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辈没教,但你一定要懂的100种人情世故

长辈没教,但你一定要懂的100种人情世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这样做才不失礼!
  一本能让你在人际往来中吃得开、受人欢迎的礼仪书!
  俗话常说:做事容易,做人难!

  出了校园,进入社会,除了要适应职场文化之外,人际往来也是门大学问。
  到底我们该怎么做,才能面面俱到、左右逢源?
  怎么做才能不出错、不失礼、不会被认为白目或没常识?

  遇到婚丧喜庆事宜,该如何致意才得体?

  为什么红包可以补包,白包却不能补?为何有些礼物不能乱送,一送对方就翻脸?

  生活上有许多我们只知其一却不知其二,或是做法莫衷一是,不知到底怎么做才恰当的事情,

  本书列举100个不能不知道的人际往来礼数,

  用实际举例说明,告诉你正确的由来典故,并提醒你必须避免的错误和禁忌,让你成为应对进退一流、面面俱到的人气王!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前言做事容易,做人难

第一章:婚丧喜庆人生大事

婚:订婚、结婚、婚礼、参宴
1、为何包红包要用偶数?
2、收到红帖,红包要包多少才适当?
3、红包袋上的祝词怎么写?
4、为何新人不能收媒人的红包?
5、结婚时,新娘头上遮的米筛和黑伞有何不同含意?
6、为什么要闹洞房?
7、为什么属虎的人不能进新娘房?
8、孕妇为何不能参加婚礼?
9、为何刚嫁出去的女儿,第一次回娘家须由家中兄弟迎接领路?
10、为何结婚后第一年,女方家要帮新郎办寿宴?
11、为什们结婚时间相隔四个月以内的新人,不能彼此参加对方的婚礼呢?
12、婚礼中常见的「好命婆」和「媒人」有什么不同?
13、为什么新娘出嫁时要从礼车上丢出扇子?
14、为何新娘上礼车后就得坐定不可移动?下礼车时还得摸橘子?
15、为何礼车一旦启程,就只能前进不能再倒车或者回车?
16、什么叫做「添妆」?为何好姊妹结婚时,要另外送上小礼物或红包?
17、为什么新娘出嫁前要「呷姊妹桌」?
18、为何新娘在过门前要先「踩瓦片」、「过火炉」?
19、「伴娘」和「陪嫁」 (送嫁)有何不同?
20、迎娶途中如果遇上其他的新娘礼车该怎么办?
21、进入新人的新房时,有哪些禁忌?
22、新娘入门时,为何公婆姑嫂等人要回避?
23、为什么婚宴中都会特别设一桌「母舅桌」?
24、为什么婚宴上要挂「母舅联」?
25、什么叫「婆婆花」?为什么新娘要送「婆婆花」给准婆婆?
26、为什么准新娘不能吃自己的喜饼?
27、为何订婚聘礼中的「福圆」 ,女方只能留下两个?
28、为何订婚当天不管天气有多热,都切忌搧扇子?
29、提亲时,为何男方不能吃女方家准备的茶点,也不可以一起吃饭呢?
30、什么叫做「带路鸡」?「带路鸡」可以吃吗?

丧:丧葬、弔唁
31、为什么从丧家回来不可以抱小孩?
32、家有丧事,新人为什么要赶在百日内结婚?
33、为何包白包的金额要用单数?
34、为何家有丧事不可去拜拜或参加他人婚礼呢?
35、带榕树叶、红包袋装海盐去丧家,真的可以避煞吗?
36、从丧礼上回家后该如何净身,才能避免不必要的干扰?
37、什么叫喜丧?参加喜丧和一般丧礼有何不同?
38、参加丧礼时,哪些事情该做或不该做?
39、撞见路边往生者大体,该怎么做才不失礼?
40、出殡时,为何白发人不能送黑发人?往生者的衣物是否都要烧掉?
41、什么叫「手尾钱」?拿到手尾钱该如何处理?
42、什么叫做「脚尾饭」、「脚尾灯」和「脚尾钱」?
43、丧家在服丧期间,有哪些事情不能做?
44、为何办丧礼时丧家会分送糕点?不收会不会不礼貌?
45、什么人不宜参加丧礼?

