濱植物嗎?能想像山上的果實居然能流浪幾百公裏,漂到海岸邊嗎?知道瓊麻除瞭可抽絲編成麻繩外,它的尖刺還能防止敵人空降嗎?喝過龍舌蘭酒,卻沒見過高聳入天的龍舌蘭?小小的海濱植物,卻有大大的故事。颱灣海濱植物圖鑑,訴說的是257種植物的生命故事。
◎ 257種海濱植物,1000幅生態圖:海岸的生存環境有多艱難呢?要防風、抗鹽水,還要耐曬!1000幅生態照片,帶您親身感受海濱植物的強勁生命力。
◎ 沙岸岩岸為側邊索引,查找最順手:以植物生長地為鑑彆索引,讓初學者能依不同的海岸型態,認齣海濱植物物種。
◎ 隨身摺頁:收錄257種海濱植物鑑彆去背圖,並將鑑彆重點同時標示,讓您看得到,就能認得齣來。
第一本完整收錄颱灣不同海岸類型的海濱植物圖鑑,第一本收錄海漂種實的圖鑑
作者簡介
高瑞卿
1969年齣生於颱北市。颱灣大學森林學研究所資源保育組碩士畢業,目前就讀於颱大森林暨資源學係研究所博士班。現任職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從事森林生態研究及颱北植物園管理等工作。重要著作有《颱灣行道樹圖鑑》與《甲蟲飼養與觀察》等書籍。喜歡動植物,尤其熱愛森林植物、森林昆蟲、民族植物、行道樹與水域動植物等,希望藉由推廣自然教育,讓更多人尊重自然。
伍淑惠
兩個孩子的媽,是個平凡的職業婦女。服務於林業機關近十年,做著與興趣結閤的工作。鄉下長大的孩子,從小沒人教就愛弄花花草草,專科去讀瞭跟植物完全沾不著邊的科係,沒想到繞瞭一圈還是迴到植物領域。如果可以選擇,寜願在大太陽底下工作也不想在室內麵對著電腦。居住和工作的周邊環境鄰近海邊,因此有較多的機會觀察海濱植物。
張元聰
齣生於颱南,自幼對花草栽培有興趣,喜好登山、健行、自然觀察等活動。對海漂種實的注意起源於在海邊散步時,好奇為什麼山上的鴨腱藤種子和颱灣沒有原生植株的水椰果實會齣現在海邊,進而瞭解海洋流嚮、海漂種實以及海濱植物的關係。雖然海邊有時陽光酷熱有時寒風刺骨,觀察時也常須徒步行走好幾公裏,但海漂種實的精緻構造和它的奇妙旅程就像精采的故事書,令人深深著迷。
作者序.006
如何使用本書.008
海濱植物總論.010
海濱植物的定義.011
海濱環境特性.012
種實傳播特性.016
颱灣海濱植物的分布.017 北部海岸 西北部與西部海岸 西南部海岸 東部海岸 恆春半島海岸 離島海岸
沙岸
番杏.030 文珠蘭.032 濱當歸.034 濱防風.036 防葵.038 茵陳蒿.040 颱灣狗娃花.042 細葉剪刀股.044 濱剪刀股.046 颱灣蒲公英.048 南國小薊.050 蟛蜞菊.051 雙花蟛蜞菊.052 天蓬草舅.054 小花倒提壺.056 颱灣天芹菜.057 白水木.058 濱蘿蔔.060 基隆筷子芥.062 瓜槌草.063 變葉藜.064 元寶草.066 厚葉牽牛.067 濱鏇花.068 土丁桂.070 馬鞍藤.072 海牽牛.074 黃色飄拂草.075 竹子飄拂草.076 卵形飄拂草.077 小海米.078 硬短莖宿柱薹.080 老虎心.081 肥豬豆.082 濱刀豆.084 小豇豆.086 濱豇豆.087 澎湖決明.088 颱灣黃菫.089 百金.090 夏枯草.092 無根藤.094 禾草芋蘭.096 列當.098 林投.100 綿棗兒.102 芒穗鴨嘴草.103 濱刺草.104 芻蕾草.106 馬尼拉芝.108 亨利馬唐.109 假儉草.110 酸模.111毛馬齒莧.112 馬齒莧.114 琉璃繁縷.116 地錢草.118(番飛)白草.120 蒟蒻薯.122 蔓荊. .124 颱灣蒺藜.126 射乾.128
岩岸
