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做才不失礼!
一本能让你在人际往来中吃得开、受人欢迎的礼仪书!
俗话常说:做事容易,做人难!
出了校园,进入社会,除了要适应职场文化之外,人际往来也是门大学问。
到底我们该怎么做,才能面面俱到、左右逢源?
怎么做才能不出错、不失礼、不会被认为白目或没常识?
遇到婚丧喜庆事宜,该如何致意才得体?
为什么红包可以补包,白包却不能补?为何有些礼物不能乱送,一送对方就翻脸?
生活上有许多我们只知其一却不知其二,或是做法莫衷一是,不知到底怎么做才恰当的事情,
本书列举100个不能不知道的人际往来礼数,
用实际举例说明,告诉你正确的由来典故,并提醒你必须避免的错误和禁忌,让你成为应对进退一流、面面俱到的人气王!
前言做事容易,做人难
第一章:婚丧喜庆人生大事
婚:订婚、结婚、婚礼、参宴
1、为何包红包要用偶数?
2、收到红帖,红包要包多少才适当?
3、红包袋上的祝词怎么写?
4、为何新人不能收媒人的红包?
5、结婚时,新娘头上遮的米筛和黑伞有何不同含意?
6、为什么要闹洞房?
7、为什么属虎的人不能进新娘房?
8、孕妇为何不能参加婚礼?
9、为何刚嫁出去的女儿,第一次回娘家须由家中兄弟迎接领路?
10、为何结婚后第一年,女方家要帮新郎办寿宴?
11、为什们结婚时间相隔四个月以内的新人,不能彼此参加对方的婚礼呢?
12、婚礼中常见的「好命婆」和「媒人」有什么不同?
13、为什么新娘出嫁时要从礼车上丢出扇子?
14、为何新娘上礼车后就得坐定不可移动?下礼车时还得摸橘子?
15、为何礼车一旦启程,就只能前进不能再倒车或者回车?
16、什么叫做「添妆」?为何好姊妹结婚时,要另外送上小礼物或红包?
17、为什么新娘出嫁前要「呷姊妹桌」?
18、为何新娘在过门前要先「踩瓦片」、「过火炉」?
19、「伴娘」和「陪嫁」 (送嫁)有何不同?
20、迎娶途中如果遇上其他的新娘礼车该怎么办?
21、进入新人的新房时,有哪些禁忌?
22、新娘入门时,为何公婆姑嫂等人要回避?
23、为什么婚宴中都会特别设一桌「母舅桌」?
24、为什么婚宴上要挂「母舅联」?
25、什么叫「婆婆花」?为什么新娘要送「婆婆花」给准婆婆?
26、为什么准新娘不能吃自己的喜饼?
27、为何订婚聘礼中的「福圆」 ,女方只能留下两个?
28、为何订婚当天不管天气有多热,都切忌搧扇子?
29、提亲时,为何男方不能吃女方家准备的茶点,也不可以一起吃饭呢?
30、什么叫做「带路鸡」?「带路鸡」可以吃吗?
丧:丧葬、弔唁
31、为什么从丧家回来不可以抱小孩?
32、家有丧事,新人为什么要赶在百日内结婚?
33、为何包白包的金额要用单数?
34、为何家有丧事不可去拜拜或参加他人婚礼呢?
35、带榕树叶、红包袋装海盐去丧家,真的可以避煞吗?
36、从丧礼上回家后该如何净身,才能避免不必要的干扰?
37、什么叫喜丧?参加喜丧和一般丧礼有何不同?
38、参加丧礼时,哪些事情该做或不该做?
39、撞见路边往生者大体,该怎么做才不失礼?
40、出殡时,为何白发人不能送黑发人?往生者的衣物是否都要烧掉?
41、什么叫「手尾钱」?拿到手尾钱该如何处理?
42、什么叫做「脚尾饭」、「脚尾灯」和「脚尾钱」?
43、丧家在服丧期间,有哪些事情不能做?
44、为何办丧礼时丧家会分送糕点?不收会不会不礼貌?
45、什么人不宜参加丧礼?
喜:怀孕、坐月子、新生儿、搬家入厝、购屋
46、为什么不能随便拍孕妇的肩膀?
47、探视新生儿时为什么不能当面称赞他呢?
48、怀孕未满三个月为何不能说?
49、怀孕期间为何不能搬家?
50、为何小孩满月时,要分赠亲朋好友满月礼?
51、朋友入厝,该带什么当作伴手礼?
52、搬家入厝时该注意些什么?为何不能主动和人打招唿?
53、产妇坐月子时,有哪些禁忌要注意?
54、小孩满周岁一定要抓周吗?娘家需要准备什么?
55、为什么有些小孩出生后,要给神明做「契子」(义子)?
56、亲朋好友生小孩,该送什么才好?
57、为什么入厝后四个月内不可以参加喜宴?也不可以去丧家?
58、坐月子应该在娘家做,还是婆家做?
59、哪些人不能进产房探望新手妈妈?
60、朋友的小孩满周岁要送红包吗?
61、为何还未生小孩的妇女,不可以当别人的干妈?
62、为何孕妇怀孕四个月内,不可以给别人摸肚子?
63、赴宴的时候要注意哪些礼数?
64、为什么入厝也要发帖?发帖又该注意哪些礼数?