喜:怀孕、坐月子、新生儿、搬家入厝、购屋
46、为什么不能随便拍孕妇的肩膀?
47、探视新生儿时为什么不能当面称赞他呢?
48、怀孕未满三个月为何不能说?
49、怀孕期间为何不能搬家?
50、为何小孩满月时,要分赠亲朋好友满月礼?
51、朋友入厝,该带什么当作伴手礼?
52、搬家入厝时该注意些什么?为何不能主动和人打招唿?
53、产妇坐月子时,有哪些禁忌要注意?
54、小孩满周岁一定要抓周吗?娘家需要准备什么?
55、为什么有些小孩出生后,要给神明做「契子」(义子)?
56、亲朋好友生小孩,该送什么才好?
57、为什么入厝后四个月内不可以参加喜宴?也不可以去丧家?
58、坐月子应该在娘家做,还是婆家做?
59、哪些人不能进产房探望新手妈妈?
60、朋友的小孩满周岁要送红包吗?
61、为何还未生小孩的妇女,不可以当别人的干妈?
62、为何孕妇怀孕四个月内,不可以给别人摸肚子?
63、赴宴的时候要注意哪些礼数?
64、为什么入厝也要发帖?发帖又该注意哪些礼数?
65、为什么宝宝满四个月时,娘家要送裤子?宝宝长牙齿时,姑姑要送鞋子

庆:生日、过年过节、红包礼俗
66、为何嫁出去的女儿绝不可在初一回娘家?
67、为何初二回娘家的女儿,必须在天黑前离开?
68、为何老人家越高寿,过生日越低调?
69、生日送礼有哪些禁忌?
70、为何中国人逢九不过生日?为何逢九就自动加一岁?
71、为什么过年期间不能扫地?过年期间有何禁忌?
72、为什么中秋节不能留在娘家过节?
73、为什么出嫁的女儿不能在娘家吃年夜饭?
74、为什么尾牙要吃润饼跟割包?
75、帮长辈做寿,为何不能送红包?
76、为什么喝春酒时,要从最年轻的人开始敬酒?
77、为什么过年时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
78、为什么欠钱不能欠过年?
79、为什么女儿、女婿初二回娘家拜年叫做「作客」?带什么「等路」才有礼?
80、为什么过生日只能提早,不能延后?生日礼物可以补送吗?

第二章:人情世故疑难杂症

81、为什么红包可以补包,白包却不能补包?
82、为什么粽子或年糕、不适合在年节时当作礼物送人呢?
83、为什么去霉气要吃猪脚面线?
84、闰五月,为什么嫁出去的女儿要买猪脚面线给父母吃?
85、探病该什么时间去才恰当?
86、朋友创业开店,要如何致意才有礼?
87、看到路旁有猫、狗等动物尸体时该怎么办?
88、什么是「改运红包」?捡到的人真的会招致厄运吗?
89、过年的红包袋为什么不可以封口?用过的空红包袋还可以再使用吗?
90、不管是婚礼或丧礼,为何结束离开时都不能说「再见」?
91、为什么去医院探病不能送菊花和凤梨?该带什么伴手礼才合宜?
92、为什么吃饭时不能把筷子插在饭上?餐桌上还有哪些禁忌?
93、和长辈一起吃饭时,位置要怎么坐才有礼貌?
94、平时送礼有哪些禁忌要注意?
95、为何在医院工作的人不能叫全名?
96、家族扫墓为何先到不能先扫?为何初嫁的女儿不能回家扫墓?
97、去医院探病时,哪些事情绝对不可做?
98、女性遇生理期可以去拜拜或探病吗?
99、同一天之内,可以参加完葬礼后再去参加婚礼吗?
100、别人送的护身符或自己求来的香火,如果不想用了该怎么处理?

图书序言

Q1:为何红包的金额都要是偶数?
今年大学刚毕业的社会新鲜人美玲,得知两位同班同学的世明和怡君即将要结婚了!满心欢喜的她除了自告奋勇为两人担任招待外,也想发挥一下新世代的创意,想到自己现在经济能力还不是太好、没办法包太多金的状况下,不如就在数字上发挥巧思吧!美玲决定在婚宴当天送上「1999元」的红包,意谓长长久久,美玲洋洋得意地把这个想法告诉妈妈之后、却被闻言色变的母亲阻止了并坚持喜事只能包双数,但对于这理所当然的坚持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此时美玲心中满是和委屈和疑惑,心想:为什么红包的金额只能包偶数呢?

