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像「高高在上」的你和微不足道的细菌,都用着同样的DNA语言、指挥生命的运作吗?全世界的甲虫约有30万种,尽管它们表面的色泽、花纹、图样都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都有着头、胸、腹的基本结构,只是比例不尽相同。细菌、玉米、枫树、青蛙、蜘蛛、蝙蝠、大象、人类,多么不一样的生物啊,但它们的细胞内竟然有共通的「能量货币」,真是不可思议呢!
你去过阿罗玛多娜专卖店吗?那里卖的甜甜圈不仅口味众多,有椰子、枫糖、蓝莓、杏仁等,还叙说着DNA如何解码成蛋白质的故事;让一屋子的猴子随意乱敲电脑打字键盘,有没有可能突然出现一首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呢?生命究竟有没有可能偶然发生?
生命是一个又一个的回路,周而复始,循环不已。生命从一到多,由简到繁,一路悠悠走过漫长的40亿年。今天的世界充满物种的多样性,但演化仍保留着生命起源的蛛丝马迹,供人们去探索。
现在,请扭转你的视野,抛开「界、门、纲、目、科、属、种」的复杂分类,甩掉枯燥难记的构造名词,带着《观念生物学1、2》,和我们一起踏上这条贯通生命奥祕的大道。《观念生物学1、2》中随处可见丰富的想像力以及新鲜多汁的比喻,搭配上精致、俏皮的插画。值得每一位有兴趣了解生命如何运作的人珍藏、鑑赏!
《观念生物学3、4》则要带您踏入镜中世界,造访地球上最微小却最充满生命力的隐形居民--微生物。
其实,我们能活在这世界上,都多亏了微生物的帮忙。微生物是推动碳、氮、氧等物质循环的幕后功臣,也是把所有生命连结成复杂网络所必需的「黏胶」。说它们是地球生物圈的守护神,一点也不为过!这些小家伙也是所有生物的老祖宗,当今生物的多样性,都是从它们单细胞的祖先那儿一点一滴演化而来的。
想知道这个世界是怎么运作的,生命又是如何从简单的单细胞演变得如此缤纷复杂吗?请继续瞧瞧《观念生物学3》吧!
原来,这些隐形的小家伙不全是善类。有些病菌就是喜欢找碴,给我们带来各种疾病。这场人菌大战已打了好几万年,随着科学与医疗的进步,战况也愈演愈烈。人类好不容易在二十世纪发现了抗生素,取得优势,但微生物紧接着就发展出抗药性来对付。究竟我们有没有办法战胜微生物?《观念生物学4》有独到的见解。
随着对微生物愈来愈了解,我们渐渐进入与微生物合伙的新关系,利用它们的技能来解决种种难题,例如治疗与预防疾病、餵养愈来愈庞大的人口、清理污染的环境。然而,在开发利用微生物之际,我们也必须以无比的智慧拿捏好分寸,和这群小东西保持和谐平衡的共生关系。我们怎样对待微生物,关系着人类与地球的未来。
本书特色
只要对生物世界有兴趣,《观念生物学》将是您不可错过的导览书籍!
《观念生物学》内容深入浅出,适合国中、高中、大学生物学补充教材!
没有艰涩、复杂专业名词,从一则则动人故事与精采图解中,就能吸收重要的生物学观念!
20.5 cm×20.5cm的正方形开本,全书全彩印刷!
穿插精彩照片与活泼插画、逗趣的微生物小档案,图文阅读乐趣中,增进生物学相关知识!
