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平宜曾經是《中國時報》的「美女記者」,「追求者不曾間斷」,不過她也不是隻有美貌而已,她所做的新聞專題,曾得過吳舜文新聞採訪奬、新聞局金鼎奬,集所有光環於一身。1999年夏天,當時張平宜原本考慮辭去工作,專心當個全職媽媽,那時她正在做最後一個大專題,國際救援組織「偷渡」她進入與世隔絕的四川麻風村落。愛冒險的張平宜一如往常地衝鋒陷陣,探訪一個又一個麻風村,最後的腳步停在四川和雲南邊界的大地上,已經有兩個小孩的張平宜就在這次採訪麻風村的過程中,喚起她心底那個「奉獻者」的使命感,毅然放棄百萬年薪和大報記者頭銜,走上社會工作的道路。
「在海拔二韆多公尺以上的高地,孩子們全身光溜溜,而且每個人的臉都很髒,髒到隻看得到兩顆眼珠子。」過去缺乏相關知識,中共將所有麻風病人隔離在一個個的管製村落,當然也包括他們的孩子。這群人不被允許擁有身分證,也等於宣告他們是「社會隱形人」,一輩子無法翻身。這些麻風患者所生的孩子,雖然都很正常,但他們卻都沒有身分,一輩子注定被隔離在荒涼的四川高地上,活得比豬狗還不如。
麻風村與世隔絕、又沒有受教育的機會,患者總是近親通婚,然後一生再生;官方統計的麻風患者有二十多萬人,他們的子女多得不計其數,正是這一張張無辜的小臉蛋,讓張平宜放下一切虛名,投入救援工作。他也決定為麻風病患的孩子爭取受教育的機會,為迴歸常人社會做好準備。2000年,她協助成立中國麻風服務協會,投入兩岸麻風救援義工的工作。隨後在四川涼山州越西縣麻風村,興建大陸第一所麻風病人子女小學──大營盤小學。 2003年張平宜創立中華希望之翼服務協會,以打造麻風村的希望工程為首要目標。至今十年有成,張平宜希望分享這十年經營世間大愛的喜怒哀樂與酸甜苦辣……
本書特色
《颱灣娘子上涼山》是張平宜在大陸麻風村孤軍奮戰的生命故事,十年前,她帶著記者的好奇,與身為母親的心情,勇闖涼山彝族自治區越西縣大營盤麻風村,自此人生發生天鏇地轉的改變,她如何在兩岸政治敵意、文化落差、環境迥異的夾縫中關注社會最底層的麻風病人?如何與當地政府周鏇,在被孤立於黑暗角落的麻風村建立第一所公辦民助的鄉村小學?又如何帶領ㄧ群被麻風烙印的小孩走上迴歸社會的希望道路?這十年來,她從颱灣到涼山,萬裏迢遙, 來迴穿梭不下百次,用生命譜寫的故事,坎坷艱辛,讓人動容,在她勇敢的堅持下,有一顆颱灣女人最悲天憫人的心。
作者簡介
張平宜
熱情又固執的金牛座女人,齣生於雲林鬥六的公務人員傢庭,畢業於師大社教係,於建國國中執教一年後,轉戰新聞界。曾經擔任《時報周刊》、《中國時報》記者及撰述委員;後來製作愛滋及終戰50年等專題,分彆獲得第七屆吳舜文新聞採訪奬以及新聞局新聞專題金鼎奬。2000年離開新聞界,協助成立中國麻風服務協會,投入兩岸麻風救援義工的工作。隨後在四川涼山州越西縣麻風村,興建大陸第一所麻風病人子女小學──大營盤小學。 2003年張平宜創立中華希望之翼服務協會,以打造麻風村的希望工程為首要目標,爾後齣版《悲歡樂生》一書,記錄樂生療養院的曆史,並入圍德國第二屆「悠力西斯國際報告文學奬」。2005年,張平宜獲得第二屆《K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最高奬額170萬元,全數用來資助麻風小學。張平宜其它作品包括: 《新聞戰綫》、《瞧!這些人》、《用生命寫故事》、《握個手好嗎?》、《小皇帝大國民》、《兩岸Y檔案》。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