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模,More than you know!
不只是灰色调,还有黑色、金黄、浅白色,看见清水混凝土的质地魅力
19位设计师+建筑师=30种简约自然家设计
毛森江、包涵榛、江文渊、李中霖、何俊宏、李静敏、林文田、林友寒、洪苍蔚、徐纯一、陈建一、陈冠华、连浩延、杨秀川、高雅枫、廖伟立、郑斯新、简学义、苏林立
◆第一本专属于台湾的清水模住宅专书
◆全台19位知名建筑师、设计师,作品案例一次蒐罗
◆逾300张图例,完全解答清水模住宅,该懂、该知的事
◆从冷冽风格、清透时尚到木色暖意,30种清水模魅力表情
◆从工法、计价到设计,80个must know Q&A疑难排解
◆满足喜爱简约设计,低调居家、自然素朴的装修屋主
Less is more. 就,简单吧!
属于台湾的清水模住宅!
从灰调石屋到坚实城堡,从茶道之家到自然宅,从融合水光的清水模四合院到半穴居,安藤热潮之后,清水模住宅在台湾悄悄的发酵,无论是建筑或室内空间,也逐次累积出不同的精彩案例。
不管是拥有土地的,剪裁俐落的独栋清水模之家,无论内外皆有可观之处;而隐身于城市楼房里,素朴简约的灰色调居家,则让人可以舍弃纷杂的一日。本书将透过不同的设计者,不同案例,融合出属于台湾风土的清水模住宅。
关于清水模住宅,哪些事,一定要知道?
□如何才能了解清水模工法?
□影响清水模设计的关键?
□清水模住宅怎么计价?
□清水模居家要如何保养?
□清水模住宅是否有地域和气候的考量?
□清水模也可以做家具吗?
□哪些材质最适合混搭清水模居家?
□公寓里想要局部清水模主墙,可以怎样进行?
认识清水模
Q:什么是清水模?
简单来说,就是没有装饰过的水泥墙。
又称清水混凝土,英文为「Exposed Concrete」,即露面混凝土。混凝土是近代建筑发展不可或缺的建材,与铁、玻璃并列为近代建筑的三大素材之一
Q:哪些是着名具代表性的清水模建筑?
20世纪的科比意(Le Corbusier)、路易.康(Louis Kahn)等建筑师,都以清水混凝土做为建筑表现的主角,廊香教堂(Ronchamp)、沙克生物研究所等,都是着名的清水模建筑。
Q:清水模都是灰色的吗?
成色主要来自水泥,所以大部份成面为灰色。除了用白沙、白水泥做成的白色清水模外,也能够添入各种染剂。像是拌入黄色染剂,呈现大地色彩;加入石墨,染成灰黑色,或拌入硫磺等,例用浇灌的顺序形成渐层色;法国人更疯狂,也曾经在清水模中加入香水(当然没有香气,只是好玩),此外,在澳大利也有蓝色的清水模建筑。
Q:清水模的成面都是平滑的吗?
一般人可能立刻联想到安藤忠雄的表现方式,其实清水模的表现方式很多,可不只安藤忠雄的「纤柔若丝」。举例来说,廊香教堂(Ronchamp)所呈现清水模表面,便十分粗犷而具有原始感,这些都可以利用模板控制表面纹理,传达建筑师所要表现的风格。
Q:清水模是如何做出的?
清水模建筑是模板工程,模板组立考验施工团队的技术,混拌后的混凝土呈成浆体,在模板内流动,等待凝固后,拆模成型,表面随模板纹路而不同,一般使用的模板材如芬兰板、优力胶板、钢板等都能呈现表面光滑的效果,安藤忠雄所使用的便是日制的优力胶板;使用木纹板则可随使用木料不同,反印出不同的木纹效果,甚至有人在模板里面加入折皱的报纸等各种材料,使灌好呈现出奇特的纹路效果,这样来看,清水模是不是很像雕塑呢?
丝缎般诗意的「清水模」/阮庆岳
Chapter1. 清水模住宅 30
PART1.室内空间
.灰调石感的书匣子屋/连浩延
.视觉的触感,清水模茶道之家/包涵榛
.墙非墙,间非间,悟出人生的第二宅/枫川秀雅
.生活,在翻折的灰阶里转动/李中霖
.阴阳合太极—生生不息的W+E宅/何俊宏
PART2.独栋透天
.水与光 轻盈的清水模四合院/林友寒
.学者之家—1/2错层的居所概念/毛森江
.沉默.不冷漠的清水模三代宅/陈健一
.清水模增建,改变街屋人生/李静敏
.金色清水模的故乡之歌/廖伟立
.Ali家,稻香中的不规则特色屋/林文田
.修行人的家,未完成的生命进行式/江文渊(半亩塘团队)
.见光、接光、迎凉风,邀自然进家中定居!/郑斯新
.埋入地表的半穴屋—苑里大吕宅/洪苍蔚
.折衷混搭清水模—丰原杨宅/苏林立
.用清水模砌一道高墙—阿朵避的海岸避居/陈冠华
.走出传统的现代清水模大宅/简学义
.奇幻铁道屋,家的坚实城堡/徐纯一
Chapter2.关于清水模
Part1.何谓清水模?
