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彩色相机,没去泰姬玛哈陵
我的印度旅程一样精彩
加尔各答--惊见男人手牵手
菩提迦耶--佛陀给了菩提叶
瓦拉那西--旅店老板洒金追求
阿格拉--遇上西恩潘
德里--持枪男警领路上厕所
乌代浦尔--轿车王子绅士接送
孟买--印度帅哥,萍水又相逢
果亚--险陷男服务生吸毒陷阱
普那--义大利男的手吻
1.作者选择了最贴近当地生活的路线,游历印度的热门观光地区。她乘坐过混乱的Indian Local Bus以及旅游书上警告的火车二等车厢,也在完全无法以英语沟通的印度餐厅中吃饭,更拜访了一般观光客未曾到达的小镇。有别于一般人的观光视角,作者以生活在印度的态度,提供这些热门景点另一种欣赏的角度。
2.本书的最大特色在于穿插充满趣味的手绘图,如印度各式马桶的特色、各种交通工具大观、常见印度料理图解、手抓吃饭方式步骤等,不仅让人会心一笑,同时也呈现出有关印度庶民生活的知识。
3.本书提供了相当细腻的社会观察:男人以手牵手象征友情;不穿鞋可能出于习惯而非贫穷;印度人既骄傲又自卑的国家认同;贩卖商品的多是男性,乞丐则是女性与小孩;贫穷造成了根深蒂固的次文化。无论是否有去过印度,都能从这样的观察中得到启发。
作者简介
克莉丝
本名张旭如,喜欢神祕形而上的事物,即使别人觉得奇怪,还是喜欢和动物、植物说话,常被说是个有灵性的女生。曾从事过许多不同性质的工作,但最希望艺术+灵性+旅行能成为生活和工作的主要型态。
个人部落格:catchrissie.pixnet.net/blog
主编序
推荐序
作者序:印度,出发吧
众相之城-加尔各答
在印度逃难先
抠门旅行家?
人生百态.沙德街
男人手牵手之男人国
爱上左手洗屁股
印度.好神
首都在曼谷,而总统是胡志明的台湾
无常之村-菩提迦耶
管他是喇嘛还是喇叭
一叶菩提
给我一只笔
印度人的脚底
外星人攻占菩提迦耶
我们疯了
虔诚之镇-瓦拉那西
谁要嫁给那老头儿
听这条河
我都喝印度水
珊珊和她的印度朋友
玲玲啊
我是好野人
摔车记
爱情之域-阿格拉
遇见西恩潘
印度之门-德里
请让开,我是圣牛
嗯,回印度见了
一路Side到底
量体重也是一种奇蹟
水漾之乡-乌代浦尔
这算是巧遇吗?
好「白」的一餐
就说他们爱凑热闹咩
草地上撒尿
迷梦之都-孟买
Ramshackle
细雨中的孟买
TAXI No.9211
卡玛苏塔
颓幻之园-果亚
印度人也兴这套儿
老果亚
抉择
Say No to Drag
未知之境-普那
车站里的我
总要跌得美美的
原来
重回孟买
穿着纱丽的印度男人
They live. They still live
住进天体营
陪印度人逛大街
Phir Milenge
不是终点
踏出的每一步
臣服
幸福
这本书读起来有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感觉,仿佛作者就坐在我对面,一边喝着拉茶,一边绘声绘色地跟我讲她的印度奇遇。她并没有刻意去营造一种戏剧性的冲突,或者去渲染一些惊险刺激的桥段,而是用一种非常生活化的语言,记录下了她在印度接触到的形形色色的人,特别是那些男性。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她并没有将这些男性视为单一的“他者”,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场景,展现了他们的不同侧面。比如,有热情的招待,也有偶尔的试探;有真诚的关心,也有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误会。作者在处理这些关系时,展现出了极高的情商和观察力,她能够敏锐地捕捉到对方的意图,并以一种不卑不亢的态度去回应。这本书最可贵的地方在于,它没有贩卖焦虑,也没有制造猎奇,而是让我们看到了在异国他乡,女性如何能够独立、自主地与周遭环境互动,并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它让我相信,即使身处陌生的文化,只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和足够的勇气,也能收获意想不到的体验和成长。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关于印度男性群体的观察,更是一次关于自我认知的旅程。