这样做才不失礼
在全世界的华人社会里,红色一向被视为喜气最佳的代表,但凡有年节喜事,不论致赠的对象是长辈或晚辈,都会以「红包」来祝贺对方,有「平安」、「吉利」和「祝福」的多种意义蕴含其中。而除了过年之外,最常致赠红包的场合便是婚礼了,美玲只想到取其谐音,却忽略了约定俗成、由来已久的传统意义。

婚礼的举行意谓着是夫妻两人的结合,因此在传统婚嫁的过程中,所有的习俗和流程都会有「忌单喜双」的行事准则。原因是双数代表合谐、对称、圆满,而单数则代表失衡、孤独、晦气。所以婚礼当天所有出现的事物都要以双数来呈现,为新婚夫妻两人未来婚姻生活的美满,寄予最高的祝福。如果遇到不可避免的情况,也可以很技巧性地处理掉单数的忌讳,例如:在聘礼品项中有猪,那么送礼清单上的单位就要改称「全猪」、而不直接写「一头猪」。

顺带一提,婚礼当天在言语上也要小心,尽量避免使用「重」或「再」这一类字眼,以免令人有「重婚」或「再嫁」等等不好的联想,坏了大家的好兴致。

而在准备红包时,除了需要偶数以讨「好事成双」的好兆头之外,前来祝贺的宾客们也要留意,在婚礼红包中的「偶数」(或称「双数」)不全然泛指在数学上能被「二」除尽的数字,在数字的排列组合上,像「一」、「三」这样的数字就不适合出现在千位数以下的地方。同时,也要提醒您数字里有没有弦外之意的问题,像是「四」有「死」的谐音通常我们完全不会採用、而在台语发音中「八」则与离别的「别」的接近,有人认为也不适合做为礼金的数目。不过也有另一种说法源自于「八」和「发」很类似,也有好运的意思,因此若要用八这个数字时,不妨也打听一下新人家里的省籍做为参考,如果真的不确定时,还是尽量避免以免送礼时令自己忐忑不安。

所以如果您也有着像美玲这样突发奇想的创意,还是请您保留到其他方面再好好发挥,以免贻笑大方哦!

Tips
中国礼俗中「忌单喜双」,喜庆红包必定是偶数。
红包的金额不是被二整除就好,1100、3300这样的数字也不宜出现。
「四」因为与「死」同音,是绝不能出现在红包里数字。

Q27:为何订婚聘礼中的「福圆」,女方只能留下两个?
哥哥和女友的订婚仪式,终于在今天顺利举行了。不过身为未来小姑的梦莉,因为「姑」与「孤」同音的禁忌,为了不让传统的女方家心有芥蒂,因此并没有前去观礼。好不容易等到一家人都回来,梦莉发现怎么早上准备给女方的礼品有一些又拿回来了?还担心地试探哥哥订婚是不是有什么不顺利。哥哥笑着说一切都没问题,那么这些被退回的聘礼又是怎么回事呢?

这样做才不失礼
台湾人处处讲究礼尚往来,除了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在男女双方结为亲家时,更是表露无遗。古时候嫁女儿,为了不让街坊有「卖女儿」的感觉,所以女方在收取男方的聘金及礼品之余,也要为女儿添置粧奁行头,表示聘金并非只进不出,同时也不怕女儿会被公婆和妯娌们看不起。

在订婚时,女方除了喜饼会退还一小部份给男方之外,男方所准备的「六礼」或隆重一点的「十二礼」,女方多半也不会全收,以免给人贪心的坏印象。十二礼或六礼的礼品内容,因为地域和习俗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大致不脱「喜气」和「富饶」的象征之意。譬如:冬瓜糖、福圆(晒干的龙眼)、桔饼、冰糖、十二斤的糯米(给女方搓汤圆分送亲友用)、面线(千里姻缘一线牵)、鱼、活鸡、半只猪、香烛礼炮等等。

