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如海的古中国典籍中,古圣先贤的故事,历久弥新,发人深省的历史故事,其智慧正可弥补今日物质文明的缺失。
本书以幽默的笔调介绍各具特色的古代人物,如迷倒众生的帅哥、风流倜傥的才子、充满传奇性的侠女和隐士、千古佳话的神仙眷侣、画坛及乐坛的风云人物、别具生活情趣的各类达人……。这是一本陶冶心灵品味的趣味书,也是培养人文素养、丰富生命内涵的优良读物。
作者简介
陈智弘
现任台北市立中山女高国文教师,兼任中山女高人文及社会科学资优班召集人。荣获台北市97学年度公私立中小学语文与社会科学类特殊优良教师。
着作:《深意的捕捉》、《技法的琢磨》、《生命是一场丰富之旅》、《新型作文了望台》、《良医益友谈医疗保健:内分泌科张天钧》、《缀玉织锦:中山女高92三博三业的作文课》、《课堂外的风景:现代散文选读》、《悦读飞行:现代散文选读》、《凝视人间图像:中外小说选读》等书。
自序
独领风骚篇
文学花园奇葩绽
夜空灿烂的火花
古典帅哥来报到
她是传奇胜须眉
高卧松云远红尘
没有轨道的狂士
智将开国轶闻传
伦理德行篇
古早老爹不一样
手足深情世间宝
珠联璧合神仙侣
师生佳话耀千古
友谊无价重相知
爱心义行典范存
涌泉相报滴水恩
身怀绝技篇
学习达人独门功
农的传人谈农事
丹青点染逸趣多
乐坛流芳名声扬
风雅情趣篇
文具狂恋物絮语
悠游花竹疏影间
流风余韵美食家
玩出山水好文章
自序
因为所学和工作的缘故,我觉得自己和一些古人满熟的。
但我发现,学生和古人越来越不熟,关系如此疏远,不能从夙昔典型中汲取滋养生命的补充元素,我觉得很可惜。古人古事是那么精彩,可以充实活化我们的内涵,可以做为我们指引标竿,可以启发我们、鼓励我们,所以有机会撰写这个专栏时,我就以古人为主旋律,希望透过动听的故事,谱出趣看古人古事的乐章。
96年6月,我开始在《幼狮少年》杂志中,每期以主题的方式介绍古人古事,以现在的说法,就是爆古人的料。
主编告诉我主题是「父亲的身影」,我就刻画古代老爸的形貌。主编说这一期做「我们这一家」,我就介绍古代着名兄弟(妹)档,有亲爱扶持的,也有相残抗争的。96年12月主题是「演奏就看我」,我便以〈乐坛流芳名声扬〉为题,请读者瞻仰古代知名音乐家的风采。其他以美食家、画家、旅行家等为题材的篇章,都是配合当期主题而来。
如果古人古事真的无法配合主题,如98年8月主题「摄影我最照」、99年1月主题「漫画任意门」,这可是古代没有的新玩意儿,我就自己选主题,写了〈智将开国轶闻传〉和〈没有轨道的狂士〉,介绍开国军师和不受礼教束缚的文人狂士。
就这样,我写了四十几篇。这段期间,脑袋常常在想还有哪种人可以写?不同地位身分、职业特长的人物筛选取舍之后,值得书写的就一一分类成篇。有的人物生命内涵实在太丰富,经历多,才华洋溢,好些类别就算不能独占鳌头,也能沾一点边,为了避免某些人一再出现笔端,我还制作了一张人物列表,依据朝代记录哪些人在哪些篇章中写过,重复的就割舍,另外蒐集材料,最后连神话人物及代表帝国宫殿黑暗面的宦官都写了。过程很辛苦,但也很有趣。
书写古人,当然是从古书中找材料,引述的时候,原文如果浅近易懂,就直接引用;如果较艰深,会斟酌改写。
不想像唐太宗说「明得失、知兴替」那么严肃,曾经考虑这本书的书名是「不正经读古人」,用意是请读者可以用轻松一点的心态了解这些古人古事,虽没有用这个书名,还是请读者先不要有成见,认为古人早已过时,而古事无非是无趣刻板老掉牙的代名词。和古人熟了之后,你会发现他们风采还满迷人有味的。
感谢幼狮文化出版这本书。
感谢当初找我撰写专栏的吴金兰主编,我虽不是英雄,她绝对有慧眼,她总是用电话告知主题、提供写作方向。直到她退休,我们却始终没有见过面。
最后感谢《幼狮少年》和这本书的读者,愿意凝眸聚焦古人古事。品味了他们的智慧本领和典范行谊,一定会打从心底赞一声:古人,好样的!
