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7种台湾海滨植物、25种海漂种实
诉说着台湾海岸线绵延700公里的美丽
能想像台湾海岸线居然有257种海滨植物吗?能想像山上的果实居然能流浪几百公里,漂到海岸边吗?知道琼麻除了可抽丝编成麻绳外,它的尖刺还能防止敌人空降吗?喝过龙舌兰酒,却没见过高耸入天的龙舌兰?小小的海滨植物,却有大大的故事。台湾海滨植物图鑑,诉说的是257种植物的生命故事。
◎ 257种海滨植物,1000幅生态图:海岸的生存环境有多艰难呢?要防风、抗盐水,还要耐晒!1000幅生态照片,带您亲身感受海滨植物的强劲生命力。
◎ 沙岸岩岸为侧边索引,查找最顺手:以植物生长地为鑑别索引,让初学者能依不同的海岸型态,认出海滨植物物种。
◎ 随身折页:收录257种海滨植物鑑别去背图,并将鑑别重点同时标示,让您看得到,就能认得出来。
第一本完整收录台湾不同海岸类型的海滨植物图鑑,第一本收录海漂种实的图鑑
作者简介
高瑞卿
1969年出生于台北市。台湾大学森林学研究所资源保育组硕士毕业,目前就读于台大森林暨资源学系研究所博士班。现任职行政院农委会林业试验所,从事森林生态研究及台北植物园管理等工作。重要着作有《台湾行道树图鑑》与《甲虫饲养与观察》等书籍。喜欢动植物,尤其热爱森林植物、森林昆虫、民族植物、行道树与水域动植物等,希望借由推广自然教育,让更多人尊重自然。
伍淑惠
两个孩子的妈,是个平凡的职业妇女。服务于林业机关近十年,做着与兴趣结合的工作。乡下长大的孩子,从小没人教就爱弄花花草草,专科去读了跟植物完全沾不着边的科系,没想到绕了一圈还是回到植物领域。如果可以选择,宁愿在大太阳底下工作也不想在室内面对着电脑。居住和工作的周边环境邻近海边,因此有较多的机会观察海滨植物。
张元聪
出生于台南,自幼对花草栽培有兴趣,喜好登山、健行、自然观察等活动。对海漂种实的注意起源于在海边散步时,好奇为什么山上的鸭腱藤种子和台湾没有原生植株的水椰果实会出现在海边,进而了解海洋流向、海漂种实以及海滨植物的关系。虽然海边有时阳光酷热有时寒风刺骨,观察时也常须徒步行走好几公里,但海漂种实的精致构造和它的奇妙旅程就像精采的故事书,令人深深着迷。
作者序.006
如何使用本书.008
海滨植物总论.010
海滨植物的定义.011
海滨环境特性.012
种实传播特性.016
台湾海滨植物的分布.017 北部海岸 西北部与西部海岸 西南部海岸 东部海岸 恆春半岛海岸 离岛海岸
沙岸
番杏.030 文珠兰.032 滨当归.034 滨防风.036 防葵.038 茵陈蒿.040 台湾狗娃花.042 细叶剪刀股.044 滨剪刀股.046 台湾蒲公英.048 南国小蓟.050 蟛蜞菊.051 双花蟛蜞菊.052 天蓬草舅.054 小花倒提壶.056 台湾天芹菜.057 白水木.058 滨萝卜.060 基隆筷子芥.062 瓜槌草.063 变叶藜.064 元宝草.066 厚叶牵牛.067 滨旋花.068 土丁桂.070 马鞍藤.072 海牵牛.074 黄色飘拂草.075 竹子飘拂草.076 卵形飘拂草.077 小海米.078 硬短茎宿柱薹.080 老虎心.081 肥猪豆.082 滨刀豆.084 小豇豆.086 滨豇豆.087 澎湖决明.088 台湾黄菫.089 百金.090 夏枯草.092 无根藤.094 禾草芋兰.096 列当.098 林投.100 绵枣儿.102 芒穗鸭嘴草.103 滨刺草.104 刍蕾草.106 马尼拉芝.108 亨利马唐.109 假俭草.110 酸模.111毛马齿苋.112 马齿苋.114 琉璃繁缕.116 地钱草.118(番飞)白草.120 蒟蒻薯.122 蔓荆. .124 台湾蒺藜.126 射干.128
岩岸
芦利草.130 密毛爵床.131 安旱草.132 金花石蒜.134 蕲艾.136 花莲泽兰.138 基隆泽兰.140 兰屿木耳菜.141 鬼针舅. .142 鸡觞刺.143 细叶假黄鹌菜.144 台湾假黄鹌菜.146 香茹.148 白凤菜.150 滨斑鸠菊.151 兰屿秋海棠.152 基隆绳子草.154 北仲.156 兰屿裸实.158 鹅銮鼻灯笼草.159 石板菜.160 疏花佛甲草.162 干沟飘拂草.164 全缘贯众蕨.166 滨大戟.168 鹅銮鼻大戟.169 岩大戟.170 密花白饭树.172 多花油柑.173 鹅銮鼻决明.174 鹅銮鼻野百合.176 白木苏花.178 长梗木蓝.180 猫鼻头木蓝.181 三叶木蓝.182 铺地蝙蝠草.183 毛苦参.184 台湾灰毛豆.186 三裂叶扁豆.188 田代氏乳豆. .189 细枝水合欢.190 