蘆利草.130 密毛爵床.131 安旱草.132 金花石蒜.134 蘄艾.136 花蓮澤蘭.138 基隆澤蘭.140 蘭嶼木耳菜.141 鬼針舅. .142 雞觴刺.143 細葉假黃鵪菜.144 颱灣假黃鵪菜.146 香茹.148 白鳳菜.150 濱斑鳩菊.151 蘭嶼鞦海棠.152 基隆繩子草.154 北仲.156 蘭嶼裸實.158 鵝鑾鼻燈籠草.159 石闆菜.160 疏花佛甲草.162 乾溝飄拂草.164 全緣貫眾蕨.166 濱大戟.168 鵝鑾鼻大戟.169 岩大戟.170 密花白飯樹.172 多花油柑.173 鵝鑾鼻決明.174 鵝鑾鼻野百閤.176 白木蘇花.178 長梗木藍.180 貓鼻頭木藍.181 三葉木藍.182 鋪地蝙蝠草.183 毛苦參.184 颱灣灰毛豆.186 三裂葉扁豆.188 田代氏乳豆. .189 細枝水閤歡.190 小葉括根.192 草海桐.194 矮筋骨草.196 蘭嶼小鞘蕊花.198 白花草.199 小金梅葉.200 粗莖麝香百閤.201 颱灣百閤.202 闊片烏蕨.204 矮形光巾草.205 水芫花.206 恆春金午時花.208 澎湖金午時花.209 正榕.210 蔓榕.211 越橘葉蔓榕.212 光果黃細心.214 石蓯蓉.216 烏芙蓉.218 颱灣蘆竹.219 扭鞘香茅.220 海岸星蕨.221 沙生馬齒莧.222 茅毛珍珠菜.224 蓬萊珍珠菜.226 宮古茄.227 傅氏鳳尾蕨.228 鵝鑾鼻鐵綫蓮.230脈耳草.231 烏柑仔.232 雀梅藤.234 小葉黃鱔藤.236 南嶺蕘花.237 小葉捕魚木.238 竊衣.240 恆春臭黃荊.242 鼠鞭草.243
海岸溼地
濱水菜.244 假海馬齒.246 鯽魚膽.248 馬氏濱藜.250 裸花鹼蓬.252 雲林芫草.254 單葉鹹草.255 大甲藺.256 彭佳嶼飄拂草.258 嘉義飄拂草.259 假葉下珠.260 海南草海桐.262 海雀稗.264 蘆葦.265 鹽地鼠尾粟.266 流蘇菜.268 水燭.269 過江藤.270 苦林盤.272
紅樹林
欖李.274 土沉香.276 苦檻藍. .278 水筆仔.280 紅海欖.282 海茄苳.284
海岸林
颱灣三角楓.286 鬯蕨.288 多子漿果莧.290 鈍葉大果漆.291 颱東漆.292 海檬果.294 爬森藤.296 蒲葵.297 颱灣海棗.298 瓊崖海棠.300 欖仁.302 圓萼天茄兒.304 大萼鏇花.305 小刺山柑.306 蘭嶼山柑.308 白樹仔.309 椴葉野桐.310 蘭嶼土沉香.311 枯裏珍.312 鐵色.314 黃心柿.316 毛柿.318 蘭嶼木藍.320 水黃皮.323 小葉魚藤.324 大血藤.326 蘭嶼血藤.328 濱槐.329 搭肉刺.330 魯花樹.331 印度鞭藤.332 蓮葉桐.334 柿葉茶茱萸.336 土樟.337 棋盤腳.338 三星果藤.340 黃槿.342 繖楊.344 白榕.345 山豬枷.346 紅柴.348 大葉樹蘭.350三角柱仙人掌.387 金武扇仙人掌.388 木賊葉木麻黃.390 平原菟絲子. .392 猩猩草.394 綠珊瑚.395 銀閤歡.396 蠟燭果.398 裂葉月見草.400 薊罌粟.402 蒺藜草.403 無葉檉柳.404 紅花黃細心.406 蘭嶼樹杞.351 腺果藤.352 皮孫木.354 颱灣海桐.356 海桐.358 亞洲濱棗.359 葛塔德木.360 檄樹.362 欖仁舅.364 厚葉石斑木.365 過山香.366 止宮樹.368 大葉山欖.370 樹青.372 銀葉樹.374 臭娘子.376 濱柃木.378 賽山藍.379
外來種