作者在与印度男性的互动中,无形中也映射出了她自身的价值观、她的成长背景,以及她对两性关系的理解。我非常喜欢她处理冲突和误会的方式,既不回避,也不过度解读,而是用一种平静而坚定的态度去面对。这种内在的力量,让我觉得她是一个非常独立的个体,即便身处一个可能存在性别不平等的环境中,她也能够保持自己的节奏和原则。书中有很多场景,虽然发生在印度,但却能引起我极大的共鸣,比如在表达自己的需求时遇到的阻碍,或者在被误解时内心的挣扎。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无论身处何方,女性都需要不断地探索和肯定自我,才能在与世界的互动中找到平衡。它就像一面镜子,让我看到自己身上尚未被发掘的力量,也让我对未来的自己有了更多的期许。
评分这本《哈啰!玛丹。》真是一场意料之外的惊喜。它颠覆了我之前对印度男性和印度女性生活的很多固有印象,让我看到了一种更鲜活、更具个体差异的图景。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引人入胜,她没有使用那种刻意煽情或者哗众取宠的笔调,而是用一种非常平实、却又充满洞察力的语言,娓娓道来她在印度与男性打交道的各种经历。我特别喜欢她对那些细微之处的描绘,比如眼神的交流,肢体的语言,甚至是话语中潜藏的含义。通过这些细节,我能够感受到印度文化中那种复杂而微妙的情感互动。这本书让我明白,对于一个异域文化,我们不应该用标签化的思维去理解,而应该尝试去感受,去倾听,去看到每一个个体独特的生命故事。它让我对跨文化交流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更加珍视那些在陌生环境中保持真诚和开放的态度。它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并在其中找到自己思考空间的好书。
评分坦白说,刚开始翻开这本书,我并没有抱有太高的期待,以为又会是一本充斥着对异国文化猎奇式描写的作品。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被作者的真诚和细腻深深打动了。她并没有刻意去扮演一个“女权斗士”的角色,也没有将自己置于一个受害者或者征服者的立场,而是以一种非常自然的状态,记录了她在印度与各种男性相处的点点滴滴。我尤其欣赏她对细节的捕捉能力,那些微小的表情,不经意间流露出的情绪,甚至是空气中弥漫的气味,都被她转化为生动的文字,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通过她的眼睛,我看到了印度男性群像的多样性,他们有粗犷的一面,也有温柔的一面;有传统的思维,也有开放的视角。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包围”这个词的含义,它不再仅仅是数量上的压倒,更可能是一种文化的、认知的、甚至情感上的互动。它让我明白,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如何保持自我,又如何与他人建立连接,这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智慧。
评分哈啰!玛丹。:我在印度被男人包围的日子 这是一本让我彻底颠覆对印度刻板印象的书。在阅读之前,我对印度女性的生活充满了各种想象,大多是关于压抑、保守,以及被男权社会束缚的种种。然而,《哈啰!玛丹。》这本书,以一种近乎坦诚的姿态,为我打开了另一扇窗。作者并没有回避印度社会中存在的挑战和不公,但她选择了一种更积极、更充满生命力的方式来讲述自己的经历。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描述她与印度男人们的互动时,那种既有观察力又不失幽默的笔触。她并没有将他们脸谱化,而是展现了他们的复杂性,有善意、有好奇,也有一些难以捉摸的时刻。通过这些细致的描写,我看到了印度社会并非铁板一块,个体之间的差异和故事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得多。这本书让我开始思考,我们对一个文化的理解,有多少是源于真实的体验,又有多少是被媒体或集体认知所塑造的。它不仅仅是一个旅行者的日志,更是一次关于跨文化理解的深刻探索,让我更加愿意去倾听、去感受,而不是轻易下判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