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焦

失焦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原文作者: Robert Capa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失焦》是羅伯.卡帕傳世最重要的文字作品,搭配他拍攝的多幅黑白照片,完整記錄瞭1942年到1945年間歐洲戰場的風雲。

  卡帕以幽默風趣的筆鋒與略帶嘲諷的眼光,觀察瞭戰場上的生死交錯。《失焦》以1942年卡帕重返歐洲為起點,說明他如何鑽過官僚漏洞,成功取得護照與採訪許可,跟隨美軍齣發前往戰場。1944年盟軍登陸諾曼第時,卡帕跟在第一批美軍後麵,衝上瞭死傷最慘重的歐瑪哈海灘,當時拍攝下來的照片,也成為「諾曼第登陸」這個曆史事件的代錶影像。

  這一批珍貴的畫麵,卻在送迴倫敦沖洗時,因為工作人員溫度調控的疏忽,導緻大部分都被燒毀。留下的幾張也變得模糊不清。《生活》雜誌刊載齣這批照片時附加說明錶示,因為戰場情況緊急,使得攝影者的手不太穩,照片也因此呈現輕微的失焦。卡帕否認自己的手不穩,但是卻決定把「失焦」這兩個字拿來當成自己戰場迴憶錄的名稱。

  本書充滿瞭他大膽、有時帶點淘氣的風格。場景從倫敦延伸到西西裏、阿爾及爾、諾曼第、德國,但他在行文間又以無比的同情心來看待戰場上流離失所的萬韆人民。《失焦》時而風趣幽默,時而令人流淚,是羅伯.卡帕最重要的第一手文獻之一。
卡帕的名言:如果你拍得不夠好。是因為你靠的不夠近。

關於馬格蘭攝影會社(Magnum Photos)

  ●羅伯.卡帕與波蘭攝影師大衛,西墨(David Seymour, 1911-1956)、法國攝影師布列鬆(Henri Cartier-Bresson1908—2004)等人共同創辦

  ●入會先經申請,由正式會員投票。最快於四年內可取得正式會員資格(先擔任兩年觀察員身,接著兩年副會員)

  ●會員作品經常供博物館、藝術館捨、齣版、媒體刊登。例如國傢地理頻道的「阿富汗女孩」便齣自馬格蘭攝影會社社員之手。

  ●目前全球正式會員僅六十餘人

  ●唯一的華人是我國籍的張乾琦

本書特色

  曆史並沒有完整的結構。羅伯.卡帕的照相作品往往也沒有完整的結構,因為他相信曆史,相信照片的本質比照片的形式更重要。在20世紀最動盪的20年間,羅伯.卡帕的戰地照片作品,成為他自己最佳的代言人。

  圍繞在他身邊的隻有這幾種人:軍人、酒保、美女、撲剋牌友、藝術傢、作傢。他為蘇菲雅.羅蘭拍過照,也是海明威的好友。作傢Alex Kershaw為卡帕做傳時,用兩組名詞來形容卡帕:香檳與鮮血。

  他是猶太人齣身,於18歲那年前往柏林開始學習攝影。他最早的成名作品,是在哥本哈根拍攝蘇聯共産黨領袖列夫.托洛茨基的演講。他的作品與其他人都不同:從距離托洛茨基不到一公尺的地方取景,可看齣演講者緊綳的神情,但照片卻不甚完美。

  這組照片奠定瞭他後來取景的方式。「如果你拍不到好照片,」他曾說:「那是因為你距離現場不夠近。」他習慣將鏡頭放在極近的距離,拍攝到戰場上滿麵悲傷的哀慟婦女,或者是倒臥在血泊中的無辜青年。

  《失焦》是卡帕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自己親手寫成的自傳性作品,記錄他在1942年間由美國前往英國,為多個雜誌拍攝歐洲戰場狀況的見聞。

  從西班牙內戰、中日戰爭、盟軍反攻日、義大利戰場、以色列復國戰爭到韓戰,卡帕一輩子都活在戰場上。他著名的代錶作品包含西班牙內戰時的「一個士兵倒地」,以及盟軍登陸諾曼第時在歐哈馬灘頭的照片。這些作品,都成為20世紀曆史事件的代錶影像。

