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種颱灣竹,25種颱灣原生竹
600張野外生態照及特寫圖完整記錄
◎完整收錄颱灣89種竹:
你知道颱灣居然有89種竹嗎?其中高達25種是颱灣特有原生種。其中,囊□竹原已被認定為滅絕的物種,卻被作者易外發現野外蹤跡。
◎600張生態及特寫照片,空前絕後的完全圖鑑:
本書完整收錄600張野外生態圖和竹子的花、果實和葉片特寫圖,絕無僅有的完整竹圖鑑。
本書特色
第一本完整收颱灣89種竹子的圖鑑,完整收錄竹子的花、果實、葉片等特寫圖片。
作者簡介
呂錦明 Lu, Chin-Ming
1935年齣生於新竹郡關西莊坪林分校的教員宿捨,畢業於颱灣省立颱中農學院森林係。1967年考上日本文部省奬學金留學九州大學,1977年再以國科會奬學金齣國進修,1980年獲得九州大學農學博士學位。
自大學畢業服兵役後至屆齡退休止,均在林業試驗所服務。專長是:一般育林、 林木育種、竹類研究。
002 作者序
003 序言
006 如何使用本書
012 竹類在植物分類學上的地位
016 竹類各部器官介紹
031 竹類生長的特性
033 關於竹類的開花
(一)地下莖閤軸叢生型竹類
037 蓬萊竹屬
040 茨竹
042 南洋竹
044 竹變
046 □竹
048 長枝竹
050 條紋長枝竹
052 火廣竹
054 金絲火廣竹
056 銀絲火廣竹
058 烏腳綠竹
060 硬頭黃竹
062 變葉竹
064 長節竹
(二)木本性竹類
066 蓬萊竹
068 蘇枋竹
070 鳳凰竹
072 紅鳳凰竹
074 鳳翔竹
076 內文竹
078 綠竹
080 八芝蘭竹
082 長毛八芝蘭竹
084 莿竹
086 林氏莿竹
088 青皮竹
090 大耳竹
092 條紋大耳竹
094 花眉竹
096 烏葉竹
098 佛肚竹
100 黃金佛肚竹
102 泰山竹
104 金絲竹
106 短節泰山竹
109 頭穗竹屬
110 香糯竹
113 麻竹屬
115 馬來麻竹
118 布蘭第士氏麻竹
120 巨竹
122 哈彌爾頓氏麻竹
126 麻竹
128 美濃麻竹
130 葫蘆麻竹
132 緬甸麻竹
136 印度實竹
138 籐竹屬
139 紫籜籐竹
142 巨草竹屬
144 馬來巨草竹
146 菲律賓巨草竹
148 條紋巨草竹
150 南美莿竹屬
151 南美莿竹
153 竹屬
154 □竹
156 烏魯竹
158 廉序竹屬
159 暹邏竹
(三)莖脛走齣閤軸叢生型竹類
163 梨果竹屬
164 梨果竹
168 奧剋蘭竹屬
169 奧剋蘭竹
171 高山矢竹屬
172 玉山矢竹
(四)地下莖橫走側齣閤軸叢生型竹類
175 寒竹屬
176 寒竹
178 小寒竹
180 苦竹屬
182 大明竹
184 邢氏苦竹
186 颱灣矢竹
188 琉球矢竹
190 翠竹
192 稚子竹
194 空心苦竹
196 上田□
198 包籜矢竹
200 禿□
201 黃金禿□
202 箭竹屬
203 日本矢竹
205 赤竹屬
206 □田□
207 東笆竹屬
208 黃紋椎榖□
210 業平竹屬
211 業平竹
213 崗姬竹屬
214 崗姬竹
216 唐竹屬
218 唐竹
220 白條唐竹
(五)地下莖橫走側齣單稈散生型竹類
223 寒竹屬
224 四方竹
226 孟宗竹屬
228 布袋竹
231 黃金布袋竹
232 剛竹
236 金明竹
238 石竹
240 桂竹
242 條紋桂竹
244 黑竹
246 裸籜竹
248 孟宗竹
252 龜甲竹
254 江氏孟宗竹
256 囊稃竹屬
257 囊稃竹
260 中名索引
264 學名索引
271 參考文獻
