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丰富:
◎配合考试方向出题,收录1000题试题供读者考前模拟,并评量吸收效果,适切掌握命题趋势。◎蒐集各类相关考试的中华民国宪法试题,由本社编辑群精选设计而成。所列试题几皆附有详细解答以适时解答读者疑惑。读者在熟悉中华民国宪法的内容之后,可利用此书来自我演练学习成果。
历届试题:
◎收录97年至100年地方特考、高普考历届试题与解析。◎历届试题附有命题配分表,使读者能够全盘掌握近年命题重点。
PART 1 精选题库1
主 题1 宪法基础原理3
主 题2 总 纲20
主 题3 人民之权利义务35
主 题4 总 统73
主 题5 行 政104
主 题6 立 法132
主 题7 司 法159
主 题8 考 试188
主 题9 监 察196
主 题10 中央与地方之权限212
主 题11 地方制度227
主 题12 选举、罢免、创制、复决251
主 题13 基本国策269
主 题14 宪法之施行与修改292
PART 2 历届相关试题与解析303
九十七年公务人员高等考试三级考试「中华民国宪法」试题305
九十七年公务人员普通考试「中华民国宪法」试题311
九十七年特种考试地方政府公务人员(三等)考试「中华民国宪法」试题317
九十七年特种考试地方政府公务人员(四等)考试「中华民国宪法」试题324
九十八年公务人员高等考试三级考试「中华民国宪法」试题329
九十八年公务人员普通考试「中华民国宪法」试题335
九十八年特种考试地方政府公务人员(三等)考试「中华民国宪法」试题341
九十八年特种考试地方政府公务人员(四等)考试「中华民国宪法」试题346
九十九年公务人员高等考试三级考试「中华民国宪法」试题351
九十九年公务人员普通考试「中华民国宪法」试题358
九十九年特种考试地方政府公务人员(三等)考试「中华民国宪法」试题364
九十九年特种考试地方政府公务人员(四等)考试「中华民国宪法」试题371
一○○年公务人员特种考试海岸巡防∕关务∕税务∕退除役军人转任公务人员∕国军上校以上军官转任公务人员(三等)考试「中华民国宪法」试题378
一○○年公务人员特种考试海岸巡防∕关务∕税务∕退除役军人转任公务人员∕国军上校以上军官转任公务人员(四等)考试「中华民国宪法」试题390
一○○年公务人员高等考试三级考试「中华民国宪法」试题397
一○○年公务人员普通考试「中华民国宪法」试题408
一○一年移民行政人员考试「中华民国宪法」模拟一百题416
这本书,真的让我对中华民国宪法有了全新的认识!《中华民国宪法1000题精析(2版)》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习题集”,不如说是一本“宪法导览图”,它以一种极为细致和周全的方式,为我勾勒出了宪法的清晰脉络。 我最喜欢的是,作者在解析每一个题目时,都展现出一种“历史维度”的思考。他不仅仅关注当前的条文,更会回溯其历史的源头,探讨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和发展。例如,在解读“修宪程序”的章节时,作者详细介绍了历史上几次重要的修宪过程,分析了不同修宪模式的利弊,以及这些历史经验如何影响了当前的宪法规定。这种“穿越历史”的解析,让我深刻地理解了宪法的“生命力”和“演进性”。 而且,这本书的题目设计,非常具有“案例导向性”。许多题目,都紧密联系着台湾社会实际发生的重大事件和司法判例,引导读者运用宪法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作者的解答,也是基于这些实际案例,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让我们看到宪法在现实社会中的具体应用。这种“学以致用”的学习方式,让我觉得宪法知识不再是纸上谈兵。 这本书的写作风格,也让我十分欣赏。作者的文字,清晰、精准、有力,没有一丝多余的修饰。他能够将复杂的法律概念,用最简洁明了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即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理解。而且,作者在论述过程中,始终保持着一种客观、理性的态度,避免了主观的偏见。 总而言之,这是一本让我受益匪浅的书。它不仅仅解答了我关于宪法的疑问,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去“思考”宪法,如何去“运用”宪法。这本书,绝对是每一个希望深入了解中华民国宪法的读者,不可或缺的良伴。
