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燦梨花爛
杜鵑紅牡丹花開
牡丹開香又紅
─【桃花燦】
往昔,有一府二鹿三艋舺的符碼;
今天,人文彰化見證半綫風華。
北管音樂為颱灣最蓬勃之傳統音樂戲麯,最風行之際,全颱之北管館閣將近九百個。時至今日,仍有將近八百個館閣團體存在,可見北管音樂與颱灣社會的密切關係。
長久以來,迎神賽會、喪葬行伍、廟會期間以及館閣演齣的北管戲麯,皆由館閣保存。在颱灣,保存數量最完整者,當屬彰化地區的館閣。尤其曆史最悠久的「梨春園」,因緻力傳承北管音樂藝術,而被政府指定為國傢級重要無形文化資産的保存團體。
但盡管有政府推行保存,北管音樂仍麵臨流失的危機。作者於本書中詳述北管音樂之曆史源流,並親身拜訪北管館閣訪談、學習,有係統地歸納整理北管音樂文化,清晰地呈現北管音樂的全貌,希望大眾能認識北管於宗教層麵以外的藝術價值。
本書特色
詳細介紹颱灣傳統北管音樂之曆史發展、人文現象,充分說明颱灣北管音樂文化之特色、藝術價值。
作者簡介
呂錘寬(1952-)
彰化縣人。巴黎第四大學音樂學院高級研究文憑。現任國立颱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專任教授、國立颱北教育大學音樂學係兼任教授。曾任國立颱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所所長、傳統音樂係教授兼係主任、國傢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第三屆)。
擅長音樂田野採集與整理,對於颱灣傳統音樂研究貢獻良多。著有:《泉州絃管研究》、《泉州絃管指譜叢編》、《颱灣道教儀式與音樂》、《道教儀式與音樂之神聖性與世俗化(音樂篇、儀式篇)》、《颱灣傳統音樂》、《北管音樂概論》、《北管細麯賞析》、《颱灣傳統樂器》等書。
【叢書序】啓動彰化學──共同完成大夢想∕林明德
【作者序】
【凡 例】
第一章 北管的人文現象及分布概述
一、組織與活動
(一)館閣組成
1. 館主
2. 館先生
3. 館員
(二)養成訓練
1. 成為音樂傢的條件
2. 養成訓練
3. 音樂活動
4. 樂麯之詮釋
5. 麯目能力
(三)演齣型態
1. 排場
2. 上棚
3. 齣陣
二、分布與傳承係統
(一)館閣與分布
1. 地理分布與係統
2. 今昔館閣
(二)技藝保存概況
1. 業餘館閣
2. 職業戲班
3. 碩學型藝師
4. 其他藝師
三、樂麯的擴散
(一)民俗活動中的北管音樂
1. 北管館閣之齣陣
2. 迎神賽會中的各類鼓吹樂
3. 婚慶喪葬場閤之鼓吹樂
(二)宗教儀式中的北管音樂
1. 拜神類儀式中的北管樂
2. 醫療類儀式中的北管音樂
3. 拔亡類儀式中的北管音樂
(三)劇種中的北管音樂
1. 做為前場唱腔
2. 做為戲劇的後場樂
第二章 北管音樂的曆史與源流
一、牌子與扮仙戲的北麯來源
二、細麯與明清小麯的關係
三、古路戲麯唱腔源流
(一)非「梆子腔」係統論
1. 闆式結構方麵
2. 音階與調式方麵
3. 鏇律方麵
(二)【平闆】與【流水】的源流
1. 平闆類唱腔與浦江亂彈的關係
2. 流水類唱腔與廣東西秦戲的關係
(三)麯牌與小麯類唱腔的源流
1. 麯牌類唱腔
2. 小麯類唱腔的來源
四、新路戲麯與皮黃的關係
五、北管與琉球禦座樂之比較
(一)音樂語匯方麵的考察
(二)樂器與樂隊編製的比較
(三)麯辭方麵的比較
1. 戲劇類唱詞
2. 細麯
第三章 樂麯種類
一、牌子
(一)牌名略考
(二)樂麯體裁
1. 聯套牌子
2. 單麯聯章牌子
3. 單麯牌子
(三)樂麯形式
二、譜
(一)樂麯組織
1. 聯章
2. 單章
(二)音樂型態
1. 音律
2. 拍法與速度
3. 樂麯形式
三、細麯
(一)樂麯體裁
1. 聯套
2. 單麯
3. 小麯
(二)樂麯形式
1 .一段式多次反復形式
2. 三段式
3. 組麯形式
(三)流傳概況
四、戲麯
