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文學所追求的美學價值是「純真」。能達到純真的境界,閃爍純真的光芒,就是好的兒童文學。──林良
林良先生在兒童文學的世界裏看見:因為純真,所以能夠捕捉事物真正的美趣、因為純真,所以能夠以誠意交換誠意、因為純真,所以能夠珍惜美好的事物,長長久久;兒童文學不是逃避,而是積極肯定真善美;兒童文學作傢隻把美好的東西給孩子,因為他知道孩子會牢牢握住,因為那纔是創造美好未來的真正力量!
本書特色
兒童文學所追求的美學價值就是「純真」,純真就是美。那纔是創造美好未來的真正力量。
獻給關心兒童讀物.愛好兒童文學.有意從事相關工作的你
★《淺語的藝術》長銷全新改版 .《純真的境界》最新重量級登場
★兩書73篇菁華文章.探索兒童文學必讀
★超過50部中外經典導引欣賞.各國兒童文學作傢、角色深入介紹
★內容活潑豐富,包含童話、故事、繪本、小說……
★讀書會最佳參考書籍.指定閱讀書籍
全書分四大章,共收錄45篇文章。第一章「給孩子的文學」:針對童詩、童話、繪本、兒童雜誌、少年小說、百科辭典等,做詳盡的介紹。第二章「兒童文學作傢」:瞭解重要的兒童文學作傢的靈感來源、創作背後的趣味故事、作傢與畫傢之間的關係等。第三章「童話偶像」:介紹世界各國最具代錶性的童話角色。第四章「純真就是美」:以多重角度欣賞兒童文學,瞭解兒童文學的美學價值及對孩子的影響,領略純真的境界。
作者簡介
林良
生於一九二四年,祖籍福建省同安縣,習慣以筆名「子敏」發錶散文,以本名為小讀者寫作,是小讀者口中的「林良爺爺」。
畢業於颱灣師範大學國語科及淡江大學英文係,當過小學老師、新聞記者,曆任國語日報編輯、編譯主任、齣版部經理、國語日報社社長,以國語日報董事長兼發行人退休,退休後繼續從事寫作。
以兒童文學工作為生平職誌,為兒童寫作長達五十多年,以國語日報「看圖說話」專欄與小讀者結緣,結集齣版《樹葉船》、《青蛙歌團》、《月球火車》。著有散文集《爸爸的十六封信》、《會走路的人》、《早安豆漿店》、《林良的散文》,兒童文學論文集《淺語的藝術》、《純真的境界》,兒童文學創作《我是一隻狐狸狗》、「林良童心」係列繪本十冊及翻譯圖書等兩百多冊。
繪者簡介
許書寜
愛畫畫,愛作夢的北港孩子。先後畢業於輔仁大學大傳係廣告組及大阪總閤設計專門學校繪本科。作品曾獲關西美術文化展讀賣電視奬、STAEDTLER舉辦筆繪CD-R設計比賽入選,也曾入選青林文化「安徒生童話插畫創作奬」及2005年、2006年度颱灣兒童文學精華集、「第六屆貓頭鷹愛傢手繪書比賽二奬」等奬項。
她的文字與圖象作品除瞭在報章雜誌以及書籍封麵上可以見到外,主要的文圖齣版作品有:《戀的芬多精》圖、《愛蓋章的國王》文圖、《半路遇上幸福》文圖、《天使的禮物》、《奇妙的耶穌》文、「保母包萍係列」插圖等。
作者序 找迴自己的童心
第一章:給孩子的文學
一個新時代
兒童也需要文學
認識兒童文學
為童話下定義
從真實生活齣發
兒童文學的題材來源
在童詩中 遇見童心
淺語有味的兒童詩
無畫不成書
用圖畫詮釋一首詩
兒童文學與繪畫
談少年小說
少年小說的勵誌傳統
難忘《小朋友》
自己的書房──兒童書店
談兒童文學辭典
兒童文學的國際視野
第二章:等待一個故事
小人國 大人國
金斯萊寫《水孩子》
米恩的文學桂冠
葛拉罕的幽默
拉格洛芙與《騎鵝曆險記》
拉格洛芙與林格倫
蓋思納寫少年小說
寫「狼」的作傢
愛玩蚊子的瀋復
二十世紀重要兒童文學傢
第三章:創造童話偶像
童話的角色創造
童話偶像
孫悟空的傳記
孫悟空有多高
可愛的動物人
小木偶到美國
童話裏的兔子
第四章:走進孩子的純真世界
心中有孩子
創造者與欣賞者
兒童版與成人版
童話裏的專斷
童話式的幽默
童話裏的「變」
為孩子想故事
和孩子開心織夢
用故事教育孩子
純真就是美
純真的境界
作者的話
找迴自己的童心◎林良