瓊麻.380 小葉南洋杉.381 天人菊.382 南美蟛蜞菊.383 銀膠菊.384 白頂飛蓬.385 紐仔樹.386
海漂果實及種子.408
颱灣的海漂種子.411
海岸保護與海濱植物保育.413
環境開發使得生育地消失.414
海漂種實個論.418
中名索引.425
學名索引.427
緻謝.429
作者序
颱灣寶島海岸綫綿長,但由於曆史因素,島上人民對海洋卻不甚熟悉,一般人來到海邊大多從事釣魚、遊泳、衝浪與品嘗海鮮等遊憩活動,缺乏對海洋的熟悉與重視。近年來,雖自然生態教育蓬勃發展,市麵上有著琳瑯滿目的自然觀察圖鑑,也有部分海濱植物圖鑑,但總令人覺得這些海濱植物圖鑑大多僅侷限於介紹颱灣某些地區特定類型的海岸植物。例如:東北角的海岸植物、西南海岸紅樹林植物,或是恆春墾丁地區海岸植被,而缺乏一本廣泛介紹颱灣全島各種海岸生育地的海濱植物圖鑑,有鑑於此,作者們在與晨星齣版社洽談後,因而決定編寫一本包含颱灣不同海岸生育地環境的海濱植物圖鑑。
本書把各種海濱植物依據不同生育地類型,將其分為沙灘植物、岩岸植物、海岸林植物、海岸溼地與外來種植物等5類,希望藉由方便的索引設計,能讓讀者快速地由環境類型檢索到本圖鑑中各種海濱植物的所在頁數。必須說明的是,由於植物對各種環境條件的適應相當錯綜復雜,對於哪些植物生長於沙灘或岩岸,每個人可能會有不同見解,甚至部分植物會跨越兩種以上的生育地類型,因此有關本書的區分方式,作者乃依據野外觀察時較常發現該種植物的環境為主。
此外,颱灣的海濱生育地環境繽紛多樣,生長在濱海地區的植物種類繁多,每個人對海濱植物的種類認定也會有所不同。因此本書對於所介紹物種之選擇考量,乃以較典型或稀有的海濱植物為依據,其選擇條件如下:1.在颱灣僅分布於海岸地區的植物。2.分布範圍廣泛之物種,例如:內陸山上與海岸地區都有分布的物種,僅選取在許多地區的海邊均有分布,且常形成優勢族群者,或內陸地區與海岸族群形態上有分化者。3.對於某些在颱灣分布狹隘且零星分布的稀有植物,部分生育地位於海岸環境者即選錄之。
作者們希望藉由以上的物種選擇方式,能使讀者依海岸環境類型認識到本島大多數的海濱植物,同時也盡量避免一些生態幅度很廣的常見物種(許多植物圖鑑一直重復齣現的植物種類)齣現在本圖鑑中,而以市麵上圖鑑較少介紹的植物種類為主。希望藉由本書的引導讓不管是想認識植物的初學者,或是對特定植物有興趣者都能從本書中得到一些收獲,同時希望本書的齣版,有助於讓長久以來一直被忽略、犧牲的海岸環境與海濱植物能夠受到較多的重視,得到更好的保護。
終於入手瞭這本《颱灣海濱植物圖鑒》,我簡直太期待瞭!從小到大,我幾乎每逢假日都會去海邊玩,無論是北海岸的礁岩,還是東海岸的沙灘,抑或是南颱灣的熱帶風情,都留下瞭我不少足跡。然而,對於那些依偎在海浪旁、在風中搖曳的植物,我總是感到好奇卻又無從下手。它們有些長在石頭縫裏,有些則成片地鋪展在沙地上,它們的名字,它們的生長習性,甚至它們如何在如此嚴苛的環境中生存,對我來說都是一個未解之謎。我曾嘗試過在網上搜索,但零散的信息難以形成係統,而且很多時候,我看到的圖片也無法與我親眼所見的海邊植物一一對應。所以,當得知有這樣一本專門的圖鑒齣現時,我毫不猶豫地預訂瞭。我希望能通過這本書,認識那些我曾經擦肩而過,卻又充滿生命力的海濱精靈,瞭解它們如何在海風的吹拂下,在鹹濕的空氣裏,綻放齣獨特的姿態。這不僅是對自然的好奇,也是一種對颱灣這片土地深入的探索,我想,通過認識海邊的植物,我或許能更深刻地理解颱灣這塊土地的生態多樣性,以及它們與這片土地之間密不可分的聯係。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包含一些關於植物的分布區域、對環境的適應性、以及它們在生態係統中的作用的詳細描述,如果還能附帶一些颱灣本地的俗名,那就更棒瞭,畢竟,很多時候,我們對身邊事物的瞭解,是從那些口耳相傳的名字開始的。
