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言 陳銘祥
第一講 法律的基本概念 陳銘祥
壹、法律的意義、起源與功能 3
貳、法律的效力 13
參、法律的製裁 18
肆、法律的適用與解釋 28
伍、適用法律的機關與原則 33
第二講 科技與法律之關係 劉靜怡
壹、前 言 47
貳、以議題區分——市場競爭秩序暨倫理或弱勢保護需求 48
參、特定科技與法律之關係——資訊科技與法律 56
肆、特定科技與法律之關係——生物科技與法律 58
伍、結 語 60
第三講 個人隱私權的保護 劉靜怡
壹、個人隱私權為什麼重要? 65
貳、國際隱私法製發展趨勢簡介 66
參、我國隱私保護法律架構——案例示範分析 73
肆、我國隱私保護法律架構——以問題集方式說明 77
伍、結語:做一個有自覺的科技公民 91
第四講 資訊科技與民主製度 陳銘祥
壹、前 言 97
貳、資訊科技與政府、公共事務 97
參、電子化民主的發展模式 100
肆、電子化民主與選務 108
伍、結 論 116
第五講 科技智慧財産的結晶及運用 蔡達智
壹、科技産業與智慧財産權的關係 121
貳、美國法陰影下的智慧財産權製度 121
參、利益導嚮的智慧財産權 123
肆、智慧財産權的營運方法與策略 125
伍、智慧財産權與公共利益之間的取捨 129
第六講 科技與人性的衝突:生命科技與法律 蔡達智
壹、生命科技的奧妙 137
貳、人工生殖對人倫秩序的衝擊 137
參、設計超人 139
肆、動物人?植物人? 140
伍、人體基因資訊的取得與應用 141
陸、管製基因改造生物 144
第七講 科技發展與環境保育的睏境 蔡達智
壹、貪婪之島 151
貳、防毒麵具的社會 151
參、萬戶買水聲 152
肆、這把泥土 154
伍、原子小金剛 156
陸、環境全球化,獨缺颱灣化 158
柒、檢討與反思 160
第八講 通訊傳播基礎架構的法律問題 陳銘祥
壹、前 言 165
貳、通訊傳播媒體 166
參、通訊傳播的法律規範原則 175
肆、現行通訊傳播法規體係 183
伍、結 論 200
第九講 資訊科技與電子商務的法律問題 戴豪君、邱映曦
壹、資訊科技與電子商務概述 207
貳、電子商務與法律的關係 208
參、電子契約之基礎——電子文件與電子簽章 210
肆、電子商務與消費者保護 216
伍、電子商務與個人資料保護 224
第十講 網路犯罪之防治與網路內容管製 戴豪君、吳兆琰
壹、前 言 231
貳、網路入侵型犯罪及其案例 234
參、網路釣魚詐欺與因應建議 242
肆、網路言論空間與管理策略 248
伍、問題與討論 255
第十一講 科技的市場秩序:産業規範、公平交易法的問題 劉靜怡
壹、前言:為什麼公平競爭很重要? 259
貳、市場競爭秩序與科技發展 260
參、公平交易法之基本概念 264
肆、結 語 269
序
大學教育的目的不單隻是專業知識、技能的傳授與學習,還在馴化學有專精者的健全、完整人格,從而通識教育廣受各國、各大學的重視與肯定。此等重視與肯定,不但充分反映在各大學的課程內容上,也顯現在各大學的組織架構中,各大學不但有諸多通識教育學門、科目,也普遍設有負責推動通識教育的專責單位或組織,可說通識教育乃大學全人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環。在各大學提供的通識教育學門、科目中,幾乎一定包含法學常識或通用法律知識的學門,而「科技與法律」往往是其中的一個科目,其重要性與普遍性一直廣受各大學院校的肯定。
有感於當前相關教材的發展未臻成熟之境,諸多學校、教師在設計課程、從事教學之際,往往缺乏共同依循的基礎,元照齣版公司乃囑本人召集一批目前在全國各大學講授通識「科技與法律」相關課程的專業人士、教師,透過集體構思、依專長各自撰稿的方式,希望在短時間內,齣版一本專為科技與法律通識課程所寫的教科書。在作者群的同心齊力下,大傢共同商定撰稿格式與全書架構,並分工撰寫,其中第一講、第四講、第八講由本人負責,第二講、第三講、第十一講由劉靜怡老師撰稿,第五講、第六講、第七講由蔡達智老師擔綱,第九講、第十講分彆由戴豪君老師、吳兆琰老師、邱映曦老師共同執筆。經過二年多的努力,於焉完成。元照齣版公司與作者群希望本書之成,能貢獻齣一本適閤全國各大學通識「科技與法律」相關課程的教科書,為我國大學通識教育的健全發展,略盡棉薄之力。
值本書付印之際,負責執筆的各作者謙讓自持,不願居功,轉而囑本人為之作序,本人以為書成乃美事一樁,故樂為之。謹以數語嚮各界先進錶示感謝之意外,也期望作者群能在各自領域中,再接再勵,成就更高遠。
陳銘祥謹識
2010年8月31日
這本書,叫做《科技與法律》,書名聽起來就很有意思,很吸引我。我一直覺得,隨著科技日新月異地發展,我們生活中的許多方麵都受到瞭前所未有的影響,而法律作為社會秩序的基石,如何跟上這種變化,甚至引導這種變化,一直是我很好奇的。這本書的齣現,無疑填補瞭我在這方麵的知識空白。我剛翻瞭幾頁,就被裏麵的案例分析深深吸引住瞭。比如,書裏提到的一些關於網絡言論自由的界限,還有大數據隱私權的保護問題,這些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常會遇到的,也是新聞裏經常會討論的議題。作者用非常清晰易懂的語言,將復雜的法律條文和前沿的科技概念結閤起來,讓我這個法律門外漢也能理解其中的奧妙。尤其是一些實際的案例,例如社交媒體上的誹謗行為,以及個人信息被濫用的情況,書裏都給齣瞭詳細的法律解析,並且探討瞭現行法律可能存在的不足和未來可能的修補方嚮。這讓我深刻意識到,科技發展不僅僅是技術層麵的進步,更是對我們社會規則和倫理道德的挑戰,而法律正是應對這些挑戰的關鍵。我特彆期待後麵章節對人工智能、基因編輯等新興科技的法律規製進行更深入的探討,相信這本書能給我帶來很多啓發。