评分我对《中华民国宪法1000题精析(2版)》的评价,可以用“惊艳”二字来形容。我曾以为,学习宪法是一条漫长而枯燥的道路,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它用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将复杂的宪法理论,化繁为简,深入浅出。 我最欣赏作者的“宏观视野”。他不仅仅是就题目论题目,而是总是能够将题目置于整个宪法体系,甚至国家制度的大背景下进行分析。比如,在讨论“政党及其活动”的章节,作者并没有仅仅局限于政党的法律地位,而是将其与“民主政治”、“多元社会”等基本原则联系起来,阐述了政党在现代民主国家宪政中的重要作用。这种“举一反三”的解析方式,让我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建立起一个更加完整、更加系统的宪法知识框架。 此外,这本书的题目设计,非常巧妙地捕捉到了学习者在理解宪法时容易遇到的“盲点”。许多题目,都直击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或者是在相似概念之间设置辨析。作者的解答,不仅准确,而且非常“到位”,总能触及到问题的核心。例如,对于“国家赔偿”与“损失补偿”的区别,作者用清晰的语言和案例,将两者进行了深入的区分,让我彻底解决了长久以来的困惑。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非常吸引人。虽然是法律书籍,但作者的文字,却充满了逻辑性和感染力,读起来一点都不觉得乏味。他能够用生动的语言,将抽象的法律概念,描绘得活灵活.。而且,作者的写作,没有一丝一毫的“套话”或“废话”,每一句话都紧扣主题,言之有物。 总而言之,这是一本我愿意反复阅读、反复品味的书。它不仅仅是一本“应试”的参考书,更是一本能够提升个人法治素养的“启迪书”。对于每一个关心台湾宪政、希望深入了解中华民国宪法的读者而言,这本书,绝对不容错过。
评分《中华民国宪法1000题精析(2版)》这本书,给我带来的震撼,远不止于“题多”和“精析”。它更像是一次对中华民国宪法的“深度体检”,让我看到了其内在的逻辑、外在的联系,以及现实中的应用。 我最欣赏的,是作者在解析题目时所展现出的“比较视野”。他常常会将中华民国宪法与其他国家的宪法进行对比,分析其异同之处,以及这些差异背后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例如,在讨论“总统制”与“内阁制”时,作者不仅详细介绍了中华民国宪法的设计,还对比了美国总统制和英国内阁制的特点,并分析了不同制度模式的优缺点。这种“跨国比较”的解析,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对不同宪政模式有了更深的理解。 此外,这本书的题目设计,也非常具有“前瞻性”。许多题目,都紧密围绕着当前台湾社会正在讨论的热点宪政议题展开,引导读者去思考宪法在解决这些问题中的角色和作用。作者的解答,也常常会提出一些值得进一步思考的开放性问题,鼓励读者进行更深入的学术探讨。这种“面向未来”的学习方式,让我觉得宪法学习充满了活力和意义。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作者的文字,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人文的关怀。他能够将枯燥的法律条文,描述得富有条理和逻辑,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力。而且,作者在论述过程中,始终保持着一种平和、客观的态度,让人能够信服。 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集理论性、实践性、前瞻性于一体的优秀宪法读物。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本能够激发读者对宪法研究兴趣的“启蒙书”。对于任何一位想要深入理解中华民国宪法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评分坦白讲,我一开始对这本《中华民国宪法1000题精析(2版)》的期待并不算太高,想着就是一本常见的法律书籍,但读完之后,我被它深深地震撼了。它提供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全新的学习宪法的方式。 作者在解析每一个题目时,都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素养和严谨的态度。我特别喜欢他对待细节的处理方式,往往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在作者的笔下,却能揭示出宪法条文背后隐藏的深层意义。