评分這本書的齣現,對我來說,簡直是打開瞭一扇通往颱灣海岸秘境的大門!我一直對海邊有一種特殊的感情,那種鹹鹹的海風,那種海浪拍打的聲響,總是能讓我感到平靜和放鬆。然而,除瞭那些熟悉的椰子樹,我對海邊生長的其他植物,知之甚少。我常常在海邊散步,看到一些奇特形狀的植物,它們有的緊貼著地麵,有的則像小灌木一樣生長,有些還會開齣小小的花朵。我總是好奇,它們到底是什麼?它們又是怎麼能在如此嚴酷的環境下生存下來的?我嘗試過自己去觀察和記錄,但缺乏專業的知識,往往隻能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所以,當這本《颱灣海濱植物圖鑒》齣現在我眼前時,我感到無比的驚喜。我迫不及待地想通過它,去認識那些我曾經擦肩而過的海濱植物,去瞭解它們的獨特之處,去感受它們在風浪中的生命力。我希望書中能有詳盡的圖文對照,讓我能夠輕鬆識彆,而且如果能附帶一些關於它們在颱灣不同海域的分布情況,那就更完美瞭。
评分這本《颱灣海濱植物圖鑒》的齣版,無疑填補瞭我長久以來的一個知識空白。在颱灣,我們四麵環海,海邊風光是許多人心中獨特的存在。然而,我們對海邊生長的植物,似乎總是有種模糊的認識。我常常在海邊看到一些形態各異的植物,有的像草,有的像灌木,有的甚至開著漂亮的花朵,但究竟是什麼名字,它們是如何在這樣的鹽堿、高溫、強風的環境下生存,對我來說是個謎。我曾嘗試在一些園藝書籍或者生態科普文章中尋找答案,但總是零散且不夠深入,而且很多資料都側重於陸地植物,對海濱植物的關注相對較少。所以,當我得知有這樣一本專門針對颱灣海濱植物的圖鑒時,我感到非常興奮。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詳盡的植物分類、形態特徵、地理分布信息,最好還能對它們獨特的生態適應性進行深入的剖析,例如它們如何應對海水的鹽度、如何固定沙地、以及如何抵禦海風的侵蝕。對我而言,瞭解這些植物,不僅是對自然知識的拓展,更是對颱灣這片土地生態係統的一次深度解讀。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也幫助更多颱灣讀者,更清晰地認識我們周遭的自然環境,並提升對海岸生態保育的意識。
评分這本《颱灣海濱植物圖鑒》是我一直以來都在尋找的寶藏!作為一名熱愛颱灣海島風光的旅行者,我曾踏足過颱灣的許多海濱地區,從北部的野柳到南部的墾丁,再到東部的太平洋海岸。在欣賞壯麗海景的同時,我總是會被那些在海風和海浪的侵蝕下依然頑強生長的植物所吸引。它們形態各異,生命力頑強,卻又常常被我們所忽略。我常常對著它們拍照,卻苦於無法辨認它們的身份,也無從得知它們的故事。網絡上的信息零散且不成體係,一些泛泛的介紹也無法滿足我深入瞭解的願望。因此,當我看到這本專門介紹颱灣海濱植物的圖鑒時,我毫不猶豫地選擇瞭入手。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清晰的圖片和準確的描述,讓我能夠識彆那些我曾經見過卻叫不齣名字的植物。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介紹這些植物的生長環境、適應性以及它們在海濱生態係統中的作用,這樣我纔能更深刻地理解它們與這片土地之間的聯係。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本植物圖鑒,更是一把鑰匙,能夠開啓我對颱灣海濱生態更深層次的認知和欣賞。
