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文学奖、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得主作品
◎明亡清兴三部曲之三,清朝盛世的开端
玄烨来到这个世间,就是为了继承祖宗宏业,为了成为一代圣君,让天下安定,百姓富足。
只是……那玄烨呢?玄烨自己要的是什么?
明亡清兴三部曲之《暮鼓晨钟——少年康熙》是一部描绘清朝入关后第二代皇帝康熙夺回皇权、登上清初政治舞台的长篇历史小说。
七岁登基的康熙面临复杂严峻的政治局面。四大辅臣把持朝政,借口恢复祖制而几乎全部推翻了顺治皇帝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措施。特别是鳌拜擅权跋扈、结党营私、诛杀异己、觊觎皇位,造成政局混乱、民怨沸腾。康熙在祖母太皇太后的抚育教诲下勤学不辍,政治抱负远大。他逐渐不满于辅臣的倒行逆施和自己的傀儡处境,採取各种方式,和鳌拜展开了尖锐的斗争。在康熙亲政第三年,鳌拜弒君阴谋暴露。年仅十六、七岁的康熙一举擒获了他,完全夺回了皇权。
小说承续《少年天子》的故事脉络,规模宏大,情节跌宕,真实而生动地展现了康熙初年的政治斗争、宫廷生活和社会风貌,尤其成功地刻画出初登历史舞台的康熙勤政爱民、英明睿智的形象。
作者简介
凌力
女,本名曾黎力,曾用笔名曾莉莉,为知名中国作家、历史学家。生于延安,祖籍江西于都。为中国着名作家、清史专家,现任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研究员、教授。1942年2月生于陕西,在黄土高原上度过了她的童年。自幼喜爱文学、历史,却考进了军事工程学院;从事导弹工程技术工作十二年后,终于归入历史研究和文学创作。
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先后出版了长篇历史小说《星星草》、《少年天子》、《倾城倾国》、《暮鼓晨钟》、《梦断关河》,散文集《蒹葭苍苍》,历史读物《清宫悬案》等。其中《少年天子》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梦断关河》(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更名为《柳摇金》)获首届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首届老舍文学奖、北京市文学艺术奖等奖项。
凌力的历史文学创作忠于历史而不拘泥于史实,在占有大量历史文献的基础上展开大胆合理的想像。既写出历史发展中的必然性,呈现给读者鲜活真切的历史场景和丰满动人的艺术形象,又以曲折巧妙的故事情节令人如醉如痴、不忍释卷。
不得不说,《暮鼓晨钟:少年康熙(下)》在人物塑造方面,给了我极大的惊喜。除了康熙本人,书中其他重要角色的刻画也同样出彩。比如,孝庄皇太后,她不再仅仅是历史书上那个慈祥的祖母形象,而是化身为一位深谋远虑、运筹帷幄的政治家。她在康熙成长过程中扮演的角色,那种既是慈母又是导师,既有温情关怀又不乏严厉教诲的复杂关系,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她的每一次出现,都仿佛能给康熙带来指引,又或者在关键时刻给予他致命一击般的警醒。还有那些围绕在康熙身边的臣子们,无论是忠心耿耿的明臣,还是野心勃勃的权臣,作者都给了他们鲜活的生命。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一些年轻官员的描写,他们身上所展现出的理想主义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康熙的少年壮志形成了有趣的呼应。尽管书中对一些历史事件的演绎可能存在虚构,但正是这些生动的人物互动,让整个故事变得引人入胜,让人能够深刻理解那个时代背景下,不同个体所面临的选择与挣扎。
评分《暮鼓晨钟:少年康熙(下)》给我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理解康熙大帝的早期统治。书中并没有将他的功绩神化,而是更加侧重于他如何一步步克服自身的不足,如何在一个充满挑战的环境中站稳脚跟。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康熙在学习和自我反省上的描写。他并非一个天生的完美帝王,也曾有过迷茫和动摇,但他能够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思考,汲取教训,最终成长为一代明君。这种“成长型”的叙事,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有着很强的启示意义。在书中,我看到了一个少年皇帝如何在高压的环境下,保持对知识的渴求,如何与老臣们周旋,如何建立自己的班底。这些过程充满了智慧和勇气,也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这本书让我觉得,历史人物并非遥不可及的神话,他们也是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的普通人,只是因为他们的选择和行动,才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评分读完《暮鼓晨钟:少年康熙(下)》的最后一页,心中涌动着一种久违的震撼。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一个皇帝的成长史,更是一部关于权谋、智慧与人性的深刻探讨。作者巧妙地将历史事件与人物的心理活动融为一体,使得整个故事既有波澜壮阔的史诗感,又不乏细腻入微的个人情感。我尤其被书中对康熙处理朝堂上复杂局面的描写所吸引。他如何在群臣中运用各种手段,平衡各方势力,如何在高压的政治环境中做出最有利于国家发展的决策,这些都展现了他非凡的政治才能。同时,书中对康熙在处理亲情、友情时的挣扎与抉择,也让我看到了他作为一个年轻人的另一面,他的无奈、他的纠结、他的深情。这种多层次的人物刻画,让康熙这个历史人物变得更加立体、饱满,也更加令人敬佩。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讲述了一个故事,更是引导读者去思考,去感悟,去理解历史洪流中那些不为人知的选择与牺牲。
评分阅读《暮鼓晨钟:少年康熙(下)》的体验,与其说是在读一本历史小说,不如说是在经历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作者在文字的处理上,呈现出一种别样的韵味。他对明清时期宫廷生活的细节描摹,无论是服饰、饮食,还是礼仪、建筑,都力求还原,营造出一种浓厚的历史氛围。这种细节的堆砌,非但没有让人觉得冗余,反而像是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将读者缓缓引入那个时代。更难得的是,作者在描写宏大历史事件的同时,并没有忽略个体的情感世界。康熙的少年心事,他的困惑、他的喜悦、他的孤独,都被细腻地捕捉。他对权力的渴望,对理想的追求,对亲情的珍视,以及在孤独中寻找慰藉的种种表现,都让这个历史人物变得异常真实和 relatable。这种将宏大叙事与个体情感相结合的手法,使得这本书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人性的温度,读起来能够引发读者深层次的共鸣。
评分读完《暮鼓晨钟:少年康熙(下)》的下卷,内心真是百感交集。上一卷铺陈的少年皇帝的成长轨迹,在本卷中终于迎来了更为深刻和复杂的展现。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康熙在处理朝政时,那种日渐成熟的帝王心术。从早期的意气风发,略显冲动,到下卷中逐渐学会了权衡利弊,洞察人心,这种转变的过程写得丝丝入扣。尤其是在处理几位辅政大臣的权力制衡,以及应对内部一些暗流涌动时,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康熙描绘成一个天生的英主,而是通过许多细腻的心理描写和事件的铺垫,展现了他从一个懵懂少年,一步步蜕变为一个能够驾驭整个帝国统治者的艰辛与不易。书中对一些朝堂上的辩论和政治博弈的描写,更是充满了张力,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波诡云谲的时代,感受着每一次决策背后所牵扯的重大利益和复杂局面。同时,康熙在学习上的勤勉,对天文、历法、数学等知识的浓厚兴趣,也为他的统治增添了一抹独特的色彩。这种文武兼备,既有雄才大略又不乏文人雅致的形象,使得康熙这个历史人物更加立体和丰满,读来让人拍案叫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