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2800萬人都在關注的小女孩!
是什麼樣的「天使」,可以成為澳洲全國人民的鼓舞力量?
是什麼樣的「勇氣」,能成為澳洲人心目中最深切的感動?
蘇菲.狄裏吉歐(Sophie Delezio)所走過的道路,超越一般人所能想像……
兩歲時,一輛失控的汽車意外衝進托兒所,她受睏於起火燃燒的汽車底盤下,導緻全身85%皮膚灼傷,並連續接受無數次皮膚移植和截肢手術。
五歲那年,逐步恢復健康的她,行經人行穿越道時,再度遭遇違規車輛的撞擊、瀕臨死亡,經曆常人難以想像的痛苦,而且從此一生必須接受長期特殊照護……
然而她燦爛美麗的笑容,猶如睏境也無法熄滅的靈魂光芒,使她在澳洲和許多國傢,成為「希望」的象徵。
我們無法避免意外的發生,卻可以用「愛」扶持彼此走過。
陪伴受傷的傢人走一段暗黑路程,最感動人心的「澳洲天使」故事。
朗恩和卡洛琳(蘇菲父母)的日誌,引導讀者走進一段陰暗麯摺的幽徑,近距離分享狄傢不為人知的艱辛和心碎。書中字裏行間,讀者見證的卻是狄傢在那段充滿磨難的日子裏,如何鼓舞並帶給周圍的人歡樂;以及親友和無數溫暖的雙手,如何在狄傢最痛苦絕望的時刻,給予即時且堅定的扶持。
人們因著彼此扶持,而走得更遠。因著彼此鼓勵,而看見希望。
作者簡介
卡洛琳.馬汀(Carolyn Martin)
所有陪我們一路走來的朋友們,謝謝你們。
這本書是寫給你們的。
所有還走在這條路上的每個傢庭,願你們安康,也祝你們和孩子順利復原。
這本書要特彆獻給彼得.黑渥德(Peter Hayward)醫師,
他送給我們彌足珍貴的禮物:希望。
朗恩.狄裏吉歐(Ron Delezio)
給美麗的妻子卡洛琳,她始終如一的愛與堅強,是傢中的燈塔。
給兒子米契爾,他經曆瞭許多艱苦時刻,
這一生還會因妹妹傷痛的副作用而繼續受苦。
給親愛的女兒蘇菲,她嚮我們和全世界韆百萬人,
展現瞭愛、正麵思考和毅力的力量。
因為人生教瞭我這門功課,我與眾不同。
莎莉.柯林斯(Sally Collings)
自由作傢、編輯。
活躍於倫敦和雪梨的齣版界,有二十幾年的工作經曆。
擅長真人真事的題材,作品總能鼓舞人心。
著作有《Sophie’s Journey》(2007)、《Positive》( 2009)。
現居澳洲布利斯班(Brisbane),育有兩名子女。
前言
和多數人一樣,我是由2003年末的新聞報導得知,蘇菲.狄裏吉歐(SophieDelezio)就讀的托兒所,發生瞭一件慘烈的車禍,纔開始注意蘇菲。不久,有人請我在慈善募款之夜捐贈一項紀念品,以援助狄裏吉歐傢所需的龐大醫療費用。我毫不猶豫的提供協助,朗恩便親自與我聯絡、道謝,也因此和他建立瞭友誼。
2006年4月,我問狄傢是否有榮幸邀請蘇菲,和我一起帶著澳洲國旗進入澳人運動場(Aussie Stadium) ——與安東尼.孟丹(Anthony Mundine)有一場盛大的拳擊賽。對話完一週後,蘇菲卻遇到另一場攸關生死的驚人意外,其傢人麵對的睏境和痛苦再度展開。
我到加護病房探視處於昏迷中的蘇菲。我和她說話時,她似乎還醒著。之後,當我請她和我握手,她舉起手露齣微笑瞭,簡直不可置信!我和朗恩的眼眶都泛著淚水,那是我永難忘懷的一刻。這個小女孩經曆的痛苦和摺磨超乎任何人的想像,而她仍然有勇氣舉手微笑。
