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又被称为“孔雀之国”、“人种博物馆”、“宗教王国”“语言博物馆”等。讳莫如深的种姓制度、传统而又异乎寻常的婚嫁习俗、以及对神牛的顶礼膜拜和无法释怀的宗教情怀,这一切都增添了印度的神秘感。除了探秘,印度还是一个风景绝佳的旅游胜地,雄伟的喜马拉雅山、奔腾不息的恆河、不可胜数的庙宇、巧夺天工的雕塑等等,无不令人心驰神往。
作者简介
潘正秀
毕业于北京大学东语系印地语专业。1961年进入外交部,先后被派往中国驻印度、菲律宾和印尼使馆工作,并曾任中国驻汶莱使馆参赞,现为中国东盟协会理事。
我最近在读一本关于印度近现代史的书,它以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将印度从殖民地走向独立的过程展现在我面前。这本书并没有局限于政治事件的梳理,而是更深入地挖掘了普通人在历史洪流中的命运。我被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深深吸引,书中详细描述了他如何通过和平的方式,一步步瓦解了强大的殖民统治。那些关于他演讲的场景,以及人民响应他号召的画面,都写得异常感人,让我对他的个人魅力和政治智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书中对“分治”这一历史事件的描绘也尤为震撼,它细致地呈现了这场分歧给印度和巴基斯坦人民带来的巨大创伤,以及由此引发的迁徙、冲突和民族仇恨。作者在叙述这些时,并没有回避血腥和痛苦,而是用一种沉痛而客观的笔触,让读者感受到历史的残酷与沉重。同时,我也看到了印度在独立后面临的诸多挑战,比如经济发展、社会改革以及国家统一等问题。这本书让我对印度这个国家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它不仅仅是一个古老的文明,更是一个在现代世界中不断探索和成长的国家。
评分最近读完了一本关于印度经济发展的书,它以一种非常宏观的视角,审视了印度这个国家从一个贫困落后的农业国,如何一步步走向经济强国的过程。书中详细分析了印度在独立后初期采取的计划经济模式,以及这种模式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然后,又着重描写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印度进行经济改革开放后,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作者通过大量的统计数据和案例分析,向我展示了信息技术产业在印度的崛起,以及其对印度经济的深远影响。我尤其被书中关于班加罗尔“硅谷”的故事所吸引,那些充满活力的科技公司,以及年轻的创业者们,都让我看到了印度经济发展的无限可能。这本书并没有回避印度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如贫富差距、基础设施落后以及腐败等,而是以一种客观的态度,分析了这些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案。读完这本书,我对于印度这个国家在经济领域所展现出的韧性和潜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看到了一个充满希望的印度。
评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充满矛盾与活力的印度。它深入探讨了印度多元的社会结构和宗教信仰,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塑造了现代印度人的生活方式。我一直对印度教的复杂神祇系统感到好奇,书中对毗湿奴、湿婆和梵天的叙述,以及它们在印度教徒生活中的意义,都让我受益匪浅。作者并没有停留在表面的描述,而是试图去解读这些神话背后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人生哲学。此外,书中也提到了伊斯兰教在印度的传播和影响,以及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互动与融合。这种对宗教多样性的深入探讨,让我对印度的宗教景观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印度各地节日庆典的描写,那些色彩斑斓的泼水节,庄严肃穆的排灯节,都充满了浓厚的民族风情和宗教色彩。作者在描写这些节日时,仿佛能让我闻到空气中弥漫的香料味,听到人群欢腾的歌声。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印度人民对生活的热情和对信仰的虔诚,也让我看到了这个国家在多元文化交融下所展现出的独特魅力。
评分我最近沉迷于一本关于印度历史的书,这本书从一个非常宏观的视角切入,探讨了印度次大陆上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它不仅仅是罗列年代和事件,更像是带领读者穿越时空,去感受古印度人如何在这片土地上建立起辉煌的文明。作者似乎对早期文明的遗迹有着特别的关注,详尽地描述了摩亨佐-达罗和哈拉帕等城市的规划、建筑风格以及出土的文物,让我仿佛置身于那古老的市集,听到远古的呼唤。书中对于雅利安人迁徙的叙述,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变革,也写得鞭辟入里。我尤其对其中关于吠陀时代的宗教与哲学思想的探讨感到着迷,那些古老的经文和神话,是如何塑造了后世印度文化的基石,这种溯源的感觉非常深刻。而且,这本书并没有回避印度历史上那些复杂的社会结构,比如种姓制度的形成和演变,虽然令人唏嘘,却也是理解印度历史绕不开的一环。作者在处理这些敏感话题时,力求客观,并引用了大量的考古证据和文献资料,使得整本书的论证过程显得尤为扎实。读完这部分,我对印度文明的源头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对这片土地上的古老智慧产生了由衷的敬意。
评分这本书带我走进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一个充满色彩、香料和神灵的印度。我一直对印度的电影和音乐情有独钟,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其背后更深沉的文化底蕴。它描绘了莫卧儿王朝时期,那个辉煌又充满矛盾的时代。阿克巴大帝的宗教宽容政策,以及沙贾汗为爱妃修建泰姬陵的浪漫故事,都让我感受到了那个时代帝王的雄才大略与个人情感的交织。书中对印度各地建筑风格的描述也极为生动,从北方的莫卧儿建筑到南方的德拉威神庙,每一处都充满了独特的韵味和历史的沉淀。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印度艺术和手工艺的章节,那些精美的壁画、雕刻和纺织品,都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和精湛的技艺。作者在描写这些时,语言充满画面感,仿佛我能亲眼看到工匠们手中的巧夺天工。而且,书中还涉及了印度文学和哲学的发展,简要介绍了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的影响,以及吠檀多哲学的思想精髓。这种对文化艺术的细致刻画,让我感受到了印度文明的多元与精致,也让我更加理解了为何这个国家能孕育出如此丰富多彩的文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