作者序
小時候生活在新竹縣關西鎮的鄉間,宿捨後麵就是國民學校,該校校園有兩段,上段是個大操場,操場邊是竹子與以龍眼樹為主的混閤雜木林。想起孩提時代與竹子的接觸,大多是利用竹子中的觀音竹和火吹竹,我們常以火吹竹或桂竹製作水槍、竹馬、竹蜻蜓;把觀音竹竹稈製作成竹槍,並以樸樹果實為子彈,沒有樸樹果實時,改用軟紙浸水然後揉成小團粒當子彈,有時比樸樹果實還響、還痛。
外公在竹東有間桂竹竹材加工廠,主要的加工産品是竹簽,在尚未上國小、以及上國小之後的每年寒、暑假,我們全傢會從石光或關西步行到竹東玩一段時間,那時最喜歡看工人鋸竹段、剖開竹子、劈竹簽、再用特製的小鉋刀把竹簽刨圓。迴想過去,除瞭在唸大學時還曾鬧齣採綠竹筍的笑話之外,孩童時採桂竹筍的趣味至今難忘。
長大唸高中以後,因暑假期間參加「軍中服務」,較有機會到縣內各地營區走動,也接觸到處處有竹的鄉間風光;大學畢業後服預官役,先在鳳山步校受訓,天天與南部一帶較普遍的大型叢生竹為伍,「不能一日不見此君」;及至退伍任職颱灣省林業試驗所,更發現竹子的身影全颱到處都是。隻是直到1979年得到農委會委託的計畫,正式踏入竹子的世界之前,從沒有想到過要去探索竹子的「真相」。自從開始研究孟宗竹林相改良、更新的方法之後,「不得不」隨時埋首翻找有關竹子的文獻,這纔發現研究竹子隻要植物學根基好,有植物遺傳學和森林生態學的概念即已足夠,並不需要高深的學問,很適閤不學無術的著者本人,也纔知道竹子的世界裏,「原來如此」竟是這麼多,奧妙無限,一頭鑽進去之後,竟也不能自拔,直到2000年屆齡退休,整整「著火入魔」瞭21年。現在也已知道小時候使用過的觀音竹原來就是蓬萊竹,火吹竹就是火廣竹。
由上述這段曆程,大緻可以瞭解到,竹子實際上是到處「與你同在」,隻是因為太過普遍、太容易看到、接觸到,甚至食用它的竹筍、利用它的竹材,反而容易被忽略,除非刻意去「鑽牛角尖」,有意去瞭解竹子,否則竹子對你永遠還是「竹子」而已。
在研究竹子的過程中,感覺到最為欠缺的就是竹類圖說之類,以及能夠讓人「看圖識竹」的文獻或是齣版物,筆者本身並不是竹類分類學傢,所以在碰到一些識彆上的難題時,當然需要有圖說供為參考。以當時對颱灣的竹類而言,隻有大師林維治先生在林業試驗所發錶的幾本報告。筆者非常羨慕日本的竹類研究人員、對竹子有興趣的人士,能有那麼多精彩的竹類彩色圖誌,供他們去與竹子互相認識並且做朋友。
有感於此,筆者早在竹類研究期間,即已規劃「颱灣竹類圖說」之類的書冊齣版,無奈能力有限,一直拖延下來。屆齡退休之後,深知「餘年無多」,乃不辭拙劣,參照諸多先進之業績,加上筆者自身往年所拍的照片湊閤成這本圖誌,希望能提供給對竹子有興趣的人士翻閱參考,更希望這本拙著能拋磚引玉,期望在不久的將來能看到更精美的圖冊齣現,則愛竹人士幸甚,颱灣竹産業幸甚!是所至望也。
本圖誌之能夠完成、付梓,首先要感謝前農業委員會森林科科長林文鎮博士,因為他在筆者獲得博士學位迴國之後,交給筆者「孟宗竹林林相改良」計畫,筆者纔有真正接觸竹子的機會,且讓筆者沉浸於竹子的世界至今欲罷不能;還有就是筆者的賢內助瀋貴美女士,因為有她相夫教子,精明地處理傢務,使筆者不但沒內顧之憂,而且經常關心撰寫工作的進度,纔有今天本圖誌的誕生。最後,要感謝的是晨星事業群,因為他們找上筆者,本圖誌纔得以有「見天」的一天,當然還有以前就職時共事過的夥伴們,對於這些人士,筆者在此一併由衷錶示感謝之意。
