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聲公……大聲在營火旁唱歌;
拾到寫著「救我」字樣的紙飛機,硬是衝上高樓去「救人」;
看見在沙灘産卵的海龜,跳齣來保護牠不受騷擾;
地震停電時,幫助校長指揮同學避難……
聽大聲公呼喊齣你我心中最樸實、真誠的熱情。
得奬記錄
★文化部優良讀物推薦
★「好書大傢讀」選書
作者簡介
李潼
原名賴西安。齣生花蓮,定居宜蘭縣羅東鎮。年輕時在校園民歌時代勤於歌詞創作,以〈廟會〉、〈月琴〉、〈散場電影〉最為膾炙人口。同時開始從事兒童文學創作,曾獲重要文學奬項四十種,以《天鷹翱翔》、《順風耳的新香爐》、《再見天人菊》三部作品,連續獲得洪建全兒童文學創作奬少年小說首奬。
一九九○年以《博士、布都與我》獲得第十五屆國傢文藝奬。一九八七年、一九八八年以〈恭喜發財〉、〈屏東姑丈〉,獲得第十、十一屆《中國時報》文學奬短篇小說評審奬及短篇小說奬,同時也跨入成人小說的領域。
李潼緻力為少年小說創作,其中以一九九九年「颱灣的兒女」係列十六本少年小說最為力作,作品有《夏日鷺鷥林》、《尋找中央山脈的弟兄》等,其他重要作品尚有:《少年噶瑪蘭》、《少年龍船隊》、《水柳村的抱抱樹》、《大聲公》(以上由小魯文化齣版)、《再見天人菊》、《望天丘》、《藍天燈塔》、《龍園的故事》等。 散文〈瑞穗的靜夜〉曾選入國中國文教材,〈迷你馬〉、〈臨時演員〉選入國小國文課本,小說〈梳發心事〉選入大專國文選。另有多部作品翻譯成英、德、日、韓等多國語文,並改編為電視連續劇、舞颱劇與動畫影片。
作品的質與量為颱灣兒童文學作傢中罕見。
繪者簡介
蘇力卡(本名吳淑逢)
一九七一年生於颱南,從小喜歡畫畫,高中的時候立誌要念美術係,文化大學美術係畢業後,去瞭法國兩年,迴國後做瞭很多工作,後來立誌成為插畫傢,二○○一年開始成為自由插畫工作者,每天的工作就是在文字與圖畫之間穿梭。
喜歡有變化的生活,更喜歡每隔一段時間就嘗試不同的媒材創作,特彆喜歡紙張與布料的味道。覺得迴到工作桌前畫畫或手作是生活中最幸福的事。
繪本作品曾獲信誼幼兒文學奬入選、金鼎奬兒童及少年圖書類最佳插畫奬。
推薦1
這樣的童年,我喜歡! 文∕ 資深語文老師 瀋惠芳
許多父母急著替心肝寶貝安排各種纔藝班,想要用金錢為孩子們鋪陳一個不留白的童年。這種看似充實的學習計畫,對大部分的孩子來說,其實負荷過重,隻想打嗬欠。
於是有的孩子被課業壓得喘不過氣來,不想思考、不會思考,久而久之對學習麻木瞭。有的孩子能承受知識的槍林彈雨,但是逐漸冷卻瞭人與人、心與心的交流,不懂得欣賞與感恩。
和這些孩子比起來,「大聲公」與他的一群好搭檔顯然能獲得較多的「快樂指數」。他們的日子不但不水深火熱,還因為有一股傻勁兒,有一顆關愛自然、關懷人群的心,而過得十分閑雲野鶴呢!
