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閻崇年
捷公祝壽集序言
馮爾康
長鬆獻壽繁花頌
王耀庭
清代中期揚州市鎮經濟水平和民眾生活初探─以刑科題本檔案資料為基礎
王躍生
清代颱灣府與揚州府的關係
尹章義
揚州二十四橋考
何莊
盛清揚州「名醫」李炳的醫療生涯及其曆史記憶
餘新忠
中國社會思想視野中的「難得糊塗」和「鄭闆橋現象」
吳建華
清乾隆帝南巡與揚州
岑大利
清代揚州的鹽務官述略
杜傢驥
《條款官話》初探
赤嶺守
十七世紀民間天道觀研究─基於《廣東新語》的研讀
周正慶
黃河遠上白雲間
林天人
清代籍沒律例與抄傢案件
柏樺
翠華南幸揚州寫真-盛清君臣眼中的揚州
莊吉發
盛清揚州的城市生活─以《揚州畫舫錄》為中心
常建華
論清代迴疆邊外浩罕強權崛起的中國因素
陳旺城 段昌國
康熙小臣養心殿總監造趙昌生平小考
陳國棟
鄭闆橋對佛教的態度
陳進傳
試析雍正乾隆父子對待宗族的差異
陳龍貴
紅票:一封康熙皇帝寄給羅馬教皇的信
馮明珠
年年紅藥為誰開─溫史話揚州
馮爾健
清代乾隆時期揚州人的引領時尚
馮爾康
記一件康熙朝玻璃器的最高成就
嵇若昕
康雍乾時期颱灣的鄉治
楊晉平
何震年錶
萬仕國
盛清社會與揚州文化
閻崇年
乾隆及其揚州詩作
韓小敏
乾隆年間的鹽商與內帑
賴惠敏
讀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明史.土司傳考證》
戴晉新
序
我對陳捷先教授心儀很久,卻相見恨晚。
上世紀七十年代,海峽阻隔,資訊不通。先生已經齣版《滿洲叢考》和《清史雜筆》等多篇論文和多部專著,我卻對先生的學術研究資訊一無所知。
上世紀八十年代,我作為清史訪問學者到瞭美國。在進行學術訪問和交流期間,我在圖書館的書架上,在同友朋的交談中,纔看到或聽到「陳捷先」這個名字,也纔看到《滿洲叢考》這部書。那個時候,我的重點研究領域是清朝開國史,所以對陳先生的學術成果和學術活動格外關注。
1989 年我倡議建立北京社會科學院滿學研究所,接著籌備「首屆國際滿學研討會」。這期間,我同陳先生不斷有通信、傳真和電話聯係。1992 年,我在北京前門飯店主持召開「首屆國際滿學研討會」,陳先生當時正在籌備第三十五屆世界阿爾泰學會會議,難以分身,但還是寄來〈三田渡滿文清太宗功德碑研究〉的論文。隨後我在《滿學研究》第一輯,刊齣陳先生的這篇論文,並在「滿學傢」專欄裏,載文介紹陳捷先教授和神田信夫教授兩位國際滿學界的大傢。然而,我和陳先生仍沒機會見麵。
直到同年鞦後,應陳捷先教授邀請,我同王鍾翰、韋慶遠、王戎笙、馮爾康、徐藝圃、劉耿生、林岷、柏樺一行,作為大陸第一批社會科學工作者,登上美麗的颱灣島,齣席陳捷先教授主持的「海峽兩岸清史檔案學術研討會」,我和陳先生終於有瞭第一次握手,第一次擁抱。
從此開瞭先河,我後來多次赴颱交流。每念及此,感激捷公。
性情率真,袒露肺腑,是陳先生給我留下的第一個印象。我因長期受著無形繩索的捆綁、政治運動的拷打,夾著尾巴做人,謹小慎微,萬分拘謹。到颱灣第一個感受是,陳先生等學人開朗豪放,言所欲言,縱情暢飲,通宵達旦。
治學認真,著作等身,是陳先生給我留下的又一個印象。陳先生早在 1956 年就畢業於颱灣大學曆史學係,1959 年獲颱灣大學曆史研究所碩士學位,後應邀到美國加入哈佛大學訪問學者研究。先生六十年如一日,勤奮研究,筆耕不輟。《滿文清實錄研究》、《滿文清本紀研究》、Manchu Archival Materials(滿文檔案資料概述),近年齣版《蔣良騏《東華錄》研究》、《清史論集》,以及清十二朝的《清史事典》,還有《努爾哈齊寫真》、《皇太極寫真》、《順治寫真》、《康熙寫真》、《雍正寫真》和《乾隆寫真》等,尤其是後者,一人之力,連齣六冊。
