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克莱,一个世界一流大学学府座落在此,光是这三个字就已经让人满溢向往、赞誉、敬畏之情,似乎再也容不下更多的好奇。
一个八○年代在柏克莱求学的女子,带着柏克莱的印记回到台湾,为挽救自然生态而奔走。二十年后重返柏克莱,发现潜藏于在地生活的多样风貌,也发现了柏克莱跟每个人都不远……
在生活的许多角落,都隐藏着柏克莱的精神──
柏克莱作为美国西岸的文化与学术重镇,在过去的半世纪以来,始终引领风骚,无役不与,影响力可说是无远弗届。在风起云涌的1960年代,柏克莱是反战、示威、嬉皮的大本营,自由开放的风气吸引了许多想法不一样的人来到此地,尽情挥洒。
咖啡风潮,从柏克莱开始──1960年代开张的「毕特咖啡.茶」(Peet's Coffee & Tea)掀起咖啡革命,星巴克创办人也曾在店里打工,星巴克的绿色商标也有着毕特咖啡的风格。
有机.慢食.柏克莱──被誉为「加州料理」饮食鼻祖的华特斯(Alice Waters)女士早在四十年前就坚持使用有机方式栽种新鲜的在地食材入菜,在轻松自在的气氛下细心品味。时至今日,「有机」与「慢食」已经成为全世界的主流饮食概念。
草根环保运动发轫在此──早在1960年,柏克莱居民就自发组织,抗议市政当局以垃圾填海造陆的计画,历经二十多年的持续努力,并引起周边城市的共鸣,遏止了旧金山湾区的填海狂潮,为环保运动立下典范。
你所不知道的柏克莱──
.柏克莱乃是巨岩林立之地,现代攀岩之父雷能得(Dick Leonard)就是在此练就一身惊人技艺,因此柏克莱堪称攀岩运动的孕育地。
.1969年,反战与言论自由运动方酣之际,在柏克莱的校地「人民公园」上爆发校方与居民的流血冲突,造成一名学生丧命,数十人受伤的悲剧。其后大小冲突与纠纷仍然不断,一直到1996年由当时的校长田长霖出面斡旋解决。
作者简介
程孝民
五年级女生。柏克莱加州大学自然资源管理硕士、景观建筑硕士。担任工程顾问公司负责人期间,以规划设计专业挽救自然生态环境,不遗余力:台北关渡自然公园、新竹市十七公里海岸、高雄鸟松湿地、宜兰双连埤生态保护区……。
尽管不是街头环保斗士,却成了儿子口中的"Environmental freak"(环保疯子)。后来儿子在选择大学时,因为认定柏克莱都是一群疯子,竟然并不考虑成为她的校友。
后来也成为柏克莱大学学生的儿子,成了她重新认识柏克莱的头号情报员。重返柏克莱的她,弄清了百年校园轶事,发现了石头城的故事,看见海上乐活的居民,也见识了柏克莱人的奇思异想……。
柏克莱是一个奇特的地方,世界上很多的第一次都在这里发生,许多风潮也在此孕育、萌芽。她想把它介绍给你,所以写了这本书。
自序 2
特别致谢 6
I 生活革命家
披萨过街 12
毕特咖啡老店 15
爱丽丝的饮食花园 19
鲜花和牡蛎 26
美食街区 30
女人和小孩的街 36
柏克莱堡 44
诗道 48
Halloween 53
II 山居岁月篇
石头记 60
最崎岖不平的住家 65
石头的家 69
蜘蛛人 76
小熊喷泉再现踪影 81
柏克莱美人 85
鹌鹑谷里的天使 90
波西米亚聚落 94
魔术空间 99
III 滨海乐活篇
凸字形码头 110
水上长廊 114
海上乐活 119
赛龙舟 124
冒险游戏场 129
绿的童话小屋 133
选「怪」行动 137
前卫凤凰 142
看不见的艺术花园 148
IV 小城传奇篇
嬉皮不死 160
牟,这个人 169
寇帝书店谢幕 176
莎士比亚与富士山 182
电报街的疯子 188
人民公园四十年 197
你读诗了没? 203
梅白克的巧思 211
才女摩根 219
寻找猫头鹰 225
V 百年校园篇
如画般的大学校园 232
校园地标的故事 243
Go, Bears! 255
史丹佛来的斧头 265
吝啬鬼的豪华包厢 273
科学「玩」童在这里 278
从山巅坠落的琴音 283
校园租界区 291
达尔文200岁 297
人外有人? 306
自序
一所大学如果大到一定的程度,自然就成了一个奇异的时空隧道。
在这处奇异的时空隧道里,人彷彿永远不会老去。因为无论你何时走进它,你见到的永远是二十岁上下的年轻学生,还有总是四、五十岁左右壮年族的教授在当家作主。年华花样的时候进来,不等风华让位就离开,持续的週期变动,造就出一种不变的永恆。于是你离开校园,又重返校园,不管五年、十年或二十年,眼前所见,几乎一模一样。
只要学校够大,大到你不容易撞见过去教过你的教授,你就不必在他们明显的佝偻和皱纹里斟酌岁月的流逝。少了熟悉的人可以对照比较、甚至证实时光带走了青春,你转身离开校园的十年、二十几年光阴也就此一笔勾销,倏乎归零。因为在人群熙来攘往的偌大校园里,不会有人突然叫住你,或是从你身后突然拍你一下,你不必回头张看背后的唿唤,这一刻,你是一个彻彻底底的陌生人。
