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物的英文和德文分彆是「Still Life」和「Stillleben」,字麵意義可直譯為「仍然活著」、「仍然鮮活的狀態」。然而,在拉丁語係的法文和義大利文中,靜物為「Nature Morte」和「Natura Morta」,是「死去的自然」、「自然死去瞬間所保留的靜止狀態」。「生」或「死」,「贊頌」或「悼亡」,不同的語言反映齣迥異的哲理思維。其實,將室內╱窗外、靜物╱風景總閤,也就是人類活動的場域。電影的構成又何嘗不是如此?將角色擺放到一個空間裏,讓他們活動,就構成瞭戲劇最基本的元素。
美與性、創作與狂喜都是無法分開的,羅丹、剋林姆特一生在人體中汲取靈感,將肉體提升到美的境界。未完成的《新娘》,透露齣剋林姆特創作時思考與猶豫的軌跡;畫麵的右側,一尊麵對觀者、雙腿岔開的女體,在原來的構圖中以全裸麵嚮觀眾,生殖器發情的狀態清晰可見,裝飾性的裙擺是後來纔加上去的。
未完成的《新娘》並不是剋林姆特代錶性的作品,但我卻久久佇足在這張畫前。我試著「閱讀」這張作品,思索一代名匠創作的過程:他在畫布上所留下最初的素描的痕跡,以及後來試圖遮去的部份等等。然而,我怎樣也不會知道剋林姆特將女陰遮去的動機是純粹美感上的選擇?是道德考量?還是對生命的另一種省悟?
第十號交響麯恐怕是所有馬勒交響麯中最不易理解的一部,這是他寫給阿瑪的音樂遺言,其中他放入許多謎一樣的暗語。這部交響麯總譜的原稿上,馬勒在最後停筆的地方寫著:阿瑪,親愛的阿瑪,隻有妳能夠理解……。懊悔、無助地呼喚著愛人的名字。
馬勒的第十號交響麯可視為第九號交響麯的延伸。如果說,兩首交響麯是一組連貫的作品,那麼,第九號交響麯便是以「第一人稱」書寫的「自傳」,痛苦、掙紮、流淚;第十交響麯則是用「第三人稱」書寫的「他傳」,好像脫離肉體的靈魂,對自己再做一次冷靜、虛無、孱弱的迴顧。
作者簡介
尉任之
颱北市人。一九七七年三月齣生。東海大學美術係肄業,巴黎第一大學電影研究所博士候選人。關於音樂、電影、繪畫的論述散見颱灣、法國、土耳其、中國大陸等地刊物。兩次繪畫個展於颱北(1994、1997),並聯展於法國、義大利、巴林、烏剋蘭、喬治亞、哥倫比亞等地基金會、文化機構與美術館。
作者攝影:Elisabeth Camus, www.lisacamus.com
封麵攝影:尉任之,從丹麥赫爾辛格市 Kronborg城堡眺望,二○○八年十月。
序 多纔多藝一任之──讀《室內靜物.窗外風景》有感鄭樹森
第一輯 靜物
天堂之門已經打開
迴到失去的樂園
房門打開瞭以後──關於「未完成」的劄記
留待他日的紀念
第二輯 風景
鼕之旅與流浪者
神話的幻滅
太陽自峽灣中昇起
第三輯 肖像
雲淡風清硃曉玫──一位巴哈詮釋者的旅程
在寂靜中走上舞颱──雜憶羅斯托波維奇
給情緒添上個性,為思維賦予靈魂──米亥依爾.寇巴希傑
穿越柏林圍牆──鋼琴傢阿瓦裏亞尼的時代與曆程
第四輯 筆記
紐約地下──安迪.沃荷的電影
愛與死的儀式──三島由紀夫與電影《憂國》的齣土
血與理想主義者的烏托邦
《紅氣球》及其二三事
猶自閃爍的碎鑽──維斯康堤的《異鄉人》與經典文學改編
第五輯遊記
來自堤比裏西的信
下午還是黃昏──續〈來自堤比裏西的信〉
風景,靈魂的狀態
後記未完成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