小叶括根.192 草海桐.194 矮筋骨草.196 兰屿小鞘蕊花.198 白花草.199 小金梅叶.200 粗茎麝香百合.201 台湾百合.202 阔片乌蕨.204 矮形光巾草.205 水芫花.206 恆春金午时花.208 澎湖金午时花.209 正榕.210 蔓榕.211 越橘叶蔓榕.212 光果黄细心.214 石苁蓉.216 乌芙蓉.218 台湾芦竹.219 扭鞘香茅.220 海岸星蕨.221 沙生马齿苋.222 茅毛珍珠菜.224 蓬莱珍珠菜.226 宫古茄.227 傅氏凤尾蕨.228 鹅銮鼻铁线莲.230脉耳草.231 乌柑仔.232 雀梅藤.234 小叶黄鳝藤.236 南岭荛花.237 小叶捕鱼木.238 窃衣.240 恆春臭黄荆.242 鼠鞭草.243
海岸溼地
滨水菜.244 假海马齿.246 鲫鱼胆.248 马氏滨藜.250 裸花硷蓬.252 云林芫草.254 单叶咸草.255 大甲蔺.256 彭佳屿飘拂草.258 嘉义飘拂草.259 假叶下珠.260 海南草海桐.262 海雀稗.264 芦苇.265 盐地鼠尾粟.266 流苏菜.268 水烛.269 过江藤.270 苦林盘.272
红树林
榄李.274 土沉香.276 苦槛蓝. .278 水笔仔.280 红海榄.282 海茄苳.284
海岸林
台湾三角枫.286 鬯蕨.288 多子浆果苋.290 钝叶大果漆.291 台东漆.292 海檬果.294 爬森藤.296 蒲葵.297 台湾海枣.298 琼崖海棠.300 榄仁.302 圆萼天茄儿.304 大萼旋花.305 小刺山柑.306 兰屿山柑.308 白树仔.309 椴叶野桐.310 兰屿土沉香.311 枯里珍.312 铁色.314 黄心柿.316 毛柿.318 兰屿木蓝.320 水黄皮.323 小叶鱼藤.324 大血藤.326 兰屿血藤.328 滨槐.329 搭肉刺.330 鲁花树.331 印度鞭藤.332 莲叶桐.334 柿叶茶茱萸.336 土樟.337 棋盘脚.338 三星果藤.340 黄槿.342 繖杨.344 白榕.345 山猪枷.346 红柴.348 大叶树兰.350三角柱仙人掌.387 金武扇仙人掌.388 木贼叶木麻黄.390 平原菟丝子. .392 猩猩草.394 绿珊瑚.395 银合欢.396 蜡烛果.398 裂叶月见草.400 蓟罂粟.402 蒺藜草.403 无叶柽柳.404 红花黄细心.406 兰屿树杞.351 腺果藤.352 皮孙木.354 台湾海桐.356 海桐.358 亚洲滨枣.359 葛塔德木.360 檄树.362 榄仁舅.364 厚叶石斑木.365 过山香.366 止宫树.368 大叶山榄.370 树青.372 银叶树.374 臭娘子.376 滨柃木.378 赛山蓝.379
外来种
琼麻.380 小叶南洋杉.381 天人菊.382 南美蟛蜞菊.383 银胶菊.384 白顶飞蓬.385 纽仔树.386
海漂果实及种子.408
台湾的海漂种子.411
海岸保护与海滨植物保育.413
环境开发使得生育地消失.414
海漂种实个论.418
中名索引.425
学名索引.427
致谢.429
作者序
台湾宝岛海岸线绵长,但由于历史因素,岛上人民对海洋却不甚熟悉,一般人来到海边大多从事钓鱼、游泳、冲浪与品尝海鲜等游憩活动,缺乏对海洋的熟悉与重视。近年来,虽自然生态教育蓬勃发展,市面上有着琳瑯满目的自然观察图鑑,也有部分海滨植物图鑑,但总令人觉得这些海滨植物图鑑大多仅侷限于介绍台湾某些地区特定类型的海岸植物。例如:东北角的海岸植物、西南海岸红树林植物,或是恆春垦丁地区海岸植被,而缺乏一本广泛介绍台湾全岛各种海岸生育地的海滨植物图鑑,有鑑于此,作者们在与晨星出版社洽谈后,因而决定编写一本包含台湾不同海岸生育地环境的海滨植物图鑑。
本书把各种海滨植物依据不同生育地类型,将其分为沙滩植物、岩岸植物、海岸林植物、海岸溼地与外来种植物等5类,希望借由方便的索引设计,能让读者快速地由环境类型检索到本图鑑中各种海滨植物的所在页数。必须说明的是,由于植物对各种环境条件的适应相当错综复杂,对于哪些植物生长于沙滩或岩岸,每个人可能会有不同见解,甚至部分植物会跨越两种以上的生育地类型,因此有关本书的区分方式,作者乃依据野外观察时较常发现该种植物的环境为主。
此外,台湾的海滨生育地环境缤纷多样,生长在滨海地区的植物种类繁多,每个人对海滨植物的种类认定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本书对于所介绍物种之选择考量,乃以较典型或稀有的海滨植物为依据,其选择条件如下:1.在台湾仅分布于海岸地区的植物。2.分布范围广泛之物种,例如:内陆山上与海岸地区都有分布的物种,仅选取在许多地区的海边均有分布,且常形成优势族群者,或内陆地区与海岸族群形态上有分化者。3.对于某些在台湾分布狭隘且零星分布的稀有植物,部分生育地位于海岸环境者即选录之。