對於我這樣有點“老派”的讀者來說,《颱灣竹圖鑒》絕對是今年最驚喜的一本書。我一直覺得,我們這一代人,對大自然反而沒有年輕一代那麼親近,總覺得在城市裏生活久瞭,就離那些原始的美好越來越遠。所以,當我在書店看到這本《颱灣竹圖鑒》時,就有一種莫名的衝動想要把它帶迴傢。我不是學植物學的,所以那些復雜的學名和術語對我來說有點難度,但這本書的優點就在於,它用非常生活化的語言來介紹竹子。比如說,它在介紹某種竹子的時候,會提到這種竹子在颱灣哪裏比較常見,當地人會怎麼稱呼它,或者這種竹子在過去有什麼樣的用途。我記得有一段講到颱灣的“桂竹”,它詳細描述瞭桂竹的竹竿是如何被用來搭建棚架,如何被製作成竹笠,甚至是如何被用來做成一些竹工藝品。它還提到,在某些地區,桂竹的竹筍是當地一道非常有名的美食,很多餐館都會用它來做菜。這種將植物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地聯係起來,讓我覺得非常親切。這本書的圖片質量也是我非常看重的一點,它裏麵的圖片不是那種模糊不清的,而是非常高清的,色彩也很鮮艷,細節都能看得一清二楚。我特彆喜歡它展示竹子不同生長階段的照片,從嫩綠的竹筍破土而齣,到茁壯成長,再到竹葉枯黃飄落,整個生命周期都被完整地記錄下來。這讓我對竹子産生瞭一種更深刻的認識,也更能感受到生命的頑強和輪迴。我一直覺得,我們身邊最平凡的東西,往往蘊含著最深刻的道理。《颱灣竹圖鑒》這本書,就用竹子這樣一種看似平凡的植物,嚮我們展示瞭颱灣這片土地的生命力,以及我們祖先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活智慧。我非常欣賞它對於每一個竹子品種的詳細描述,包括它的高度、直徑、竹節的長度、竹竿的顔色等等,這些看似微小的細節,恰恰展現瞭竹子的獨特之處。
评分《颱灣竹圖鑑》這本書,我大概是真的很有緣分纔會在書店的角落裏發現它。我平時對植物沒啥特彆研究,就是偶爾看到路邊或公園裏那些高高瘦瘦的竹子,覺得挺好看的,尤其是風吹過竹林時那種沙沙的聲音,總能讓人心靜下來。那天在書店裏閑逛,隨便翻瞭翻,就被這厚厚的一本《颱灣竹圖鑑》吸引住瞭。封麵設計就很樸實,沒有花裏鬍哨的裝飾,就簡單地印著書名和幾根竹子的素描。我隨手翻開一頁,裏麵的圖片質量就讓我眼前一亮,色彩真實,細節清晰,感覺像是把真正的竹子搬到瞭紙上。而且,不隻是竹子的全景,連竹筍、竹葉、竹節,甚至是竹子的不同生長階段,都有非常細緻的特寫。我當時就想,哇,原來竹子還有這麼多講究啊!我一直以為竹子就是竹子,沒想到裏麵還有這麼多學問。書裏的文字介紹也寫得很通俗易懂,不是那種枯燥的學術論文,更像是颱灣本地人寫給我們看的,用我們熟悉的語言,講我們身邊就能看到的竹子。我特彆喜歡它描述竹子生長習性的部分,會提到在颱灣的哪些地方比較常見,哪些品種的竹子適閤用來做什麼,比如有些竹子就特彆適閤做建材,有些則是因為竹筍好吃而被大傢喜愛。我當時就在想,下次去郊遊,是不是可以帶著這本書,一邊看一邊對照,認識一下身邊的竹子。這種知識性的書籍,如果寫得太晦澀,我就直接看不下去瞭,但《颱灣竹圖鑒》給我的感覺就是,它很接地氣,很實在,就像我們生活中的一個好朋友,隨時可以翻開來,獲得一些實用的知識。我本身就住在颱灣,對這裏的一草一木都有一種特殊的情感,所以當看到這本書的時候,就像是找到瞭失散多年的老朋友一樣。我一直覺得,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孕育瞭多少神奇的生命,而竹子,無疑是其中最具代錶性的植物之一。我記得小時候,住在鄉下的外婆傢,院子裏就種瞭好幾棵毛竹,夏天的時候,竹葉茂密,能遮陽,還能聽到竹葉在風中沙沙作響,那是童年最美的迴憶。長大後,雖然搬到瞭城市,但對竹子的那種親切感一直沒有變。這本書就像一把鑰匙,打開瞭我對颱灣竹子更深的認知。它不僅僅是一本圖鑒,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一種對大自然的敬畏。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更多颱灣人,特彆是年輕人,重新認識到我們身邊這些平凡卻又偉大的植物。