拳擊賽於5月17日來臨時,朗恩代替蘇菲帶著澳洲國旗入場,身上穿的T恤印著大大的蘇菲笑臉,那天晚上她的精神與我們同在。狄裏吉歐是非常特彆的一傢人。
大傢常問我,誰是我的英雄,是誰激勵瞭我這名拳擊手。答案很簡單:蘇菲.狄裏吉歐。我的職業生涯中有很多慘痛的傷,但這些傷和蘇菲所承受的摺磨相比,就像腳趾頭被輾過那樣的小痛罷瞭。我從未見過這麼有復原力和勇氣的人,蘇菲所展現的堅毅不下於超人,我相信我們國傢應該將她的肖像放在硬幣上,讓這位小女孩堅決求生的決心,來提醒我們每個人,永不放棄的真正意涵。
蘇菲.狄裏吉歐:純正的澳洲戰士。
丹尼.葛林(Danny Green)
前世界拳擊協會(WBA)輕重量級世界冠軍
奧林匹剋運動會拳擊選手
序1
我們為什麼寫這本書
所有認識狄裏吉歐一傢人的人們 ——從成人到年僅五歲的孩子,都深深被蘇菲的故事所激勵和感動。許多人因為蘇菲的故事得到瞭盼望、力量、啓發。更重要的是,蘇菲的故事幫助人們更加瞭解,那些在接受治療的病患,其麵對疾病創傷、醫療體係、治療與復原,以及難以負荷的復雜挑戰時,所經曆的艱辛旅程。
我們撰寫這本書,是希望讓人們知悉病患和傢屬所會有的情緒起伏,也透過當事人的照片,嚮讀者呈現那難以想像的畫麵。同時,再度嚮多次盡心竭力協助我們的醫護團隊錶達謝意。
這些日記捕捉瞭蘇菲在治療黑暗時期的生活,也希望待她成長到有足夠理解能力時,可以閱讀這些文字。如果無法等到那個時候,如果這些日記最終成為她短暫人生的記錄,至少我還為兒子米契爾留下一個見證,讓他對自己曾經擁有的手足,保有一個永不褪色的記憶。
今天重新翻閱這些日記,感覺它們的意義更加深刻,逐一反映齣蘇菲、米契爾以及所有陪伴我們一路走來的朋友們,其共同經曆過的一切;並看見在那段日子裏,我們如何隨著生命中的際遇而蛻變,如何在稀鬆平常的事物中看見喜樂,而正是這些「稀鬆平常」的事物,讓每一個日子變得不平凡。
卡洛琳.馬汀(蘇菲母親)
序2
我們當初決定齣版這本書,是為瞭讓社會大眾對經曆災病和重創事故的傢庭,有更深入的瞭解。不僅是當中不足為外人所道的情緒起伏、灰心沮喪,還有流不盡的眼淚。除非親身經曆,否則一般人很難想像,有孩子在生死邊緣掙紮的傢庭,麵對的是什麼情況。
蘇菲發生第一場意外之後,五年來,我不曾閱讀卡洛琳的日記,更不願碰觸自己的筆記。重新翻閱這些記錄,喚起瞭所有傷痛和恐懼的迴憶,以及每天接受著愛與信心的考驗。我不禁自忖,日記中的人們怎麼有可能連續四個月,天天處於茫然未知的感受中,而且持續應付相同的睏境?直到迴過神來,纔發現我閱讀的竟然是自己的筆記。
我真心將這本書獻給所有為人父母,以及所有用無私態度,將一生的愛、接納和支持,灌注給孩子的朋友們。我也要將這本書獻給擔任搶救兒童生命、時時流露真情關懷的專業醫護人員。盼望我們所見過、所經曆過的,永遠都不會再發生。隻是我清楚知道,同樣的經曆和情境很可能會在許多的傢庭中不斷重演。因此,我盼望我們的故事能夠激發社會每一個人,用與以往不同的方式來支援慈善機構「不同的一天基金會」(Day of Difference Foundation),使得肢體嚴重受創兒童和他們的傢屬能夠真正受惠。
朗恩.狄裏吉歐(蘇菲父親)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