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權威的昆蟲大師,帶我們去國傢公園、旅遊景點,一覽美景,探索我們島上的小精靈,是親子共讀的「颱灣地理頻道」。
曾經到過墾丁國傢公園的朋友,可曾仔細欣賞在花叢間翩翩飛舞的彩蝶?也許珍奇稀有的黃裳鳳蝶就在你眼前,而你根本不知道?又或是倘佯原野、小徑時,可曾聆賞周遭陣陣悠揚的蟲鳴?這些昆蟲,你叫得齣牠們的名字嗎?又瞭解牠們的種類有多少嗎?牠們在生態係中的角色又是如何呢?
其實,昆蟲棲息的狀況在自然生態中,可以顯示齣多樣化的指標意義。從水棲昆蟲、蝴蝶、螢火蟲,楊平世教授藉由完整的資料蒐集、整理與研究,將這些珍貴的成果與讀者一同分享。
本書不但帶領我們深入陽明山國傢公園、墾丁國傢公園、福山植物園、虎山、龜山島、神祕湖、東北角……等颱灣著名景點,觀蟲賞蝶,更帶我們認識這些自然界的小精靈,分辨其特有的外觀特徵以及對自然生態的貢獻。我們也將逐一發現在這些景點的花叢中草地上,鳳蝶、斑蝶、甚至小巧的灰蝶、酷似蜜蜂的食牙蠅、形形色色的甲蟲、螳螂、蝗蟲……隨著季節轉變依時進場,不時穿梭其中,形成優雅的自然生態風貌,可說是全傢人到戶外賞蟲的最佳參考書。
本書特色
★全傢到戶外賞蟲的最佳工具書,兼具自然生態與旅遊訊息。
★記錄昆蟲資源調查過程中的所見所感,對喜歡昆蟲及大自然的人而言,彌足珍貴。
作者簡介
楊平世
國立颱灣大學農學博士。現任颱大生物資源暨農學院教授、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榮譽理事長、颱灣動植物防疫檢疫發展協會榮譽理事長。曾任颱大生農學院院長、颱大植物病蟲害學係主任、颱大齣版中心主任、國傢紅火蟻防製中心主任。教學、研究屬農學、生態保育和環境保護領域。著有《自然課沒教的事1--動物總動員》、《昆蟲趴趴走--自然課沒教的事2》《自然課沒教的事3--植物大觀園》及《颱灣的常見昆蟲》、《大傢來逛動物園》、《我愛大自然信箱》等書。
攝影者簡介
何健鎔
中興大學昆蟲研究所碩士班、中興大學昆蟲研究所博士,現任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研究員兼組長,長期從事螢火蟲研究與保育,緻力於螢火蟲生態旅遊及生態産業化之工作。並關心阿裏山地區昆蟲生態産業之發展。
序
那些年我談昆蟲的事
「老師,您在雜誌上所發錶的文章要不要集結齣版?」這是六、七年前在一次閑聊時,《大自然》總編輯,也是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的祕書長蔡惠卿小姐曾問過我的話。可是當時由於正擔任颱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院長,工作十分忙碌,無暇整理這些稿子而耽擱瞭!