  卡帕在西班牙戰場拍攝的「一個士兵倒地」,一發錶便立刻震動瞭當時的攝影界,成為戰爭攝影的不朽之作,也成為卡帕的傳世之作。卡帕當時和自己的年輕女友達娜一起到西班牙採訪,但達娜卻不幸死於坦剋車下。悲傷的卡帕,從此永遠凝視關注著戰場。他一生的攝影創作多取材於戰爭,把照相機作為揭露戰爭的武器,卡帕說:「相機本身並不能阻止戰爭,但相機拍齣的照片可以揭露戰爭,阻止戰爭的發展。」

  戰火在他身上留下瞭不可磨滅的印記,二次大戰後他開始齣現心理問題:焦躁不安、暴躁易怒、有嚴重的倖存者愧疚感,經常藉著痛飲來逃避現實。到瞭1947年,他與法國攝影師布勒鬆等人共同創設「麥格南攝影閤作社」,總算有瞭新的方嚮。

  1954年5月25的早晨,卡帕在越南的一個小村子醒來,興高采烈地宣布說,今天「一定會採訪到一個漂亮的好故事。」八個小時之後,他跳下自己的吉普車,離開瞭其他記者,想要更接近法軍推進的現場。在火網中他誤觸地雷而死,得年41歲。

作者簡介

羅伯.卡帕(Robert Capa, 1913-1954)

  是廿世紀最偉大的攝影師之一。他齣生於匈牙利布達佩斯,19歲前往柏林學習攝影之後,努力尋找機會齣頭。他在西班牙內戰期間奠定戰地攝影師的名聲,從有攝影史以來,很少有攝影師第一次公開發錶的照片就能震驚世界,但羅伯.卡帕做到瞭。

  他的一生充滿傳奇。在他短暫的41年歲月中,先後在歐洲、亞洲、中東拍攝過五場重要的戰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為他辦展時稱他「見證瞭廿世紀最重要的時刻」,大英百科全書說他是「當代戰地攝影的定義者」;美國最著名的女攝影師伊芙.阿諾直接稱呼他是「廿世紀最偉大的攝影師」。這個稱謂,更受到《時代》雜誌創辦者亨利.魯斯的完全支持。

  羅伯.卡帕最重要的貢獻在於他透過攝影檢視瞭戰爭、暴力、痛苦和死亡。他那些最接近受難者真相的影像,是對戰爭暴力的反控,也對於人類生存和自我毀滅間的矛盾,做瞭最詳實的註解。卡帕的照片與文學傢的文字緊密結閤,分彆讓爾溫.蕭(Irwin Shaw)及約翰.史坦貝剋創作齣與《以色列報告》及《俄羅斯記行》圖文作品流傳後世,也成為文壇佳話。《生活》、《柯利爾》(Collier)等雜誌大量刊載他的作品,奠定他在寫實記錄上罕有人能匹敵的地位。1947年他與法國攝影師布列鬆、波蘭攝影師大衛.西摩共同創設有史以來最具影響力的攝影組織「馬格蘭」攝影會社(Magnum Photos),這是他在攝影史上最大的建樹,從此留名青史。

  1954年他在越南不幸觸雷身亡。他死後,紐約各地電視颱、電颱和報紙也以極大篇幅刊登報導,一緻贊揚他是一個最勇敢的攝影傢。為瞭紀念他,世界上曾舉辦十三次卡帕個人作品展覽,許多有全球影響力的攝影書刊都介紹過他。在美國、英國、法國都齣版過卡帕的作品專集,1955年美國《生活》雜誌和「海外記者俱樂部」還設立瞭「羅伯卡帕金質奬」,用以鼓勵在新聞攝影上有成就的攝影記者。1966年,美國成立瞭「關心人的攝影基金會」,以紀念卡帕。

  卡帕是廿世紀最偉大的攝影師之一,
  也是定義「戰地攝影」的人。——大英百科全書

譯者簡介

鄭鬱欣

  師大譯研所畢,喜歡想像、喜歡文字、喜歡講故事的兼職譯者。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圖書序言

《失焦》作者卡帕費盡心思,終於在一九四二年獲準離境美國,以戰地記者的身份前往英格蘭…

II
我急忙走上舷梯,遲到的不隻我一個。我跟在兩個搖搖晃晃的水手後麵,大步跨齣瞭美國。
船長就站在舷梯的頂端,轉頭嚮他的大副說:「很好,最後兩個也迴來瞭,倦鳥歸巢啦。」接著他看到瞭我。「你又是誰?」

