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闡述1962~2009年近半世紀以來,颱灣電視兒童節目從無到有、從粗製濫造到繽紛多元的發展曆程,是國內第一本有關颱灣電視兒童節目發展史的專書。
本書將發展至今的電視兒童節目劃分為五個階段,分彆是:一九六零年代的「萌芽起步階段」;一九七零年代的「穩定成長階段」;一九八零年代的「蓬勃發展階段」;一九九零年代的「百傢爭鳴階段」;2000年迄今的「擴展平颱階段」。針對每一個發展時期均涵蓋論及當時的外在政經環境,以及及電視媒介科技發展對電視兒童節目的影響,亦搜集國際同期電視兒童節目的發展情況與特質,以為對照及藉鏡、學習之對象。此外也例舉國內每個時期的焦點兒童節目及焦點從業人物特寫,為該領域提供珍貴史料與客觀見解。
本書作者以其參與國內電視兒童節目製播工作長達數十年之經驗,目見該領域之興盛、轉變、睏境與豐富可能性,在活絡製播環境及維護兒童傳播權的期許下,試圖為該領域勾勒齣一縱嚮、橫嚮兼具的觀察、思索與檢討空間。
作者簡介
唐颱齡
世界新專廣電科、世新大學視聽傳播係學士。曾任華視兒童節目製作人、導播長達18年,公視籌委會兒童節目群導播、製作人、監製5年,擔任公視節目部兒童青少年節目組長11年。現任公視公眾服務暨行銷部公眾服務組組長。唐颱齡曾於1989年獲得美國導演公會頒發莉莉安吉希奬(The Lillian Gish Awards)「最佳導播奬」、「最佳製作奬」。2001年獲新聞局頒發「八十九年優良電視暨廣播兒童節目特彆貢獻奬」。2001年榮獲世新大學頒發「世新傑齣校友奬」、2003年榮獲輔仁大學張思恆文教基金會頒發之「思恆奬」以錶揚唐颱齡女士對兒童教育的貢獻。
作者簡介
王育敏推薦序
吳翠珍推薦序
瀋春華推薦序
作者自序
第一章 萌芽起步階段──1960年代 (1962年至1969年)
前言
影響兒童節目發展的大環境因素
颱視、中視兒童節目的實踐概況
焦點節目及受矚目的主持人
焦點節目:《兒童世界》
人物寫真:上官亮
結語
第二章 穩定成長階段──1970年代(1970~1979年)
前言
影響兒童節目發展的大環境因素
兒童節目在三颱的定位與發展
焦點節目及受矚目的主持人
焦點節目(一)小朋友
焦點節目(二)天使樂園
人物寫真:張小燕
結語:穩定發展中仍有努力進步的空間
他山之石(一):美國PBS《芝麻街》的成功之道
他山之石(二):最令美國人懷念的兒童節目《羅吉斯先生的社區》
第三章 蓬勃發展階段──1980年代(1980年至1989年)
前言
影響兒童節目發展的大環境因素
兒童節目製作型態
焦點節目及受矚目的製作人與主持人
焦點節目(一)兒童天地
焦點節目(二)嘎嘎嗚啦啦
焦點節目(三)剪刀石頭布
焦點節目(四)彆小看我
焦點節目(五)孫叔叔說故事
人物寫真(一)王效蘭
人物寫真(二)陶大偉
結語
他山之石(一):日本NHK學齡前兒童節目《跟媽媽一起玩》
他山之石(二):1982年日本電視兒童節目概況
第四章 百傢爭嗚階段──1990年代(1990年至1999年)
前言
影響兒童節目發展的環境因素
從電視颱的颱性與各頻道的屬性看各兒童節目的特色
百傢爭鳴階段的焦點節目與主持人
焦點節目(一)颱灣孩子王
焦點節目(二)我們這一班 / 我的這一班
焦點節目(三)我的朋友皮ㄚ努
焦點節目(四)天綫寶寶在颱灣
結語
他山之石:英國BBC《天綫寶寶》背後的故事
第五章 數位互動階段(2000年至2009年)
前言
影響兒童節目發展的大環境因素
從公視與東森幼幼颱之颱性與屬性看兒童節目的永續經營
焦點節目與人物寫真
焦點節目(一)水果冰淇淋
焦點節目(二)下課花路米
焦點節目(三)非常有藝思
焦點節目(四)古典魔力客
焦點節目(五)故宮奇航
焦點節目(六)少年哈週刊
焦點節目(七)彆小看我
人物寫真(一):瀋春華
人物寫真(二):趙自強
結論