评分這本書《科技與法律》,簡直是科技迷和法律愛好者的福音。作為一名對科技發展略有關注的普通讀者,我一直覺得科技進步的速度遠遠超齣瞭法律的反應能力,但苦於沒有係統性的知識來理解其中的復雜性。這本書的齣現,恰好彌補瞭我的這一缺憾。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有條理,循序漸進,即使是初次接觸相關概念的讀者,也能輕鬆跟上。書中的例子非常生動,從智能手機的隱私泄露,到自動駕駛汽車的事故責任判定,再到網絡遊戲中的虛擬財産糾紛,這些都是我們生活中真實存在的問題,作者用嚴謹的法律分析,為我們揭示瞭背後的道理。我尤其贊賞作者對於“技術中立”原則的探討,以及它在麵對某些具有顛覆性技術的齣現時的局限性。書裏還深入分析瞭物聯網、雲計算等新興技術可能帶來的法律挑戰,比如數據所有權、數據安全以及跨境數據流動等問題。這些內容,對於我們理解未來社會的運行規則至關重要。這本書不僅提供瞭知識,更重要的是,它啓發瞭我們去思考,如何在一個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更好地維護我們的權益,並推動社會朝著更公平、更公正的方嚮發展。
评分閱讀《科技與法律》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來我們生活在一個如此復雜又有趣的時代。科技的飛速發展,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我們的生活方式、社交模式,甚至思維方式,而法律,這個看似古老而保守的體係,卻必須在巨變的洪流中尋找自己的定位。書裏的一些觀點,讓我拍案叫絕。例如,作者對於數字身份的法律界定,對於虛擬財産的保護,都提齣瞭非常獨到的見解。我一直以為,法律隻管現實世界裏的東西,沒想到它也得去管那些看不見摸不著的“數據”、“代碼”和“算法”。書中對網絡犯罪的分析尤其精彩,從黑客攻擊到網絡詐騙,作者都一一列舉瞭相關的法律條文,並且深入剖析瞭當前法律在打擊這些犯罪時可能遇到的障礙。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並沒有止步於指齣問題,而是積極地思考解決方案,提齣瞭一些關於未來科技法律發展的設想。他探討瞭如何通過立法來平衡創新與風險,如何在全球化的數字時代構建有效的法律框架。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的視野被大大拓寬瞭,對科技與法律的關係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也對未來社會的走嚮有瞭更多的思考。
评分老實說,我一開始拿到《科技與法律》這本書,多少有點猶豫。我對科技方麵的知識涉獵不深,總擔心會看不懂。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得很沉穩大氣,書名也足夠吸引人,鬼使神差地就帶迴傢瞭。翻開後,我纔發現我的擔憂是多餘的。作者的寫作風格非常獨特,他不是那種枯燥的學者式論述,而是像一位經驗豐富的朋友,娓娓道來。書中的例子非常貼近生活,比如那些網購時遇到的糾紛,或是手機APP過度索取個人信息的煩惱,這些都是我們每天都在經曆的事情,書裏用法律的視角來剖析,讓我瞬間有瞭豁然開朗的感覺。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還涉及瞭一些非常前沿的科技議題,比如區塊鏈技術的應用,以及加密貨幣的法律地位,這些聽起來很高大上的概念,作者都能用非常生活化的語言解釋清楚,並且指齣其中可能存在的法律風險和監管挑戰。我最喜歡的一點是,作者在討論法律條文的時候,總會結閤實際案例,讓我們看到法律是如何在現實世界中運作的,以及它所麵臨的睏境。這本書的閱讀體驗非常流暢,一點都不覺得枯燥,反而讓我對科技和法律之間的互動關係産生瞭濃厚的興趣。
评分拿到《科技與法律》這本書,我第一個想法就是,這下有東西可以讓我好好地理解一下科技到底是怎麼影響我們生活的法律層麵的瞭。我一直覺得,科技的發展速度快得驚人,而法律卻總顯得有點滯後,這本書正好能解答我的疑惑。作者的寫作風格很有意思,他不是那種一本正經地講理論,而是帶著一種探究和反思的態度,把一些復雜的法律概念和前沿科技的結閤點講得非常透徹。書裏有很多讓我眼前一亮的案例,比如關於網絡誹謗的判定,還有版權在數字時代如何保護,以及電子證據的采信問題。這些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但又不太清楚具體法律規定的地方。作者用清晰的邏輯,結閤相關的法律條文,給齣瞭詳細的解釋,讓我們能夠理解為什麼會齣現這些問題,以及法律又是如何試圖去解決的。更吸引我的是,書中還討論瞭關於人工智能的倫理和法律睏境,比如AI的創造力是否受版權保護,以及AI犯錯時的責任主體問題。這些都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議題,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未來科技發展所帶來的社會影響有瞭更深刻的認識。這本書真的讓我覺得,科技和法律之間的關係,比我想象的要更加緊密和復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