当我合上《爆古人的料》最后一页时,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涌上心头。我一直认为,历史的学习不应该仅仅是记住枯燥的年代和事件,更应该是去理解那些生活在历史中的人,理解他们的选择,理解他们的情感。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没有堆砌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故作高深的理论,而是用一种非常质朴、却又充满洞察力的方式,为我们揭示了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历史人物。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作者仿佛能够洞悉一切,将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想法、欲望和挣扎,都一一呈现出来。例如,在描述一位君王做出一个重大决策时,书中不会仅仅告诉我们他做了什么,而是会详细描绘他在做出这个决定时的内心纠结,他面临的压力,以及他可能预想到的各种后果。这种深入的心理刻画,让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去参与到历史的思考之中。它让我明白,每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都并非偶然,而是由无数个个体的心灵活动所共同促成的。
评分《爆古人的料》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本让人欲罢不能的“历史故事会”。我通常不喜欢那种过于学术化、堆砌史料的著作,它们常常让人望而生畏,难以消化。然而,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却极其接地气,充满了生活气息,读起来就像是在听长辈讲故事,轻松而引人入胜。我最喜欢的部分,是作者在讲述某个历史人物时,常常会穿插一些旁征博引的趣闻轶事,这些“料”不仅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更重要的是,它们能够帮助我们从多个角度去理解人物的性格和行为动机。比如,在谈论某位帝王的统治时,作者可能不会仅仅罗列他的功绩,而是会讲一些他在宫闱之中的小故事,或者他与身边近臣的私下对话,通过这些细节,我们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这位帝王在不同情境下的真实反应,以及他内心深处的想法。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叙事方式,比那些直白的论断更能打动人心,也更能让我们记住那些历史人物。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在告诉我们“发生了什么”,更是在引导我们去思考“为什么会发生”。它让我明白,历史的进程,是由无数个个体的选择和行为共同塑造的,而这些选择和行为,往往又受到他们性格、情感以及生活经历的深刻影响。
评分《爆古人的料》这本书,就像是一瓶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道。我之前一直觉得,历史人物的形象被固化得太厉害了,我们看到的,往往是经过层层美化或者丑化的版本。然而,这本书却像是一把锋利的解剖刀,将那些被神化的形象一一解构,让我们看到他们最真实、最鲜活的一面。我特别喜欢书中那种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处处藏着深意的笔调。作者仿佛只是在分享一些有趣的小故事,但实际上,这些故事却能够深刻地揭示出人物的性格特点,甚至影响历史进程的微妙因素。例如,关于某位君王的一次偶然的决定,书中可能会描绘他在做出这个决定时的犹豫、他的身边人的劝说,甚至是他当时的心情,这些细节的描绘,让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个决定背后的复杂性,而不仅仅是看到一个简单的因果关系。这种写作方式,让我在阅读时,仿佛置身于历史的现场,亲眼目睹着那些故事的发生。它让我感受到,历史并非是线性的、预设好的,而是充满了偶然和变数,而这些偶然和变数,往往就藏在那些不为人知的“料”之中。
