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笔彷彿是台湾社会延伸出去的一个触须,为我们在北国探索各种不同的感觉、气味、温度、颜色,然后把她在异国的高度好奇带回台湾……她的文字相当细节地深入韩国生活深处,就像一个摄影镜头在地铁、街道、市场、学校不断移动,往往讶异地射入观光客所看不到的真实。
─ 陈芳明
首尔一年,度送了历历四季,也同时体会人事历历,
如今,它们全都被记录在这本微薄的小书里。
随着日子消逝,关于异乡的记忆或将逐渐淡去,
然而那些温暖的人情,即使在日复一日的忙碌中,
仍会让我在子夜思量时感激莫名。
作者在居停首尔一年的大学教书生涯里,观察韩人生活习惯与性格、汉语教育现况、女性受教历程与谋职现场,以繁为美的饮食及流行时尚。其中尤以饮酒文化,最是令人眼界大开,每逢餐饮必频频续摊,几乎无「五」不成礼,聚会中更衍生出「黑骑士」、「黑玫瑰」等怜香惜玉和拔刀相助的挡酒英雄。韩人饮酒时宁愿传简讯提醒对方为自己斟酒,也千万不可自斟,否则便会被视为自大无礼之辈。
严守饮酒礼仪的韩国人,在外国人眼中依然重视辈份伦理,学生对老师更是尊敬有加;台上老师未喊下课,台下无人敢轻举妄动。但是,在韩国宁可比手划脚也别用英语问路,以免路人避之唯恐不及,或心慌之余胡乱指点,让你离目的地愈来愈远。
「无穷花,学名木槿,是韩国的国花。从初夏至暮秋,开之无穷无尽,强健的生命力仿若韩人不受摧折的民族性。」韩人的民族性格、女性地位、饮酒礼仪、穿着流行、地铁现象、节庆风俗等等,纷纷在作者深沉的凝视里,以流畅的笔触娓娓道来。
作者简介
石晓枫
福建省金门县人,现为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专任副教授,教授现代散文及习作、青少年文学、现代文学史、现代小说选、大陆当代小说专题等课程。着有《临界之旅》、《两岸小说中的少年家变》、《白马湖畔的辉光──丰子恺散文研究》。创作曾获华航旅行文学奖、教育部文艺创作奖、梁实秋文学奖、全国学生文学奖等。
序 雪落韩半岛 陈芳明
启程,朝未知的远方
.作别
.入韩惊魂记
.盆栽
.我的韩国友人
学院,风情殊相异
.“C'est La Vie”
.「逃北者」一瞥
.教学怪现状
.期末二三感怀
.说「大同祭」
.秋天的校园
.初雪落下
.冬之晤面
思念,漂泊者的宿命
.沙漠与水
.尴尬的中场休息时间
.漂鸟来回
.外婆
.辽远之夜
生活,我们好好地过
.烹调作为一种慰借
.在明洞烫发
.秋光中的沉吟
.挂病号
.看病琐记
.仙游岛记事
异乡,他者的凝视
.「多余」的美学
.韩国的地铁文化
.关于过节种种
.韩国的「家庭月」
.韩服初体验
游荡,在艺文光影间
.当「乱打」开始
.癫狂而热烈的生命力──关于梵谷画展
.夏日的视觉飨宴──关于「二十世纪拉丁美洲艺术展」
.说韩国现代美术馆展览──关于女性的,以及本土的艺术杂感
.传统的大杂烩演出──我看《Miso》
.天国在何方?──我看「Crossing」(逃北者)
此刻,认真来说韩国
.她们如何在生活?──我看韩国女性的社会地位
.识得多少字?会说几句话?──韩国汉语教育现况观察
.醉到深处无怨尤──说韩国的饮酒文化
.异乡客的凝视──我看韩人生活习惯与性格
后记 岁月开落一如木槿
推荐序
雪落韩半岛
海岛与半岛的对话,对石晓枫是那样苦恼而亲暱。她感到苦恼,是因为对于韩国文化如此遥远而疏离。但又觉得北国是如此亲暱,只因停留一年的生活,已经为她酿造无可割舍的情感。离开海岛,降临半岛,她反而得到一个可以回顾学术生涯的空间。身处异国的高丽社会,她在内心产生无穷辩证的自我对话。文中传达出来的信息,也许不再属于她个人的感觉,而是道尽台湾社会的集体记忆。台湾多少学者造访过韩半岛,却只有她携回一册最贴近阿尔泰语系的朝鲜生涯。
北望韩国,是台湾文学研究者责无旁贷的义务。纵然台韩在战后有过四十年的邦交友谊,竟从未在学术上构筑历史经验的交流。从殖民史到战后史,台湾与韩国的历史进程,何等重叠,又何等相似。战前同样沦为日本帝国的殖民地,战后也同样扮演美军基地的角色。东方帝国与西方帝国在这两个国家造成的伤害,竟都成为日后各自追求民主政治的动力。在如此深厚的历史基础上,反而使台韩成为相互异化的绝缘者。如果仔细省视两国的文学与文化,在帝国交会处擦出的艺术火花,其实是彼此灿烂辉映。在现实生活中去深刻理解对方,可能是跨越政治障碍的最佳方式。从这个角度来理解,晓枫的这册散文随笔,就格外带着深层意义。