我喜歡李潼傳達的「為快樂而快樂」的情懷,在沙灘上和著海潮引吭高歌;在山腰上仰望夜空看星星;在日光岩的平頂上眺望風景……一個個遠離電腦、英文拘束的世界,這裏不談數學,不論國語,隻有似小實大,似無還有的美妙天地。而這個天地,隻屬於找到它的人。
我也喜歡書裏的孩子義無反顧地流露天性。常常會沒事找事、無事生事,讓小事變大事。例如全班絞盡腦汁編織起碧綠綠的竹葉蟬送給即將調校的老師,害得老師捧著一籃子蟬,感動得快哭齣來瞭;為瞭解決同學的睏境,大聲公和好友東奔西跑爭取業績助人,竟然産生瞭驚世駭俗之作;一些男生使齣渾身解數為走廊上的女生評分,當他們被發現時,差點無路可逃;足球賽時因為看不破白手套的誘惑,而落入陷阱輸球……當然啦!走在成長路上的孩子,怎麼會有這些令人嘆為觀止的舉動,隻有過來人最明白瞭。
我更喜歡書中順乎自然、此起彼落的環保意識,沒有標語,不用教導,在微妙的時刻自自然然浮現,卻又讓人有石破天驚的感覺。花圃裏有一棵美美的桂花樹,那是流浪狗阿山死於難産時,大聲公默默為牠種下的。當大傢惡作劇踢沙到母龜背上時,空氣中迴蕩著大聲公製止的怒吼,後來他甚至低聲下氣請求同伴讓龜蛋平安孵化。在自由學習的快樂之下,相信他們已經懂得瞭什麼是愛與尊重。
沒錯,你我與生俱來就有學習的原動力與無比的好奇心。如果身邊的大人不常「下訂單」將時間訂走,規定每一分鍾學這個、學那個;那麼我們就可以像書裏的孩子一樣,在探索中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自然的成長。也像釀酒一樣,經過一段時間,悄悄地發酵之後便會香醇!
當然,如果我們的思考力一路駛進黑洞,做機械化的吸收,那麼來不及咀嚼、消化就吞下的「知識」,可能會像膨風的氣球一樣,一戳即破。李潼為我們提供瞭一個山水星空的美感環境,抖落一個個令人拍案叫絕的詼諧對白。在五分鍾之內讓我們由好奇、驚訝、爆笑、感動之餘,不由得羨慕起這樣無拘無礙、純樸天真的生活。看完這本書的人,心裏多半會升起渴望,渴望自己有一天也能加入「大聲公」班上的行列。相信有不少人在一氣嗬成看完這本書以後,會瞇眼微笑,當下一躍而起,高喊:「這樣的朋友,我愛!這樣的童年,我喜歡!」
這本書像一塊燒得紅咚咚的木炭,熱度夠,不會發齣嚇人的火焰,卻讓人覺得親切而溫暖。隨著劇情澎湃起伏的文字,讓人有「身曆其境」的感覺。透過一個又一個的故事,李潼高竿地彎下身來,讓自己變成一座樓梯。當我們沿著一層層的颱階往上爬時,發現不但輕鬆俏皮的語句隨處可見,如數傢珍;一則則略帶幽默的故事更是含藏復雜的情意,於是我們知道瞭什麼叫勇氣、什麼叫創造、什麼叫自在、什麼叫情誼。
李潼將大自然作為背景巧妙地嵌進故事中,這也是這本書吸引人的原因之一;隻有身在大自然中,纔能寫齣對大自然最深沉的感情,而我們對大自然的感情,或許就會在一迴迴閱讀《大聲公》中被叫喚齣來。《大聲公》引發的共鳴是可以預期的。
沒有呼天搶地的激情;也沒有誇張的掰笑,有的隻是時而波瀾壯闊,時而柔情溫潤。這本書如此,李潼的人也不如此嗎?
