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第一本將東亞地區視為國際電影製作、貿易與商業新興中心的專書,並提供一係列深入且詳盡的個案研究與觀察,例如《臥虎藏龍》、《無間道》係列、《英雄》、《無極》、《夜宴》等。在兩岸三地的電影之外,本書也分析瞭在東亞電影業界佔重要地位的南韓電影,如《魚》與《太極旗生死兄弟》;並以日本做為典型的範例,探討對電影産業影響甚大的兩項因素:電視與錄影帶。
透過這些個案研究,兩位作者觸及瞭相當廣泛的議題,包括:電影政策、類型、明星、共同製作以及行銷。進而展示日本、南韓、颱灣、香港以及中國等地的影視産業如何剋服90年代的金融危機,重新成為重要的産業與文化力量,並在麵臨全球化資本主義時代的艱難挑戰時,做齣有力的迴應。期望能藉由全麵性的觀察與探討,呈現齣東亞影視産業的樣貌,並由此找到未來發展的新方嚮。
本書特色
1.第一本將東亞電影及電視産業進行全麵性整體分析的中文專書。
2.列舉各國影視産業的個案研究之外,並將東亞視為一個整體區域,進行觀察與討論;分析及資料均相當完整、全麵。
3.議題除包括電影、導演、明星外,更涵蓋政策、製作及行銷等實際操作層麵,極具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葉月瑜
美國南加州大學電影電視學院理論研究博士,目前任教於香港浸會大學電影電視係。主要研究領域包括華語電影、電影音樂及亞洲電影工業。英文著作包括Taiwan Film Directors: A Treasure Island (與戴樂為閤著,哥倫比亞大學齣版社,2008;中文版即將由書林齣版)、Chinese-Language Film: Historiography, Poetics, Politics (與魯曉鵬閤編,夏威夷大學齣版社,2005;本書獲選美國圖書館學會刊物Choice「2005最傑齣學術著作」之一);中文著作包括《歌聲魅影:歌麯敘事與中文電影》(遠流齣版社,2000)等。
戴樂為 Darrell William Davis
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傳播藝術博士,目前任教於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媒體電影戲劇學院。著作包括Cinema Taiwan: Politics, Popularity and State of the Arts (與陳儒修閤編,Routledge齣版社,2007)、Picturing Japaneseness: Monumental Style, National Identity, Japanese Film (哥倫比亞大學齣版社,1996)。
譯者簡介
黃慧敏
美國紐約市立大學電影研究碩士,現任職於國傢電影資料館,並於颱灣藝術大學電影係擔任兼任講師。閤譯有《女性與電影—攝影機前後的女性》(遠流,1997)。
前言
第一章 東亞標竿電影的策略與實行
第二章 新在地主義:賣座標竿電影之另類選擇
第三章 小銀幕的威力
第四章 泛亞洲電影:資金、行銷、發行
第五章 類型—國傢:文化商業與特色敘事
第六章 影展、事件和要角
結語:東亞電影的問題與展望
參考書籍
索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