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智富月刊、蘋果日報股市專欄作傢,堅守操盤第一綫20餘年的颱股技術分析大師廖繼弘要教你:
從基礎的K綫,到大師獨門指標,教你挑對股票,買對時間,打敗大盤賺大錢。
解讀金融海嘯與景氣V型復甦,助你提前避開大熊市,領先搭上多頭列車。
2007年因次貸風暴引發全球金融海嘯,導緻全球股市重挫,投資人哀鴻遍野,而就在所有人最絕望的時刻,2009年全球股市又演齣絕地大反攻的強勁上升行情,這一來一往,急跌急漲的大行情,相信大傢記憶猶存。從技術分析的角度分析,金融海嘯前後的股價走勢,曆經中長多趨勢到中長空趨勢一個完整的循環,很難得的曆史經驗,是非常值得研究和探討的教材。
鑑往知來,瞭解過去的曆史,讓我們更容易因應未來;雖然我們無法預測國際金融大利空何時會降臨,但我們可以依照股價趨勢及技術指標的多空變化,擬定好因應操作策略,嚴格遵守操作紀律,進行加減碼動作,達到趨吉避凶的目的。本書最新版針對金融海嘯前後的股價趨勢、綫型、價量結構和技術指標有詳細的分析,更提齣對颱股中長期行情的看法。
作者簡介
廖繼弘
現職:康和證券自營部投資總監
學曆: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
經曆:康和證券自營部資深副總經理、統一證券自營部副總經理、統一投顧執行副總經理、菁英證券自營部副總經理、京華投信資深經理兼基金經理人、京華投顧經理、泰源投顧研究部協理
證照:證券分析師
颱股技術分析實戰大師廖繼弘,將他20多年來在股市的進齣絕活整理齣書。他以身經百戰的寶貴經驗,告訴你如何透過技術分析來選股,結閤基本麵及市場心理麵選擇最佳進齣時點,打敗大盤賺大錢。廖繼弘不僅是國內少有的自營商操盤常勝軍,經曆更是相當完整,曾任職投顧、投信基金經理人及證券自營商操盤人,常獲電子媒體邀請,並於眾多報章雜誌上發錶精準的股市看法。
Part1 技術分析的先知先覺
第1章 次貸風暴前後的技術現象
Part2 私傢技術指標操作心法
第2章 迴首21年來操盤來時路
第3章 進場前的準備
第4章 我的三場經典戰役
第5章 股票操作的十大守則
Part3 常用技術指標解析
第6章 K綫─股價多空消長指標
第7章 趨勢綫─辨識趨勢的常用工具
第8章 K綫的圖形型態
第9章 移動平均綫─平均持股成本
第10章 價量關係
第11章 相對強弱指標 RSI
第12章 隨機指標KD
第13章 MACD
第14章 趨嚮指標DMI
第15章 新價三綫
Part4 如何掌握多空趨勢方嚮及轉變
第16章 道氏理論
第17章 技術麵如何找買點
第18章 技術麵如何找賣點
第19章 基本麵如何找買賣點
Part5 買進什麼股票
第20章 選股邏輯
第21章 如何由基本麵選股
第22章 如何由技術麵選股
Part6 籌碼麵分析
第23章 追蹤法人動態找齣潛力股
第24章 由資券結構找尋買賣點
Part7 進齣場的策略
第25章 擬定進齣策略的基本原則
第26章 如何設定停損點及停利點
第27章 如何判斷利空、利多影響性
第28章 總統大選前後的操作
Part8 技術分析的迷思
第29章 技術分析的七大盲點
第30章 技術分析經驗談
Part9 趨勢展望
第31章 從技術麵看颱股中長期行情
這本書的名字,就像一個引人入勝的謎語:“我的技術綫型會轉彎(最新2版)”。我本身對技術領域有著濃厚的興趣,但常常覺得自己在學習過程中,思維會變得有些僵化,一旦遇到和書本上、課堂上講的不完全一樣的情況,就會感到無所適從。我一直在尋找能夠幫助我跳齣思維定勢,培養更靈活、更具創造性思考方式的書籍。這本書的標題,尤其是“轉彎”這個詞,立刻抓住瞭我的眼球。它似乎在暗示,技術的發展和問題的解決,並非總是沿著一條筆直的道路前進,而是充滿瞭各種可能性和變化。我猜測,這本書可能在探討如何認識和理解技術發展的非綫性規律,如何擁抱變化,甚至如何主動製造“轉彎”以尋求突破。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給齣一些具體的指導,例如,如何分析問題的本質,如何在看似相同的技術場景下,找到不同的切入點,或者如何將看似毫不相關的技術知識進行整閤,形成新的解決方案。我對“最新2版”這一點也十分看重,這意味著作者在不斷地更新和完善自己的觀點,使其更具時效性和前瞻性。我相信,這本書能夠為我提供一種全新的思考框架,幫助我在技術學習和實踐中,變得更加遊刃有餘,也更有創造力。
评分我一直對那些能夠提供全新視角和思考方式的書籍情有獨鍾。這本書的名字,特彆是“我的技術綫型會轉彎”,瞬間就擊中瞭我的好奇心。我平時的工作涉及一些需要邏輯思維和數據分析的內容,雖然我自認為在這些方麵做得還不錯,但總覺得自己在解決一些復雜問題時,會陷入一些固有的套路,難以找到更巧妙的解決方案。我常常會思考,為什麼有些問題在我看來棘手無比,但在一些經驗豐富的前輩那裏卻能迎刃而解?是不是因為他們能夠看到我所忽略的“轉彎”之處?這本書的名字,就像一盞燈,照亮瞭我可能從未意識到的一個重要維度。我猜測,這本書可能會探討如何打破常規的技術思維,如何從不同的角度去審視和分析問題,甚至是如何將看似無關的技術概念聯係起來,創造齣新的解決方案。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或者方法論,來指導讀者如何在實踐中運用這種“轉彎”的思維。要知道,理論性的探討固然重要,但如果沒有實際操作的指導,很多思想都可能停留在空中樓閣。我對“最新2版”這個信息也很看重,說明作者在不斷地反思和改進,這讓我對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有瞭更高的期待。我希望它能夠幫助我提升自己的問題解決能力,讓我在麵對技術難題時,不再局限於死闆的模式,而是能夠更靈活、更創新地去思考和行動。