作者们希望借由以上的物种选择方式,能使读者依海岸环境类型认识到本岛大多数的海滨植物,同时也尽量避免一些生态幅度很广的常见物种(许多植物图鑑一直重复出现的植物种类)出现在本图鑑中,而以市面上图鑑较少介绍的植物种类为主。希望借由本书的引导让不管是想认识植物的初学者,或是对特定植物有兴趣者都能从本书中得到一些收获,同时希望本书的出版,有助于让长久以来一直被忽略、牺牲的海岸环境与海滨植物能够受到较多的重视,得到更好的保护。
这本《台湾海滨植物图鉴》是我一直以来都在寻找的宝藏!作为一名热爱台湾海岛风光的旅行者,我曾踏足过台湾的许多海滨地区,从北部的野柳到南部的垦丁,再到东部的太平洋海岸。在欣赏壮丽海景的同时,我总是会被那些在海风和海浪的侵蚀下依然顽强生长的植物所吸引。它们形态各异,生命力顽强,却又常常被我们所忽略。我常常对着它们拍照,却苦于无法辨认它们的身份,也无从得知它们的故事。网络上的信息零散且不成体系,一些泛泛的介绍也无法满足我深入了解的愿望。因此,当我看到这本专门介绍台湾海滨植物的图鉴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入手。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清晰的图片和准确的描述,让我能够识别那些我曾经见过却叫不出名字的植物。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介绍这些植物的生长环境、适应性以及它们在海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这样我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们与这片土地之间的联系。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植物图鉴,更是一把钥匙,能够开启我对台湾海滨生态更深层次的认知和欣赏。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我今年最惊喜的入手之一!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台湾人,我对这片土地上的山川湖海都有着深厚的情感。尤其是我居住的东部海岸,那辽阔的太平洋,孕育了无数令人惊叹的生命。我常常在海边散步,看着潮起潮落,也注意到那些顽强生长的植物。有些是在海岸边的岩石上,紧紧抓住缝隙,即使在狂风巨浪中也屹立不倒;有些则在沙滩上,形成绿色的地毯,默默地抵御着海风的侵蚀。我一直很好奇,它们是如何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生存下来的?它们有着怎样的名字?它们的生命周期又是怎样的?我曾试着凭着感觉去辨认,但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直到我翻开了这本《台湾海滨植物图鉴》,我感觉像是打开了一个新世界。里面的图片清晰而生动,文字描述也详实而易懂,我终于能将我脑海中模糊的印象与书中的信息对号入座。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植物的百科全书,更像是一位熟悉台湾海岸的朋友,在娓娓道来那些被我们忽视的美丽。我迫不及待地想带着它去海边,去实地对照,去学习,去发现。我希望书中能包含一些关于这些植物的民间传说或故事,那样会让它们的生命更加鲜活,也更能引起我们对这片土地的珍视。
评分终于入手了《台湾海滨植物图鉴》,我感觉像是找到了一把开启台湾海岸秘密花园的钥匙!我从小就喜欢去海边,无论是北部的九份海岸,还是南部的垦丁沙滩,都留下了我童年的足迹。然而,伴随着我成长的,除了咸咸的海风和细软的沙滩,还有那些在海浪边缘努力生长的植物。它们有的像地毯一样铺展在沙地上,有的则在礁石缝隙中努力伸展枝叶。我一直对它们充满了好奇,却总是叫不出它们的名字,也无法理解它们是如何在这种严酷的环境下生存下来的。我曾尝试过在网上搜索,但信息零散且不够系统,有时候看到的图片也无法与我记忆中的景象一一对应。所以,这本图鉴的出现,对我来说,简直是福音。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阅它,想知道那些我曾经只是匆匆一瞥的海边植物,究竟有着怎样的名字,它们又是如何在这片充满挑战的土地上生长的。我希望书中能有详尽的图文对照,让我能轻松识别,而且最好能有一些关于它们在台湾各地海滨的具体分布情况,这样我就可以带着它,去更深入地探索和了解台湾的海滨生态了。