她所看到的韩国,不再是美军进驻的冷战时期,而是已经高度资本主义化,并且也被编入全球化的国家。韩国知识分子长期怀抱的焦虑,莫过于如何脱离帝国的历史阴影,以及如何抗拒亚洲领导者的日本,同时又要摆脱正在崛起的中国经济冲击。具体而言,「脱帝国」一直是当前知识分子的终极关怀。晓枫在韩国校园所见证的年轻学生,并不是过去那种揹负历史包袱的沉重身姿,反而是充满欢乐的开朗青年。上一代脱帝国的心情,与下一代去历史的天真,形成强烈对比。
韩国的年轻一代,对于历史感到陌生;过去的记忆在他们生活中,可能也不是重心。他们就像台湾的大学生一样,会注意品牌,享受消费生活,不希望在功课上受到压力。在心理上,每位年轻人都有强悍的、不服输的意志,对于成绩也会斤斤计较,这是因为他们会考虑到未来职场的要求。在这本散文集,可以看见热情洋溢的生命活力,勇于试探、勇于冒险,却不必然知道自己的方向。晓枫看到的韩国学生其实在台湾校园也可获得见证。她的笔彷彿是台湾社会延伸出去的一个触须,为我们在北国探索各种不同的感觉、气味、温度、颜色,然后把她在异国的高度好奇带回台湾。因此,阅读她的文字时,读者似乎可以跟北方一个遥远的国家进行对话。在那里,可以看到与台湾文化的巨大差异性,但是,也会讶异发现,全球化浪潮下,竟然也有非常相近的生活态度。
书中有两篇散文值得注意,便是她去美术馆参观展览的经验:〈癫狂而热烈的生命力—关于梵谷画展〉、〈说韩国现代美术馆的展览—关于女性,以及本土的艺术杂感〉。她以台湾之眼细腻观察韩国的艺术生活,尤其是以女性身体的感觉去承受艺术的奥秘。在现代美术馆,她看到安娜特.梅莎洁的装置艺术,似乎特别敏感。因为展览的作品,常常是艺术家以自己的身体作为道具,而拍摄出不同角度的照片,让观者看见局部的、被支解的人体器官。艺术家有一个作品是以嘴、耳、手、眼、肚脐为焦点,从而以各个局部图绘繁复精细的纹采,形成一系列的组合。艺术家将之命名为「我的战利品」。远观时是一幅图案,静观时才发现那是女性私密的部位。晓枫认为这些作品自由而大胆,而造成相生相克的诡秘魅力。她在文中特别引述艺术家所提出的一个信念:「我认为人类越超越个人化,就越能符合多样性。」从这句话可以延伸,身在韩国的台湾教授已经觉悟,一个国家的文化不可能撑起丰富的世界。每个国家若能够採取开放的态度,接受多元的异质文化,便能培养更深远宽容的态度与气度。这种观点在萨依德的后殖民理论里,也可以得到印证。
萨依德已不止一次提到「对位式的阅读」(contrapuntal reading),无论是殖民者或是被殖民者,都不应该自我囚禁在历史情境里。帝国文化与殖民文化都在构成人类深层的智慧。国家与国家之间不能相互理解,种族与种族之间不能相互尊重,最主要的原因是,彼此不能理解对方的文化资产。误解与错觉的发生,总是根源于文化的相互隔阂。若是能够打开门户去理解不同文化的优点,使文化之间能够产生对话,就可以使人类呈现生动的多元价值。韩国与台湾,都在历史上受到殖民的伤害;这种伤害记忆,却都留在各自社会的底层。因为没有正面去治疗,而使被殖民者常常怀有自卑与自傲的矛盾情结。旅行到寒冷的北方,晓枫亲眼看见高丽民族性的坚强与脆弱。她的文字相当细节地深入韩国生活深处,就像一个摄影镜头在地铁、街道、市场、学校不断移动,往往讶异地射入观光客所看不到的真实。她放下教授的身段,与当地学生、寻常百姓融成一片。以沉重的心情感受对方的悲哀,也以轻快的节奏表现韩国民众的喜悦。陌生的朝鲜半岛,在她文字里变得如此贴近、如此熟悉。
近五年来,台湾文学研究已经开启一个新的窗口,容许窥见历史上东亚文化的升降起伏。战争时期的东亚观念,无非是由日本帝国的权力所塑造出来的。帝国之眼的东亚,总是把殖民地朝鲜与台湾置放在最边缘的位置。战后六十余年来,殖民地已经开始建立颇具自信、自主的文化生产力。从而对于东亚的解释,便不再是由过去的帝国立场来支配,现在已经可以重新翻转东亚的定义。东亚格局的内容,开始注入韩国观点与台湾观点。具体而言,受害的被殖民者如今已经能够发出声音。一方面检讨帝国体制的伤害,一方面也重新肯定被殖民者的在地文化。多元价值能够释放出来时,帝国魅影就不可能继续震慑历史上的受害心灵。以一种从未有过的喜悦,来迎接石晓枫教授的这本散文。她的文字蜿蜒着陌生土地的漂泊心情。然而,她的笔并不脆弱,常常在疏离的城市阴影下,发现坚强的自我意志。阅读她的文字时,几乎可以望见冬天里一个孤单的身影,让满天雪花落在她的衣裳。雪落韩半岛,映衬着一颗温暖的心正在望乡,也准备把瑰丽诡谲的信息传送回到海岛台湾。
