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有係統地評介德國古典哲學大師康德「批判時期」美學思想的産生和形成過程,並說明康德如何從前人的思想中抽繹齣他的理論體係──從柏拉圖、亞裏斯多德開始,追溯瞭西方美學思想的古典傳統,同時又對文藝復興以降的各種新思潮,特彆是英國「經驗主義」和歐陸「理性主義」對康德的影響,作瞭比較深入的分析。另外,對於康德「批判時期」美學的哲學基礎、審美判斷、崇高論、審美意象論、藝術論等一係列課題,作者亦提齣他奠基於前人之上,而又能推陳齣新的論述內涵。
作者簡介
硃誌榮
一九六一年生,安徽省天長市人。一九九五年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係文藝學專業,獲博士學位。現任華東師範大學中文係教授,博士生導師。先後在多種核心學術期刊上發錶學術論文一百四十餘篇。齣版有學術著作《中國藝術哲學》、《康德美學思想研究》、《中國文學導論》、《中國審美理論》、《夏商周美學思想研究》、《中國現代通俗文學藝術論》、《西方文論史》、《新時期中國知識分子研究》等多種。另亦曾齣版長篇小說《大學教授》。
初版序
導言
第一章 前批判時期的美學思想
第一節 盧梭、休謨等人對康德的影響
第二節 《對美感和崇高感的觀察》的基本內容
第三節 前批判與批判時期美學思想的關係
第二章 批判時期美學的哲學基礎
第一節 哲學方法論
第二節 美學方法論
第三節 美學在其哲學體係中的地位
第四節 美學與宗教的關係
第三章 審美判斷
第一節 無利害感
第二節 共通感
第三節 無目的的閤目的性
第四章 崇高論
第一節 崇高論思想的來源及意義
第二節 崇高與優美異同論
第三節 數學的崇高與力學的崇高
第五章 審美意象論
第一節 審美意象的含義
第二節 審美意象與審美理想
第三節 審美意象與藝術創造
第六章 藝術論
第一節 藝術特徵論
第二節 天纔論
第三節 藝術分類
結語
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
再版後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