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文与小猎犬号 — 物种原始的发现之旅

达尔文与小猎犬号 — 物种原始的发现之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Alan Moorehead
图书标签:
  • 达尔文
  • 小猎犬号
  • 物种起源
  • 进化论
  • 自然选择
  • 科学史
  • 生物学
  • 探险
  • 历史
  • 博物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一段改变人类思想的壮阔旅程
一位青年环球航行的冒险故事
一部令人大开眼界的图像纪录

  1831年,英国海军舰艇「小猎犬号」载着年方22岁的达尔文,从普利茅斯港出发,环球航行五年。这一趟旅行,使得一名原本成绩勉强及格的大学生,蜕变为认真治学的自然学家;使得原本有志于担任神职的年轻人,竟酝酿出抵触圣经创世思想的演化论。

  这是历史上最重要的一趟旅程,后来成为「物种原始」理论的源头,这个想法撼动了全人类的思想,而且影响至今,愈加深刻。

  达尔文诞生至今已200年,他的演化巨着《物种原始》也发表了150年。

  但是你真的知道,在那一趟关键的五年航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打开这本游记,跟随达尔文环绕世界一周的脚步,参与他的探险旅程,你将会见识到各地缤纷的生命、特殊的地理、稀奇的风俗民情,并且目睹伟大思想的孕育历程。

  ※摆脱传记、史料的严肃写法,把达尔文的五年航程写成引人入胜的故事
  ※精心搭配近两百幅珍贵图片,许多甚至是当年船上成员的亲笔绘作
  ※真正完整重现达尔文的小猎犬号之旅

作者简介

穆尔黑德 Alan Moorehead

  1910年生于澳洲墨尔本,墨尔本苏格兰学院、墨尔本大学毕业,1936年至1939年间服务于伦敦《每日快报》任驻外特派员,第一件任务就是採访西班牙内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任中东、远东及欧洲各地的战地特派员,并荣获大英帝国军官勋章。1968年,获颁大英帝国司令勋章。

  穆尔黑德着书颇丰,其他着作包括《非洲人三部曲》(African Trilogy)、《蒙哥马利》(Montgomery)、《加利波利》(Gallipoli)、《苏俄大革命》(The Russian Revolution)、《蓝尼罗河》(The Blue Nile)、《致命的冲击》(The Fatal Impact)、《挪亚方舟已无空间》(No Room in the Ark)、《白尼罗河》(The White Nile)。

  《加利波利》一书,还嬴得1959年伦敦《星期日泰晤士报》书奖和库伯纪念奖(Duff Cooper Memorial Award)。

  他与露西.米纳(Lucy Milner)结褵,育有二子一女。(米纳I曾任《每日快报》妇女版编辑。)

  穆尔黑德卒于1983年9月。

译者简介

杨玉龄

  辅仁大学生物系毕业。曾任《牛顿》杂志副总编辑、《天下》杂志资深文稿编辑。目前为自由撰稿人,专事科学书籍翻译、写作。

  着作《肝炎圣战》(与罗时成合着)荣获第一届吴大猷科普创作首奖金签奖、《台湾蛇毒传奇》(与罗时成合着)荣获行政院新闻局第二届小太阳奖。

  译作《生物圈的未来》荣获第二届吴大猷科普译作首奖金签奖、《大自然的猎人》荣获第一届吴大猷科普译作推荐奖、《雁鹅与劳伦兹》荣获中国大陆第四届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三等奖。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译者序 万里追踪巨人脚印 杨玉龄

01 会面
1831年
幸运儿达尔文 / 贵族船长费兹罗 / 当达尔文遇上费兹罗 / 充满活力的年轻人 / 热爱一切野外事物 / 家世背景响当当 / 校园里的庸才 / 好事多磨 / 舅舅大力相助 / 扬帆之前

02 扬帆
1831年9月 ~ 1832年4月
肩负宗教任务 / 重新打造小猎犬号 / 等待又等待 / 初尝晕船滋味 / 航向热带晴空 / 古怪的费兹罗 / 和乐融融小猎犬号
小猎犬号航线图与航程年表

03 热带雨林
1832年4月 ~ 1832年7月
自然界里的残酷杀机 / 蓄奴农庄 / 小小世界里的统治者 / 首次与费兹罗冲突 / 不放过任何标本 / 航向光荣

04 洪荒时期的动物
1832年7月 ~ 1832年12月
闪亮的日子 / 船上布道会 / 船长胆识过人 / 得力助手加入採集行列 / 千年化石出土 / 神祕巨兽 / 谁是物种终结者? / 科学与圣经对话