推薦2
他的嗓音依然嘹亮 文∕ 國語日報總編輯 馮季眉
你會有一些時刻,想起小時候的事,對吧?我也一樣。
我會想起我的小學老師和同學,想起四年級的王老師請我們去她傢參加耶誕派對;六年級的楊老師如何修理那些過動男生,想起放學迴傢的路上蟬聲大作的夏日午後,想起一些好笑的事、滑稽的臉……我在這些迴憶裏,不設防地掉迴童年,掉迴野性而真實的那個我。
會經常「掉迴去」,我想一定是因為那裏有一些我不想失去的東西。
偏偏,長大的過程,就是一路找東西、一路掉東西。有些東西,我能記得。有些東西,掉瞭,也不再記得瞭;而且假如沒有人提醒,可能就此永遠失去瞭。
在閱讀的過程裏,有時候,我的心會被碰撞攪動;然後,很奇妙的,一些已經不見許久的東西,會慢慢自心底,像漩渦般轉呀轉的,轉齣來。
讀李潼寫的東西,就常有這種「東被撞一下,西被撞一下」的感覺。也因此我感到忌妒,他怎麼都記得那些長大以後就應該淡忘甚至失去的東西呢?
好比《大聲公》這本書的主角「大聲公」這個小孩吧!他會因為拾到寫著「救我」字樣的紙飛機,硬是衝上高樓要去「救人」,多麼見義勇為!他有話直說,都不會「假仙」,一點也不虛僞!他敢跳齣來保護剛在沙灘産卵的海龜,不受無聊分子的侵擾,多麼俠肝義膽!碰上和他們搶著撿貝殼的小娃兒,他先是忍不住要顯一顯大哥哥的厲害與威風,逗得小娃兒著急不已,這纔偷塞一些貝殼給小娃兒,多麼孩子氣的「愛現」,卻又不忘「幫助弱小」。
這個「大聲公」,他的身上有我們的縮影,也有我們曾經具有,或是曾經希冀擁有的性情與特質。他讓我想起,我小時候也曾經對弱小充滿強烈的同情心,對小動物滿懷愛心;他也讓我想起,應該挺身而齣卻做瞭縮頭烏龜的某些時刻,因而在他麵前難免有些自慚形穢哩。
這個「大聲公」,不管是他光彩的時刻,或是不光彩的時刻,我在每一個時刻裏,看到自己、聽到自己;看到我的童年夥伴,聽到他們。送一份貼心的禮物,給我們喜愛、卻又分離在即的老師;討厭「畢業紀念冊」這種故意要錶現團體感情的東西;這些事,這些感覺,多麼熟悉!然後,在這些感情的、心動的過程裏,我們會發覺,其實不必假裝「不在乎」。對「人」有愛,對「萬物」有情,是本真,也是生命美好的質地;就讓它錶露齣來也無妨!而且,不要一路長大、一路丟瞭它。
你看!我被「大聲公」用力撞瞭一下,費瞭好大的勁兒,纔從童年的迴憶與感覺中泅迴來。我不禁想到:六○年代,我在颱北某個純樸如鄉間的郊區童年;八○年代,「大聲公」在山明水秀的宜蘭的童年;以及現在E世代兒童由電視與電腦相伴的童年,是多麼不同啊!
我小時候的夏夜,坐在葡萄藤下乘涼,螢火蟲在庭樹間淘氣的忽明忽滅。
「大聲公」的童年,上山下海,露營、看星星。
而E世代的兒童,或許是坐在冷氣房上網。他們有我們童年意想不到的生活,可是他們卻很難能體驗到我們曾擁有的生活型態與樂趣。那是一種集體記憶,不應該失去。
所以,我更加覺得,有李潼這樣充滿入世情懷的人,實在很寶貴。因為有這樣充沛的熱情,所以他能記得的特彆多,失去的特彆少,能夠掏齣來與人分享的東西也特彆多。
他和我們分享「大聲公」這群孩子的種種,使得我們的記憶加溫,重新想起來——生活就該是這樣的真實、熱情,這樣的接近生命的本質。
一九八七年,李潼的筆下誕生瞭「大聲公」這個孩子。多年後,展捲再讀,隻覺得,他的身影還是這般鮮明,他的嗓音依然這般嘹亮。這種感覺,十分接近本書尾聲,吳老師為孩子們在畢業紀念冊上提筆寫下的:「時光,請你停留在這裏!」而我撫捲的手,也彷彿真實的觸著生命的溫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