以上所有礼品的数量都必须是成双成对的,至于落单的那半边猪肉,女方收到后必须剔下猪骨头归还给男方家,意思是「呷你的肉,呒呷你的骨」,表示并非吃人不吐骨头的那种贪婪;另外,像冰糖、桔饼等准备双份的礼品,女方也都会还一份给男方共享甜头;至于十二斤糯米虽然不会再奉还,但会在倒空的米袋里塞入一个小红包,让对方不会空手而回。

而最有趣的应该是聘礼中俗称「女婿目睭」(化表新郎的眼睛)的福圆!女方家只能偷偷拿出两颗让准新娘吃下,剩下的就全数归还。吃下这两颗新郎的眼睛后,意谓着新郎日后眼中只会有新娘一人,再也不会随便乱看、朝三暮四了。

Q40:出殡时,为何白发人不能送黑发人?往生者的衣物是否都要烧掉?
日夜加班操劳不已的姚厂长,最近无预警地猝然过世。上有高堂下有妻儿,虽然一家人生计不成问题,但毕竟痛失亲人,坚强的姚太太和大伯、小叔担起了丧葬的一切大小事,尽量不让公婆参与以免触景伤情。在处理遗物时,姚太太决定将丈夫的衣物留下一部份作纪念,其他的不循古礼烧毁,反而全数捐赠给慈善机构,这样的做法是对的吗?

这样做才不失礼
天命不由人,为人父母者最难承受的一大憾事,无非是白发人送黑发人了。在传统丧礼中,如果是父母替子女治丧,有违伦常,所以也称「反服」,意指父母反过来为儿女服丧之意。但为了怕长辈太过悲恸,葬礼的过程通常由死者的兄弟姐妹主祭或张罗,避免让父母参与。只有在出殡当天启灵之前,会让父母拿木杖或籐条,在棺木上打三下,表示父母杖责不孝子未尽孝道先行离去。

传说这是父母刻意做给现场的鬼差看的,因为已受到父母责罚了,往生者随着鬼差到了閰王殿时,閰王才不会再惩治其不孝之罪。不过从现代心理治疗层面来看,敲棺的动作除了让一直避忌参与丧葬过程的年迈父母发洩心中的怨和痛之外,还有面对子女已经远离事实的意涵,虽然痛但终需面对。

至于往生者衣物,以往会採取全部烧掉的方式来处理,那是因为医学不昌明的年代,认为衣服不洁或不祥。但到了现代,如果往生者非死于传染病,也顾及环保,多半只会烧一件或者死者生前较喜爱的衣物给他做为象征,其他的衣物洗清干净后就捐助慈善团体为往生者做功德。有些家属甚至会至少留下一件做为纪念用,尤其是父母的衣物,留在家中衣柜一角还有「得父母财库」的雅意(因为「裤」与「库」同音),为人子女在怀念父母的同时,还能承接父母留下的德泽,如此想来往生者的衣物又有何可惧,反倒为在世者增添了一份温暖和感念呢!

Q48:满三个月为何不能说?
每隔一阵子就会和表姐相约喝下午茶的郁馨,在最近一次的聚会中,看到表姐身形和行为举止总觉得有些奇怪,一向是「恨天高」拥护者的她,赴约时居然穿起了平底鞋,走路时不仅格外小心,也不再提着大包小包的血拼战利品来了。鬼灵精的郁馨立即抓着表姐不断追问是不是怀了宝宝?但已结婚两年多的表姐此时却面有难色、支吾其词。郁馨不明白,怀孕不是天大的喜事吗?为何表姐会有这么为难的表现呢?

这样做才不失礼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屡屡从媒体上听到有女艺人否认自己怀孕一事,事后被拆穿时皆以「怀孕三个月内不能说、否则孩子容易留不住」的说法来推卸,当然这是没有什么根据的,只是以讹传讹,倒成了大家最常听到的禁忌之一。

不过,也能从这一点看出,初为人父母的紧张和喜悦,为了顺利生产、母子均安,即使再荒诞不经的说法也会有人相信。好比旧时农业社会里营养和医药技术都不佳,小孩子很容易就养不活了,所以有的父母宁可相信把小孩的名字取得卑微低贱一些,就不会引起神鬼的觊觎,孩子也才容易养育成长一些,因此才会有罔「市」(「养」的台语发音)、查某(女人的意思,但此名多用于男生身上)或「阿丑」(意谓小孩丑陋)这样的名字或小名。