评分翻开《爆古人的料》的扉页,扑面而来的是一种久违的阅读快感。我一直觉得,历史并非只有宏大的叙事和冰冷的记载,它更应该是一种活生生的、充满温度的体验。而这本书,似乎就是为我量身打造的。我尤其喜欢作者那种信手拈来的叙事方式,仿佛在与一位博学又风趣的朋友聊天,他一边绘声绘色地讲述着那些陈年旧事,一边不时地抛出一些令人会心一笑的“猛料”。我感觉自己就像是一个身临其境的观察者,穿梭于古人的生活场景之中,看着他们或意气风发,或黯然神伤,或为了某个目标绞尽脑汁,或因为某个小小的失误而懊悔不已。我特别欣赏书中对细节的捕捉,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却往往能够揭示出人物性格的另一面,或者推动某个事件的发展。例如,一个帝王在朝堂之上威严赫赫,但在私下里,也许也会为了一道家常菜的口味而与后妃争执;一个叱咤风云的将军,在战场上运筹帷幄,回到家中,却可能是一个有些笨拙却充满爱意的父亲。这些“料”,正是让历史人物鲜活起来的关键,它们拉近了我们与古人的距离,让我们不再觉得他们是遥不可及的神祇,而是和我们一样,有着七情六欲的普通人。这种从微观入手,展现宏观历史的态度,让我觉得非常耳目一新。
评分《爆古人的料》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对历史人物的刻板印象。我过去总觉得,那些出现在史书中的人物,要么是高高在上的统治者,要么是叱咤风云的英雄,离我们的生活太遥远了。但这本书却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他们拉下了神坛,展现了他们最真实、最有趣的一面。我尤其欣赏作者的叙事节奏,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反而充满了戏剧性。书中会时不时地抛出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猛料”,让你忍不住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我感觉,这本书就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脱口秀”,作者在台上妙语连珠,用各种各样的故事和细节,逗得台下的观众哈哈大笑,却又在笑声中,让我们对历史人物有了更深的理解。例如,书中讲到某位以严谨著称的学者,私下里却是一个极度迷信的人,甚至会为了一个吉利的数字而更改自己的行程,这种反差,让我觉得既好笑又真实。它让我明白,即便是那些被历史记载为伟人的人物,也同样有着普通人的弱点和迷茫,而正是这些“缺点”,才让他们显得更加可爱和真实。
评分《爆古人的料》这本书,绝对算得上是一本“解密”式的历史读物。我过去总觉得,历史人物的故事,要么是耳熟能详的传说,要么是高深莫测的理论。然而,这本书却以一种非常生动、充满悬念的方式,为我们揭开了许多隐藏在历史深处的秘密。我特别欣赏作者的叙事技巧,他能够巧妙地运用各种“料”,一点点地引导读者去发现真相。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玩一个大型的解谜游戏,你会被作者抛出的一个个线索所吸引,然后忍不住想要将它们串联起来,最终揭开谜底。我记得书中讲到某位君王为何突然做出一个颠覆性的决定,作者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讲述他近期与几位大臣的私下谈话,以及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宫廷轶事,逐渐地将读者引向那个决策背后的真正原因。这种“抽丝剥茧”式的叙事,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吸引力。它让我明白,历史的真相,往往就藏在那些被忽略的细节之中,而这本书,正是挖掘这些细节的能手。
评分读完《爆古人的料》,我感觉自己像是经历了一场穿越时空的“人物访谈”。我一直觉得,官方史书对人物的描写往往过于片面,充斥着歌颂或者批判,而这本书,却用一种更加客观、更加写实的方式,为我们呈现了历史人物的真实面貌。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人物动机的深入挖掘。作者不仅仅是告诉我们发生了什么,而是会尝试去解释“为什么会发生”。他会从人物的成长环境、个人经历、甚至是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习惯,来分析他们做出某种选择的原因。这种深度的解读,让我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更加透彻。例如,在谈论某位改革家的失败时,书中不会仅仅归咎于外部因素,而是会详细分析他在改革过程中所犯下的错误,他身边人的不理解,甚至是他的性格弱点,是如何一步步将他推向失败的。这种多维度的分析,让我对历史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刻。它让我明白,历史的进程,并非是简单的善恶二元对立,而是充满了各种复杂的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