评分这本书的到来,对于我这样一个热爱台湾自然风光的人来说,简直是意义非凡!我一直对台湾的海滨充满着好奇,那里不仅仅有壮阔的太平洋,还有那些在海风、海浪、烈日以及盐碱的环境中,顽强生存的植物。它们是这片海岸线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却常常被我们所忽略。我曾在许多海边捡拾贝壳、吹海风,也曾在海边拍照留念,但对于那些植物,我总是无法辨认,也无从了解。我曾试图在网上搜索相关信息,但结果总是零散且不够全面,很多时候连图片的准确性都无法保证。所以,当我知道有《台湾海滨植物图鉴》这本书即将问世时,我感到无比的欣喜。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清晰、准确的植物图片,以及详实的文字描述,让我能够轻松地识别这些海滨植物,了解它们的名字、形态特征和生长习性。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深入介绍这些植物如何适应海滨的特殊环境,例如它们对盐分的耐受机制、根系的固沙能力,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这不仅能满足我的好奇心,更能让我对台湾的海岸生态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也更能激发我保护这片珍贵环境的热情。
评分对于常年居住在海边的我来说,这本《台湾海滨植物图鉴》的到来,简直就是一场及时雨!我每天都能看到,海浪拍打着海岸,而那些不知名的植物,就在这海与陆的交界处,默默地生长着。它们有的低矮匍匐,像是在对抗着呼啸的海风;有的则高高挺立,伸展着绿色的枝叶,仿佛在拥抱这片海洋。我一直对它们充满了好奇,但除了“海岸边长的草”之外,我几乎叫不出任何一个名字。我曾试图用手机拍照,然后去网上搜索,但结果往往是五花八门,难以确定。有时候,我也会去海边捡拾被海浪冲上岸的植物残骸,试图从中找到一些线索,但终究是徒劳。所以,当这本图鉴出现在我面前时,我感觉像是找到了失散多年的伙伴。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阅它,想知道我每天看到的那些植物,究竟有着怎样的名字,它们是怎样的性格,又是如何在这严酷的环境下顽强生存的。我希望这本书里能有详细的图片,让我能更直观地对照,而且最好能有一些关于它们生长习性和繁殖方式的介绍,这样我才能更深入地理解它们。
评分我一直觉得,台湾的海滨不仅仅有壮阔的太平洋和美丽的沙滩,更有着一群默默奉献生命力的植物。这些植物,它们依附在礁石上,扎根在沙地上,在日晒雨淋、海风侵袭的环境下,依然展现着顽强的生命力。我曾多次在海边游玩,总会被这些海滨植物所吸引,但苦于没有专业的图鉴,始终无法辨认它们的身份。我曾在网上零散地搜索过一些信息,但往往不够系统,图片也不够清晰,很难与实景一一对应。因此,当我知道《台湾海滨植物图鉴》即将出版时,我感到非常兴奋。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简直是填补了一个巨大的空白。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清晰、准确的植物图片,以及详实的文字描述,让我能够更轻松地认识这些海滨植物。我希望书中不仅能介绍它们的形态特征,更希望能深入探讨它们如何适应海滨的严酷环境,例如它们在抗盐、抗旱、抗风方面的独特机制,以及它们在维护海滨生态平衡方面所扮演的角色。我希望通过这本书,我能对台湾的海滨生态有更深刻的理解,并更加珍爱这片土地上的自然宝藏。