评分《颱灣竹圖鑒》這本書,我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在一傢小書店裏發現的。我平時對自然科學類的書籍不太感冒,但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不僅僅是枯燥的植物知識,而是將竹子與颱灣這片土地上的人文曆史和生活方式巧妙地融閤在一起。我記得書中有一段講到“相思竹”,它不僅僅介紹瞭相思竹的形態特徵,還提到瞭這種竹子在颱灣的民間傳說中,常常被用來象徵堅貞的愛情,以及它如何被用來製作一些具有紀念意義的竹雕。這種將植物與文化、情感聯係起來的寫法,讓我覺得非常新穎和有深度。而且,書中的插圖也極具特色。它不僅僅有寫實的照片,還有很多精美的工筆畫,細膩地描繪齣竹子各種姿態,甚至連竹葉上的細微紋理都清晰可見。這些插圖,仿佛讓竹子有瞭生命,栩栩如生。我之前對竹子的認識,基本上就是它們高大、翠綠,能夠提供蔭涼。但是這本書讓我看到瞭竹子的多樣性,比如有一些竹子細長如筆,非常適閤製作書畫工具,而另一些則粗壯堅韌,可以作為建築材料。它還讓我瞭解到,原來颱灣的竹子種類如此豐富,每一種竹子都有它獨特的生長習性和用途。我特彆欣賞書裏關於竹子在颱灣不同地區的應用的描述,比如在南部,人們會用某種竹子來製作傳統的竹傘,而在北部,則會用另一種竹子來搭建堅固的房屋。這本書就像一本颱灣竹子的“生活指南”,它讓我更加瞭解我們身邊這些看似平凡的植物,以及它們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聯係。
评分說實話,我拿到《颱灣竹圖鑒》的時候,並沒有抱太大的期待,我隻是覺得,既然是介紹颱灣的竹子,那肯定不會錯到哪裏去。結果,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想象。它不隻是簡單地羅列竹子的種類,更重要的是,它把每一種竹子都寫活瞭。我最喜歡的部分是關於竹子在颱灣不同地區的應用和傳說。比如,它會提到在東部,有些地方的居民會用某種竹子搭建傳統的房屋,那種房屋不僅鼕暖夏涼,而且非常堅固。書裏還穿插瞭一些當地的民間故事,關於竹子如何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如何齣現在神話傳說中。這讓我在學習植物知識的同時,也瞭解瞭颱灣的民俗文化。我記得有一段講的是阿裏山的孟宗竹,不隻是介紹它的形態特徵,還講瞭它如何成為阿裏山森林鐵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見證瞭颱灣的發展。這種將植物與人文曆史結閤的寫法,我覺得非常有吸引力。而且,書中的插圖也非常精美,不僅僅是寫實的繪圖,還有一些曆史照片,展示瞭過去颱灣竹子被利用的場景。我看到一張老照片,是幾十年前竹農在山上砍伐竹子,那種場景,讓我仿佛穿越時空,感受到瞭那個年代的生活氣息。這本書的編排也很用心,每一種竹子都有一個獨立的章節,從植物學上的分類,到它的形態特徵,再到它的生長環境和用途,都講得非常詳細。而且,它還特彆強調瞭颱灣本土的竹子品種,讓我瞭解到,原來我們身邊就有這麼多獨特而珍貴的竹子。我之前對竹子的認識,基本上就停留在“竹子就是綠色的,會長得很高”這個層麵。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竹子的多樣性,有些竹子細得像筆杆,有些則粗壯得像手臂;有些竹子是圓形的,有些則是扁平的。還有關於竹子的繁殖方式,也寫得很有意思,有的是通過地下莖蔓延,有的是靠種子繁殖,不同品種的繁殖策略也各有韆鞦。我真的覺得,這本書就像一本颱灣竹子的百科全書,而且是用最生動、最有趣的方式呈現齣來的。
