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音机向电视机抱怨,到底会说些什么? 假扮绅士的乡下农夫,到城里会发生什么事?狮子的大脚掌打不到小蚊子,该用什么妙招才好?
儿童文学作家林钟隆一直有个信念,那就是「台湾的孩子不能没有自己人创作的童话」。于是他努力以台湾的人事物来写寓言童话。翻开这本书,你会发现故事中的人物与器物,都是我们熟悉的,感觉相当亲近。然而,这些熟悉的事物,却诉说着一个个有趣的故事,透露出动人的生活智慧与人生哲理。除此之外,每篇故事还附上「生活启示录」单元,告诉大家如何将这些道理落实在日常生活里,可说是一本有趣又充满生活智慧的好书。
作者简介
林钟隆
儿童文学作家。客家人,1930年出生于桃园杨梅,2008年10月18日辞世于桃园大溪 。历任国小、国中、高中教师三十年,一生致力于语文教学与儿童文学研究。以坚毅的写作意志,不断发表创作。他写小说、诗、散文、童话、少年小说,也翻译了许多日文作品,还创立台湾第一本儿童诗专刊《月光光》双月刊,共有上百种着作问世,可说是「全能型」的作家。
着名儿童文学作品有《阿辉的心》、《大龙岗下的孩子》、《毛哥儿和季先生》、《爸爸的冒险》等。作文教学着作则有《儿童写作高手》(多识界图书)、《国中作文教学锦囊》等。国立台湾文学馆编纂有《林钟隆全集》。
绘者简介
陈盈帆
毕业于师大美术系,曾就读纽约SVA插画研究所。对插画充满研究与创作的热情。作品风格多变,用色多半厚重强烈,但手绘水彩时偏好古典淡雅。擅长手绘结合电脑的混合媒材。图画中总透露出温馨与幽默。最喜欢的是可爱小动物们。
插画作品有《河马博士和眼泪发电机》、《数学甜甜圈:看寓言,学数学》、《数学棒棒糖:看寓言,学数学》、《11堂智慧故事课》(均为小鲁文化出版)
如何阅读这本书:开启智慧门的桥梁书 2
这本书的故事:智慧银行的诞生 5
肯定自己
●电视机和收音机 8
●假绅士 13
好心肠与坏心肠
●老鼠的下场 22
●山羊和鼬獾 29
真正的智慧
●四个儿子 38
●智慧银行 44
真正的力量
●大力士的神功 52
●不怕狮子的蚊子 59
天公疼憨人
●善良的农夫 66
●买奖券 75
●两个皮包 82
导读
如何阅读这本书:开启智慧门的桥梁书
这是大师创作的一部精美的桥梁书,可以使阅读的孩子,智慧门大开,享受「悦」读的幸福。
图画与文字阅读之间的桥梁
所谓桥梁书,就是从图画为主的「绘本」,转向以文字为主的「书本」的阅读,同时也是从「纯游戏性质」的阅读,移向「含功课性质」的阅读。
一个孩子随着年龄的成长,阅读的转变是必须的过程,好的桥梁书让这过程顺畅愉快且智慧增长。
老少咸宜的寓言故事
《智慧银行》出自儿童文学大师林钟隆先生的手笔,那寓言式的故事,风格十分特殊,寓教于故事,趣味盎然,浅白的、生动的、简洁的文笔,犹如聆听大师娓娓地亲自叙说,随时有令人惊喜、会心一笑的创意。
故事的角色,不管是拟人的、或原本的,似乎都在眼前似的,亲切无比!不知不觉把我们引入故事的情景中,跟主角同甘苦共悲欢,是感人至深的寓言!
《智慧银行》另一特色是浓浓的民间故事气质和美化了的俚语风味,因此老少咸宜,大人们读起来更是回味无穷!尤其是亲子共读,而由父母亲自为孩子导读解说,更是无比适切!