评分终于等到了这本《台湾海滨植物图鉴》,我简直太开心了!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台湾人,我对这片土地上的一切都充满感情,尤其是我们这宝岛周围的海岸线,更是我常常流连忘返的地方。每次去海边,除了欣赏海景,我都会注意到那些依偎在海岸边,与海浪搏斗的植物。它们有的在礁石缝隙里顽强生长,有的则在沙滩上铺展成一片绿意。然而,我总是叫不出它们的名字,也对它们的生长习性一无所知。我曾经尝试在一些网络论坛或者科普文章中寻找答案,但信息总是零散且不够系统。所以,这本图鉴的出现,对我来说,简直是一场及时雨。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阅它,想知道那些我曾经见过却叫不出名字的植物,究竟有着怎样的芳名,它们又有着怎样的生命故事。我希望书中能有非常详细的图片,让我能清楚地辨认,而且最好能有一些关于它们分布范围和特殊适应性的介绍,这样我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它们,也更能体会到生命在这片土地上的坚韧。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简直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台湾海岸秘境的大门!我一直对海边有一种特殊的感情,那种咸咸的海风,那种海浪拍打的声响,总是能让我感到平静和放松。然而,除了那些熟悉的椰子树,我对海边生长的其他植物,知之甚少。我常常在海边散步,看到一些奇特形状的植物,它们有的紧贴着地面,有的则像小灌木一样生长,有些还会开出小小的花朵。我总是好奇,它们到底是什么?它们又是怎么能在如此严酷的环境下生存下来的?我尝试过自己去观察和记录,但缺乏专业的知识,往往只能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所以,当这本《台湾海滨植物图鉴》出现在我眼前时,我感到无比的惊喜。我迫不及待地想通过它,去认识那些我曾经擦肩而过的海滨植物,去了解它们的独特之处,去感受它们在风浪中的生命力。我希望书中能有详尽的图文对照,让我能够轻松识别,而且如果能附带一些关于它们在台湾不同海域的分布情况,那就更完美了。
评分这本《台湾海滨植物图鉴》的出版,无疑填补了我长久以来的一个知识空白。在台湾,我们四面环海,海边风光是许多人心中独特的存在。然而,我们对海边生长的植物,似乎总是有种模糊的认识。我常常在海边看到一些形态各异的植物,有的像草,有的像灌木,有的甚至开着漂亮的花朵,但究竟是什么名字,它们是如何在这样的盐碱、高温、强风的环境下生存,对我来说是个谜。我曾尝试在一些园艺书籍或者生态科普文章中寻找答案,但总是零散且不够深入,而且很多资料都侧重于陆地植物,对海滨植物的关注相对较少。所以,当我得知有这样一本专门针对台湾海滨植物的图鉴时,我感到非常兴奋。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详尽的植物分类、形态特征、地理分布信息,最好还能对它们独特的生态适应性进行深入的剖析,例如它们如何应对海水的盐度、如何固定沙地、以及如何抵御海风的侵蚀。对我而言,了解这些植物,不仅是对自然知识的拓展,更是对台湾这片土地生态系统的一次深度解读。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也帮助更多台湾读者,更清晰地认识我们周遭的自然环境,并提升对海岸生态保育的意识。
评分终于入手了这本《台湾海滨植物图鉴》,我简直太期待了!从小到大,我几乎每逢假日都会去海边玩,无论是北海岸的礁岩,还是东海岸的沙滩,抑或是南台湾的热带风情,都留下了我不少足迹。然而,对于那些依偎在海浪旁、在风中摇曳的植物,我总是感到好奇却又无从下手。它们有些长在石头缝里,有些则成片地铺展在沙地上,它们的名字,它们的生长习性,甚至它们如何在如此严苛的环境中生存,对我来说都是一个未解之谜。我曾尝试过在网上搜索,但零散的信息难以形成系统,而且很多时候,我看到的图片也无法与我亲眼所见的海边植物一一对应。所以,当得知有这样一本专门的图鉴出现时,我毫不犹豫地预订了。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认识那些我曾经擦肩而过,却又充满生命力的海滨精灵,了解它们如何在海风的吹拂下,在咸湿的空气里,绽放出独特的姿态。这不仅是对自然的好奇,也是一种对台湾这片土地深入的探索,我想,通过认识海边的植物,我或许能更深刻地理解台湾这块土地的生态多样性,以及它们与这片土地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关于植物的分布区域、对环境的适应性、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的详细描述,如果还能附带一些台湾本地的俗名,那就更棒了,毕竟,很多时候,我们对身边事物的了解,是从那些口耳相传的名字开始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