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上迷人,堪称有史以来最美丽的海洋之书
集多位世界顶尖专家的心力,以最清晰与详尽的方式,展现自然界最奇特、最令人眩惑的深海多样面貌。
超过200幅深海生物的精美彩色照片,很多都是首次面世的物种,绝大多数人此生难得一见。看过本书一眼之后,都一定会对里面不可胜数的深海生物照片着迷。
◎科学上引人入胜,满足你的知识好奇心
书中有全世界最知名科学探险家和研究者的评述,写作风格平易近人,即使对海洋生物没有研究的人都看得懂。
本书打破现有迷思,对海洋深处最独特的栖息生物,有发人省思的描述,不但揭露深海生态与生物学上的惊人资讯,也叙述了人类探索深海的历史。
◎认识深海的唯一首选,关心地球未来者必读
深海里富有多样的景色及生态系,是地球上最大的生命储存槽。目前只有5%的海底被绘制成海图,估计尚有1300万到3000万之间的物种尚待被发现。
本书收集最多目前新发现,是认识深海的唯一首选。惟有认识、关心深海,才能降低破坏地球整体生态平衡的危机。
作者简介
克莱儿.露芙安(Claire Nouvian)
国际自然保育联盟(IUCN)海洋大使,同时是一位充满热情、行旅世界的记者、制作人、电影导演,也为法国及国际电视节目拍摄野生生物。她于三个大洲长大,懂六种语言,曾居住香港数年,活跃于不同的国际会议,扮演深海代言人的角色。她出版了这本书《Abysses》(英文版《The Deep》),并获得不少奖项。在短短一年间,此书已被翻译成9种语言,并四度于美国重印。于2007年,在巴黎举行了The Deep展览。在2008年7月至11月,The Deep展览(中译:深海探祕)亦于香港科学馆展出。2009年一来台,从4月中旬开始至12月,于台北台博馆、台中科博馆、屏东海生馆展出。
审定者简介
陈天任
国立台湾海洋大学海洋生物研究所教授。
译者简介
洪萍凰
清大外语系学士、历史所科技史组硕士,巴黎第七大学精神分析研究理论组、临床心理学系专业临床实作组双硕士。曾任出版社编辑、法文口译人员、医院精神科心理师,现为巴黎自由开业精神治疗师。译作有《谁怕科学怪人》(合译)、《德克雷宏波的眼睛》、《精神分析的新版图》(合译)、《儿童精神分析讲座》等。
李雅媚
巴黎第五大学法语教学硕士、语言学学士。曾于出版社担任编辑,现任教于国立高雄餐旅学院,译有《幽灵杀手》(小知堂)、《神探与罗苹》(小知堂)、《飞行.玫瑰.小王子》(大好书屋)、《在巴黎,文学家带路》(山岳文化)。
一、深海中层
深海探险
深海中层:严峻环境下如何生存
海中皮影戏
深海动物的夜之芭蕾
海中的烟火
炙手可热的演化
看似柔弱实是残暴的掠食者
从谜到真实:深海巨怪
活化石的避难所?
地狱来的吸血鬼乌贼
二、深海底层
深海海底:一个无生命的沙漠?
极地深海
蒙特瑞海底崃谷
黑暗炼狱中的鲨鱼
海底山:深海的加拉巴哥群岛
深海珊瑚礁:眼不见为净
深海中的绿洲:深海热泉
瓦斯造作的蓬勃生命:深海冷泉
鲸鱼的殒落是海底生命的泉源
海沟,深渊之处
附录
数字化的深海、词汇、索引、参考文献
前言
这是地球上最大的生存空间
在陆地上,活着的生物所占据的高度,比方说那些长得最高的树木的树梢,最多也只达海拔100公尺,所以,当我们在计算可供生命发展的空间时,我们考量到的是地表的表面积大小;但在海洋里头,在水平的概念里还必须加入垂直的概念,并考量体积。海洋以平均3800公尺的深度,占据了生物在地球上所能发展空间的99%。
这点相当令人震惊。
一直以来,深海沉浸在时间的夜晚之中,处于全然的幽暗状态,占了海洋总体积的85%,并形成了地球上最大的生物栖所。
你对它有所知吗?