涵括八大智能教育
这本书为了父母亲导读的方便,分为五个单元,各有主题,每单元有二至三篇故事,编辑方式符合教育部推行的「八大智能教育」的宗旨。
1. 肯定自己:有〈电视机和收音机〉、〈假绅士〉二篇故事,配合八大智能的「内省智能」和「人际智能」,让小读者感受情绪控制的重要性,人人要有自知之明,好好做自己才是最快乐的事。
2. 好心肠与坏心肠:有〈老鼠的下场〉、〈山羊和鼬獾〉二篇故事,配合八大智能的「人际智能」和「逻辑数学智能」,启示读者因果关系的存在,以及爱心与行善的温暖。
3. 真正的智慧:有〈四个儿子〉、〈智慧银行〉二篇故事,配合八大智能的「逻辑数学思考智能」,除了让读者体会真正的智慧在哪里之外,更告诉读者「权衡」、「权变」也是很重要的智慧。
4. 真正的力量:包括〈大力士的神功〉、〈不怕狮子的蚊子〉二篇故事,配合八大智能的「内省智能」,诠释不可自大,也要以智取胜的道理。
5. 天公疼憨人:有〈善良的农夫〉、〈买奖券〉、〈两个皮包〉三篇故事,配合八大智能的「内省智能」、「人际智能」,告诉读者创意的可贵、狡滑的下场、诚实的人能得到真正的平安,都给读者印象深刻。
这五个主题,初看似乎偏重心灵层面的内省,其实故事结构的完整、行文的流丽,实已发挥「语文智能」的作用。故事中形形色色的动物和牠们的背景,不就是「自然观察者智能」的启发吗!那景色的描写、韵律感十足的语调,不就是「空间智能」和「音乐智能」的彰显吗?!
全方位的延伸阅读
导读的父母亲只要细心观看,就会发现这本书丰盛的内涵,何况编辑在每篇故事之后,还加上必要的附註,把导读的功能有效延伸。
一、想一想:以简洁的问话导引思路,像宝藏的钥匙,开启读者的智慧门。
二、生活启示:包括物质的、心灵的全方位生活层面,是温馨又贴心的叮咛。
三、知识充电站:针对故事里的人、事、物等,提供必要的认知,是珍贵的、新奇有趣的知识。
《智慧银行》是给儿童在阅读转移时期,启发真正有价值的智慧好书,充分发挥多元智慧和适性教育的时代精神。故事美好、图像优雅、编辑精致,是亲子共读,共享天伦之乐的最好桥梁书!
这本书的故事:智慧银行的诞生
欢迎来到智慧银行!这间特别的银行里面没有钞票,却有一篇篇有趣的故事,等着你来读!这些故事全是林钟隆爷爷写的,他是台湾有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写了许多小说、散文、童诗,作品非常丰富。
林钟隆爷爷原本是学校老师,当他退休以后,许多学生家长舍不得这么优秀的老师从此不再教书,便鼓励他开作文班来教学生。林爷爷的作文课,除了让学生练习写作文之外,每堂课上课时,林爷爷还会先介绍基本的作文方法,然后说一个故事来当例子。但是,林爷爷觉得,老是说一些学生早就听过的旧故事,没有什么意思。为了吸引学生,让他们觉得上作文课很有趣,林爷爷决定要自己编故事!他决定要编全新的、没有人听过的故事,而且故事里的主角最好还是我们熟习的,曾在生活里看过、听过的,这样比较有亲切感。
于是,林爷爷每个星期都会努力写出一篇故事,虽然有点辛苦,但是他觉得这也是对他自己的考验和挑战。凭着坚强的毅力与热情,二十年多来,林爷爷累积了好多故事。后来,林爷爷从这些故事中,挑出一些他自己觉得比较满意的,集合成了现在你看到的这本书。
希望你会喜欢这些故事!如果读到精采的地方,不妨就给林爷爷鼓鼓掌吧。现在,林爷爷虽然已经去世了,但相信林爷爷在天上听到你的掌声,还是会非常开心的!