收入這本書裏的一篇篇文章,來源是《國語日報》少年文藝版的一個專欄:「漫談兒童文學」。主編跟我約定,每篇的字數在一韆二百字左右,隔周交稿一篇,內容沒有限製,隻要談的是兒童文學。
麵對這樣寬鬆的邀稿,自己也應該有一些規畫。因為字數隻有一韆二百字,所以我覺得我應該拿小題目來寫,而且要寫得精簡而具體。書寫的內容,是世界各國的兒童文學名著,以及寫這些名著的作傢,希望每一篇都能發現一些有趣的地方。
許多世界兒童文學名著,我年輕的時候都曾讀過,許多作傢的生平我也都瀏覽過,但是因為年代久遠,對一切的細節都已經模糊。為瞭寫得具體,不得不去搬書來查閱。為瞭寫一韆二百字,我卻得去搬來幾公斤的書。在交稿的前夕,下筆書寫這個專欄的時候,我真正成為一個「埋頭」在書堆裏的半體力勞動者。
寫這個專欄雖然很耗費體力,但是常常有一些有味的發現可以分享我的讀者,這是我感到安慰的地方。其中最大的一個發現,就是一些傑齣的兒童文學作品的誕生,都跟「親情」有關。
英國作傢葛拉罕,他所寫的《柳林中的風聲》,最初的來源是他為獨生子編的床邊故事。受到兒子發亮的眼睛和嘻嘻笑聲的鼓勵,葛拉罕的故事越編越精采,而且似乎永遠也說不完。
瑞典女作傢林格倫,她寫的《長襪皮皮》情形也很相似。故事的來源也是林格倫為她的小女兒編的長篇故事。女兒的凝神靜聽和臉上的微笑,給瞭林格倫很大的鼓勵,趣味的點子越來越多,幽默感似乎永遠也用不完。
「愛文學」的作傢,如果天性中也「愛兒童」,兩種美質兼具於一身,就會成就一個一個的兒童文學作傢。兒童文學作傢為孩子寫詩或寫故事,因為彼此的互動,或者說,因為受到孩子的影響,作傢的心靈就會達到一種跟孩子一樣純真的境界。這也就是說,作傢往往會因為孩子的引領而找迴自己的童心。
一切的藝術都有它自己的美學,都有它所追求的美學價值。兒童文學所追求的美學價值就是「純真」:純真就是美,美就是純真。
更巧的是,這本兒童文學論文集齣版的前夕,國與日報的編輯群都想為它找一個書名。我前麵的想法,得到大傢的認同。於是「純真的境界」就成為這本書的書名瞭。這樣的書名,比起前麵提到的專欄名稱「漫談兒童文學」,確實新鮮多瞭。
本書的插圖,特彆邀請兒童讀物插畫傢許書寜繪製。她為這本書所畫的許多生動的剪影畫,使這本書增色不少。我在這裏真誠的嚮她錶達我的感謝。
這本書啊,讀起來有點像在聽一位資深老師的課堂講座,但又比課堂更輕鬆自在。作者的視角很獨特,他不是從文學批評的角度去分析作品,而是從一個“讀者”的角度,去感受作品帶來的感動和啓發。他特彆喜歡談論“想象力”這個話題,認為想象力是兒童文學的靈魂。他舉瞭很多例子,比如《愛麗絲夢遊仙境》裏那些光怪陸離的場景,比如《綠野仙蹤》裏那些充滿奇幻色彩的生物,這些都充分展現瞭想象力的力量。作者認為,兒童文學的作者,應該像一個造夢者,用自己的想象力,為孩子們創造一個充滿驚喜和美好的世界。他強調,兒童文學不應該隻是教條的說教,而應該讓孩子們在閱讀的過程中,感受到快樂、自由和希望。我尤其喜歡作者對於“幽默”的解讀,他認為幽默是兒童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好的幽默能夠讓孩子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到知識和道理。讀完這本書,我開始反思自己平時給孩子選擇書籍的標準,是不是過於注重教育意義,而忽略瞭作品的趣味性和想象力。
评分讀完這本關於兒童文學的書,我心裏像住進瞭一群孩子,他們天真好奇的眼神,仿佛能穿透書頁,直達我的內心。這本書並非那種高高在上的理論分析,而是像一位老朋友,用娓娓道來的語調,分享著他對兒童文學的理解和熱愛。作者對於作品的解讀,總是能抓住最核心的情感,那種純粹、溫暖、充滿想象力的情感。他特彆強調兒童文學的“遊戲性”,這讓我深有體會。小時候,我們閱讀童話故事,不隻是為瞭聽故事,更是為瞭在想象的世界裏自由馳騁,把自己變成勇敢的騎士、善良的公主、聰明的狐狸。這種遊戲性,是兒童文學最寶貴的財富,也是它能夠觸動我們內心深處柔軟的地方的原因。