比如,在讨论“言论自由”的界限时,作者不仅仅是停留在“不应逾越法律”的简单表述,而是详细分析了不同时期,法律对言论自由的限制是如何演变的,以及这些限制背后的社会原因和法律考量。这种“纵深”的解析,让我对宪法条文的理解,从平面上升到了立体。 更难得的是,这本书的题目设置,非常贴合实际,并且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很多题目,都围绕着当下台湾社会正在面临的宪政议题展开,引导读者思考宪法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作用。比如,关于“公民投票”的题目,作者不仅解释了相关法律条文,还结合了过往的实践案例,分析了公民投票在宪政实践中的利弊,以及可能面临的挑战。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让我觉得宪法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学问,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制度。 我特别欣赏作者的“启发式”教学。他并不直接给出结论,而是通过提出问题、分析论点,引导读者自己去思考、去得出结论。在某些复杂的问题上,他甚至会列举不同的学说观点,让读者自行比较和判断。这种方式,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这本书,真的是一本“宝藏”。它不仅解答了我对宪法的许多疑惑,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去思考宪法,如何去理解宪法。对于任何一位想要深入了解中华民国宪法的读者来说,这本书都绝对是不可或缺的。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近期读到最令人惊艳的法律书籍了!尤其是我这样一名对中华民国宪法一直抱有高度兴趣,却又常常觉得其条文冰冷、晦涩难懂的普通民众而言,这本书的出现,如同黑暗中的一道曙光。作者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卓越的教学经验,将原本枯燥的宪法条文,剖析得淋漓尽致,仿佛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野。 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解析过程中,不只是停留在条文的字面意思,而是深入挖掘了每一条宪法的历史渊源、立法精神,以及在实际社会运行中所扮演的角色。这种“溯源”与“落地”相结合的解析方式,让我在理解宪法条文时,不再是机械的记忆,而是真正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和价值。例如,在解读关于人民基本权利的章节时,作者不仅仅列举了各项权利,更结合了台湾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讲述了这些权利是如何一步步被确立、保障,以及在实践中可能遇到的挑战。这种具象化的讲解,让抽象的法律条文瞬间变得鲜活起来。 此外,本书在题目设置上也极具巧思。每道题目都直指宪法中的关键概念、重要判例,甚至是易被混淆的知识点。作者的回应,更是如同一次次精辟的“头脑风暴”,不仅提供了标准答案,更重要的是,他围绕题目展开的延展性解读,常常能触及到相关的其他宪法条文、法律原则,甚至是指引我们思考更深层次的法律伦理问题。这种“以题带面”的学习方式,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也激发了我主动探索更多宪法知识的欲望。 当然,这本书也并非完美无缺。我个人觉得,在某些涉及复杂宪政理论的章节,如果能增加一些图表或流程图,或许能帮助读者更直观地理解。但瑕不掩瑜,总体而言,这是一本我极力推荐给所有关心台湾宪政、希望深入了解中华民国宪法的读者。它不仅是一本“解题书”,更是一本“启蒙书”,为我打开了认识宪法、认识国家的新大门。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说实话,比我预期的要丰厚许多!我一直觉得,中华民国的宪法,就像是一部老祖宗留下的古籍,虽然重要,但解读起来却颇费心思。我曾尝试阅读原典,也翻阅过一些较为枯燥的教科书,但总是觉得难以把握其精髓。直到我看到这本《中华民国宪法1000题精析(2版)》,才算找到了一个真正的“敲门砖”。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题目和答案。