怀孕初期三个月内,其实胚胎正处于一个相对不稳定的状态中,如果着床得不好或肧胎本身就不健康,很容易就有流产的机会;再者早期的验孕技术并不好,初期是否真有身孕的验检正确率也不如今日,如果在初期就大肆宣扬,万一日后发现只是假性怀孕或者因故小产,在公婆丈夫、亲朋好友和左邻右舍的殷切盼望下,叫人空欢喜一场不说,当事者难免难堪且身心俱疲。为了避免这种尴尬的情况发生,所以才有此一说,提醒孕妇在怀孕初期先耐住性子观察,等到三个月状况稳定后,再向外界宣佈喜讯不迟,并不是真的说了之后,会有什么外来因素会不利于胎儿。

Q67:二回娘家的女儿,必须在天黑前离开?
和岳夫岳母就住同一栋大楼的立森,平日就常和太太惠娟一起到丈人家吃晚饭,顺便把白天託给俩老照顾的三岁给儿子接回家。不过让立森一直不解的是,每年到了春节初二回娘家的时候,惠娟的八十岁的外婆总是告诫他们不可以留到天黑或者等到吃完晚饭再走,虽然岳母会把菜餚打包好让一家三口带回去吃,不过这样奇怪的说法倒是让立森想不透有什么特别的涵意呢?

这样做才不失礼
女子结婚后,除了婚后三天第一次回家娘作客探亲外,每年正月初二也是女儿可以名正言顺回娘家的日子,也有人同样以「归宁」称之,在闽南或台湾习俗中也称为「女婿日」,意即在这一天身为半子的女婿必须与妻子带着小孩一同回女方家探亲。同时有的家庭仍会依照女儿回门的礼俗,要兄弟前去婆家迎领回娘家,除了遵循古礼以示慎重之外,还有防止婆家因为过节忙碌而借故不让媳妇离开的暗喻存在。

返家的女儿,切忌双手空空,必须准备好伴手礼孝敬父母,而回门的时间通常是吃午宴,之后闲话家常与家人联络感情,不过在晚饭前女儿和女婿就必须离开,不能见到炊烟,否则留下来吃晚饭表示「呷到底」会把娘家吃穷。

有此说法,一来是因为古时候交通不便,路途遥远者如果待得太晚需要赶夜路返家,既不方便也不安全;再者,过年期间婆家仍有需要媳妇帮忙的家务的地方,也不宜在娘家待太久以致婆家的长辈不高兴。须知古代的女性地位较今日低落许多,出嫁之后不论是好是坏娘家都不便插手过问,尽管不是不想念或不欢迎女儿回来,但也只能尽量在犠牲忍让中夹杂恐吓的说法,希望女儿知礼识体、获得婆家和丈夫的疼爱。对于女儿与娘家的依存关系也能从俗谚:「有父有母初二三,无父无母斗担担」里窥得一二。意思是说:娘家父母还健在的媳妇,在初二、初三就会有兄弟来接回去享天伦,若是父母已经不在了,做媳妇的只有留在婆家为人作嫁,帮忙招唿回来作客的大姑小姑们了。

尽管现在女性地位已经大为提升、交通电信皆便利,和父母手足的往来联络几乎没有限制,不过对于人家的依赖的心情是否也逐渐淡去了呢?看看古人、想想自己,还是珍惜现在所拥有,不论当天是否能在家中吃晚饭,平日里多和家人联系感情岂不更实在?

Q81:为什么红包可以补包,白包却不能补包?
在美商公司工作的家昌因为工作需要必须长住上海,妻子与小孩都在加拿大定居,近亲们也散居美国各地较多,台湾已经没有什么亲戚朋友了。上週得知在台湾一位重要客户的父亲仙逝,下个礼拜就要举行公祭了。由于客户很低调并未发讣闻给他,才使家昌知道消息的时间太晚,眼看着日子就快到了,而家昌根本来不及排开工作及时赶回去参加丧礼及致赠奠仪,在台湾又找不到可以委託的人先去代表致哀,听说事后补送白包也是不被允许的,此时的家昌到底该怎么办呢?