作者简介
霍格兰
杰出的分子生物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霍格兰的重要学术成就为:发现胺基酸活化酵素,以及与同僚共同发现转移RNA(tRNA),揭露了如何把DNA携带的讯息转译为蛋白质的机制。 退休后,专注于科学写作与教育。与窦德生联手创作了《观念生物学1、2》(天下文化出版),咏叹生命世界的惊奇。
窦德生
才华洋溢的画家,曾为70多本书绘制插画。窦德生也在学校开课教授素描与插画,并着书教人如何画素描。与霍格兰联手创作了《观念生物学1、2》(天下文化出版)。
麦克佛森
科学作家、ICAN制片公司的科技节目监制,专精科学与资讯科技,也常担任这方面的顾问。与人合着了多本机械及应用微生物学方面的书。
尼达姆
波士顿大学暨塔夫茨大学微生物学副教授,美国微生物学会会士、ICAN制片公司的科学节目监制,同时也是微生物学素养促进会(Microbial Literacy Collaborative’s Executive Board)会长,领导各式各样的科学教育方案,《观念生物学3、4》正是结晶之一。
《观念生物学》套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理解生命体内部运作机制的门。它并没有直接告诉你“生命有多么神奇”,而是通过解析生命体所遵循的“基本原理”,让你自己去体会这份神奇。书中关于“稳态”的讨论,让我印象深刻。无论是恒定的体温,还是稳定的血糖水平,生命体无时无刻不在努力维持着内部环境的平衡。这种对“平衡”的追求,是生命最基本的需求之一。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展示了生命体是如何通过各种精密的机制来应对外界的干扰,保持内部的稳定。这让我不禁想到,人类社会是否也应该学习生命体的这种“韧性”,在面对各种挑战时,努力寻找和维持自身的“稳态”。另外,书中关于“模式识别”的讨论,也让我受益匪浅。生命体需要不断地从环境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比如食物来源、潜在的危险,以及同类的信号。这些信息是如何被处理和识别的?书中对神经系统和信号传递的解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清晰的框架。
评分我一直认为,要理解一个事物,必须先理解它的“运作方式”。《观念生物学》套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深入剖析了生命体是如何“运作”的。它不像传统的生物学书籍那样,罗列大量的生物名称和特征,而是着重于解释生命体背后的“观念”和“原理”。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时间”在生命中的意义的探讨。生命体不是静态的,它们是动态的,需要不断地生长、发育、繁殖,然后衰老死亡。时间,是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维度。书中解释了,为什么有些生物寿命很长,而有些生物寿命很短?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生物学逻辑?从基因的修复机制,到细胞的衰老过程,书中的解释让我对生命的“生命周期”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书中也强调了,生命体在“时间”尺度上的适应性。比如,某些生物为了适应季节的变化,会改变自己的生理状态,或者进行长距离的迁徙。这种对“时间”的精妙利用,是生命智慧的体现。
评分我是一个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对自然界的一切都充满好奇,但总觉得隔了一层。直到我读了《观念生物学》套书,才感觉自己好像真的“走进了”生命的世界。它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讲解那些原本高深莫测的生物学原理。我最喜欢书中关于“竞争”与“合作”的探讨。我们常常认为自然界充满了残酷的竞争,但这本书揭示了,合作在生命演化中同样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比如,共生关系,植物与传粉者的关系,甚至细胞内的各种细胞器的分工协作,都是合作的典范。这些合作,往往能够带来比单纯竞争更大的生存优势。书中还讲到,一些看似“利他”的行为,从长远来看,也可能是一种“策略”。比如,一些动物会为了保护群体而牺牲自己,这有助于整个基因的延续。这种对生命行为的深度解读,让我看到了生命体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也让我对“社会性”的生物学根源有了更深的理解。它让我明白,生命的世界,并非简单的“你死我活”,而是充满了策略、博弈与共生。