作者還提到,好的兒童文學作品,應該能夠引發孩子的思考,讓他們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習到愛、勇氣、善良等美好的品質。這讓我想起小時候讀《小王子》,雖然當時年紀小,並不完全理解其中的哲理,但小王子對玫瑰花的愛,對友誼的珍視,卻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裏。這本書讀完後,我忍不住翻齣自己小時候的童話書,重新沉浸在那個充滿奇幻和美好的世界裏,仿佛迴到瞭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
评分這本書啊,讀起來有點像在看一篇篇精彩的文學評論,作者的文筆流暢優美,對作品的解讀,總是能給人帶來新的啓發。他特彆喜歡從“象徵意義”的角度去分析作品,認為好的兒童文學作品,往往蘊含著豐富的象徵意義。他舉瞭很多例子,比如《格林童話》裏那些看似簡單的故事,比如《安徒生童話》裏那些充滿悲傷的結局,這些都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感悟。作者認為,兒童文學不應該隻是給孩子們提供娛樂,而應該引導孩子們去思考人生的意義和價值。他對於兒童文學的“藝術性”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兒童文學的藝術性,不應該是追求形式上的創新,而應該是注重作品的內涵和情感。讀完這本書,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對兒童文學的理解,發現原來兒童文學的世界,是如此的豐富和深邃。它不僅僅是孩子們的天堂,也是成年人反思人生的鏡子。
评分這本書讀起來,感覺就像在聽一位媽媽講故事,親切、溫暖、充滿愛意。作者的語言非常樸實,沒有華麗的辭藻,也沒有復雜的理論,隻是用最真摯的情感,分享著她對兒童文學的理解和熱愛。她特彆喜歡談論“情感”這個話題,認為情感是兒童文學的核心。她舉瞭很多例子,比如《小熊維尼》裏小熊維尼對朋友的忠誠,比如《窗邊的小豆豆》裏小豆豆對老師的愛,這些都充分展現瞭情感的力量。作者認為,兒童文學的作者,應該用心去感受孩子們的內心世界,用真摯的情感,去打動孩子們的心靈。她強調,兒童文學不應該隻是追求情節的麯摺和新穎,而應該注重情感的錶達和傳遞。讀完這本書,我開始反思自己平時與孩子相處的方式,是不是過於注重物質上的滿足,而忽略瞭情感上的溝通。我決定花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傾聽他們的心聲,用愛和耐心,去嗬護他們的心靈成長。
评分說實話,這本書讀下來,感覺有點像在跟一位老學究聊天,他博學多識,對兒童文學的曆史和發展瞭如指掌。作者的語言比較嚴謹,喜歡引用各種理論和觀點,有時候讀起來會覺得有點晦澀難懂。但他對於作品的分析,卻非常深入和透徹。他特彆強調兒童文學的“文化性”,認為兒童文學作品,應該能夠反映一個時代的文化精神和價值觀。他舉瞭很多例子,比如颱灣本土的兒童文學作品,比如《望夫山》,這些作品都蘊含著濃厚的颱灣文化特色。作者認為,兒童文學不應該隻是模仿西方作品,而應該立足於本土文化,創作齣具有中國特色的優秀作品。他對於兒童文學的“教育性”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兒童文學的教育性,不應該是直接的說教,而應該是通過作品中的情節和人物,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們的價值觀。讀完這本書,我開始關注颱灣本土的兒童文學作品,發現有很多優秀的作者和作品,他們用自己的筆,記錄著颱灣的曆史和文化,也為孩子們創造瞭一個充滿愛和希望的世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