这样做才不失礼
俗语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但世人皆希望自己或身边的人都能够趋吉避凶,达到「祸无双至、福不单行」的境地。然而人情世故反映在婚丧喜庆中的表现上也是如此,希望好事能够接二连三,坏事则到此为止。

如果遇到的是婚嫁、祝寿、生子等喜庆之事,如果因故不克前往,大部份在事后是可以补包红包,因为好事不怕一直来,就算是我们错过了仪式庆典或送礼金的时机,而主人家又不习惯事后再收红包(现金)的话,也可以权宜採取买等值的礼物餽赠、邮寄汇票、请对方吃饭甚至是等下次对方有喜事时再增加礼金的金额表示心意等方法来弥补。

但是如果是对方办丧事可就截然不同了。失去亲人的痛楚不会有人想要一再体验,因此,俗称白包的「奠仪」是绝不可以事后补送的,因为随着丧礼的结束,表示到此为止,不再发生。若事后再收取奠仪,意谓着此家人还有另一场丧事,是相当会晦气的事。顺带一提的是,在收取奠仪的过程中,丧家千万不能够因为表现客气就和送奠者互相推辞,必须毅然收下的原因并不是贪财,而是在推辞的过程中,等于把丧家的兇气推给送白包的人,反而变成十分不礼貌的举动。

如果因故无法参加至亲好友或重要人士的丧礼或者一时之间找不到人可以代送白包时,也可以用打电话或发电报的方式事前向丧家说明致意,家属应会谅解及铭感于心;假如事后若想要追思悼念,也可以征求家属同意后,再到对方安葬之处缅怀即可,千万不要再擅自做出任何不恰当的「补救」措施,以免使丧家的心情雪上加霜。

Q91:什么去医院探病不能送菊花和凤梨?该带什么伴手礼才合宜?
鹏博的女朋友佳佳最近心情低落,因为白天既要忙于工作,下了班还要赶去照顾住院的母亲,蜡烛两头烧,身心煎熬不难想像。由于佳佳出自单亲家庭,母女两人相依为命,鹏博虽然帮不上什么忙,但不去看看伯母好像也说不过去,不过在他和佳佳的妈妈并不是太熟的状况下,在选择探病的礼物上有没有什么禁忌该注意?

这样做才不失礼
人有病痛并不稀奇,不过一旦需要住院通常会让人有事态严重的联想,既然生与死都得有礼了,人在人情在的世故当然不能疏忽,所以若时间上和病人的情况允许的话,亲自去探病还是可以为病人和家属带来温暖的。探病时我们习惯带点伴手礼致意问候,只不过在医院这样的特殊场合,还是有一些送礼上禁忌要留意一下:

1. 不要送菊花或剑兰:送花其实是个好主意,可以美化病房的环境,也让病人看了心情舒缓些,不过可不能送菊花或剑兰这一类常用在丧礼或祭祀祖先场合的花。尤其「剑兰」音同「见难」,表示病不会很快好,老人家会觉得晦气;但对于过敏或有唿吸道问题的病患,送花或者有些有小孢子的植物盆栽里易有小虫,有可能引起过敏或发炎的都不适合。

2. 不要送凤梨、香蕉:凤梨台语音同「旺来」,在病塌前可不希望病魔旺盛;「蕉」与「招」相近,也有招致疾病之意。从医学角度看来,病人适合清淡、易咀嚼、易消化的水果,味道太酸或太甜等口味太过强烈的水果都不适合,而香蕉素来有「伤骨头」之说,对于骨科疾病或老人家比较不受青睐。一般来说,送水果时可选择水梨(但不可以分着吃,会有「分离」之意)、苹果、草莓、木瓜、葡萄等都是比较为大众所接受的类型。

3. 不可送时钟:送钟音同送「终」,也许身强体壮的人并不忌讳,对于生病在床的人无异是一种诅咒,千万不要误踩地雷。

至于大家公认的补身食品像鸡精、人蔘、灵芝等,固然有祝福对方身强体健、早日康复的好意,不过并不见得适合每一个病患,对于肾脏病、痛风或肠胃毛病的人,不但可能虚不受补还可能会影响病情。送礼自然是希望寄予祝福及减轻对方病痛,但有时还是要「量身订作」,了解对方的状况再出手,即使是一本解闷的书、一封喜气又实惠的红包或者一张写满祝福的卡片,相信病患都能感受到你诚挚的心意。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