评分終於等到瞭這本《颱灣海濱植物圖鑒》,我簡直太開心瞭!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颱灣人,我對這片土地上的一切都充滿感情,尤其是我們這寶島周圍的海岸綫,更是我常常流連忘返的地方。每次去海邊,除瞭欣賞海景,我都會注意到那些依偎在海岸邊,與海浪搏鬥的植物。它們有的在礁石縫隙裏頑強生長,有的則在沙灘上鋪展成一片綠意。然而,我總是叫不齣它們的名字,也對它們的生長習性一無所知。我曾經嘗試在一些網絡論壇或者科普文章中尋找答案,但信息總是零散且不夠係統。所以,這本圖鑒的齣現,對我來說,簡直是一場及時雨。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閱它,想知道那些我曾經見過卻叫不齣名字的植物,究竟有著怎樣的芳名,它們又有著怎樣的生命故事。我希望書中能有非常詳細的圖片,讓我能清楚地辨認,而且最好能有一些關於它們分布範圍和特殊適應性的介紹,這樣我纔能更深入地瞭解它們,也更能體會到生命在這片土地上的堅韌。
评分這本書簡直是我今年最驚喜的入手之一!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颱灣人,我對這片土地上的山川湖海都有著深厚的情感。尤其是我居住的東部海岸,那遼闊的太平洋,孕育瞭無數令人驚嘆的生命。我常常在海邊散步,看著潮起潮落,也注意到那些頑強生長的植物。有些是在海岸邊的岩石上,緊緊抓住縫隙,即使在狂風巨浪中也屹立不倒;有些則在沙灘上,形成綠色的地毯,默默地抵禦著海風的侵蝕。我一直很好奇,它們是如何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下生存下來的?它們有著怎樣的名字?它們的生命周期又是怎樣的?我曾試著憑著感覺去辨認,但總覺得缺少瞭點什麼。直到我翻開瞭這本《颱灣海濱植物圖鑒》,我感覺像是打開瞭一個新世界。裏麵的圖片清晰而生動,文字描述也詳實而易懂,我終於能將我腦海中模糊的印象與書中的信息對號入座。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植物的百科全書,更像是一位熟悉颱灣海岸的朋友,在娓娓道來那些被我們忽視的美麗。我迫不及待地想帶著它去海邊,去實地對照,去學習,去發現。我希望書中能包含一些關於這些植物的民間傳說或故事,那樣會讓它們的生命更加鮮活,也更能引起我們對這片土地的珍視。
评分對於常年居住在海邊的我來說,這本《颱灣海濱植物圖鑒》的到來,簡直就是一場及時雨!我每天都能看到,海浪拍打著海岸,而那些不知名的植物,就在這海與陸的交界處,默默地生長著。它們有的低矮匍匐,像是在對抗著呼嘯的海風;有的則高高挺立,伸展著綠色的枝葉,仿佛在擁抱這片海洋。我一直對它們充滿瞭好奇,但除瞭“海岸邊長的草”之外,我幾乎叫不齣任何一個名字。我曾試圖用手機拍照,然後去網上搜索,但結果往往是五花八門,難以確定。有時候,我也會去海邊撿拾被海浪衝上岸的植物殘骸,試圖從中找到一些綫索,但終究是徒勞。所以,當這本圖鑒齣現在我麵前時,我感覺像是找到瞭失散多年的夥伴。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閱它,想知道我每天看到的那些植物,究竟有著怎樣的名字,它們是怎樣的性格,又是如何在這嚴酷的環境下頑強生存的。我希望這本書裏能有詳細的圖片,讓我能更直觀地對照,而且最好能有一些關於它們生長習性和繁殖方式的介紹,這樣我纔能更深入地理解它們。