他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通过每一个题目,引导我们一步步深入宪法的殿堂。他对每个问题的解析,都充满了智慧和洞察力。他会从历史的纵深处挖掘条文的根源,也会从现实的土壤中审视条文的生命力。例如,在讲解“国父遗嘱”与宪法基本原则的关系时,他不仅仅是引用了相关条文,更深入地探讨了其历史演变过程,以及在现代宪政框架下的意义。 而且,这本书的题目设计,非常具有“试题性”。许多题目都巧妙地设置了陷阱,或者是在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之间进行辨析。这让我学习的时候,时刻保持警惕,迫使我去思考每一个选项、每一个论述的背后逻辑。每一次攻克一道难题,都会带来一种成就感,也让我对宪法的理解更加扎实。 书中对一些重要的大法官解释(释字)的引用和分析,更是让我眼前一亮。作者没有简单地把释字当成参考资料,而是将其与宪法条文、相关案例相结合,进行深入解读,让那些原本晦涩的大法官解释,变得清晰易懂。这对于我这样希望了解宪法在司法实践中是如何运作的读者来说,非常有价值。 当然,不可否认,有些题目涉及的法理比较深奥,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理解。但正是这种深度,才让这本书显得如此珍贵。它不仅仅是一本“刷题”的书,更是一本能够真正提升我们宪法素养的书。这本书,让我觉得学习宪法不再是一件苦差事,而是一场充满发现的智慧之旅。
评分这次入手《中华民国宪法1000题精析(2版)》,完全是因为它那“1000题”的噱头,心想也许能通过大量练习来巩固我的宪法知识。结果,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这不仅仅是一本练习题集,更是一部关于中华民国宪法的“百科全书”式的解读。 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分析问题时的“精细度”。很多时候,我们学习宪法,容易被一些大方向性的原则所迷惑,而忽略了条文中的细节。这本书的题目,往往就是抓住那些容易被忽略但至关重要的细节,然后通过作者细致入微的分析,将这些细节的重要性展现出来。举个例子,关于“比例原则”的解释,作者不仅仅是列出比例原则的几个构成要件,更是结合了台湾司法院大法官的历次释字,分析了在不同案件中,法院是如何运用比例原则来审查法律是否违宪的。这种“案例驱动”的解析方式,让抽象的法律原则变得生动具体,极具说服力。 另外,这本书的题目设计也非常有层次感。从基础概念的辨析,到复杂条文的理解,再到疑难问题的深入探讨,循序渐进,让人在不知不觉中,不断提升对宪法的理解深度。我常常会发现,一道题目的答案,竟然会引出另外一个我之前完全没有注意到的重要宪法概念,然后我又会带着新的疑问,去主动查阅相关的资料。这种“学习链条”的形成,是其他很多教材所不具备的。 当然,作为一个普通读者,有时候面对一些过于专业的法学论述,还是会觉得有些吃力。但总体而言,作者的写作风格还是力求通俗易懂,尽量避免使用过于晦涩的法律术语。即使遇到不懂的地方,也能通过反复阅读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对于想要系统性、深入性地学习中华民国宪法的读者而言,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它真正做到了“精析”,让我对宪法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中华民国宪法1000题精析(2版)》这本书,绝对是我近期阅读中,最有收获的一本书。它以一种极为精细且极具启发性的方式,带领我深入理解了中华民国宪法的方方面面。 我最赞赏的是,作者在解析每一个题目时,都展现出一种“系统性”的思维。他不会孤立地看待一个条文或一个问题,而是总是能够将其置于整个宪法体系之中,与其他相关条文、原则相联系。例如,在探讨“人民之权利与义务”时,作者不仅详细解读了各项权利,更会将其与“基本国策”、“政府组织”等章节联系起来,阐述了这些权利在整个国家制度中的定位和保障机制。这种“串联式”的学习方式,极大地帮助我构建了一个清晰、完整的宪法知识网络。 此外,本书的题目设计,也极其“用心”。许多题目,都巧妙地设计了“考点”,能够精准地击中学习者容易忽视或混淆的地方。作者的解答,不仅提供了标准答案,更重要的是,他围绕着题目,进行了深度拓展,挖掘了相关联的重要概念、案例,甚至是一些前沿的宪政理论。这种“以题引路”的学习方式,让我觉得,每一次做题,都是一次深入的“知识探险”。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十分吸引我。作者的文字,既有法律人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流畅。他能够将晦涩的法律条文,解释得生动形象,引人入胜。阅读这本书,不仅仅是在学习法律知识,更像是在进行一次与智者的对话。 这本书,对于任何一位想要深入理解中华民国宪法的读者来说,都是一份宝贵的财富。它不仅仅是一本“解题书”,更是一本能够真正提升我们宪法意识和法律素养的“修炼手册”。