评分《颱灣竹圖鑒》這本書,我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在一傢獨立書店裏看到的。我平時對自然科學類的書籍瞭解不多,但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不僅僅是枯燥的植物知識,更是將竹子與颱灣這片土地上的人文曆史和生活方式巧妙地融閤在一起。我記得書中有一段講到“五節竹”,它不僅僅介紹瞭五節竹的形態特徵,還提到瞭這種竹子在颱灣的民間傳說中,常常被用來象徵堅貞的愛情,以及它如何被用來製作一些具有紀念意義的竹雕。這種將植物與文化、情感聯係起來的寫法,讓我覺得非常新穎和有深度。而且,書中的插圖也極具特色。它不僅僅有寫實的照片,還有很多精美的工筆畫,細膩地描繪齣竹子各種姿態,甚至連竹葉上的細微紋理都清晰可見。這些插圖,仿佛讓竹子有瞭生命,栩栩如生。我之前對竹子的認識,基本上就是它們高大、翠綠,能夠提供蔭涼。但是這本書讓我看到瞭竹子的多樣性,比如有一些竹子細長如筆,非常適閤製作書畫工具,而另一些則粗壯堅韌,可以作為建築材料。它還讓我瞭解到,原來颱灣的竹子種類如此豐富,每一種竹子都有它獨特的生長習性和用途。我特彆欣賞書裏關於竹子在颱灣不同地區的應用的描述,比如在南部,人們會用某種竹子來製作傳統的竹傘,而在北部,則會用另一種竹子來搭建堅固的房屋。這本書就像一本颱灣竹子的“生活指南”,它讓我更加瞭解我們身邊這些看似平凡的植物,以及它們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聯係。
评分《颱灣竹圖鑒》這本書,我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在網絡上看到的,然後就一直念念不忘。我雖然不是植物專傢,但對大自然有種莫名的熱愛,總覺得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應該多瞭解一些身邊的生命。這本書最打動我的地方,是它不僅僅是一本“圖鑒”,它更像是一個颱灣竹子的“故事集”。作者在描述每一種竹子的時候,都會穿插一些與颱灣當地相關的曆史、文化或者民間傳說。我記得有一段講到“刺竹”,書裏提到,在過去,颱灣的一些原住民部落會用刺竹來製作武器,比如弓箭的箭杆,因為刺竹的特性就是堅韌而又帶有刺,非常適閤用來對抗敵人。讀到這裏,我感覺就像是在翻閱一本颱灣曆史的縮影,竹子不僅僅是植物,更是承載瞭我們這片土地上無數故事的見證者。而且,書中的插圖和照片也非常吸引人,不僅有清晰的學術插圖,還有很多颱灣本土攝影師拍攝的竹林風光,有時候一張照片就能勾起我內心深處的迴憶。我特彆喜歡書裏關於“竹海”的描寫,那些延綿不絕的竹林,在陽光下閃耀著綠色的光芒,讓人心曠神怡。這本書的文字也寫得很流暢,沒有那種生硬的學術腔調,而是充滿瞭情感和溫度,讓人讀起來感覺很舒服。我之前對竹子的認識,僅限於幾種常見的竹子,比如麻竹、綠竹。但這本書讓我發現,原來颱灣的竹子種類如此豐富,有各種各樣奇特的形態和用途。比如說,有一種叫做“刺竹”的,它的竹竿上長滿瞭尖刺,非常鋒利,在過去甚至被用來作為防禦工事的材料。還有一些竹子,它們的竹節非常細長,特彆適閤用來製作樂器,比如笛子、簫。這讓我感嘆,大自然的神奇和人類的智慧是多麼的完美結閤。我一直相信,瞭解我們身邊的植物,就是瞭解我們腳下的土地,就是瞭解我們自己。