其實,在颱大上通識教育課程「昆蟲與人生」的時候,也曾有同學問我除瞭開列昆蟲學的參考書單外,是不是還有更貼近「人生」的昆蟲書單?但說實在,如果一位老師既要教書,又要寫計畫爭取經費做研究,還得督導學生研究進度,難免分身乏術;所以,就在卸下行政工作職務多年,也就是二○一○年我的教授休假期間,花瞭不少時間開始整理過去在《大自然》等雜誌所發錶的有關「昆蟲與人生」之科普文章,並加以修改,也同時著手整理塵封已久的幻燈片。
這些文章有不少是我年輕及中年時期和同學們在颱灣各地進行昆蟲資源調查之後,根據研究報告寫下的科普文章;其中也有不少是我個人修習昆蟲學過程中的人生體驗;這係列文章不論是當做「昆蟲與人生」的輔助教材,或是記錄昆蟲資源調查過程中的一些所見所感,對喜歡昆蟲及大自然的人而言,也是彌足珍貴。尤其在整理這些文章時,迴憶起當年和共同打拚的同學們相處的前塵往事,仍曆曆在目;如今這些曾經和我在颱大共事的優秀人纔,有些已榮升大學教授、副教授,有些則已在民間、政府單位擔任要職,但每重逢談及我們曾在哈盆、陽明山、墾丁、南澳湖泊……進行調查時的前塵往事,彼此眉宇間仍洋溢著飛揚的神采,分享當年大傢所感受到的大自然魅力。三十多年前,我有幸參與颱灣生態保育啓動的列車,從加入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的會員開始,參與許多活動;也擔任當年國立科學教育館的野外解說教師及館內演講的專傢;之後又成瞭生態保育協會、國傢公園學會的理事、監事,最後甚至擔任瞭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的執行副理事長、理事長,整個過程中參與或主導瞭國內不少生態保育的議題,這對我個人的人生曆練和科普寫作都有著莫大的裨益。所以,在我這些「昆蟲與人生」係列文章中也偶會齣現這些曆練的心情和心得。
整理過往所發錶的文章曾花瞭不少時間,但整理幻燈片時卻花更多的時間,但由於幻燈片難免遺漏、缺失,最後乾脆化整為零,除保留部分幻燈片外,全部委託長年既拍又寫,也常在雜誌上發錶科普文章的螢火蟲專傢何健鎔博士協助配圖。不過這係列文章有幾篇文章及圖片是由我的學生李惠永、李春霖、田佩玲、吳怡欣及吳加雄等人支援,謹此一併申緻由衷之謝忱。
九歌齣版的社長蔡文甫兄是齣版界的泰鬥,也是我三十多年的老朋友,曾邀我齣版兒童科普係列《自然課沒教的事》;所以,在書稿匯整好瞭之後,便呈請蔡兄及總編輯過目,承陳總編輯素芳女士的厚愛,決定齣版;而在策畫、編輯過程中,曾副總編輯敏英小姐更為此書竭盡心力,從書稿的潤飾,版麵及圖片的編輯,可以說十分用心,因此這本科普書如果變得更好看,她居功厥偉!其實,這本書之能順利齣版,也得謝謝楊珺蜜小姐、方華德先生之協助;並以此獻給颱大昆蟲保育研究室長年和我同甘共苦的曆屆同學和助理小姐、先生們,更期待喜歡昆蟲和大自然的朋友們不吝指教。
楊平世 謹識於國立颱灣大學昆蟲學係
這本書的封麵就足夠吸引我瞭,那是一種淡淡的、帶著點復古調的插畫風格,一隻小小的螢火蟲在月光下閃爍,旁邊翩翩飛舞著幾隻色彩斑斕的蝴蝶。光是看到這個設計,我就覺得它一定不是一本普通的旅遊指南。我一直對大自然充滿好奇,尤其喜歡那些微小而神奇的生命,比如螢火蟲的微光,蝴蝶翅膀上精美的紋路,還有那些在草叢中忙碌的小蟲子。我曾夢想著能像童話裏的小女孩一樣,帶著一個透明的罐子,在夏夜裏追逐螢火蟲,或者在春日的花叢中與蝴蝶共舞。這本書的名字《觀螢.賞蝶.覓蟲:颱灣旅遊景點賞蟲趣》,恰恰觸動瞭我內心深處的那份童真和對自然的嚮往。我猜想,這本書一定能帶我進入一個充滿生命力的世界,讓我重新認識颱灣這片土地上那些被我們忽略的美麗生靈。它不僅僅是關於旅遊景點,更是一種對生命的熱愛和探索,一種重新發現生活樂趣的方式。我非常期待能在字裏行間,跟隨作者的腳步,去感受那些微小的生命帶來的驚喜和感動。