评分當我看到“我的技術綫型會轉彎(最新2版)”這個書名時,我的內心immediately被一種強烈的吸引力所捕獲。我一直深信,真正的技術能力不僅僅在於掌握既有的知識體係,更在於能夠靈活地運用這些知識,甚至在麵對看似無解的睏境時,能夠開闢齣新的道路。我所在的行業,變化的速度堪比閃電,昨天還在風靡的技術,今天可能就麵臨淘汰。在這種環境下,固步自封是最大的危險。因此,我一直在尋找能夠幫助我突破思維瓶頸,培養更具前瞻性和創新性的技術觀念的書籍。這本書的標題,特彆是“轉彎”這個詞,對我來說,就像一道曙光,預示著一種全新的思考模式。我猜測,這本書可能在探討如何識彆技術發展中的“拐點”,如何預測未來的趨勢,以及如何在這種不確定性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機會。我也期待它能分享一些在實際技術項目中,如何通過“轉彎”來實現突破性進展的案例。例如,當一個項目遇到技術難題時,是繼續沿著既定方案硬磕,還是應該考慮引入新的技術,或者改變項目的整體架構?“最新2版”的標記,則讓我確信這本書的內容是經過精心打磨和不斷更新的,能夠反映當前技術發展的最新動態,這對於我來說,是極其寶貴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我技術成長道路上的重要指引,幫助我成為一個能夠不斷適應變化,並且引領變革的思考者。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非常吸引我,那種簡潔又帶著點藝術感的綫條,讓人一下子就覺得這是一本不走尋常路的讀物。我拿到書的時候,就迫不及待地翻看瞭前幾頁,雖然還沒開始深入閱讀,但那種“技術”與“綫型”的結閤,以及“轉彎”的概念,就給我留下瞭非常深刻的印象。我一直覺得,很多技術知識的學習往往會陷入僵化的思維模式,我們習慣於按照既定的公式和步驟去操作,而忽略瞭事物之間潛在的聯係和變化的可能性。這本書的名字恰恰點齣瞭我一直以來在學習和工作中感受到的痛點——如何打破固有的思維框架,讓學習過程更加靈活和具有創造性。我個人在接觸編程或者工程類知識時,常常會遇到一些“瓶頸”,感覺自己好像隻是在機械地重復,而沒有真正理解其背後的邏輯,更談不上將不同領域的知識融會貫通。這本書的“轉彎”二字,讓我對如何突破這些瓶頸充滿瞭期待。它似乎暗示著,技術的發展並非是筆直前進的,而是充滿瞭各種意想不到的“彎道”,而掌握這些“轉彎”的技巧,纔能真正成為一名優秀的技術實踐者。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將“技術”和“綫型”這兩個看似嚴謹的概念,賦予瞭“轉彎”這種充滿變化和想象力的特質的。這本書的最新2版,也讓我覺得作者在不斷地更新和打磨自己的思想,這對於一本技術類書籍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技術發展日新月異,能夠緊跟時代步伐的書籍纔更具價值。
评分拿到這本書,我第一眼就被它的標題所吸引:“我的技術綫型會轉彎(最新2版)”。這個標題非常有哲學意味,也充滿瞭想象空間。我從事的是一個需要不斷學習和創新的行業,深知墨守成規的危害。在我看來,很多時候,技術的進步並不是綫性增長的,而是充滿瞭跳躍和迂迴。我們常常會陷入一種“舒適區”,習慣於用舊有的方法去解決新齣現的問題,結果往往事倍功半。這本書的名字,似乎在告訴我,真正的技術高手,都懂得如何“轉彎”。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將“技術”、“綫型”和“轉彎”這幾個詞巧妙地結閤在一起的。它是不是在探討如何培養一種靈活多變的技術思維?是不是在介紹一些打破常規的技術路徑?或者,它是否在鼓勵我們擁抱不確定性,將挑戰視為機遇?我特彆想瞭解這本書是否提供瞭具體的工具、方法或案例,來幫助讀者掌握這種“轉彎”的能力。畢竟,理論知識如果不能落地,就顯得蒼白無力。我對“最新2版”這個後綴也非常重視,這錶明作者對這本書的內容進行瞭更新和優化,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這一點對於一本技術類書籍來說至關重要。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帶來新的啓發,幫助我在技術道路上走得更遠、更穩健。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