(一)扮仙戲唱腔
1. 崑腔
2. 古路戲唱腔
3. 南詞
4. 梆子腔
(二)古路戲麯
1. 劇目
2. 闆式-非規律式拍法
3. 規律式拍法闆式
4. 其他唱腔
(三)新路戲麯
1. 劇目
2. 西皮係統的唱腔
3. 二黃係統的唱腔
第四章 樂器與樂隊編製
一、樂器種類
(一)鼓闆類樂器
(二)銅類樂器
(三)綫類樂器
1. 竪綫
2. 倒綫
(四)吹類樂器
二、樂隊編製
(一)絲竹樂隊
1. 演奏絃譜之編製
2. 伴奏細麯之編製
3. 伴奏戲麯唱腔之編製
(二)鼓吹樂隊
1. 演奏牌子的鼓吹樂隊
2. 戲劇演齣的鼓吹樂隊
第五章 記譜法與理論體係
一、工尺譜
(一)音高符號
(二)節拍符號
(三)工尺譜解讀
二、鑼鼓譜及闆撩譜
(一)鑼鼓譜
(二)闆撩譜
三、總講的符號體係
(一)文字性詞匯
1. 關於腳色
2. 關於場次
3. 關於科介
(二)音樂類符號
1. 鼓介符號
2. 闆式
3. 唱腔之闆撩
四、音樂類語匯
(一)生活性樂語
(二)與樂麯有關的樂語
(三)與詮釋有關之術語
第六章 樂麯賞析
一、器樂
(一)用途
(二)演奏手法
1. 嗩吶
2. 鼓介
(三)常用麯目
1. 鼓吹樂方麵
2. 絲竹樂方麵
二、細麯的藝術性
(一)演唱技巧
1. 演唱之語言
2. 唱唸法
(二)展演分析
1. 伴奏方式
2. 樂麯之安排
3. 音高與速度
(三)名麯賞析
1. 桃花燦
2.〈和番〉第一牌
3.〈勸友小牌〉
4.〈烏盆大牌〉
三、戲麯唱腔
(一)展演概述
1. 劇目之難易分類
2. 演唱語言
3. 定絃及音高
(二)唱唸法
1. 嗓門分類
2. 唱詞處理方式
(三)代錶性闆式分析
1.【彩闆】的運用與變化
2.【平闆】的種類與變化
(四)劇目賞析
1.〈送京娘〉
2.〈賣酒〉
3.〈奪棍〉
4.〈斬瓜〉
5.老唱片中的劇目略述
【總論】北管音樂的民俗性與藝術性
【引用資料】
一、影音類
二、文字類
(一)麯譜
(二)論著
【索引條目】
作者序
相較於隻有特定的對象能接觸到的南管,北管是一般大眾都可接觸到的。以作者身為專業的研究以及傳統音樂的教育工作者為例,於民國六十七年知道颱灣有南管的時候,早已經從大學畢業且服完兵役。至於北管音樂的接觸,則是從小在傢鄉參與廟會活動,因此,不但瞭解瞭北管的音調,更認識瞭它的功能與使用場閤。舉凡廟會活動中的布袋戲與歌子戲演齣,都能聽到有鼓吹音樂,而神明遶境或喪葬的行伍,循例亦是由鼓吹陣頭導迎開道。而每逢過年春節期間,村莊的人傢常以唱機播放扮仙戲麯,使空氣中彌漫熱鬧喜氣的氣氛。
作者在大學之前對北管音樂的認識,是在傳統社會的節慶與民俗生活下的接觸,因此對該音樂文化現象的存在實況、理論方麵的瞭解完全無知。於民國六十七年投入職場後,在當時位於颱北市中華路小南門附近的洪健全視聽圖書館負責傳統音樂的資料蒐集,而後在中廣公司從事傳統音樂的節目編製,經由大量地唱片與錄音帶接觸到颱灣的各類傳統音樂,也對北管音樂的內容開始有較完整的認識,發現北管音樂於民俗性之外,仍有其藝術性層麵。
基於對颱灣傳統音樂生態狀況的瞭解,作者從民國六十八年開始進行實地調查。由於事先已經知道知名的北管館閣有靈安社、總蘭社、梨春園與豐聲園等,當時趁著到鹿港學習南管的時間,也順道前往梨春園,以具體認識保存此音樂文化現象的古老館閣。作者對梨春園擁有的相關文物之多確實感到驚訝,而對館員懷有精湛的音樂藝術更感敬佩,因此,就決定瞭以梨春園為觀察學習北管音樂的對象。
透過唱片齣版的調查顯示,約從民國二○年代至民國六○年代之間的知名的館閣,北部地區有颱北市靈安社與共樂軒,宜蘭市有總蘭社,中部地區有豐原的豐聲園與新豐園,颱中市有新春園,以及彰化市的梨春園。民國七○年代之後,多數的館閣雖尚存,但活動以及館員的藝術性已經大不如前,能維持最起碼的演齣陣容編製與音樂的藝術性者,僅存梨春園,這一點也能由梨春園於民國九十八年,由中央政府指定為重要無形文化資産北管音樂的保存團體獲得證明。三十餘年之間,除瞭從梨春園認識的藝術性外,也進一步認識北管音樂者的真性情。該館的館員多為父執輩,作者前往彰化梨春園的行程多為有空纔臨時前往。因此,都是到瞭之後,纔以梨春園的電話聯絡館主葉阿木先生。之後約莫三分鍾,便會見到他騎著摩托車齣現在館閣前,隨著召集陳助麟、陳國樑、陳景星等先生一同前來。透過與他們的交往與學習,逐漸奠定瞭對北管音樂較為紮實的知識。本書的內容,可以說為梨春園北管音樂經驗與藝術性的歸納呈現,在此特彆嚮他們錶達誠摯的謝意。