05 火地岛
1832年12月 ~ 1833年3月
福音计画 / 深入土着营地 / 巴顿与家人尴尬重逢 / 向食人族传教 / 别了,巴顿

06 彭巴草原
1833年3月 ~ 1833年9月
达尔文的蜕变 / 草原上的灭种战争 / 达氏美洲鸵 / 跃动的生命 / 牧羊犬养成教育 / 帅哉高卓人 / 独裁将军罗萨斯 / 血腥复仇行动 / 野蛮的基督徒士兵 / 野地生活四十天

07 布宜诺斯艾利斯
1833年9月 ~ 1833年12月
美丽安琪儿 / 盘缠又将用尽 / 热病缠身 / 罗萨斯叛变 / 度假的孩子归来了 / 挥别大西洋

08 安地斯山
1833年12月 ~ 1835年1月
荒原寻水记 / 小猎犬号受伤了 / 走访圣塔克鲁兹河 / 穿越火地冰崃 / 安地斯山祕境之旅 / 海底贝壳上高山 / 英伦来的晴天霹雳 / 力挽狂澜 / 荒谬的争执 / 捕鲸船员命不该绝 / 火山爆发

09 大地震
1835年2月 ~ 1835年9月
海崩地裂 / 地狱之城 / 变动的地壳 / 不可思议的人性 / 船上阴霾一扫而空 / 诡异的矿场葬礼 / 费兹罗勇救故人 / 航行四年之后 / 生命究竟打哪而来?

10 加拉巴哥群岛
1835年9月 ~ 1835年10月
海上群魔殿 / 迷你黑龙海鬣蜥 / 大笨龟排队畅饮 / 面恶心善陆鬣蜥 / 新奇鸟儿满天飞 / 再见,伊甸园 / 雀鸟口喙之谜 / 天择理论唿之欲出 / 宗教与科学渐行渐远

11 归途
1835年10月 ~ 1836年10月
迷人大溪地 / 忧郁女王波玛尔 / 行经纽西兰 / 见面擦鼻为礼 / 「铁镣帮」社会 / 思乡情切 / 璀璨的可可斯群岛 / 测试珊瑚理论 / 乡关路远

12 牛津会议
1836年10月 ~ 1882年4月
冒险生涯画上句点 / 神仙眷侣 / 乡绅科学家 / 维多利亚式的甜蜜家庭 / 费兹罗失意的后半生 / 达尔文演化理论诞生 / 犹豫二十年 / 半途杀出华莱士 / 与神话争辩 / 牛津会议风暴 / 老赫胥黎舌战大主教 / 昔日好友反目 / 长眠西敏寺

志谢
图片出处
图说引言出处
延伸阅读

图书序言

译者序
万里追踪巨人脚印
杨玉龄

  转到克伦威尔路上,老远就看到伦敦自然史博物馆门前弯出一条长长的人龙,我加快脚步,递补上长龙尾巴。队伍移动得很快,不一会儿,我已来到门前石阶上,回头望,人龙长度不减反增,远处甚至还有许多牵着孩子的游客直奔而来。很好奇,这许多人最想看的主题是什么,恐龙?原始人?还是这里最着名的矿物标本?或许全部都是。

  至于我,万里迢迢跑到这来,重点非常清楚:与达尔文有关的一切......

  学生物的人都知道,达尔文是以自然学者身分,随英国海军探测船舰「小猎犬号」(Beagle)环球航行五年,在那期间,悟出天择演化理论的。演化论扭转了整个近代生物学的发展方向,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达尔文也因此被赞誉为「十九世纪全球三大思想巨人之一」(与马克思及佛洛伊德齐名)。

  在这关键的五年航海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竟能使一名「课业成绩总在及格边缘打转的平庸大学生」,渐进蜕变为引爆十九世纪思想炸弹的巨人?

  有关这次航程的各类原始资料,前前后后拖了约一个世纪之久,方才陆续问世,包括达尔文的航海日记、书简和自传(达尔文自传一直拖到1958年才由孙辈编辑发行第一版),以及当代其他人士的着述(例如生物学家赫胥黎、小猎犬号船长费兹罗)等。小猎犬号五年航程的全貌总算于二十世纪中期,呈现在世人眼前。