评分《颱灣竹圖鑒》這本書,我是在一個雨天的下午,在一傢充滿文藝氣息的書店裏發現的。當時我躲雨,隨便拿起一本書翻看,沒想到就被它深深吸引瞭。這本書最讓我覺得特彆的是,它不僅僅是一本“植物百科”,更是一本關於“颱灣記憶”的竹子故事。作者在介紹每一種竹子的時候,都會穿插一些與颱灣曆史、文化、甚至民間傳說相關的故事。我記得有一段講到“五節竹”,它介紹瞭五節竹那獨特的、像是整數“五”一樣的竹節形態,然後引申到在過去,颱灣的農民如何利用五節竹來製作晾曬榖物的竹架,以及在一些節日慶典中,五節竹如何被用來裝飾,增添喜慶的氣氛。這種將植物知識與人文曆史巧妙結閤的方式,讓我覺得非常有趣。而且,書裏的插圖也是我非常喜歡的。它不僅僅有寫實的彩色照片,還有很多精美的工筆畫,細膩地描繪齣竹子的各種形態,甚至連竹葉上的脈絡都清晰可見。這些插圖,仿佛讓竹子有瞭生命,栩栩如生。我之前對竹子的認識,基本上就是它們高大、翠綠,能夠提供蔭涼。但是這本書讓我看到瞭竹子的多樣性,有些竹子非常細小,隻能作為觀賞植物,而有些竹子則粗壯有力,可以作為建築材料。它還讓我瞭解到,原來颱灣的竹子種類如此豐富,每一種竹子都有它獨特的生長習性和用途。我特彆欣賞書裏關於竹子與颱灣人民生活方式的聯係,比如在過去,竹子是颱灣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材料,從房屋的建造,到日常用品的製作,都離不開竹子。這本書就像一位老朋友,用最樸實、最真誠的語言,為我講述颱灣竹子的故事,也為我講述瞭這片土地上人們的生活智慧。
评分《颱灣竹圖鑒》這本書,我是在去颱南旅遊的時候,在一傢獨立書店裏偶然發現的。我當時隻是隨便翻翻,就被裏麵的內容吸引住瞭。這本書的編排方式非常特彆,它不是按照科屬來分類,而是更多地從竹子在颱灣的生活場景和應用齣發。比如說,它會有一章專門講“颱灣的食用竹筍”,裏麵會介紹各種適閤食用的竹筍品種,以及在颱灣各地都有哪些關於竹筍的特色美食。我記得裏麵講到“綠竹筍”,它特彆強調瞭綠竹筍的清脆口感和獨特的香甜味道,還介紹瞭很多用綠竹筍製作的經典颱菜。這對我這樣一個吃貨來說,簡直是太有吸引力瞭!而且,書裏還提到瞭一些關於竹子在颱灣建築上的應用,比如用竹子搭建的傳統民居,或者現代建築中利用竹子的可持續性設計。這讓我意識到,竹子不僅僅是一種植物,它更是我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本書的圖片質量也很高,各種竹子的特寫,竹筍的特寫,甚至竹子的根係和竹葉的紋理,都拍得非常清晰。我尤其喜歡書裏那些展現颱灣竹林風光的照片,那些在陽光下隨風搖曳的竹子,充滿瞭生命力,讓人看瞭心情豁然開朗。這本書的文字也寫得很生動,不是那種枯燥的學術論文,更像是颱灣本地人寫的,充滿瞭親切感。作者在介紹每一種竹子的時候,都會融入一些當地的方言或者俗語,讓讀者感覺就像是在聽長輩講故事一樣。我一直覺得,我們颱灣這片土地,隱藏著太多值得我們去發現和珍藏的美好,《颱灣竹圖鑒》這本書,就是一本非常好的指引。它讓我重新認識瞭竹子,也讓我更加熱愛我生活的這片土地。我非常贊賞它在介紹植物知識的同時,也融入瞭大量的颱灣本土文化元素,讓這本書變得更加有趣和有價值。
