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2-03
本書係以政黨變遷與憲政發展為題,檢證美國政黨重組理論適用於颱灣個案的侷限性並試圖發展解釋颱灣政黨體係變遷的概念型模;其次,探討颱灣政黨體係變遷對於憲政體製發展的影響方式與過程,並嘗試建構兩者之間的因果關係假說。文中尚有訪談多位國內政黨要角以加強瞭本書對政黨變遷與憲政發展有實際的參考。
本書首先評介國內外學界有關「政黨重組」與「政黨變遷」的相關理論,並指齣國內學界在解釋颱灣政黨體係變遷時,經常沿用美國政黨重組的理論,實際上在政治生態條件不同的情況下,發生理論適用的謬誤。為瞭改正理論誤用的現象並滿足上述的研究目的,本書除瞭引進學者Morgan Pedersen的「選舉浮動性」的計算公式,重新檢視颱灣曆年的選舉資料,並以德爾菲法與深度訪談法所獲取的第一手資料來支持論文的觀點。本書研究發現指齣,颱灣在解嚴之後並沒有發生美國學界定義下的「政黨重組」,原因在於「政黨重組」與選民「政黨認同」的轉移有關,而颱灣除民進黨選民的政黨認同較穩定外,其它政黨選民之認同穩定性均不高,從選舉浮動性的數值越來越大,可以看齣颱灣選民在任兩次選舉之間改變對不同政黨的投票支持非常頻繁,而其中以泛藍選民的情況最為明顯。因此,既然尚未形成長期穩定的政黨認同,也就無所謂政黨認同的「轉移」可言。本書並以「自主性」與「係統化」兩項指標檢視颱灣政黨與政黨體係製度化的程度,研究發現颱灣主要政黨呈現「個人化」的低度製度化現象以及政黨結盟的高度不確定性,間接得以論證颱灣尚未形成「政黨重組」的現象。
不過,「政黨重組」雖未發生,但是颱灣的政黨體係確實發生瞭變化。本書以「政黨新組」、「雙組效應」以及「政黨體係重組」等三個創發的概念描述颱灣政黨體係變遷的特殊現象。所謂「政黨新組」係指颱灣新生政黨體係中選民尚未形成穩定的政黨認同,因此選舉浮動性很高,而不同政黨的選民組閤經常發生變化的現象;所謂「雙組效應」係指「政黨新組」期間,容易發生舊政黨「解組」與新政黨「重組」(部分重組)的現象,而「解組」與「重組」是來迴擺盪在新舊政黨之間,因而並非美國學界「政黨重組」後所形成之長期穩定的權力平衡關係;「政黨體係重組」則指颱灣的新生政黨不斷的齣現與式微,形成政黨體係類型的不斷轉換。「政黨體係重組」的結果對於憲政體製在選舉製度、政府體製與政府組成三個麵嚮上有明顯的影響。本書以政治菁英的三種角色認知:「偏好」、「民意」與「法製」作為主觀條件,以及形塑政黨行為的「選票」、「官職」與「政策」等客觀條件,來分析「政黨體係重組」如何影響我國憲政體製發展的過程。
摘要
第一章導 論
第一節政黨角色的矛盾與衝突
第二節政黨變遷對憲政體製影響
第三節政黨體係變化原因
第四節曆程及未來趨嚮
第五節研究途徑與方法
第六節分析與概念架構
第二章文獻檢視與理論建構
第一節文獻迴顧
第二節 理論闡述
第三章曆史背景與環境條件
第一節曆史背景
第二節環境條件
第四章颱灣「政黨新組」現象與持續性政黨體係重組
第一節雙組效應-政黨選舉得票率與選民政黨傾嚮
第二節政黨的個人化與政黨組織的低製度化
第三節政黨結盟關係的不確定性
第四節持續性的政黨體係重組-幾種可能的趨嚮:維持現狀、繼續
分化或兩黨製?
第五章颱灣政黨體係重組對憲政體製變遷的影響
第一節政治菁英的利己主義與製度抉擇
第二節政黨競閤的三個麵嚮:政策、官職與選票
第三節政黨體係重組過程中的權力均衡與製度變遷
第六章訪談與調查結果及未來趨嚮分析
第一節訪談與問捲調查結果分析
第二節颱灣政黨體係重組的分析及其對於憲政體製運作與發展的潛在影響
第七章結論--研究發現與理論意涵
第一節研究發現與理論意涵
第二節研究建議
參考書目
附錄
政黨體係變遷與憲政體製發展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政黨體係變遷與憲政體製發展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