比起尚待去发现的,我们所知甚少,甚至可以说几乎一无所知:对海嵴——盘据在海底的山脉——进行探险,始于1970年初;第一批要去发现广大深海领域的深潜研究任务,始于1980年代;而海底地壳的研究开始得比较早些,始于19世纪的一些大型海底拖捕探险……目前,只有5%的海底以详尽的方式,绘制成海图,这使得绝大多数广大深渊的海盆,被弃置于未知的国度当中。看看一些例子:在南大西洋或是太平洋海底山脉探险所採获的生物中,有50%~90%是未能识别的物种。25年来,平均每两週就有一个新的深海物种发表。估计在深海中,还有1300万到3000万之间的物种尚待发现。相较于过去所估计的,存在地球上的物种,不管是地上或是海里,约有140万。事实显示:深海是地球上最大的生命储存槽……
与凡尔纳(Jules Verne)同时代的人们,醉心于所有的分类工作,他们以为差不多已经完成了对地球的探险,并将他们所有的发现,纳入世界百科全书中。但对深海这地球上最广大的生命空间的研究,则彻底改变了上述观点。19世纪末起,首度的环球航行——「《挑战者号》的探险」(Challenger expedition),得用50巨册的报告,来汇整四年旅程中获得的结果。这个探险只是了一个开端,之后接连着的海洋科学任务,一个个的展开,每次皆从深海带回神奇的宝物,每次的探险皆使得知识的领域多获得了一点扩展……
无疑地,我们活在一个大探险的时代,这也许史无前例。今日的探险,与哥伦布或李文斯东(David Livingstone)的探险不同之处在于,今日是以潜水艇或遥控机器人,取代了小吨位的轻快帆船以及计算尺。我们这个时代还有让人相当吃惊的一点:20世纪最震撼人的发现,不是如我们想像的,是在太空中,而是在海洋的中心。
在来不及被认识之前,已被毁灭
深海远远不是我们想像的那样,是一个死寂、无任何好处的延伸。我们现在知道,在这个地球资源危急的时期,不是只有研究人员具有进入深海的技术。这里有着丰富、上千种的资源:高价的鱼群、矿石、钻石、碳氢化合物的矿脉所在之地,或是有医学、工业研究潜力的物种存在之处……面对人口急遽攀升,对地表资源造成过度挤压的情况下,深海成了各国以及各重要经济体垂涎的巨大筹码。对深海资源的开发,已不再只是一个可能的展望,而是一个确切的事实,并已经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
冷水岩礁一般分布在200到2000公尺深的水域,在那儿居住着许多代表强大经济利益的鱼种,却不幸成为最明显的受害者。传统渔业资源的重大衰竭(某些种类像鲔鱼、旗鱼,50年来掉了90%),迫使拖网渔业往更深的海底进行作业,才能找到以前在浅海即可找到的渔获。毫无疑问,深海拖网被视为一种最具毁灭性的捕鱼方式:大型且沉重的拖网,成了深海的推土机,每次经过时,把所有东西都刮除。捕鱼者并非有意要毁灭那就科学而言绝大部分仍未被发现的岩礁,但这个技术所导致的结果,却使得深海活了有4千到1万年的深海珊瑚,都还来不及被科学研究透彻,也尚未获得正式报导,就已经快速地受到毁灭。挪威大部分的深海珊瑚礁已经消失了,而深海拖网捕鱼最多也不过20年的时间而已。很显然,这样的操作是无法长久的,但已然可见的是,一些公海,虽占据地表60%的面积,却是最不受保护的区域。开发广大深海的工具若是不做调整,就会不断破坏环境。
根据联合国所言,所有人皆有在公海上「航行、飞越、铺设缆线、捕鱼、进行科学研究」的自由权利,但这样的自由却表现在对资源开发的一些盲目、不负责任的行为上;然而,深海资源的更新与成长,却是遵从一种比陆地资源还缓慢的步调。联合国基于信任而赋予国家这种自由,对这个自由内在所具有的危险性却不具箝制作用,目前反而使得这个自由成为一个法律上的漏洞,对所有的滥用敞开大门,还声称是免不了的权宜之计。我们地球上好大一部分,正受到一小撮人的蹂躏,而一般大众并不知情。这怎么可以呢?
去认识、理解、保护一个新的生态系统,比去利用、去摧毁它需要更长的时间,并且来得困难。
假如我们使热带珊瑚礁也遭受与深海珊瑚礁同样的悲惨命运,这将很容易引发舆论的瞩目,肯定会让大众产生愤慨的情绪,这个反应可能将对政府造成强大的压力,使得我们可以走向立即停止这类活动。但深海的情况是:只有几个专家有足够的配备得以衡量现况的可怕。一般大众如果没有先意识到海底所存在的独特自然资产,也就无法产生具判断力的舆论。所以,我们首要的功课,就是要去好好认识海底的世界,让自己不局限在欣赏地球表面的美丽,只局限在那每个人所能看到的、绽放在阳光下的蓝色星球之美,而是要让自己为一种疯狂之美所惑,欣赏那隐匿起来、被埋没于大量的水之下、幽暗且无法被穿透的部分:这是地球被隐藏起来的,所谓暗黑星球的部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