评分《观念生物学》套书,是一次让我沉浸在生命智慧中的奇妙旅程。它不像其他科普书那样,只是罗列事实,而是引导你去思考生命体是如何“思考”和“行动”的。书中对于“涌现”这个概念的深入解读,我感觉受益匪浅。很多生命现象,比如意识、情感,甚至是个体的合作行为,都不是由某个单独的基因或细胞决定的,而是由大量简单单元的相互作用“涌现”出来的。就像水分子本身没有“湿润”的属性,但大量水分子聚集在一起,就产生了湿润的特性。这种“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观念,让我对生命体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书中也强调了“不确定性”在生命中的重要性。生物体并不是生活在一个完全可预测的环境中,它们需要不断地适应变化,而这种适应能力,恰恰来自于其内部的“随机性”和“多样性”。想想看,如果所有生物都一模一样,一旦出现一种新的疾病或环境变化,整个物种可能都会灭绝。正是因为存在差异,才保证了生命的韧性。这本书让我明白,生命的美妙,不仅仅在于其精密的结构,更在于其内在的活力和适应性。
评分这套《观念生物学》让我彻底颠覆了以往对生命科学的认知。我一直以为生物学就是关于各种生物的形态、分类、生理功能,但这本书彻底打破了我的刻板印象。它更像是哲学的思辨与严谨的科学探究的完美结合。书中关于“信息”在生命中的角色,就让我思考了很久。从DNA的双螺旋结构编码遗传信息,到细胞之间通过化学信号进行交流,再到神经网络传递和处理神经信息,信息无处不在,而且是生命得以延续和演化的关键。作者并没有止步于描述这些信息载体,而是深入探讨了信息的产生、传递、解码和利用的本质。我记得有一段讲到“自组织”的现象,比如单细胞生物如何形成复杂的群体行为,或者生物体如何在发育过程中构建出精确的器官结构,这些都是没有中心指令却能涌现出高度有序性的例子,这让我感到非常震撼。生命,原来可以如此“自主”地生长和演化。书中对于“约束”和“自由”的辩证关系,也让我印象深刻。一方面,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受到遗传、环境等多种约束,但另一方面,在这些约束下,生命又展现出惊人的多样性和创造力。这种“在限制中寻求自由”的智慧,同样也适用于人类社会。我甚至觉得,书中关于“涌现”的讨论,对理解人类社会现象也有着重要的启示。当个体行为遵循简单规则,却能组合成复杂而不可预测的宏观现象时,我们是如何理解和干预的?这本书让我不仅从生物学角度理解生命,更是一种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新方式。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我对生命奥秘的全新视角!身为一个对生物学一直抱有浓厚兴趣,但又常常被专业术语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普通读者,我一直渴望能有一套书,能够用一种既深入浅出又引人入胜的方式,来解读生命体背后那些令人惊叹的“观念”。《观念生物学》套书,恰好满足了我这个愿望。它不像教科书那样枯燥乏味,也不像科普读物那样浅尝辄止。作者们以一种非常独特的视角,将生物学中那些最核心、最根本的“观念”一一呈现。例如,在探讨进化论时,它不仅仅停留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简单概念,而是深入剖析了遗传变异的机制、自然选择的微妙之处,以及群体遗传学的力量。读到关于基因的篇章,我不再是被动的接受“DNA是生命蓝图”这样的表述,而是开始理解基因是如何在数百万年的时间里,通过复制、突变、重组,构建出我们所看到的这个多姿多彩的生物世界。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涉及了神经科学和认知科学的一些前沿概念,比如意识的起源、学习的机制,甚至是对复杂行为模式的生物学解释。这些内容虽然听起来“高大上”,但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生动的案例,让我能够清晰地把握其精髓。我尤其喜欢书中对“适应性”这个观念的探讨,它不仅仅指生理上的适应,更包含了行为、生态位,乃至社会结构的适应。这种多维度的理解,让我对身边每一个生命现象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只是一个旁观者,而是能够从生物学的宏观视角,去理解和欣赏生命的存在。
评分老实说,我最开始是被《观念生物学》套书的封面设计所吸引,那种简洁而富有哲思的美感,让我觉得这不会是一本普通的生物学读物。翻开书,果然没有让我失望。它不是那种一味堆砌事实的科普书,而是更侧重于“为什么”和“如何”的问题。比如,书中关于“生命的目标”的讨论,就不是简单地指向“繁衍后代”,而是深入探讨了生命体为了生存和复制,所发展出的各种策略和机制。我记得有一段讲到,即使是看似简单的细菌,也拥有着一套极其精密的感知和响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它们能够“主动”地寻找能量,逃避毒素,甚至与其他细菌进行“合作”。这种对生命“主体性”的强调,让我重新审视了我们对低等生物的看法。书中最令我着迷的部分,是关于“模块化”和“迭代”的概念在生物进化中的应用。作者用大量生动的例子,解释了为什么生物体不是一次性“设计”出来的,而是通过不断地对现有模块进行修改、组合和优化,逐渐演化出今天的复杂性。这让我想到,我们人类的技术发展,何尝不是遵循着类似的逻辑?从简单的工具到复杂的机器,再到今天的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无不是建立在已有的基础之上,不断迭代升级。这种跨领域的类比,让生物学的原理更加贴近我的生活,也让我对科学的发展规律有了更深的理解。