  但是对于一般读者而言,这些洋洋洒洒的文献史料着实厚重了些;于是,第二类精简描绘这趟航程的大众路线书籍应运而生。其中有两本最是精致突出:《达尔文的航程》(The Voyage of Charles Darwin)以及本书《达尔文与小猎犬号》(Darwin and the Beagle)。两者各有千秋,但是风格路线不大相同。前者由英国广播公司(BBC)出版,纯粹由达尔文观点来叙事,按照年代,摘录他本人航海日志及自传,很能统一表现达尔文的个人思维;再加上达尔文生就一手好文笔(他被公认可以「靠笔过活」),整本书的可读性相当高。

  不过,论到重现整段航程的真貌,《达尔文与小猎犬号》可就更胜一筹了。

  1994年,我到奥克兰(位于纽西兰)作客,当时手边正在翻译《蚂蚁与孔雀》(The Ant and the Peacock),想找些相关书籍来参考。在市立图书馆架上,看见好几本《Darwin and the Beagle》并摆在一起。同一本书为何要准备这么多本?因为太重要,还是因为太好看?

  借回家,一口气读完,深深觉得:两者皆是。当下决定要向天下文化大力推荐这本书,与台湾读者分享。

  澳洲籍资深记者兼作家穆尔黑德(Alan Moorehead)採全知观点叙事,资料来源不仅限于达尔文的日志和自传(这些资料泰半都在事后多年方才定稿或修删过,免不了较偏向达尔文晚年的观点和记忆,风格虽统一,却无法重现少年达尔文的原貌),也包括达尔文家人、师长以及同船其他伙伴所遗下的资料;最重要的是,穆尔黑德还蒐罗到大批达尔文的亲笔信函,内容或许不是那么深思熟虑,但却更能精确传达当事人在各个不同阶段的真实情感与想法。

  在穆尔黑德简洁、史料详实的文笔牵引下,读者自可追踪到达尔文在这数万公里航线中所留下的足印(生理和心理双方面的)、他的所见所闻,以及他的所思所想。

  另外,本书的图片编辑水准非常高段,几乎所有书评都不曾遗漏这一点。书中大批精采历史图片借调自世界各地公有或私人珍藏,许多甚至是当年船上组员的亲笔绘作。透过它们,读者几乎可以在脑海中看到这条小船的整个航行过程,极具临场震撼力。

  译完《达尔文与小猎犬号》后,意犹未尽,心底升起拜访他晚年故居「唐恩小筑」(Down House)的念头,想亲眼看一看他当年坐过的沙发、躺椅,想亲自走一走他每天散步踏过的花园小径;听说在伦敦自然史博物馆中,有许多关于达尔文故居的资料......

  故事开头并没有石破天惊的不凡架势。我们的主角达尔文以「欢乐、平庸的大男孩」面貌登场。和世人印象中作深思状的老学者截然不同,这个达尔文是剑桥大学生,热爱骑马、狩猎、宴会,课外活动不断,课业却只在及格边缘上打转,怎么看都只是个校园庸才;但是,「他只在一件事情上与常人不同,那就是他对于自然史拥有一股完全自发的强烈兴趣。」

  然而,就因为这一点不同,使他有机会登上小猎犬号;使他有机会在航程期间由业余自然学爱好者,蜕变为严肃的生物学者,进而蕴酿出科学史上光芒万丈的演化论。

  达尔文的运气是不是太好了?

  也是,也不是。

  他的机运看起来是很不错,但是我们不能忽略一点:他早在参与小猎犬号航程之前许久,就已经开始採集自然界里的花草虫石;换句话说,他事先为这趟机运已作了十来年的预备工夫,完全不是侥倖得来。

  出航后,更令人惊讶的是:原来达尔文的体质天生会晕船,而且一晕就是五年,始终是个「陆地人」。不难想见这五年航程里,他在生理上有多难受。但他终究忍了下来(他有权随时离船返乡),不只忍下来,而且航程中每到一站,他都卖命工作,採得无数珍奇标本,记下诸多奇景见闻。他始终不以自己的工作狂态度为怪,反倒对船上两名受不了严格纪律而开小差的水手,「打从心底觉得迷惑」。

  就在历经一趟又一趟苦行僧般的野地採集旅程后,演化论的雏形方才逐渐凝聚出来。假使他受不了晕船之苦,早早打道回府;假使他虽然坚持下来,却是抱持游山玩水的旅人心态度过这段航程;那么,演化论也不可能出现在他脑海中。所以,这也不是出于幸运和偶然。

  如果真要说达尔文有什么特别幸运之处,在我看来,生逢其时大概要算是他最幸运的一点。在他那个时代,教会思想刚刚开始松动,而动物、地质、古生物等学门又都各自具备相当进展;可以说,当时演化论的出场时机已接近成熟,差别只在于谁先抢到「临门一脚」的位置。本书中,读者可以清楚看到达尔文是如何踏着莱伊尔、洪堡等前辈学者的理论根基,加上自己的耕耘,率先抢得这个位置。

  如果世上没有达尔文,演化论是不是还会出现?