65、为什么宝宝满四个月时,娘家要送裤子?宝宝长牙齿时,姑姑要送鞋子
庆:生日、过年过节、红包礼俗
66、为何嫁出去的女儿绝不可在初一回娘家?
67、为何初二回娘家的女儿,必须在天黑前离开?
68、为何老人家越高寿,过生日越低调?
69、生日送礼有哪些禁忌?
70、为何中国人逢九不过生日?为何逢九就自动加一岁?
71、为什么过年期间不能扫地?过年期间有何禁忌?
72、为什么中秋节不能留在娘家过节?
73、为什么出嫁的女儿不能在娘家吃年夜饭?
74、为什么尾牙要吃润饼跟割包?
75、帮长辈做寿,为何不能送红包?
76、为什么喝春酒时,要从最年轻的人开始敬酒?
77、为什么过年时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
78、为什么欠钱不能欠过年?
79、为什么女儿、女婿初二回娘家拜年叫做「作客」?带什么「等路」才有礼?
80、为什么过生日只能提早,不能延后?生日礼物可以补送吗?
第二章:人情世故疑难杂症
81、为什么红包可以补包,白包却不能补包?
82、为什么粽子或年糕、不适合在年节时当作礼物送人呢?
83、为什么去霉气要吃猪脚面线?
84、闰五月,为什么嫁出去的女儿要买猪脚面线给父母吃?
85、探病该什么时间去才恰当?
86、朋友创业开店,要如何致意才有礼?
87、看到路旁有猫、狗等动物尸体时该怎么办?
88、什么是「改运红包」?捡到的人真的会招致厄运吗?
89、过年的红包袋为什么不可以封口?用过的空红包袋还可以再使用吗?
90、不管是婚礼或丧礼,为何结束离开时都不能说「再见」?
91、为什么去医院探病不能送菊花和凤梨?该带什么伴手礼才合宜?
92、为什么吃饭时不能把筷子插在饭上?餐桌上还有哪些禁忌?
93、和长辈一起吃饭时,位置要怎么坐才有礼貌?
94、平时送礼有哪些禁忌要注意?
95、为何在医院工作的人不能叫全名?
96、家族扫墓为何先到不能先扫?为何初嫁的女儿不能回家扫墓?
97、去医院探病时,哪些事情绝对不可做?
98、女性遇生理期可以去拜拜或探病吗?
99、同一天之内,可以参加完葬礼后再去参加婚礼吗?
100、别人送的护身符或自己求来的香火,如果不想用了该怎么处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朴实,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故弄玄虚的理论。它就像是邻家大姐或者老朋友在跟你聊天,娓娓道来她的人生经验。这一点让我觉得特别亲切,也更容易接受。书里没有太多深奥的概念,而是聚焦于生活中最常见、最容易被忽视的那些细节。比如,如何回应别人的赞美,如何面对别人的批评,如何与不同性格的人打交道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构成了我们人际交往的大部分内容。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拥有了一套全新的“社交地图”,对未来的很多场合都有了更清晰的规划和更从容的心态。
评分这本书拿到手的时候,我就被它朴实却又直击核心的书名吸引了。我一直觉得,很多时候我们遇到的困境,不是因为能力不足,而是因为情商不够,或者说,是不懂得人情世故。长辈们在过去可能因为时代原因,或者他们自己经历的局限,并没有把这些“潜规则”或者“心法”一一传授给我们。所以,这本书仿佛是一份来自“过来人”的隐秘指南,开启了一扇我此前从未真正察觉的门。我特别喜欢它那种循循善诱的语气,没有居高临下的说教,而是像一个经验丰富的朋友,轻声细语地告诉你,在复杂的人际交往中,哪些行为可以让你事半功倍,哪些又容易让你“踩雷”。
评分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换位思考”和“理解对方需求”的强调。很多时候,我们固执己见,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结果往往是将自己置于不利的境地。这本书教会我,要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行为动机,哪怕对方的做法在当时看来并不那么“合理”。这种理解不是为了迎合,而是为了更好地把握局势,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它让我明白,人情世故的精髓,并非是圆滑世故到失去自我,而是保持真诚的同时,懂得用更具智慧的方式去处理与人相处中的各种微妙之处。我开始尝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原则,虽然有时会笨拙,但确实看到了积极的改变。
评分这本书就像一本“情商升级手册”,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很多“盲区”。我一直是个比较直接的人,有什么说什么,有什么就做什么,但这常常让我觉得和一些人打交道时,总隔着一层纱,说不清道不明。这本书里的一些例子,比如如何委婉地拒绝不合理的要求,如何在团队合作中化解潜在的冲突,都让我豁然开朗。它不仅仅是理论上的阐述,更多的是提供了非常具体的、可操作的建议,让我觉得这些道理真的可以落地。我不再害怕与人打交道,而是开始期待着去运用这些新学的“武功秘籍”。
评分我曾以为“人情世故”就是溜须拍马,或者是不择手段地去讨好别人,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这种刻板印象。它告诉我们,真正的“人情世故”是建立在尊重、理解和真诚的基础上的。它教我们如何在保持独立人格的同时,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游刃有余。书中提到的一些关于“给予”和“回报”的平衡之道,以及如何识人辨人的技巧,都让我受益匪浅。我开始明白,很多时候,一个不经意的举动,一次恰到好处的关心,都可以为我们的人脉关系添砖加瓦,也让我们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顺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