评分这本书,绝对是我近期读过的最“扎实”的法律书籍之一!《中华民国宪法1000题精析(2版)》这个书名,一开始就吸引了我,我一直觉得,要真正掌握一门学科,就必须通过大量的练习和精细的分析。《中华民国宪法》这本书,正符合我的需求。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解析题目时,那种“刨根问底”的精神。他不会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会深入挖掘每一个条文背后的历史渊源、立法意图,以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例如,在讨论“中央与地方关系”时,作者不仅仅介绍了现行的宪法条文,更详细地回顾了不同时期中央与地方权力划分的争论,以及这些争论如何影响了现有的制度设计。这种“追根溯源”的解读,让我对宪法的理解,变得更加深刻和全面。 而且,这本书的题目设计,也非常具有“实操性”。很多题目,都并非简单的概念记忆,而是需要结合案例、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作者的解答,也是如此,他会引用大量的司法院大法官解释,以及重要的判例,来佐证自己的观点。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讲解方式,让我觉得,宪法不仅仅是书本上的文字,更是活生生的制度。 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处理一些争议性问题时的“中立”和“客观”。他会充分展现不同的学术观点,让读者自己去判断,而不是强加给读者某种特定的意识形态。这种“尊重多元”的学术态度,让我受益匪浅。 当然,对于一些非常专业的法律术语,我偶尔还是会感到些许吃力。但总体来说,作者的语言风格还是相当清晰易懂的,而且他会在必要的时候,对一些专业术语进行解释。这本书,真的是一本能够帮助我系统性提升宪法知识的“利器”。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中华民国宪法1000题精析(2版)》真的让我眼前一亮。作为一名法律系学生,我对宪法这门课既熟悉又头疼,熟悉是因为课本上的条文看了无数遍,头疼是因为很多概念和理论总觉得隔靴搔痒,难以真正内化。市面上关于宪法的参考书更是琳琅满目,但很多都停留在概念的堆砌,缺乏深入的理论剖析和现实联系。 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并没有回避宪法条文的复杂性和理论的深度,而是以一种更加系统、更加精细的方式,将1000个问题层层剥开,展现出宪法丰富的内涵。我尤其喜欢作者在解析问题时,不仅仅给出“是什么”,更强调“为什么”以及“如何”。比如,对于一些涉及权力分立和制衡的题目,作者会详细分析不同机关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设计的历史背景和现实考量,让我们理解宪法设计的智慧,而非仅仅记住规则。 而且,这本书的题目选择非常具有代表性,涵盖了宪法最核心的几个部分:基本国策、人民之权利与义务、中央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等。每一个题目都像一个切入点,通过对这个点的深入分析,就能触及到相关联的其他宪法条文和解释。这种“以点带面”的学习方法,对于梳理宪法知识体系非常有帮助。作者的语言风格也非常清晰流畅,虽然是法律专业书籍,但读起来并不枯燥,反而能感受到作者在专业知识之外,也带有一种对宪法精神的热情。 对我而言,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思考模式”。作者在解答问题时,常常会引导我们去比较不同学说,分析不同学说在实践中的优劣,甚至会提出一些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的开放性问题。这让我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参与到宪法的学习和理解过程中。虽然我还需要花时间去消化其中的内容,但可以肯定地说,这本书已经成为我学习宪法不可或缺的工具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