评分終於入手瞭《颱灣海濱植物圖鑒》,我感覺像是找到瞭一把開啓颱灣海岸秘密花園的鑰匙!我從小就喜歡去海邊,無論是北部的九份海岸,還是南部的墾丁沙灘,都留下瞭我童年的足跡。然而,伴隨著我成長的,除瞭鹹鹹的海風和細軟的沙灘,還有那些在海浪邊緣努力生長的植物。它們有的像地毯一樣鋪展在沙地上,有的則在礁石縫隙中努力伸展枝葉。我一直對它們充滿瞭好奇,卻總是叫不齣它們的名字,也無法理解它們是如何在這種嚴酷的環境下生存下來的。我曾嘗試過在網上搜索,但信息零散且不夠係統,有時候看到的圖片也無法與我記憶中的景象一一對應。所以,這本圖鑒的齣現,對我來說,簡直是福音。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閱它,想知道那些我曾經隻是匆匆一瞥的海邊植物,究竟有著怎樣的名字,它們又是如何在這片充滿挑戰的土地上生長的。我希望書中能有詳盡的圖文對照,讓我能輕鬆識彆,而且最好能有一些關於它們在颱灣各地海濱的具體分布情況,這樣我就可以帶著它,去更深入地探索和瞭解颱灣的海濱生態瞭。
评分我一直覺得,颱灣的海濱不僅僅有壯闊的太平洋和美麗的沙灘,更有著一群默默奉獻生命力的植物。這些植物,它們依附在礁石上,紮根在沙地上,在日曬雨淋、海風侵襲的環境下,依然展現著頑強的生命力。我曾多次在海邊遊玩,總會被這些海濱植物所吸引,但苦於沒有專業的圖鑒,始終無法辨認它們的身份。我曾在網上零散地搜索過一些信息,但往往不夠係統,圖片也不夠清晰,很難與實景一一對應。因此,當我知道《颱灣海濱植物圖鑒》即將齣版時,我感到非常興奮。這本書的齣現,對我來說,簡直是填補瞭一個巨大的空白。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清晰、準確的植物圖片,以及詳實的文字描述,讓我能夠更輕鬆地認識這些海濱植物。我希望書中不僅能介紹它們的形態特徵,更希望能深入探討它們如何適應海濱的嚴酷環境,例如它們在抗鹽、抗旱、抗風方麵的獨特機製,以及它們在維護海濱生態平衡方麵所扮演的角色。我希望通過這本書,我能對颱灣的海濱生態有更深刻的理解,並更加珍愛這片土地上的自然寶藏。
评分這本書的到來,對於我這樣一個熱愛颱灣自然風光的人來說,簡直是意義非凡!我一直對颱灣的海濱充滿著好奇,那裏不僅僅有壯闊的太平洋,還有那些在海風、海浪、烈日以及鹽堿的環境中,頑強生存的植物。它們是這片海岸綫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卻常常被我們所忽略。我曾在許多海邊撿拾貝殼、吹海風,也曾在海邊拍照留念,但對於那些植物,我總是無法辨認,也無從瞭解。我曾試圖在網上搜索相關信息,但結果總是零散且不夠全麵,很多時候連圖片的準確性都無法保證。所以,當我知道有《颱灣海濱植物圖鑒》這本書即將問世時,我感到無比的欣喜。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清晰、準確的植物圖片,以及詳實的文字描述,讓我能夠輕鬆地識彆這些海濱植物,瞭解它們的名字、形態特徵和生長習性。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這本書能深入介紹這些植物如何適應海濱的特殊環境,例如它們對鹽分的耐受機製、根係的固沙能力,以及在生態係統中的重要作用。這不僅能滿足我的好奇心,更能讓我對颱灣的海岸生態有一個更全麵、更深入的認識,也更能激發我保護這片珍貴環境的熱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