  由于达尔文的犹疑不决,把演化论窝藏了二十多年不敢发表,我们今天才能由华莱士身上,验证上述问题。这名半途杀出来的华莱士,不曾参与英国海军部测量船,也不曾隐居乡间大宅深思二十多年,但是却能提出非常雷同的理论,证明了:当关键时机成熟时,许多重大科学突破都是迟早的事,不一定非得经由某人或某种过程不可。科学创作拥有殊途同归的弹性。

  世上如果没有达文西,肯定不会有「蒙娜丽莎的微笑」;但是,世上如果没有达尔文,还是会有华莱士或其他人提出演化论的。这是科学创作和艺术最大相异处:科学创作拥有殊途同归的极大弹性。

  从这个角度来看待达尔文蜕变成科学大师的点滴过程,不知有志献身科学的年轻朋友,是否更易兴起「有为者亦若是」的豪情壮志!

  进得博物馆大厅,我依指标上到二楼。远远看见长廊转角尽头处,陈列着一帧黑白照片,世人最熟悉的达尔文造型:白鬓、黑袍、面容忧戚......

  除了达尔文个人的历练成长外,本书还有另一条很重要的人文主轴:达尔文和船长费兹罗之间的关系。

  对于这条支线,穆尔黑德的处理手法显然要比知名科学家兼科普作家(兼马克思主义者)古尔德(Stephen Jay Gould)详尽、高明得多。古尔德在《达尔文大震撼》(Ever Since Darwin)中,把两人关系定位为「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实在太过主观和简化(这或许和他的马克思阶级对抗本能过强有关)。事实上,费兹罗并不只是一个「跩得二五八万的贵族船长」,他还是一名情绪暴起暴落的躁郁症受害者;而达尔文更不曾长期扮演「陪船长吃饭、忍气吞声的小可怜」角色,他的脾气可硬着呢,两人冲突,几乎每一次都是费兹罗的态度先软化。

  五年航程里,达尔文和费兹罗之间的友谊互动以及态势消长,其实非常微妙、动人。

  一开场,我们可以清楚看见这两名年岁相近的青年是如何的一见如故,尤其是达尔文对费兹罗,简直崇拜得五体投地,不断在一封封的家书中叨唸「船长是多么多么的优秀」云云,非常类似青少年时期的偶像崇拜情绪(这部分在他晚年自传中,只剩下清描淡写两三笔)。

  然而,随着航程开启,作者不用多作解释,读者自能从一桩桩的实例中,看出达尔文对心目中的偶像日益失望,两人间的气势也开始逆转。这时,达尔文性格上的优点逐渐显露出来:乐观、随和、认真、执着。在同船伙伴间,他人缘奇佳;在专业领域上,他逐渐培养起独立的行为及思考能力。

  反观费兹罗,虽然个性义勇慷慨(曾冒生命危险援救老友,而且也经常慷慨解囊)、才智过人(一等一的航海高手兼气候预测专家)、家庭背景也很良好(无可否认,在十九世纪初期的英国,这点仍是成功的要素之一),但是由于性情僵硬、古怪,终于使得他和达尔文及其他船伴间的关系日渐疏离。

  同样的,费兹罗和顶头上司英国海军部之间的关系也没处理好,虽然他工作勤奋(律己程度不输达尔文),在航海气候预测及南美海岸地图绘测方面也很有建树,却始终没能博得应有的掌声与荣誉,最后以自杀悲剧终结。

  简单地说,费兹罗一生主要败在性格因素上。与其说他是封建制度下的恶船长,不如说他是天生的悲剧人物。就这条主轴而言,达尔文和费兹罗天差地远的结局,倒是非常吻合近年风行的「EQ重要性不逊IQ」理论。

  果然,就在达尔文照片旁,有一块橱窗专门介绍达尔文故居,它的地点、交通、展示物件……等等;文末有一行附加小字:唐恩小筑目前正在进行修护工作,将于1997年春天重新开放。

  心头一沈,这么说来,这趟伦敦行终是未能踏到达尔文的足迹?