陈芳明
說實話,《无穷花开》這本書我才剛拿到手,還沒來得及細細閱讀,但光是看書名和簡介,就已經讓我有種莫名的衝動想立刻鑽進書裡。我喜歡那種帶點神秘感、又好像蘊含著深刻道理的書名,總覺得裡面藏著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我對台灣作家寫的這類比較偏向心靈探索或人生議題的書一直都很感興趣,總覺得在地的視角和情感更能引起我的共鳴。我期待它能帶給我一些關於人生、關於成長的思考,或許也能在書中找到一些療癒的力量。看著封面的設計,感覺也是經過一番用心,這讓我覺得作者和出版社都很重視這本書,也讓我對它的內容更加充滿期待。
评分這本《无穷花开》讓我讀起來有點欲罷不能的感覺,作者的文字功力真的很高!我以為它會是那種比較沉悶、需要費力去理解的書,但沒想到讀起來卻意外地順暢,而且情感豐富。書中對於生活細節的描寫非常到位,讓人在閱讀的過程中,彷彿置身其中,能感受到角色的喜怒哀樂。我特別喜歡作者在刻畫人物性格時展現出的那種細膩,沒有絕對的好人或壞人,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的立場和考量,這讓整個故事更加立體和真實。有時候讀到一些情節,會讓我忍不住停下來思考,這是不是也是我曾經經歷過的,或者說,如果是我的話,我會怎麼做?總之,這是一本會讓你產生很多共鳴,也讓你思考很多的小說。
评分天啊,我最近翻到一本叫做《无穷花开》的书,光是书名就很有意境,让人忍不住想探究裡面的故事。我對這種帶有哲思又不失溫度的書特別有興趣,總覺得它能夠觸動人心最深處。書皮的設計也很有質感,拿在手裡就有一種沉甸甸的期待感。雖然我還沒能深入閱讀,但光是翻閱前幾頁,就能感受到作者對於文字的細膩拿捏,每一個字詞的安排都恰到好處,彷彿在勾勒一幅幅美麗的畫卷。我對書中可能會探討的關於成長、關於人際關係、關於生命中的種種選擇有著極大的好奇。我希望這本書能帶給我一些新的啟發,讓我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寧靜與思考的空間。尤其是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能有一本讓人慢下來、靜下心來的書,實在是難能可貴。我迫不及待想沉浸其中,感受作者所要傳達的訊息,看看這「无穷花开」究竟會為我帶來怎樣的驚喜。
评分這本《无穷花开》我看了大概一半,只能說,它真的超乎我的想像!我原本以為會是一本很文藝、比較抒情的書,但沒想到裡面包裹著那麼多的情感衝擊和人生議題。作者寫故事的方式非常特別,不會直白地告訴你發生了什麼,而是透過大量的細節和角色的內心獨白,讓你一點一點地拼湊出真相。這種閱讀體驗有點像在解謎,很有挑戰性,但又非常吸引人。我最喜歡的地方是,書中的角色都不是完美的,他們有自己的缺點、自己的掙扎,但同時又保有著善良和對生命的熱愛。這讓我覺得他們非常真實,好像就住在我們身邊一樣。有些情節真的讓我非常感動,甚至看到哭。我想,這本書會讓很多人在其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也會對一些過去的經歷有新的理解。
评分我個人對《无穷花开》這本書的結構和敘事手法印象深刻。作者很巧妙地運用了非線性的時間軸,讓故事在過去與現在之間跳躍,這種手法一開始可能會讓人有點跟不上,但一旦你習慣了,就會發現它能讓故事的情感張力更加強烈,也更能引導讀者去思考因果關係。書中的每一個篇章都像是一顆顆獨立的寶石,有自己的光芒,但又彼此串聯,最終匯聚成一個完整的、震撼人心的故事。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描寫人物心理時的那種細膩和深刻,她能把最隱晦的情感、最複雜的心思都一一展現出來,讓讀者感同身受。這不是一本可以快速翻閱的書,你需要放慢腳步,細細品味,才能真正領略到它的精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