评分读完《观念生物学》套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对生命现象感到困惑的旁观者,而是能够从更深层次去理解和欣赏生命。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生命是什么”,而是引导你思考“生命是如何成为现在这样的”。书中关于“限制”与“创造”的辩证统一,让我印象深刻。生命体总是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运作,比如可用的能量、可获得的物质、以及已有的基因组。但正是在这些限制之下,生命体却展现出了惊人的“创造力”。比如,生物体的多样性,以及各种适应性策略的出现,都是在限制中诞生的。这种“在约束中求发展”的智慧,不仅仅是生物学的原理,更是我们人类在生活中可以学习的宝贵经验。另外,书中对“不确定性”和“适应性”的强调,也让我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生命体并非生活在一个完美可预测的世界,它们需要不断地应对变化,而正是这种“不确定性”,促使生命体不断地进化和适应。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生命的美,在于其内在的活力、适应性和创造性。
评分坦白说,《观念生物学》套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进,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我一直觉得生物学是关于“是什么”,而这本书则让我看到了“为什么”和“如何”。尤其是在探讨“目的性”与“无目的性”的关系时,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很多生物现象,从表面上看似乎有很强的“目的性”,比如鸟类筑巢是为了繁衍后代,动物迁徙是为了寻找食物。但作者深入分析了,这些“目的性”往往是漫长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的产物,是无数“无目的”的变异和适应累积的结果。生命体本身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它们只是在努力地“适应”环境,以便更好地生存和复制。这种视角,让我重新审视了我们人类自身的很多行为。我们追求成功,追求幸福,这些“目的”真的是源自生命本身的设定,还是社会文化环境的塑造?书中对于“算法”和“程序”在生物体中的体现,也让我大开眼界。DNA就像是一本指令集,细胞就像是执行指令的处理器,而生物体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就像是一个复杂的计算过程。虽然生命体的“程序”比我们计算机程序要复杂得多,但其背后蕴含的逻辑,却是相通的。这让我觉得,生物学和计算机科学,其实可以进行更深层次的对话。
评分我一直对“生命是什么”这个哲学命题感到好奇,而《观念生物学》套书,则提供了一个非常独特的生物学视角来解答。它并没有直接给出“生命是…”的定义,而是通过剖析生命体所共有的核心“观念”,让我们逐渐接近答案。书中对“系统”和“网络”的解读,让我印象尤为深刻。生命体不是孤立存在的个体,而是由无数相互关联的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网络。一个基因的突变,可能会影响到一个蛋白质的功能,进而影响到一个细胞的活动,最终可能导致一个器官的异常,甚至是一个物种的灭绝。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性思考,让我认识到生命体的精妙与脆弱。同时,书中也强调了“反馈”在生命系统中的重要作用。无论是激素的调节,还是神经的传导,都离不开各种正负反馈机制,来维持系统的稳定和动态平衡。读到这部分,我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人体内无数精密的调控过程,这些过程是如何在毫秒之间完成的,又是如何避免失控的?书中的解释,虽然是生物学的,但其逻辑和思想,却可以延伸到任何复杂的系统。它让我明白了,理解一个生命体,不能仅仅看它的组成部分,更要看它们是如何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