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長銷經典.全新編修版
◎好書大傢讀推薦年度好書
◎颱北市教育局深耕閱讀選書
◎多所公私立小學閱讀課、親子共讀選書,師生一緻好評!
六篇身心殘障者的故事,讓孩子學會關懷、尊重弱勢,是品德教育、同理心及生命關懷最佳範本。篇篇溫暖、動人,能富足孩子的心靈,更是讓人笑中帶淚、動心動情的好看故事!
同理心──讓世界溫柔的起點
有這麼一個姐姐實在太丟人瞭。她不但笨而且長得很難看,塌鼻子、小眼睛加上厚嘴脣,十七歲的個子卻跟我差不多。每次和同學吵架,對方一定馬上把姐姐當笑話拿來講。
今天,沒有人聽得懂姐姐在說什麼,她卻無論如何都要上餐廳吃飯。終於上菜瞭,姐姐拿起侍者擱在桌上的帳單,一邊不斷的點頭,突然從位子上站起來,由提袋裏取齣一個信封遞給媽媽。信封上蓋著青色的橡皮章:四月分薪資,殘障福利工藝所。 爸爸的眼眶濕潤瞭,低著頭的媽媽的肩膀也微微顫抖……
一踏進校長室,我的心髒猛跳起來──那個跛腳的孩子怎麼也在?「昨天,阿茂的父親到櫻花殘障學校要為公園裏發生的事討公道。阿茂說的和這個學生講的大有齣入,所以要請你們來說說事實到底如何?」校長雖然語氣和藹,但深度近視眼鏡後的眼神卻逐漸嚴厲起來。
「事實是…阿茂稍微推瞭他…他跌倒,突然就張嘴咬住阿茂的腿不放…」我的聲音顫抖又沙啞。那孩子一聽,氣沖沖用力指著文字闆上「撒謊」二字,大哭起來,不斷的捶打自己的頭和胸
我很想下定決心走迴學校跟校長說,「是我們先欺負那個孩子的!」我真想大聲喊齣來……
日本知名現代兒童文學作傢丘修三六篇關懷生命的經典故事,篇篇溫暖、動人。
學習將心比心,尊重弱勢,品德教育、生命關懷最佳範本!
作者簡介
丘修三
1941年生,東京學藝大學畢業,專攻殘障兒童教育,曾任特教學校教師25年,退休後專事寫作,現任日本兒童文學者協會理事代錶。代錶作《她是我姐姐》曾獲「日本兒童文學者協會新人賞」、「新美南吉兒童文學賞」、「坪田讓治文學賞」等多項大奬。另著有《風兒吹我心》,《還我大海》,《我的人生》和《用口走路》等。
譯者簡介
林宜和
1960年生,颱灣大學法律係畢業,日本白百閤女子大學兒童文學碩士,現任白百閤女子大學兒童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日本兒童文學者協會會員。在國語日報社的翻譯作品有《她是我姐姐》、《風兒吹我心》、《頑皮新老爹》,著有《元氣日本》等。現不定期於《國語日報》發錶散文。
譯者序
有你同在 我不孤獨──丘修三的「共生」理想 文∕林宜和
世界上有形形色色的人。年齡、性彆、國籍、種族、膚色,甚至心智或身體狀況都不同……。不過,隻要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何不攜手並行,一起走過呢? 無論有無殘缺,也不計種族類彆,願和所有上蒼賦予的生命同生共存。這是本書作者丘修三基本的人生哲學,也是他藉兒童文學不斷重復錶達的主題。
在日本現代兒童文學界,丘修三的經曆和創作內容都彆具一格。他齣身東京學藝大學,專攻特殊教育。大學畢業後,他在東京公立的特教學校任職二十五年,直到身患大病纔離職。病中,丘修三閱讀瞭灰榖健次郎的《兔之眼》,想到自己也可以身心障礙兒當主角來撰寫兒童文學。病癒後,便開始鑽研創作方法和推齣習作。短篇故事集《她是我姐姐》(一九八六年初版),參與《日本兒童文學雜誌》創作園地徵選,贏得評審一緻擊節贊賞。
《她是我姐姐》共包羅六個故事。首篇〈她是我姐姐〉,主角阿正因為有個智能障礙的姐姐阿美,因而産生很大的心理壓力。姐姐阿美的存在,總是讓阿正不時遭受同學嘲笑,讓他很想把姐姐隱藏起來。十七歲的阿美隻會結結巴巴的講簡單的話,她第一次工作領到薪水,卻發願請全傢上餐廳吃飯。當爸媽好不容易理解阿美的企圖時,不禁淚眼濛矓。飯後,阿正發現阿美微薄的薪水袋,已經被爸爸悄悄換上大鈔,以免付不起帳單瞭……。情結單純卻扣人心弦,充滿故事張力。故事結尾,阿正攤開作文簿用力寫下「我的姐姐」題目時,一場小小的傢庭劇以微笑收場,讀者起伏的心情也獲得抒解。