  我在橱窗前呆站了好一会,直到渐渐克服心底的巨大失望情绪,方才举步踏进物种原始陈列馆。

——1996年8月于伦敦

图书试读

第10章 加拉巴哥群岛
1835年9月~1835年10月


加拉巴哥群岛是继大溪地之外,太平洋上最出名的热带岛屿。它们是在1535年,由巴拿马主教柏兰嘉(Fray Tomás de Berlanga)所发现的,现在则属于九百多公里外的厄瓜多管辖。

早在1830年代,便有将近六、七十名捕鲸人,大多为美国人,每年都会上这儿来补给所需。他们从泉水中补充清水,顺便也逮些巨大的陆龟,做为鲜肉的来源(galápago在西班牙文中的意思即为大陆龟)。另外,他们还会到邮局湾去取件,那儿的海滩上摆着一口大箱子,每位捕鲸船长只要看到任何自己有办法帮忙转寄的信件,都会一一取走。

就在小猎犬号拜访该地不久,美国作家梅尔维尔(Herman Melville)也搭乘「艾曲奈特号」(Acushnet)前往加拉巴哥群岛,并且把此一「枯燥杂乱的迷魂群岛」写进小说《白鲸记》里头。

海上群魔殿
除了部分实用目的之外,加拉巴哥群岛再没有其他值得赞许的地方;它们不像大溪地群岛那般青翠美丽,它们离一般船只航线很远(直到现代仍然如此),周围环绕着变幻无常的海流,而且岛上除了厄瓜多政府流放来的政治犯外,也没有居民。这些岛屿只有一件事最着名:怪异绝伦,和世界上任何一处岛屿都不一样。去过那儿的人,绝对终身难忘。

对于小猎犬号来说,这里不过是漫长航程中的一站而已,但对达尔文来说,它的意义远不止此。因为他就是在这个地方,以最意想不到的方式,开始对于这个星球上的生命演化,创出一套连贯一致的观点。

然而,在小猎犬号船员看来,这些岛屿乍看简直不属于人间,它们看起来比较像是地狱。小猎犬号首先驶抵查坦岛(Chatham Island),群岛中最东边的一座。清风吹拂下,他们看见了一片由丑陋的黑色熔岩构成的海岸,这些黑熔岩生得歪七扭八,四处散落,彷彿是暴风海的化石。熔岩间难得看见一丝绿色,单薄瘦弱的灌木丛看起来好像被雷电噼过似的;东倒西歪的岩石上,则爬满了令人憎恶的蜥蜴。在这儿,即便是椰子树(太平洋的典型象征)也不见踪影。

头上是低沉、湿闷的天空,眼前是一丛状似烟囱的火山锥,它们令达尔文联想起老家英格兰士洛普夏的铸铁工厂,岛上甚至还漂浮着一股燃烧气体的味道。「一处适合当作群魔殿的海岸,」船长费兹罗如此评论:「炼狱之所在……」

不过,当小猎犬号于1835年9月15日停泊在圣史帝芬港(St. Stephen’s Harbour)时,大伙却结结实实地运动了一番。鲨鱼、陆龟和热带鱼就在他们四周蹦跳着,水手们不必花多少时间,就有东西上钩。「这场运动,」达尔文写道:「使得人人皆大欢喜;到处都可听见大笑声,以及鱼儿在甲板上拍打跳跃的声音。」

当地还有好几艘美国捕鲸船,其中一艘「科学号」(Science)捕鲸船特别大,船上携带的捕鲸小艇超过九只,立刻吸引住航海专家费兹罗的目光。当她气势恢宏的航过海面时,费兹罗认为「她真的是品质超群。」

一组小猎犬号船员率先登上火烫的黑沙滩,热气直直穿透厚靴底,烧灼他们的脚板。他们发觉海边散置了许多小型手推车,原来这些是捕鲸船员用来载运巨龟到艇中的交通工具,而且四处散见的大量龟甲也是曾经发生大屠杀的明证。

这些陆龟的体形都非常庞大,当牠们四条胖腿站直时,有些巨龟的头部甚至能与人胸齐高。牠们的体重高达两百公斤或更多,达文曾测量一只陆龟的腰围为一百五十公分,背长则为一百三十七公分。至于那些奇形怪状的大蜥蜴,事实上该称为鬣蜥,一见人来了,就笨手笨脚地窜开,钻进地洞里去。

小猎犬号只在加拉巴哥群岛绕行了一个月。每当他们去到一处有趣地点,费兹罗就会放下一小艇的人手,进行探测。

在拿波罗岛(Narborough Island)上,陆龟会在夜里把卵产在沙坑里,每个沙坑里下六枚蛋,一次有好几千只陆龟上岸产卵。在查尔斯岛(Charles Island)有一处流放屯垦区住有两百名罪犯,他们在高地上种植了甘蔗、香蕉以及玉米。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