评分說實話,我本來對“圖鑒”類的書籍興趣不大,總覺得它們有點死闆,就是一堆圖片和文字。但是《颱灣竹圖鑒》這本書,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把竹子寫成瞭有生命、有故事的存在。我記得有一段講到“刺竹”,它不僅介紹瞭刺竹的外形特徵,還描繪瞭在過去,刺竹如何被用來製作簡易的籬笆,如何保護農田,如何成為颱灣鄉間一道獨特的風景綫。它還提到,有些地方的人們會利用刺竹的尖刺來製作一些小巧的手工藝品,比如竹哨,還有一些傳統的樂器。這讓我覺得,竹子不僅僅是生長在那裏,它更是融入瞭颱灣人民的生活,成為瞭他們生活的一部分。書中的插圖也非常精美,不僅僅是寫實的繪圖,還有一些手繪的竹子姿態,綫條流暢,充滿瞭藝術感。我特彆喜歡它在描繪竹子動態的時候,能夠捕捉到風吹竹林那種“沙沙”的聲音,雖然是文字,但仿佛真的能聽到。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非常樸實,沒有華麗的辭藻,但每一個字都透露著作者對竹子的熱愛和對颱灣這片土地的深情。我之前隻知道竹子可以用來做筷子、竹席,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竹子的更多可能性,比如它可以用來製作傢具,甚至是可以作為一種環保的建築材料。這讓我覺得,竹子這種植物,真的是渾身是寶。我特彆欣賞書裏關於不同品種竹子生長習性的描述,比如有的竹子喜歡生長在潮濕的山榖,有的則更喜歡陽光充足的平原。這種對植物生態環境的細緻觀察,讓我覺得作者非常用心。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更多人,特彆是年輕人,重新認識到竹子這種植物的價值,以及它們在颱灣這片土地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评分《颱灣竹圖鑒》這本書,我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在圖書館裏發現的。我平時不太關注植物方麵的書籍,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吸引瞭我,那種樸實而又充滿生命力的感覺。這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不僅僅是介紹瞭各種竹子的形態特徵,更是將竹子與颱灣本土的文化和生活緊密地聯係起來。我記得書裏有一段講到“毛竹”,它詳細介紹瞭毛竹的生長速度之快,以及它如何被廣泛地用於颱灣的建築和傢具製作。書裏還穿插瞭一些關於毛竹的民間故事,比如在過去,毛竹是如何成為人們抵禦風雨的堅實屏障,以及在一些偏遠地區,毛竹是如何支撐起一個傢庭的生活。這種將植物知識與人文情懷相結閤的寫法,讓我覺得非常感動。而且,書中的圖片質量也非常好,每一張照片都非常清晰,色彩鮮艷,能夠真實地展現齣竹子的形態和質感。我特彆喜歡書裏那些描繪竹林風光的照片,那些在陽光下隨風搖曳的竹子,充滿瞭詩意,讓人心曠神怡。這本書的文字也寫得很生動,沒有那種枯燥的學術腔調,而是充滿瞭生活氣息,讓人讀起來感覺很舒服。我之前對竹子的認識,基本上就是它們高高瘦瘦,在風中搖曳。但是這本書讓我看到瞭竹子的更多可能性,比如它可以用來製作各種精美的竹器,還可以作為一種環保的建築材料。它讓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竹子這種植物,在颱灣這片土地上,扮演著多麼重要的角色。我非常贊賞作者對於竹子文化的發掘,它不僅僅是在介紹一種植物,更是在講述颱灣人民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故事,以及他們代代相傳的生活智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