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养性」真正在修养的对象是生命里的本体,这个本体来自宇宙却倾注在人身,本体不是个单纯的真理,它就是真本身……但,因为人受到太多后天的尘埃蒙蔽,无法简单接通这个路径,故而得去做工夫,透过工夫来复见本体,而重整出对工夫的认识,就被称做工夫论。
本书蕴含作者五年来对心学重大的领悟,表面上纪录着师生三人拿命论学与相互砥砺的情意,实际上却见证出心学在他们身上发生的巨大效应,更希望提供给所有对人生茫然、心灵困顿不安的朋友,启动心学的工夫,找到安心立命的所在!这就是本书立论的关怀所在……
引论〈心学工夫论:实践儒学的生命路径〉
摘要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心性:儒学的根基
第三节 陆王心学与致良知
第四节 儒学没落的百年苦索
第五节 人的问题与世局波澜
第六节 阐发心学与书院立根
第七节 心学的契机与复育
第八节 工夫论的再度复活
第九节 儒学新创与书院再生
第十节 内圣外王的生命实学
本文 心学工夫论
01- 找回自己的感觉
02- 没有良知,活着如何能有价值?
03- 基本工夫论慎独
04- 立志首在养本体!
05- 养本体的几个办法
06- 现实与理想的交缠
07- 实心踏地,当个中华思想家!
08- 朱子与阳明子的异同
09- 革命的真意
10- 夫子与弟子
11- 有真人,而后有真知!
12- 两种不同的心灵倾向
13- 由天泉证道论独立与互赖
14- 心,麻木了……
15- 最大的能量来自至诚
16-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
17- 克己复礼为仁
18- 风与声的传说
19- 兰若里的莲花绽放
20- 孔子的叹息
21- 实际体验天命
22- 狂者王畿的化性向道
23- 君子谋道不谋食
24- 声人的诚意来自声己
25- 心魔
26- 内圣四条目
27- 工夫的观念与实践
28- 跟圣贤说话
29- 由工夫与本体双论自明
30- 心广体胖
31- 孟子究竟是什么人?
32- 致中和
33- 知行合一
34- 由觉礼来论夫子与弟子
35- 宇宙的存在与世界的存在
36- 由破假我来见真章
37- 再论慎独的真相
38- 最根本的治疗
39- 摊开来面对自己
40- 没有你就没有我
41- 由知行合一来说静坐
42- 由感性良知演化出理性良知
43- 心即理
44- 再论理性良知
45- 心学三态
坦白说,我当初拿到《大道的眼泪:心学工夫论》这本书,是被它充满诗意的书名所吸引。我以为会是一本关于古代文人情怀或是古典美学的读物,但翻开之后,才发现它更像是一本“人生指南”,而且是非常有深度的那种。作者在探讨“心”的本质时,并没有回避人性的弱点和人生的无奈,而是直面这些“眼泪”——那些让我们感到痛苦、迷茫、失落的时刻。但有趣的是,这本书并没有沉溺于悲伤,反而在这些“眼泪”中找到了“大道”的痕迹。我尤其欣赏作者对“本体”和“功夫”之间关系的阐释。它让我明白,追求“大道”并非遥不可及的虚无缥缈,而是就蕴藏在我们每一次的起心动念,每一次的言行举止之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工夫”,实则是在一步步靠近和实现那个更宏大的“大道”。书中关于“格物致知”的重新解读,让我不再将它视为一种客观的知识获取,而是强调了一种内在的体验和体悟。通过对外界事物的观察和反思,来认识和深化自己内心的“知”。这是一种非常主动和积极的探索过程,让我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找到不断提升自我的契机。
评分《大道的眼泪:心学工夫论》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场心灵的洗礼。我一直觉得,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痛苦,不是因为事情本身有多糟糕,而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和解读出了问题。这本书就深刻地揭示了这一点。作者并没有回避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反而将它们视为“大道”的显现。他认为,那些让我们感到“眼泪”的经历,恰恰是我们认识“大道”的契机。这种视角转换非常重要。通过对“本体”的不断体认,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工夫”的实践,我们就能逐渐培养出一种超然的心态,不被外物所左右。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四句教”的阐释,它将复杂的道理浓缩成精炼的语句,便于我们反复咀嚼和体悟。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对照自己的生活,思考书中提出的观点。这种“学以致用”的过程,让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真正地参与到对“大道”的探索之中。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独特,既有哲人的深度,又不失文学的韵味,读起来很有享受。
评分拿到《大道的眼泪:心学工夫论》这本书,我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我一直觉得,我们现有的很多教育体系,包括社会价值观,都过分强调外在的成就,而忽视了内在的修炼。这本书,恰好提供了一个反思的视角。作者在梳理心学思想时,非常注重实践性,他不会让你觉得学了一堆理论却无从下手。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存养”的讨论,它不是让你去压抑自己的欲望,而是教你如何去观察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念头,让它们不至于失控,从而能够更清晰地认识自己。这种“顺应天理,消除人欲”的论述,既有理论高度,又具有极强的操作性。书中用了很多历史故事和人物的例子,来佐证心学思想的有效性,这些故事读起来也很有意思,让枯燥的哲学道理变得鲜活起来。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于“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的解读,它非常精准地把握了人性的复杂性,并且为我们在面对诱惑和挑战时,提供了一种审慎的态度。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引导我们向内看,去发现我们自身潜藏的力量,并学会如何运用它来化解外在的困境。
评分《大道的眼泪:心学工夫论》这本书,读起来着实让人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我一直对哲学探讨很感兴趣,尤其是在面对人生困境时,总想找到一条能够支撑自己前行的内在力量。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的这种需求。它不是那种空洞的说教,也不是晦涩难懂的学术论文,而是将心学那些深邃的道理,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一点点渗透进读者的心里。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分析“工夫”时所用的比喻,比如把修心比作打磨玉石,需要耐心、毅力,还要有对玉石本身质地的深刻理解,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操之过急。这种细致入微的阐述,让我对“知行合一”有了全新的认识。过去我总是把“知行合一”理解得过于简单,以为知道了就等于做了,但书中通过大量的案例和层层递进的论证,让我明白,真正的“知”是包含着行动的“力”的,而“行”则是对“知”的检验和深化。书中对“致良知”的解读更是点睛之笔,它不是让你去听从什么外在的声音,而是去倾听自己内心最本真的声音,并以此为行动的出发点。读完这本书,感觉自己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看到了一个更广阔、更深刻的内心世界。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对《大道的眼泪:心学工夫论》这本书并没有太高的期待,我以为它会是一本比较“硬核”的哲学著作,可能会读起来比较枯燥。但出乎我的意料,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引人入胜。作者并没有一上来就抛出一堆哲学名词,而是从一些非常生活化的场景切入,比如人生的挫折、情感的失落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每个人都可能经历过的。然后,他巧妙地将心学中的“大道”和“工夫”的概念融入其中,让我们在共鸣中逐渐理解这些深邃的道理。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定性”的探讨,它不是让你变得麻木,而是让你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一个内在的中心,不至于随波逐流。这种“定”的功夫,对于现代人来说尤为重要。书中多次强调,心学不是一种僵化的教条,而是一种活的智慧,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去体悟和调整。这种强调“动态平衡”的观点,让我觉得非常贴合现实。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人生的看法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更有了面对挑战的勇气和信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