滿腔熱忱,肝膽相照,是陳先生給我留下的再一個印象。陳先生於我,可謂亦師亦友,多次來京,歡快相聚,傾心交談。我也多次受邀飛抵颱灣,齣席學術活動。屈指算來,已有八次。記得 2004 年 10 月 20 日,陳捷先教授提齣兩岸學者共同編著齣版《清代與颱灣》叢書的重要倡議,同我和馮爾康先生商量,三人一拍即閤。對於《清代颱灣》一書,陳先生不僅主持全局,擬定編寫體例,通審全稿,並撰寫為全書之綱的〈通紀〉篇,概述清朝以前的颱灣曆史,重點闡述清代颱灣的曆史與文化,特彆敘述清代颱灣與中央政府的關係。這部書稿,曆時五年,多方協作,終於由九州齣版社齣版。
2009 年,應颱灣故宮博物院周功鑫院長、馮明珠副院長邀請,我到颱北齣席「兩岸故宮第一屆學術研討會-為君難:雍正其人其事及其時代」。會間,我和馮爾康先生又發現瞭新的緣分-原來我們倆是同年同月同日生。在高興之際,同為揚州籍的兩位清史纔子-陳先生和馮先生共商於 2010 年在揚州舉辦「盛清社會與揚州」學術研討會。這次學術盛會,得到揚州市王燕文書記、謝正義市長等領導支持,按期舉行,圓滿結束。會間,又套齣一個主意,就是以此次會議論文為基礎,再約請未及與會的先生撰寫文章,閤作齣版一本論文集。事情也巧,一算年份,恰是陳捷先教授八十華誕,大傢相約以此論集作為嚮陳捷先教授八十大壽敬示的一個學術祝賀。
現在,《盛清社會與揚州研究》文集即將齣版,謹遵操持此事的馮明珠副院長之囑,撰寫上文,忝做小序。
閻崇年
於北京四閤書屋
2011 年 8 月 28 日
捷公祝壽集序言
人雲韶華隻為少年留,吾曰韶華豈獨在少年 !八秩壽翁陳捷公,活躍兩岸楓葉國,輝煌學術再創造,展現人生新境域。韶華為捷公永駐,觀念為捷公更新;友朋給捷公拜壽,預祝未來更絢麗。
1995 年捷公在颱灣大學榮退,沒有隱居於楓葉之國加拿大,而是穿梭於海峽兩岸,繼續學術研究事業,進行三方麵的活動,一為潛心寫作,二是推動學術交流,三是辦學。榮退後捷公問世新著之多,令人驚訝不已 !有麵嚮大眾讀者的《努爾哈齊寫真》、《皇太極寫真》、《順治寫真》、《康熙寫真》、《雍正寫真》、《乾隆寫真》、《慈禧寫真》及《宣統寫真》八部,由遠流齣版公司、商務印書館、紫禁城齣版社、浙江文藝齣版社多傢書社印行,風行於兩岸廣大讀者中。學術專著《清代颱灣方誌研究》、《東亞古方誌學》和《蔣良騏及其《東華錄》研究》多部連袂問世。關注現實社會,撰著「以古鑒今,痛下針砭」的學術雜文集《不剃頭與兩國論》。主編《清史事典》一套,計十二冊;與閻崇年教授共同主編《清代颱灣研究叢書》,閤著《清代颱灣》;閤作主編《清史論集》。創辦宜蘭佛光學院曆史學係所,授業解惑。2003 年在宜蘭主辦第一屆國際清史研討會;2010 年與閻崇年教授、爾康共同發起召開「盛清揚州社會高端論壇」研討會。古稀之年,貢獻給社會幾十部著述,青壯年學者亦難於做到。人們說老年人做點事是發揮餘熱,是「老有所為」,在捷公這裏就不準確瞭,不是餘輝餘熱、有所為,而是老當益壯、大有作為,發齣學術光芒,惠及讀者大眾和社會。捷公的學術青春常在,韶華永駐,頗為符閤人文學科的研究狀態。明末清初三大傢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都在古稀耄耋之年,筆耕不輟,如果他們中年謝世,或者停止鑽研,他們就很難成為「三大傢」瞭。人到老年,有知識積纍、人生閱曆的治學優勢,有除卻一些雜務乾擾的有利條件,便於學術總結,令研究更上一層樓,這大約是人文學科研究的規律,捷公學術上的永葆韶華,是為生動有力的證明。
往前說的話,我認識的捷公,是清史大傢,是文獻學傢,是推動世界漢學研究的文化使者,是頗有「叱吒風雲」味道的權威學者。我不想在這裏羅列捷公著述的書單,評論他在清史、方誌學、譜牒學研究方麵的學術貢獻,倒想紹述他推動學術研究的業績。捷公的好友張存武教授在〈雲霞鞦色憶華年〉文中,說捷公「活動力強,交際人緣廣」,「深謀遠慮,做參謀總長最適閤」。可知捷公雖不做官,但組織能力很強。這正是他的優勢,他用來組織學術活動,舉辦國際間的學術會議。由捷公創設和主持召開的會議有:「亞洲族譜學術研討會」、「中韓曆史關係國際學術會議」、「中國域外漢籍國際學術會議」、「中琉曆史關係國際學術會議」等等,這些學術會議都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多次進行,比如族譜學研討會舉行九次,第八屆是捷公與香港大學趙令揚教授聯閤舉辦的,第九屆是和我所服務的南開大學等單位閤作的。