文∕傅林统(资深儿童文学研究者)
说实话,这本书读完之后,我感觉有点五味杂陈。一方面,作者对于金融科技的未来展望让我感到兴奋和期待,另一方面,书中对于传统银行的挑战和颠覆的描述,又让我感到一丝担忧和不安。我已经在一家银行工作了二十多年,见证了银行行业的种种变化,但从未像现在这样感受到如此强烈的危机感。这本书让我意识到,金融科技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颠覆性的创新力量。它正在改变着银行的运营模式、客户服务方式以及风险管理策略。如果银行不能及时拥抱变革,就可能会被时代所淘汰。作者在书中强调了“以客户为中心”的重要性,这一点我深以为然。在过去,银行往往以产品为中心,而现在,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客户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书中还提到了“开放银行”的概念,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发展方向。通过与其他金融科技公司合作,银行可以拓展业务范围,提升服务效率,实现共赢。当然,开放银行也面临着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挑战,需要我们认真应对。这本书让我重新思考了银行的未来,也让我更加坚定了拥抱变革的决心。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相当有意思,作者没有按照传统的金融科技分类方式来组织内容,而是从“用户旅程”的角度出发,探讨金融科技如何改变用户的金融体验。从开户、贷款到投资理财,作者详细分析了每个环节的痛点,以及金融科技如何通过创新技术来解决这些痛点。这种以用户为中心的视角,让我耳目一新。我尤其喜欢书中的“场景化金融”的案例,例如某家银行如何利用地理位置信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贷款产品,或者某家金融科技公司如何通过社交媒体数据,评估用户的信用风险。这些案例都非常具有启发性,让我看到了金融科技的巨大潜力。不过,这本书的理论部分略显薄弱,对于一些金融科技的核心概念,作者只是简单地提及,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另外,书中的案例也比较偏向于大型银行和金融科技公司,对于中小银行和初创企业的情况,涉及较少。我觉得如果作者能够增加一些中小银行和初创企业的案例,或者对不同规模的银行在金融科技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挑战进行更深入的分析,这本书的价值将会更高。总的来说,这本书适合作为金融科技实践者的参考读物,帮助读者了解金融科技如何应用于实际业务场景。
评分这本书读起来有点像一本“未来银行的蓝图”,作者对于金融科技的想象力非常丰富,描绘了一个充满科技感和智能化服务的银行世界。书中提到了很多令人兴奋的概念,例如智能投顾、虚拟银行、数字货币等等,这些都让我对银行的未来充满了期待。作者也深入探讨了金融科技对银行组织架构和人才培养带来的影响,认为银行需要打破传统的层级结构,建立更加扁平化、灵活的组织,同时需要培养具备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我觉得作者的观点非常具有前瞻性,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不过,这本书的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过于理想化,缺乏对现实问题的深入分析。例如,书中对于数字货币的讨论,只是停留在技术层面,没有考虑到监管、安全等方面的挑战。另外,书中对于金融科技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例如失业、数据泄露等,也缺乏足够的关注。总的来说,这本书适合作为激发灵感的读物,帮助读者拓展视野,思考银行的未来,但如果想要了解金融科技的实际应用和面临的挑战,还需要阅读其他更务实的书籍。这本书更像是一份充满希望的愿景报告,而非一份实用的操作指南。
评分读完这本关于金融科技的书,感觉就像经历了一场从传统银行柜台到未来银行世界的时空旅行。作者对于金融科技的脉络梳理非常清晰,从支付结算、风险管理到客户服务,每个环节的创新都娓娓道来。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区块链技术的探讨,它不再只是比特币的代名词,而是被赋予了更多可能性,例如供应链金融、数字身份验证等等。作者也坦诚地指出了目前金融科技发展面临的挑战,像是数据安全、监管滞后以及技术伦理等等,这些问题并非只是技术层面的,更涉及到社会、法律和道德的层面。我个人认为,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停留在技术的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金融科技对银行商业模式、组织架构以及人才培养带来的冲击。对于我们这些在传统金融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们重新审视银行的未来,思考如何拥抱变革,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书中的案例分析也相当实用,例如某银行如何利用大数据分析提升客户体验,或者某家金融科技公司如何通过人工智能降低信贷风险,这些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并从中汲取灵感的佳作。
评分这本书读起来有点像一本“金融科技的百科全书”,内容涵盖面非常广,从Fintech的定义、发展历程,到各种新兴技术的应用,再到未来的发展趋势,几乎无所不包。作者的文笔比较平实,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但却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复杂的金融概念,这一点非常难得。我特别喜欢书中的“技术解码”部分,它将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原理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即使是像我这样非技术背景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不过,这本书的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内容过于宽泛,缺乏深度。对于一些关键技术,作者只是蜻蜓点水,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另外,书中的案例也比较集中在欧美地区,对于亚洲,特别是台湾地区的金融科技发展情况,涉及较少。我觉得如果作者能够增加一些台湾本土的案例,或者对亚洲地区的金融科技发展进行更深入的分析,这本书的价值将会更高。总的来说,这本书适合作为金融科技的入门读物,帮助读者快速了解这个领域的基本知识,但如果想要深入研究,还需要阅读其他更专业的书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