「船長,我算是特彆個案,我是旅行中的敵國僑民。」
「很好,我們載運的也都是特彆貨物。走,我們到客艙去,看看乘客名單上是怎麼寫的。」
我的大名赫然齣現在乘客名單上。接著他翻閱著我的證件,一句話也沒說。

「戰爭開打之前,」他告訴我:「我從西印度群島載香蕉和遊客到英格蘭。現在,我載的不是香蕉而是培根豬肉;散步甲闆上也沒有遊客在散步瞭,改放拆解的轟炸機。總之,我的船不像以前那麼乾淨瞭,卡帕先生,不過我的客艙卻空得很,你應該會住得很舒適的。」

我找到我的艙房,放下行李,引擎的聲音嗡嗡作響。在美國待瞭兩年後,我馬上要迴到歐洲瞭。我的思緒開始飄迴從前……兩年前,我從法國起飛,抵達的就是紐約這個港埠。那次我擔心的是美國人不讓我入境,因為當時我的文件也完全都是憑空捏造齣來的:我的身份是一個農業專傢,正要前往智利協助改善當地的農業水準,手上還有一份過境簽證,可以在美國待三十天。那一次,要踏上美國這塊土地很不容易,要說服他們讓我留在美國也很難……這次我想離開美國也不容易,還多虧有個英國教授幫我,我纔得以脫身……

我拿齣相機,自從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到現在,①我甚至連碰都不能碰一下照相機。我給自己倒瞭杯飲料,現在,我又恢復記者身份瞭。

黎明時我們駐錨在加拿大的哈利法剋斯港,船長上岸去接受指示。晚一點他迴來後,我纔知道我們將加入一支快速船團橫渡大西洋,而我們的船擔任領隊。船團指揮官是一位退休的海軍上校,他將從我們的艦橋指揮整個船團。

我腦中浮現瞭《柯利爾週刊》未來會刊齣一則跨四頁的聳動報導,標題是〈船團的指揮官〉,搭配多幅戲劇性的照片,呈現齣一位年邁、蹣跚的老水手,屹立在艦橋上,周圍的船隻一艘艘地下沉。

晚餐後,指揮官找我過去。艦橋上幾乎沒有什麼燈光,等到我能看清楚他的長相時,不禁有點失望。眼前不是我想像的那種走路顫顫巍巍的老水手,而是一位五十多歲、打扮整齊的紳士。唯一和我想像搭上邊的,就是他那雙又粗又濃的眉毛。我嚮他自我介紹,他則告訴我他是愛爾蘭人。他緊接著提到他對電影圈很有興趣,有幾位好萊塢的女演員還挺性感撩人的。他錶示,整趟航程中他都會待在艦橋上,我可以每晚過來,跟他講些好萊塢的有趣故事。為瞭迴報我的故事,他會很樂意告訴我關於船團的大小事。

這個交易實在不怎麼公平。指揮官自然很懂他的船團,但我從沒去過好萊塢。不過我沒有勇氣告訴他說他唸錯瞭我的名字,我不是那位大名鼎鼎的電影導演法蘭剋.卡普拉,②我的名字是羅伯.卡帕。在接下來的旅程中我不得不扮演天方夜譚中的女主角雪哈拉莎德,負責說故事,我隻希望這趟航程不會航上一韆零一夜!

我們在港口過瞭一夜,次日早上指揮官問我要不要跟他一起去拜訪船團裏的其他船長。船團中大多數船隻都懸掛著外國國旗,指揮官要和那些船長們溝通,實在不太容易。瑞典與挪威的船長說的英語很不錯,還請我們喝斯堪地那維亞的烈酒阿奎維特酒;荷蘭船上有很棒的琴酒,用英語溝通起來也完全無礙;法國船長則有很高級的白蘭地,我居中負責翻譯;希臘人的酒叫茴香酒,烈得人難以招架,一口希臘話講得飛快。我們總共拜訪瞭二十三艘船,喝瞭二十三種不同國傢的酒。走迴船上的時候,指揮官抱怨著這些外國人全都很瘋狂,讓我覺得我彷彿也跟他一樣是個盎格魯薩剋遜人瞭。

圖書試讀

None

用戶評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