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中国神话研究的发展,迄今已有百年历史。百年间名家辈出,研究成果丰硕可观。七○年代以后,神话研究逐渐被文艺爱好者及社会大众所重视。神话研究,或许很难有最后的定论,但是每一个观念理论的提出,每一个切入角度的诠释,却都能启发我们对于人性、历史、文化的新认知。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曾荣获行政院新闻局颁赠「重要学术着作奖」。上编是《东北、西南族群创世神话及其文化》,下编是《中原民族的神话与信仰》;前者以各民族创世神话为研究主轴,后者以主题学研究方式,针对中国神话进行宏观而精辟的论述。无论是从中国神话入门、导读或专题研究等等角度视之,皆具有其他专书无可取代的价值。本书既有学术研究的深度,又有文学作品的浪漫;可当作学术专书来研读,亦可当作文学书籍来欣赏。
作者简介
王孝廉
笔名王璇。山东昌邑人,1942年生。童年来台,毕业于台中东海大学中文系,随后赴日留学,获日本国立广岛大学文学博士学位,现任福冈西南大学国际文化学部教授。着作小说、散文数种,并出版有神话研究专着及译作多部在两岸发行。
萧兵序
增订版自序
第一篇东北族群及其创世神话
第一章序论
第二章通古斯族群及其创世神话
第三章蒙古族源流及其始祖传说
第四章朱蒙神话
第二篇西南族群及其创世神话
第一章序论
第二章氐羌族群及其创世神话
第三章藏族源流及其始祖传说
第四章百越族群及其创世神话
第五章台湾高山族始祖传说
第六章苗蛮族群及其创世神话
第七章西南民族创世神话研究的综合结论
附录:
乱神蚩尤与枫木信仰
绝地天通-昆仑神话主题解说
从贺兰山到泸沽湖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用了非常有质感的哑光纸,配上古朴典雅的插图,一眼就能感受到它承载的厚重文化底蕴。我当初选择它,很大程度上是被这个封面所吸引,它传递出一种神秘而引人入胜的气息,让人迫不及待地想翻开一探究竟。拿到手里,沉甸甸的,页码也很充实,翻阅时能感觉到纸张的厚实和韧性,印刷的字体大小适中,排版也很舒展,阅读体验非常舒适,即便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书的整体设计非常用心,无论是封面、内页的排版,还是字体选择,都透露出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读者的体贴,这在如今快节奏的出版市场中是难能可贵的。我尤其喜欢书中的一些留白设计,让画面感更强,也给了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仿佛每一页都在诉说着一个古老的故事,等待我们去倾听和解读。
评分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希望能够系统地了解中国不同族群的创世神话体系,并从中窥见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义。我尤其关注的是,不同族群的神话在解释世界起源、人类诞生、自然现象等方面,会有怎样的异同之处?这些差异又会折射出哪些与族群生存环境、社会习俗、信仰体系相关的文化特征?我渴望通过阅读本书,能够超越碎片化的神话传说,建立起一个相对完整的认识框架。书中关于“文化”的提法也让我颇为看重,我期待它不仅仅是神话故事的罗列,更能深入挖掘这些神话在族群历史、伦理道德、艺术表现、宗教祭祀等方面的深远影响,从而帮助我更全面地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根源。
评分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神话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想了解那些地域性很强、流传相对较少的创世神话。这本书的标题就精准地捕捉到了我的兴趣点,它明确指出了“东北、西南族群”这两个区域,这让我非常好奇,因为我对这些地区的文化了解相对有限,总觉得那里隐藏着许多未被广泛知晓的神秘故事。我一直认为,地域性的创世神话往往最能反映当地居民最朴素的生存智慧、对自然的敬畏以及独特的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想象一下,在寒冷的东北,如何孕育出关于冰雪与生命的起源?在西南的崇山峻岭间,又会诞生怎样关于山川河流与人类繁衍的神奇传说?这本书的出现,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这些未知世界的大门,让我充满期待,希望能从中汲取到不同于中原神话的独特视角和文化养分,感受中华文明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评分这本书的作者在神话研究领域的专业性让我非常信任,我看到他/她之前的作品,对民族民间文学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选择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对作者专业知识和学术严谨性的认可。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呈现出严谨的学术研究成果,有扎实可靠的资料来源,并且在叙述上能够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同时,我也希望作者能够在保持学术性的同时,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来讲述神话故事,让非专业读者也能轻松理解和接受。毕竟,神话本身就带有很强的文学性和想象力,如果能将学术的深度与文学的温度相结合,那将是一次极其愉悦的阅读体验。我对书中可能涉及到的田野调查、文献考证等方面的内容也抱有浓厚的兴趣。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期待,更多地集中在它所能提供的“文化解读”层面。神话并非只是简单的故事,它们是先民们对世界最原始的思考和解释,是理解一个民族精神内核的重要钥匙。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为何东北的族群会形成那样关于万物起源的叙述,又为何西南的族群会构建出另一番截然不同的神话世界。这些神话背后,是否隐藏着他们对于家族、社群、土地、自然的某种哲学思考?它们是如何影响着族群的价值观、行为规范,甚至艺术创作?我渴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中国不同地域、不同族群的文化基因,感受中华文明在历史长河中如何不断融合、发展,呈现出如此绚烂多彩的面貌,进而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多样性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