评分作為一個對自然科學略有涉獵的普通愛好者,我一直對昆蟲的世界充滿瞭好奇,但又苦於找不到閤適的入門途徑。很多介紹昆蟲的書籍要麼過於學術化,要麼內容比較淺顯,很難真正激發我的興趣。而《觀螢.賞蝶.覓蟲:颱灣旅遊景點賞蟲趣》這個書名,讓我眼前一亮。它將“賞蟲趣”與“颱灣旅遊景點”巧妙地結閤在一起,仿佛在告訴我,原來在美麗的颱灣風光中,還隱藏著如此豐富的昆蟲世界,等待著我去探索和發現。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提供一些關於如何識彆不同種類的螢火蟲、蝴蝶以及其他有趣昆蟲的實用知識,同時又能告訴我,在颱灣的哪些地方,最容易觀察到這些小生命。我希望這本書不僅能滿足我的求知欲,更能教我如何用一種更細緻、更具觀察力的方式去欣賞自然,去感受生命的美好。我猜想,這本書會成為我下次颱灣旅行的必備伴侶,讓我能夠以一種全新的方式去體驗這片土地。
评分我一直認為,旅行的真諦在於發現,在於那些意想不到的美麗。《觀螢.賞蝶.覓蟲:颱灣旅遊景點賞蟲趣》這個書名,一下子就抓住瞭我。它不同於市麵上韆篇一律的旅遊攻略,而是將焦點放在瞭那些被我們常常忽視的微小生命——螢火蟲、蝴蝶和各種各樣的昆蟲。這讓我感到非常耳目一新。我總覺得,大自然中最迷人的風景,往往就藏在那些細微之處。想象一下,在夏夜裏,漫步在颱灣的某個幽靜角落,看著點點螢火蟲在草叢中閃爍,如同移動的星星,那該是多麼夢幻的場景。又或者,在陽光明媚的午後,置身於一片花海,看著五彩斑斕的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那種生命的活力和色彩的碰撞,一定會讓人心曠神怡。而“覓蟲”這個詞,更是充滿瞭探險和趣味性,讓人躍躍欲試,想要去探尋那些藏在落葉下、樹縫間的小精靈,瞭解它們的生活習性,感受它們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魅力。這本書,似乎不僅僅是一本旅遊指南,更像是一把鑰匙,能打開我通往一個充滿生機與驚喜的昆蟲世界的大門。
评分拿到這本《觀螢.賞蝶.覓蟲:颱灣旅遊景點賞蟲趣》,我第一個反應就是,哇,這可真是太特彆瞭!我一直覺得,旅行嘛,就是要有點不一樣,不能總是韆篇一律地去那些大傢都知道的地方。這本書的名字,就帶著一種探索未知的趣味,把“賞蟲”這個看似小眾的愛好,和“颱灣旅遊景點”聯係瞭起來,這讓我覺得非常有創意。我一直對大自然裏的那些小生命特彆感興趣,尤其是在颱灣這樣生態豐富的寶島,肯定藏著不少有趣的昆蟲。我很好奇,書裏會介紹哪些地方,可以在特定的季節看到成群的螢火蟲,或者有哪些花叢是蝴蝶最愛聚集的地方。而且,“覓蟲”聽起來就充滿瞭尋寶的樂趣,我想知道,作者會分享一些關於如何尋找和觀察昆蟲的小技巧嗎?是需要特定的裝備,還是隻需要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這本書,讓我覺得颱灣的旅行,不再僅僅是看風景,更是一種與自然深度互動的體驗,一種發現生活中小確幸的方式,我迫不及待地想通過這本書,去認識颱灣更多不為人知的生命之美。
评分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簡直是迫不及待地翻開瞭。我一直覺得,旅行的意義不僅僅是打卡那些著名的地標,更重要的是去體驗當地的風土人情,去發現那些隱藏在角落裏的獨特魅力。這本書的視角就非常獨特,它沒有把重點放在那些人潮湧動的熱門景點,而是引導讀者去關注那些可能被我們匆匆一瞥的微小生命——螢火蟲、蝴蝶、各種昆蟲。這讓我覺得非常有新鮮感,也覺得非常貼近自然。我喜歡那種在寜靜的夜晚,抬頭仰望星空,同時又能看到點點螢火蟲在草叢中閃爍的畫麵。我也喜歡在花團錦簇的花園裏,看著五彩斑斕的蝴蝶在花間飛舞,那種生機勃勃的感覺,總是能讓人心情愉悅。而“覓蟲”這個詞,更是充滿瞭探險的意味,讓人不禁想去瞭解那些藏在落葉下、樹洞裏、泥土中的小生命,它們有著怎樣的生活習性,又是如何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這本書,無疑為我打開瞭一個全新的颱灣旅遊視角,讓我對下一次的寶島之行充滿瞭期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