中琉關係史研討會持續進行,颱北、琉球、北京、福州等地輪流坐莊。捷公開創的這些研究活動,促進譜牒學、方誌學、韓國學、琉球學、漢學諸多領域的研究蓬勃發展,培養瞭一批中外青年學者,是以人們說捷公「既開風氣且為師」。寫到這裏,我想起捷公於 1992 年召開的第三十五屆世界阿爾泰學會會議,阿爾泰學基本上是關於東方的學問,由於曆史的原因,會議從來是在西方舉行的,這一屆的會議歐洲某國要求主辦,捷公與其競爭主辦權,終因學術各方麵的實力,如願以償,會議在颱北圓山飯店揭幕。此次會議,承濛捷公盛情,邀約九位大陸學者齣席,我遂得首次觀光颱灣。捷公舉辦這一係列的學術會議,有著強烈的傳播中華文化的使命感,他是要讓東方人、西方人瞭解曆史上中國與東北亞、東南亞的密切關係及中華文化的遠播,讓世界學人瞭解中國和日本、韓國、越南學者的研究狀況和學術觀點。事實錶明捷公功在中華文化的嚮世界傳播,功在中華文化的繼承發揚,功在兩岸的學術交流。他是文化交流使者、推動者,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說他有叱吒風雲的學術氣概,令人佩服。
說到兩岸史學界的交往,阿爾泰研討會大陸學者九人赴颱,人數之多是前所未有的,此乃捷公開風氣之先的舉措。兩岸史學工作者切磋交流,隻有在改革開放之後纔有可能,第一次提供大規模交流平颱的是前述港大教授趙令揚, 他於 1985 年舉辦國際明清史研討會,兩岸各有近二十名學者齣席,我就是在這次會上認識瞭捷公和其他颱灣學友。所以我以為兩岸三地的史學傢交往,是趙令揚教授在香港、捷公在颱北先後創造瞭平颱,功在史學界。
捷公為人豪爽,飲酒中盡情地展現齣來。我第一次感受深切的是在阿爾泰會議的晚宴上,一二百人的宴會,捷公挨桌敬酒,到大陸同行的坐席,隻見他白酒、紅酒、啤酒樣樣來得,年輕時頗能豪飲的王鍾翰教授宅心仁厚,見此情狀,勸他多吃菜,意在解酒勿醉,捷公錶示領會他的好意,真是同胞之深情啊 !捷公夙有酒仙之名,張存武教授說他喝酒不誤事,是以酒會友。實在是摯友真知。捷公不僅是以文會友,更是以酒會友。這是中國文人的一種傳統 !
捷公是南開大學客座教授,對南開貢獻良多。1996 年我在颱北,因捷公的關係,聯經齣版公司總經理姚為民先生宴請我們,無意中說到奬學金,豪俠好義的姚先生當即錶示在南開設立奬學金,返津後我就和我的同事操辦起來,每年給南開曆史係學生評定發放姚為民奬學金,因姚先生是山東平度人,遵他囑咐每年另給平度籍學生一人發奬,此事持續到我退休。1997 年,捷公與彭炳進教授應邀訪問南開,由捷公倡議,彭教授在南開曆史係設立講座基金,邀請京津學者講學,齣版演講論文集,連續進行瞭三年。我和捷公是揚州同鄉,史界同行,又都是少小離鄉而鄉情濃厚,這些因素將我們連結在一起,不過更主要的是我仰慕捷公的為人。上麵說的那些話都是我的心裏話呀 !
2010 年的揚州學術會議,兩岸學者發錶學術高見,提交宏文。經徵得作者的同意,匯輯為慶祝捷公八秩華誕論文集,以文章祝賀學人,是最好的、最有價值的方式。這個集子採用中文繁體字,拙文則以簡體字先期在大陸《安徽史學》今年第一期刊齣,特在後記中錶達對捷公祝賀:「…慶祝颱灣大學榮退教授陳捷先先生八秩華誕,茲以簡體文本披露,為摯友之慶。」參與文集編輯的大陸學者是閻崇年教授、常建華教授,捷公弟子龍貴居間聯係,颱灣學者馮明珠女士總其成。這是兩岸學者為捷公祝壽,捨捷公難於有他人 !
捷公,記得吧,前年(2009 年),您的天津朋友誠摯邀請您們伉儷光臨,您們何時成行呢?我們期待著 !
謹祝捷公同夫人侯女士健康,愉悅 !預祝捷公伉儷一如既往給大陸、颱灣、加拿大航空業作「貢獻」,令我們友朋時常相聚。
馮爾康
2011 年 8 月 22 日
於雪梨客室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