因为是陌生人,所以别人「看」不见你,你从这部动画世界里迅速隐退,退出到萤幕之外,像在看一出戏,戏里有你熟悉的一景一木、一屋一瓦,承载着年龄不变的一群人,在知识里追逐,在和学问赛跑。
你像隐形人一样自在的唿吸,又像是飘盪在空气里的精灵,在熟悉的校园里四处游走。你昂首挺胸、步履轻盈,因为肩头不再有让人沉重的书包。在课堂里轻松的翘着二郎腿用一种闲情听讲,因为你无须再缴交作业。你称心如意的选课,越是听不懂的,越要出席,越是陌生的领域,越要钻研。你优哉游哉,你勇者无惧。因为你清楚明白自己和这所大学之间丝丝缕缕的牵绊,早已不可同日而语——过去是学生,后来成了校友。现在的身分,是学生家长。
儿子在台湾念完了高中,在几个入选的大学名单里,决定到柏克莱加州大学展开他的大学生活,对于他愿意和我成为校友的明智之举,着实让我高兴了一番。于是带着满心欢喜,在大学开学的八月天,我再度现身柏克莱。
第一次跨进柏克莱大学校园是在一九八○年代,一九九○年代又来了第二次。第三个十年,跨入二十一世纪,再度走进柏克莱,这回不再是学生,而是学生家长的身分,柏克莱与我果真结下了不解之缘。这样每个十年都回柏克莱一次,来来去去也看了柏克莱近二十多个年头。如今这份不解之缘又送了我一张柏克莱的入场卷,想去追逐知识?想和学问赛跑?都想,但不再修习学位。这回,我想写一本书——一本关于柏克莱的书。
离开柏克莱已经好一段时光,再要提笔重提「旧识」原本就不容易,何况当初认识的时候,对它的了解也不够深入。这样说来实在有点见外,不过事实就和大多数就读过柏克莱的研究生一样,求学期间除了自己的专业领域外,鲜少有时间涉足课业以外的校园生活。这里有交不完的报告,连番轰炸的考试,规定的修习学分,等你忙完这一切,终于可以喘一口气了,离开校园的时候也到了。
于是有人可能在初出报到时参加过校园导览外,此后一头栽进自己的研究领域,除了往返于课室系所和住处外,校园里曾经到过的第三地,大概只有「赫斯特希腊剧场」——这里是举行毕业典礼、颁发学位证书的地方。认识的朋友里,大多数人都属于这类的「勤学派」。
你很少看见柏克莱的学生描写柏克莱的文章,因为这里的人实在太忙了。虽然我跨足过两大学院,修习的专业又和环境有关,原比别人有更多户外见习的课程去体认校园、走访柏克莱小城,但要说到描绘柏克莱的完整图像,还是有好大一片空白。
如今一个解不开的缘分又把我拉回二十啷当岁时初出遇见的柏克莱,人生像倒转的影带,重新回到原点。这回该有的道具佈景、舞台灯光,还有衬底的配乐,都要张罗齐备。这一次,我要看清山影的迷离,我想感受海的动盪,我要注目亿万光年外的星河,我想和聪明的脑袋交游,我要弄明白柏克莱人的奇思异想,我更要在这座百年学术殿堂挖掘知识的宝藏。是的,我是以补修学分的心情重新投入柏克莱的怀抱。
朋友听说我在写一本关于柏克莱的书,出其不意的问我是「旅游书」吗?我认真思索了一下,回答说,「不,不是旅游书,是一本故事书」。没错,我是以写故事的心情写我过去知道的柏克莱,也写我现在重新认识的柏克莱。
虽然这不是一本旅游书,但字里行间仍不难找到旅游指南的线索。尤其现代网路资讯发达,只要几个关键字,就能为你呈现所有可能的资料。因此文章里出现的专有名词也都标示了英文,希望无限延伸的网路世界,能为有兴趣探知更多情报的朋友攫取更多柏克莱的不同面貌。
如果你还年轻,到柏克莱求学的机会来日方长。如果你已经过了求学的阶段,那更何妨放下学位的计较,到柏克莱体验一段不同的游学人生。在这里,你可以随时进出任何一间课堂,也可以参与任何一场讨论会,不必担心有人质疑你的身分,更不会有人盘查你的来历。这正是柏克莱这座自由开放的百年学术殿堂最精彩迷人的地方。
这本书能够顺利完成,当然有特别要感谢的人。
首先要谢谢我姊姊。笔下荒废多年,要重拾写作,一开头总是陌生。是老姊提醒我,她曾经是我的忠实读者,让我回想起过去自己是写过一些好看的东西。有了伯乐的加持,马儿果然蹄哒蹄哒越跑越顺畅。
再要谢谢儿子。他是我的头号情报员,是我校园内幕消息的深喉咙。有些事情就只有大学生才会知道,外人是不得其门而入的。有了一双年轻的眼睛在帮我张看世界,真是天大的祝福。时常我们同在校园里上课,有回弄了半天才发现原来各自上课的教室就紧邻在隔壁,彼此还大大惊喜了一番。
还要感谢出版总监——家恆。超过十年的旧识,除了最初的因缘际会——接受了当年任职于《天下杂志》的家恆的一场访问,此后因为专业领域不同,几乎从未再联系。谁能料到,因为这本书,再次连结起彼此的缘分。也谢谢主编淑正,因为她的投入,使作品更臻完善。让我借由这本着作,永远牵系起和柏克莱的不解之缘。
这本书希望能为有兴趣探索柏克莱的人,提供一些私人线索。也许你到过柏克莱,也知道柏克莱,记忆的深锁已经为你开启,其他的就留给你自己慢慢品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