评分读《爆古人的料》的过程中,我经常会产生一种“原来如此”的惊叹。我一直以为,历史人物的形象,要么是高大全的圣人,要么是十恶不赦的恶棍,然而,这本书却打破了我这种过于简单的认知。它用一种非常写实、甚至可以说是“八卦”的方式,揭示了那些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也有着普通人难以想象的缺点和糗事。我记得书中讲到某位名垂青史的文豪,在生活中竟然是个极其抠门的人,甚至为了省钱而选择穿旧衣服,这种反差让我忍俊不禁,却也让我对这位文豪的形象有了更深的理解。这种“爆料”式的写作手法,虽然听起来像是茶余饭后的谈资,但实际上,它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历史解读方式。它让我们看到了历史人物的多面性,看到了他们在光环之下,同样有着普通人的挣扎和无奈。这种真实感,恰恰是许多严肃史书所欠缺的。这本书让我明白,历史人物并非是生活在真空中的符号,而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欲望,有自己的困境,也有自己的无奈。而正是这些不完美,才让他们显得如此真实,如此令人着迷。
评分初次拿到《爆古人的料》这本书,实在是被这个书名吸引住了,有一种莫名的好奇感驱使着我想一窥究竟。我平时就对历史故事颇感兴趣,但总觉得那些官方记载过于严肃,缺乏人情味,像是隔着一层厚厚的帷幕在观察,总想知道那些“古人”在那些历史洪流的背后,是不是也和我们一样,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小心思,甚至会有一些不为人知的小秘密?这本书的标题恰好戳中了我的痒点,它预示着要揭示那些隐藏在历史长河中的“料”,听起来就充满了故事性,仿佛一本穿越时空的八卦集,让人迫不及待地想翻开。我甚至可以想象,这本书会用一种什么样的语言风格来呈现这些“料”呢?是辛辣犀利的讽刺,还是娓娓道来的叙事?是充满了幽默感的调侃,还是带着几分感慨的叹息?这都让我充满了期待。我猜想,作者一定是花了大量的功夫去挖掘和梳理这些信息,从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提炼出最有趣、最能触动人心的部分,然后用一种生动活泼的方式呈现出来,让读者能够轻松地阅读,并在阅读中感受到历史的鲜活与魅力。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看到一个更立体、更真实的古代人物形象,而不仅仅是教科书上那些标签化的符号。或许,它会让我对某些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产生全新的认识,也可能,它会让我发现一些曾经被忽略却同样精彩的人物。总之,这本书从名字开始,就已经在我心中种下了一颗期待的种子,我迫不及待地想让它发芽,然后开出我心中那朵名为“惊喜”的花。
评分《爆古人的料》这本书,绝对是我近期读到的最有趣的历史读物之一。我一直对那些被历史“尘封”起来的细节充满好奇,而这本书,就像是打开了一个尘封已久的宝箱,里面充满了各种各样令人惊喜的“宝藏”。我最欣赏的,是作者那种抽丝剥茧的叙事手法。他不会直接抛出结论,而是通过讲述一个个看似零散的故事,一点点地将历史人物的面貌展现在我们面前。这些故事,有时是他们的童年趣事,有时是他们的生活琐闻,有时是他们与亲朋好友的日常对话。然而,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却能够串联起来,勾勒出人物最真实、最立体的一面。我记得书中讲到某位以风流著称的才子,在生活中竟然是一个极其节俭的人,甚至连仆人都会抱怨他吝啬。这种反差,让我忍俊不禁,却也让我对这位才子的形象有了更深的认识。它让我明白,我们对历史人物的认知,往往是被“标签化”的,而这本书,恰恰是在努力打破这些标签,让我们看到他们身上更多元的、更人性化的特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