Part2.清水模的20个QA
对于像我这样,追求极简生活方式但又害怕家会变得单调乏味的人来说,《住进光与影的家》无疑是一场及时雨。我一直认为,真正的简约并非是空无一物,而是通过精炼的元素,创造出充满质感和舒适度的空间。这本书恰恰展现了这一点。它没有用浮夸的装饰堆砌,而是从最基础的建筑材料——清水模出发,探讨如何通过光线的引入和引导,赋予空间生命和层次。书中那些精美的图片,让我深刻体会到“少即是多”的真谛。每一处细节的处理都恰到好处,无论是墙面的纹理,还是家具的选择,都与整体风格完美契合。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好感住宅”的定义,它不仅仅是视觉上的美观,更是一种能够触动人心、让人身心愉悦的居住体验。书中展示的案例,让我看到了清水模在不同空间尺度下的可能性,无论是宽敞的跃层,还是紧凑的小户型,都能通过光影的魔力,焕发出迷人的魅力。它让我明白,拥有一个“好感住宅”,并不需要花费巨额的装修费用,关键在于对空间本质的理解和对细节的把握。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我对未来的家有了更清晰、更美好的憧憬。
评分读完《住进光与影的家》,我最大的感受是,原来“家”可以这样富有诗意和生命力。我一直对“光”和“影”在空间设计中的作用充满好奇,但总觉得有些虚无缥缈,难以捉摸。这本书用最直观、最生动的图片和文字,将这种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了。它让我意识到,光影不仅仅是让空间变亮或变暗,更是塑造空间形态、营造氛围、影响情绪的强大力量。书中对于清水模的处理,更是让我眼前一亮。我原以为清水模只能做出冷峻的现代感,但这本书却颠覆了我的认知,它通过对光线的捕捉和对材质肌理的呈现,让清水模空间充满了温暖、自然和人情味。我特别喜欢书中提到的一些小技巧,比如如何利用不同角度的光线来强调墙面的纹理,如何在室内引入自然光,让空间显得更加通透和舒适。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建筑和设计,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展现。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空间,思考如何通过更简单、更自然的方式,去创造一个能够让我感到宁静、放松和幸福的“家”。
评分这本《住进光与影的家》简直是我的居家改造灵感宝库!我一直以来都对清水模那种粗犷而细腻的质感情有独钟,但又担心它会显得冰冷或过于硬朗。这本书完美地解答了我的疑虑,它用大量真实的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光影的巧妙运用,以及材质的温润搭配,将清水模的建筑空间营造出一种充满呼吸感和温度的居住氛围。每一页的图片都像艺术品一样,让人忍不住停下来细细品味。它不仅仅是展示了“如何做”,更传递了一种“如何感受”的生活哲学。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不同采光角度下,清水模肌理所呈现出的丰富变化。早晨柔和的阳光洒在墙面上,投下斑驳的阴影,夜晚的灯光又将空间勾勒出不同的轮廓,整个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展现出不同的生命力。我之前也看过一些家居类的书籍,但很多都停留在“好看”的层面,而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好住”和“有灵魂”的可能性。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居住空间,思考如何通过最简单的元素,创造出最舒适、最贴近自然的居住体验。我迫不及待地想把书里的理念运用到我的新家中,让光与影成为我家的“设计师”。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我的家居改造“及时雨”。我一直梦想着拥有一个既有现代感又不失温馨的家,但苦于找不到合适的灵感和方向。直到我翻开了《住进光与影的家》,才豁然开朗。它以清水模为起点,探索了光影在住宅设计中的无限可能。我之前对清水模的印象可能有些刻板,总觉得它比较冰冷,但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它柔和、温暖的一面。通过对光线的巧妙运用,以及与自然元素的结合,清水模空间被赋予了生命力和呼吸感。我尤其喜欢书中那些充满生活气息的图片,每一张都像一幅画,让人忍不住想要走进其中。它让我明白了,“简约”并不意味着朴素或单调,而是通过精炼的元素,营造出富有质感和层次的空间。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建筑风格,更是关于一种生活态度——拥抱自然,享受光影,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好感”空间。我迫不及待地想将书中的理念运用到我的家中,让我的家也充满阳光、空气和故事。
评分《住进光与影的家》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理解“简约”和“自然”。我一直对极简风格抱有好感,但总是担心它会流于形式,缺乏生活的温度。这本书通过清水模这一独特的建筑语言,将简约与自然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它不仅仅展示了漂亮的图片,更深入地剖析了光影在空间设计中的重要作用。我被书中那些充满巧思的采光设计所吸引,无论是天窗的设计,还是落地窗的运用,都恰到好处地将自然光引入室内,让空间显得更加通透、明亮。同时,书中对清水模肌理的细腻呈现,也让我感受到了材质本身的生命力。这种粗犷而朴实的质感,与柔和的光影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舒适的居住氛围。它让我明白,真正的简约,是一种对生活本质的追求,是一种对自然元素的尊重。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家居设计指南,更是一本关于生活美学的读物。它让我开始思考,如何在家中创造一个能够让我真正放松、充电的空间,一个充满阳光和温暖的“好感住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