丘修三的身心障礙兒童故事並不全都是充滿溫馨的。〈齒痕〉裏,三名頑童無故霸淩筋肉萎縮的兒童,卻被後者反咬成傷;當師長齣麵對質時,頑童卻一逕說謊,堅持不認錯。〈不可愛的天使〉,是被同學欺侮的美少女小玲,將鬱憤發泄在無法保護自己的智障兒久枝身上,令久枝媽媽悲哀心疼。〈愛買首飾的男生〉,阿朗特異的嗜好,令他一直到轉學離校都是同學嘲弄的對象,而不知他的行為隱含感人的動機。〈蟋蟀的哭聲〉,將智障兒傢庭的陰霾與苦境錶達無遺。遭冤枉卻無法為自己辯白的孩子,加上隻求息事寜人卻不探究真相的傢長,令故事彷彿陷入沒有齣口的瓶頸。就如〈盼望的婚禮〉當中,行動遲緩的阿剛,麵對同是病友的美雪,在心中吶喊:「堅強一點吧!我們不獨立堅強是不行的。」殘障兒童麵對現實社會,充滿荊棘和障礙。
日本兒童文學作傢砂田弘分析丘修三作品的特徵,是正視現實、發掘問題。砂田認為,一般人嘴裏說要理解和同情有缺陷的人,事實上隻要碰到利害關頭,無不以自己的立場為優先,這是人的本性。不過,他強調人唯有承認自己的弱點,纔能學會理解他人心中的苦痛。兒童文學者西山利佳以為,現代兒童文學已經無法濛蔽現實,教孩子們活在虛構的真善美世界。不如藉故事將兒童心理感受到卻無法錶達的真實呈現齣來,另有一番意義。
丘修三藉《她是我姐姐》反芻多年和殘障兒童相處的經驗,描寫殘障兒童麵對現實的處境,逼真寫實,無人能及。不過,他並非強調自己無私或偉大。相反的,丘修三的齣發點,是承認自己的偏差意識和主觀心態。他初次麵對殘障兒童的時候,曾經齣現不適應和排斥。但是相處日久,他完全改變瞭對殘障兒童的想法,産生親愛的感覺。他認為,人的思想和理念是在同步共行當中形成,因此麵對現實和親身體驗是很重要的。丘修三的小說經常以正常健康的人為第一人稱,由他們的角度描寫殘障者,這是為瞭取得客觀冷靜的視點,避免感情偏頗。雖然這些故事與傳統健康快樂的兒童文學有彆,但是丘修三總是適時插入正直的角色為殘障者說話,或是教旁觀者為自己的怯懦反省,讓故事結尾齣現曙光,也教讀者不緻流於「絕望」。這是作傢的高明之處,也是他堅守兒童文學崗位的明證。
《她是我姐姐》問世後一鳴驚人,連獲日本多項兒童文學大奬。其後,丘修三再接再厲推齣《風兒吹我心》(一九八八年初版),擴大以殘障兒童為中心的描寫,將成人社會的殘缺和弱勢也收入創作。集結五個短篇故事的《風兒吹我心》,不但內容豐富,時代和地理背景也各有特色。〈月光下的岩石〉是二次大戰後貧窮閉鎖的日本鄉間,綽號岩石的聾啞人不但被村人衊視,打臨時工時受雇主誤解,也無法自我辯護。〈鱸魚阿鐵〉是每天坐在平交道前看電車的智障者,因為無知無求而被頑童當成捉弄對象。〈榮盛莊的故事〉描寫筋肉萎縮患者立花,因為特異的外錶和行動而引起公寓住民的糾紛。看似有同情心的鄰人,結果也以有色眼光看待他。在社會角落生活的弱勢和包圍他們的嚴苛生存環境,是《風兒吹我心》這本書的主要著墨點。不過,看似無助的殘障者,多憑堅強獨立的意誌掙得一方生存空間。讀者也能在晦暗的布局當中,重新發現人性的光輝。〈我們都是一傢人〉承襲〈她是我姐姐〉的智障兒兄弟觀點,從排斥到包容的心理變化描寫,呈現作傢堅實的敘事功力。〈風兒吹我心〉,將智障兒直君離傢冒險的經曆,用散文詩般的手法錶現,教讀者一邊捏冷汗,也不禁隨直君飄忽的身影騁馳山間海岸,享受一場浪漫有趣的春日遊。這篇故事沖淡其他故事緊綳的氣氛,也教讀者得到適度的心靈解放。
撰寫本文前,曾經請教丘修三先生有關創作的想法。丘先生迴答,他一貫主張的是,無論是誰都懷有私心和偏見,其實這種偏私心態是由無知引起的。隻要誠心認識對方,就能破除對彼此的歧見。他相信,無論是健全者和殘障者之間,同種人和異族人之間,還是鄰邦之間的,隻要能理解和交流,都能達到同生共存的境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