一九九四年,基於在國立颱北藝術大學規劃成立傳統音樂學係的教學需要,作者四處訪查當時資深且音樂造詣與成就能適任學院內北管音樂教學的藝師,因而結識擅長北管戲麯的葉美景、細麯演唱的王宋來、擁有豐富牌子麯目與掛辭能力的林水金等先生,作者於一九九五年禮聘他們為教授級專業技術人員,擔任北管音樂各樂麯類型的教師。經若乾年不斷與三位藝師的接觸、學習,進一步地掌握北管劇目與麯目的多樣性。當時恰逢文建會執行六年期的「民間藝術保存傳習計畫』,於是提齣「北管藝師葉□王□林技藝保存案」,以三位藝師具特色的專長項目戲麯、細麯、牌子為核心,進行北管音樂的保存研究,作者於隨後數年間發錶齣版的北管音樂著作,大抵為該計畫期間的調查研究成果。故而,竊自認為在北管音樂蒐集整理與研究方麵已有一定的全麵性與深度,皆為受葉美景、王宋來與林水金先生幫助的結果,特以此成果錶達紀念與感謝。
館閣內的北管提供人們休閑娛樂的節目,呈現以藝術性為指標,若乾劇種所吸收的北管麯目或唱腔,也具有可欣賞性。生態尚稱蓬勃的道教、釋教儀式,以及民國六○年代仍頗常見的法教儀式,保存豐富的北管牌子與譜。由於從事其中者皆為職業樂師(及道士),他們的嗩吶吹奏,如颱北地區的李子財、林水泉、高雄縣的李水樹,以及鼓的演奏能力,如颱北地區的李樹木、林道境、林炳煌、硃□燦等,經由對各類宗教儀式的調查,一方麵瞭解北管音樂的擴散,另一方麵對嗩吶與鼓能展現藝術的高度也有不同層次的體認。除瞭對道教後場樂師的技藝錶示敬佩外,特彆感謝道教法事調查過程中,陳榮盛道長、林舜卿道長、硃□燦道長等給予多方的協助。
另外,本書能付梓齣版,要感謝曾任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副校長、現任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董事長的林明德教授的引介,以及晨星齣版公司及編輯部精美的設計與校對處理,在此一併錶示萬分的謝意。
呂錘寬
國立颱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教授
這套《北管音樂》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它對於北管音樂的文化意蘊和錶演實踐的細緻呈現。書中不僅僅聚焦於音樂本身,還深入探討瞭北管音樂所處的社會文化環境,以及它在民俗活動、節日慶典中的作用。我讀到瞭關於北管藝人的生活、他們的傳承方式、以及他們在社會中的地位。書中還介紹瞭一些重要的北管樂社、代錶性的錶演團體,甚至提到瞭他們的一些經典演齣片段。這種從宏觀到微觀的視角,讓我對北管音樂有瞭更全麵的認識,不再將其視為一種孤立的藝術形式,而是將其置於一個更廣闊的文化背景中去理解。書中還花瞭很大的篇幅介紹北管音樂的錶演形式,比如一些經典的麯目、唱腔以及舞颱上的錶演程式,這對我來說是非常寶貴的經驗,讓我能夠更直觀地感受到北管音樂的現場魅力。感覺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導遊,帶領我在北管音樂的世界裏進行一次全方位的深度遊覽。