我購買《颱灣電視兒童節目半世紀之路1962~2009》純粹是齣於學術研究的興趣,想瞭解颱灣電視文化發展脈絡中兒童節目扮演的角色。坦白說,這本書的資料搜集之詳盡,是我未曾預料到的。作者不僅查閱瞭大量的媒體檔案,采訪瞭許多業內人士,甚至還深入到當時的社會文化研究中,將兒童電視節目的變遷置於更宏觀的視角下進行分析。書中對於節目內容、製作技術、播齣策略等方麵的論述都非常有深度,尤其是在探討不同時期兒童節目的教育意義和社會功能時,展現瞭作者深厚的功底。例如,書中對“素質教育”在兒童節目中的體現,以及如何反映當時的傢庭教育理念,都提供瞭非常有價值的見解。對於研究颱灣流行文化、媒介史,乃至青少年心理發展的學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參考書。它提供瞭一個係統性的框架,讓我們能夠更清晰地理解兒童電視節目是如何塑造一代又一代颱灣兒童的價值觀和世界觀的。
评分老實說,我一開始拿到《颱灣電視兒童兒童節目半世紀之路1962~2009》時,並沒有抱太大的期望,以為隻是一本懷舊的讀物。但讀完後,我發現我完全錯瞭!這本書的內容遠比我想象的要豐富和有趣得多。它不僅僅是羅列節目的名稱,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展現瞭那個年代電視製作的艱辛和創意。我最驚喜的是,書中還提到瞭很多我幾乎已經忘記瞭的幕後花絮,比如某個節目因為經費問題不得不臨時修改劇情,或者某個演員為瞭扮演可愛的角色付齣瞭多少努力。這些細節讓節目仿佛“活”瞭過來,不再隻是屏幕上的影像,而是有血有肉的創作。而且,書中對不同時期兒童審美趣味的變遷也有很多精彩的分析,為什麼某些動畫片能夠風靡一時,又為什麼有些節目會逐漸被淘汰,這些都寫得很有道理。總而言之,這是一本非常適閤全傢一起閱讀的書,大人可以找迴童年的迴憶,孩子們也能從中瞭解到電視節目的演變和背後的故事,非常有意思!
评分”進行分隔。 這部《颱灣電視兒童節目半世紀之路1962~2009》簡直是一部活生生的時代紀錄片!我拿到書的那一刻,就好像迴到瞭童年,那些曾經在電視機前度過的快樂時光一下子湧上心頭。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不僅僅是列舉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節目和卡通人物,更是深入探討瞭不同年代颱灣社會背景對兒童電視節目的影響。從早期政府主導的教育性節目,到後來引進的日係、美係動畫片占據主流,再到本土創作的蓬勃發展,每一個階段的轉變都寫得非常清晰,而且常常伴隨著一些鮮為人知的小故事,比如某個節目的誕生背後有什麼樣的考量,某個主持人是如何成為一代人的偶像。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早期主持人風采的描寫,他們的親切、認真,以及如何用有限的資源創造齣無窮的童趣,真的讓人動容。翻開這本書,不隻是看電視節目,更是在迴味自己的成長足跡,那些熟悉的鏇律、經典的颱詞,仿佛還在耳邊迴響,真的太有共鳴瞭!
评分收到!我將以一個讀者的視角,為您創作五段風格迥異、內容詳實的圖書評價,每段都力求展現不同的閱讀感受和側重點,同時避免使用AI寫作的痕跡,並用“
评分《颱灣電視兒童節目半世紀之路1962~2009》這本書,對我而言,更像是一場穿越時空的文化對話。它不僅僅記錄瞭節目的更迭,更重要的是,它捕捉到瞭每一個時代下,颱灣社會對於“兒童”的理解和期待是如何通過熒幕傳遞的。作者的文字如同一位經驗豐富的策展人,將散落在時光角落的珍貴資料一一呈現,並賦予它們新的生命。我驚喜地發現,書中對於節目審查製度、外來文化衝擊、以及本土文化認同的討論,都非常深刻且富有啓發性。它讓我看到,兒童電視節目並非隻是娛樂的載體,更是承載著時代印記的文化符號。書中對於一些曾經被視為“過時”的節目,依然給予瞭足夠的尊重和深入的解讀,這讓我感到非常欽佩。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在於它所記錄的曆史事實,更在於它引發的對於兒童媒介教育、文化傳承以及社會發展等一係列問題的思考。它讓我從一個新的角度去審視那些曾經陪伴我們成長的熒屏形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