评分我一直認為,瞭解一種藝術形式,最終還是要迴歸到作品本身。《北管音樂》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它不僅僅停留在理論介紹,而是精選瞭大量經典的北管樂麯,並對其進行瞭深入的賞析。書中對每一首樂麯的背景、創作意圖、音樂特點都進行瞭詳盡的解讀,讓我能夠更全麵地理解和欣賞。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一些著名樂麯的“解構”,作者會一點一點地分析樂麯的鏇律走嚮、節奏變化、情感錶達,甚至還會提到一些演奏中的難點和技巧。這讓我覺得,在聽音樂的時候,我不再是被動地接受,而是能夠主動地去發現其中的奧妙。書中的賞析部分,語言也十分優美,充滿瞭感染力,仿佛作者在和我一起聆聽,一同感受音樂帶來的震撼。我反復閱讀瞭關於幾首我特彆喜歡的麯子的賞析,每一次都有新的發現和感悟。這套書真正做到瞭將理論與實踐相結閤,讓我能夠通過閱讀,更深刻地走進北管音樂的世界。
评分說實話,拿到《北管音樂》這本書的時候,我並沒有抱太大的期望,畢竟市麵上關於這類傳統音樂的書籍,很多都寫得比較枯燥,要麼是學術性太強,要麼是泛泛而談。然而,這本書的敘事方式卻給瞭我一個大大的驚喜。作者並沒有一開始就陷入理論的泥潭,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將北管音樂的曆史淵源、發展脈絡娓娓道來。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北管音樂在不同曆史時期、在不同地域的傳播和演變的部分。比如,它提到瞭北管在宮廷、民間、宗教儀式中的不同應用,以及它如何與其他音樂形式相互影響、融閤。這些故事不僅僅是史實陳述,更充滿瞭人文關懷,讓我感受到瞭音樂背後的人們的情感和生活。通過這些故事,我仿佛看到瞭古代的樂師們在宮廷中演奏,在街頭巷尾賣藝,在廟宇中祈福的場景。這種“講故事”的方式,讓原本可能沉悶的曆史變得鮮活起來,也讓我對北管音樂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它不僅僅是音符的組閤,更是曆史的沉澱和文化的載體。
评分這套《北管音樂》真是讓我大開眼界!我一直對中國傳統音樂,特彆是那些流傳久遠、富有地域特色的樂種情有獨鍾,但接觸的範圍相對有限。這次偶然翻開這套書,簡直像是打開瞭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門。首先,它從最基礎的樂器介紹開始,圖文並茂地展示瞭北管音樂中使用的各種樂器,從我熟悉的二鬍、琵琶,到一些我從未謀麵的鑼鼓、嗩呐,甚至還有一些古老而獨特的拉弦樂器,每一樣都配有精美的插圖和詳盡的結構、演奏方式介紹。我之前以為北管就是一種音樂風格,看完這部分纔瞭解到,原來它包含瞭如此豐富的樂器種類和演奏技巧。作者的描述非常生動,仿佛我能親手觸摸到那些樂器的紋理,聽到它們即將奏響的聲音。不僅僅是硬件,書中還深入探討瞭不同樂器的音色特點、在閤奏中的作用,以及一些演奏者在指法、弓法上的獨特處理。這一點對於我這樣的初學者來說尤其寶貴,它幫助我建立瞭一個對北管音樂整體有瞭更清晰、更立體的認識,不再是零散的片段,而是成瞭一個完整的體係。我迫不及待地想去瞭解更多的樂麯和錶演瞭!
评分對於我這樣一名對音樂理論有些研究的愛好者來說,《北管音樂》這本書在理論深度上著實給瞭我不少啓發。書中對於北管音樂的麯式結構、調式特點、配器原則的分析,都相當細緻和專業。它不僅僅停留在簡單的描述,而是深入到樂麯的骨架,解釋瞭為什麼某些鏇律會這樣進行,為什麼某些樂器會這樣搭配。我特彆注意到書中關於北管音樂的“程式化”和“即興性”的辯證關係的探討,這一點非常有意思。它解釋瞭在既定的麯式框架下,樂師們如何通過精湛的技藝和豐富的經驗,在演奏中注入個性和情感,使得每一次的演繹都既有傳承又有創新。書中還涉及瞭一些關於北管音樂的唱腔、闆式變化等內容,這些對於理解北管音樂的音樂語言至關重要。它讓我看到瞭北管音樂在形式上的嚴謹,同時也感受到瞭其中蘊含的無限可能性。閱讀過程中,我時不時會對照一些北管音樂的樂譜,書中細緻的分析讓我對樂譜的理解更加深入,也更加清晰地把握瞭北管音樂的獨特魅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